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0850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疆石河子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网红

“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

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

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网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

“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

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网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

然而,“网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

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

“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

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

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说“网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网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网红”粉丝群体的错。

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

如果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中国青年报》(2016年02月26日0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网红”几乎都是鄙夷和批判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

看待“网红”的一种主流舆论。

B.“网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

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

C.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通过发自拍、发美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这是“网红”能

够赢得追捧的原因。

D.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因受到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影响,其结果他们只能在网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

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

向往。

B.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作者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

些“网红”的粉丝。

C.想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

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

“网红”更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红”原本是指“网络红人”,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网红”却背负着“肤浅”“拜金”“媚

俗”等骂名。

B.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生活在社会下层青年人的精神空间。

C.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

“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群体。

D.如果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阅读,那人们就不必依靠追捧

“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

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

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

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

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

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

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

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

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

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

四年,复旧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

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

又同掌水陆发运司。

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

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①)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燕飨日,以奇

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

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

使还,上谓其不辱命。

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

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

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

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

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

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

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

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

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

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

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

①繇:

读yòu,古同“由”,从,自。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

朋友称呼。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

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

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

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

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

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在上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

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

在父亲做符彦卿幕府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但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

他曾出使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他连一眼都不

看,礼币之外,不接受私自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

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

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工作绩效是分不开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2)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早春寄王汉阳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8.请简要赏析首联中“访”字的妙处。

(5分)

9.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马说》中表达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愤懑的句子是:

,。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是一致的。

(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父亲没有赴约【美】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小客栈里。

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

并且这儿的人们都讲英文。

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

“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

该多好啊!

”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

”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

我问:

“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哦!

大约三十年。

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

经到过这个客栈。

”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

“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

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

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

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

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

“您认识她么?

“从前认识。

”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

“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

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

”父亲轻声说,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

“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

”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

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

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

”我突然忿忿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

”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

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

我说:

“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

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

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

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

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

所以她的父景竭力反对我们的风流韵事。

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

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

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

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

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

她收到信后复函说:

‘届时我将如期而至。

’可是她没有去。

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

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

“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

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

我们常为这件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

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

“你是从美国来的吗?

”她问我。

“是的。

”我说。

她微笑着说:

“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我,不是现在。

”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

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

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了客栈。

我问父亲:

“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

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像这样,”他说,“12/11/13,就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

”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

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

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

“哦!

她到了那里!

”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

结的婚。

”他沉默了片刻。

“还好!

”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

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

“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遏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着我:

“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摘自《文艺生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没有直接描写“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而是通过描写“父亲”与一个丹麦女孩之间美丽的误会,

侧面表达了“父母亲”之间美好的爱情。

B.文中的父亲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没有和美丽的丹麦女孩走到一起,后来又遇到了新的爱情,父亲的行

为虽有遗憾,但是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C.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没有赴约制造了美丽的错误,小说作者颇具艺术匠心的构

思,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出。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入,以前美丽的丹麦女孩,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说明“她”经受了爱的

痛苦,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的爱情。

E.父亲虽然与丹麦女孩的爱情失之交臂,与母亲的爱情却依然全心投入,这启示人们,人的一生不能与过去的

遗憾纠缠,应该抓住当下,乐观幸福的生活。

(2)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分析。

(6分)

(3)“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构思精巧体现在情节巧合上。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我的文学生涯陈忠实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直到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

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

直到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

我再三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

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

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几乎同时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我的经历大致如此。

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

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

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

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

这种复活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讶、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

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这时候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就是赵树理。

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

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

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

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

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

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

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

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

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而我面对的现实是:

高考落第。

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

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

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

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

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

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

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

结果呢?

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处于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我很自信,又很自卑,几乎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

像柳青这位我十分尊敬的作家,在他生前,我也一直没有勇气去拜访,尽管我是他的崇拜者。

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期,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天才的极大差别。

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

尤其想到刘绍裳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

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

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忠实的一位老爷曾经是私塾先生,父亲也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

民,

他们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基础。

B.陈忠实忍受许多艰难和痛苦、折磨与打击,秘密学习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C.陈忠实的创作题材大多与农民、农村有关,这得益于他1962年到1982年当了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

D.高考落榜,陈忠实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他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他

别无选择。

E.陈忠实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它在他心灵中引起了惊讶、欣喜和浮动,也激发了

他浓厚的写作兴趣。

(2)在那个年代,陈忠实为什么说“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

(6分)

(3)陈忠实说他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小说《桃园风波》的写作开始的。

请结合材

料,分析《三里湾》给他带来了哪些幸运或不幸。

请就其中一方面加以分析。

(6分)

(4)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陈忠实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

请联系全文谈一谈。

(8分)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之财。

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A.

B.

C.

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庆期间,青岛天价大虾

事件再次暴露了当前旅游市场由于监管不力,景区乱象丛生,任意宰客,一旦矛

盾激化,会严重影响景区声誉。

B.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中速增长状态,政策和市场都将迎来根本性变化,人们期待

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

C.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是以为社会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的大型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在全国创业者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D.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

他们都会与孩子待在一起。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桃子渐渐摘完了,但还有一只()巴在枝上不愿意下来。

()在立秋那天它还没有丝毫

动摇的意思。

()它在继续壮大,()长得如饭碗一般。

()我们自己也有一点眼馋了。

是的,除了孩子以外,我们还没有尝过一只完整的果实,我们只吃过一些夜间自动落下来,在地上跌破了的桃子。

  A.始终   即使   而且   宛然   恐怕

  B.始终   甚至   相反   几乎   连

  C.仍然   即使   而且   几乎   恐怕

  D.仍然   甚至   相反   宛然   连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

从取向上说,

(1),“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

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2)。

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

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

(3)。

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