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0722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docx

染整工艺原理上作业考试总结精华

第一章水和外表活性剂

√1.术语和名词解释

1)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

以钙、镁重碳酸盐形式存在而形成的水的硬度

永久硬度:

由溶于水的钙、镁氧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或硫酸盐等非碳酸盐形式存在而形成的水的硬度

2)软水和硬水

软水:

不含或含有少量钙、镁离子的水

硬水:

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

3)ppm:

每升水中钙、镁含量换算成CaCO3的毫克数,单位:

mg/L

4〕CMC值:

即临界胶束浓度,外表活性剂完全占据虽外表,外表张力达最小值

5〕HLB值:

亲疏平衡值,描述外表活性剂中亲水、疏水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

6〕浊点:

非离子外表活性剂性能发生突变,溶液由清澈变为浑浊时的温度

7〕Krafft点:

当温度到达某一温度时,理智型外表活性剂溶解度急剧升高〔达CMC〕,此时的温度即为Krafft点

8〕BOD值与COD值

BOD:

微生物代谢作用处理水样时,好氧微生物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消耗游离氧的数量,单位mg/L

COD:

用前氧化剂〔K2Cr2O7,KMnO4〕处理水样时消耗的氧化剂的量,单位mg/L

9〕乳化与分散

乳化:

乳化是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

分散是一种固体以微小颗粒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

10〕外表张力与外表自由能

外表张力:

液体外表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外表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外表自由能:

恒温恒压条件下增加单位外表积所引起体系自由能的增加量

√2.漂白、染色和锅炉用水时,对水质有何要求?

解释原因。

pH,总固含量≤100mg/L,硬度0-60mg/L

原因:

1.硬水会对锅炉的安全形成隐患,严重时会引发爆炸;2.形成的锅垢对燃料的节约影响很大;3.会引起锅炉的腐蚀

√3.染整加工100公斤棉织物、化纤织物和羊毛织物时用水量是多少?

25-30m3水/100kg棉布

22-30m3水/100kg羊毛织物

10-20m3水/100kg化纤织物

4.水的软化方法有几种?

各有何优缺点?

〔1〕石灰—纯碱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大部分可溶性固体类物质,但仍会有至少30mg/L碳酸钙和10mg/L氢氧化镁存在于水中;

〔2〕离子交换法,可选择性去除特殊杂质,当离子交换器的交换能力消耗殆尽时,可用氯化钠溶液进行活化处理;

〔3〕软水剂添加法,NTA毒性较高,EDTA,NTA生物降解性较差。

5.用Gibbs等温吸附公式证明外表活性剂的外表正吸附现象;这种外表正吸附现象为什么会引起液体外表张力的降低?

Gibbs等温吸附公式:

e=-(C/RT)*(dγ/dC),假设dγ/dc<0,则e>0,说明表层溶质浓度大于溶液内部浓度,即外表正吸附现象

√6.分析液滴在固体外表上到达平衡时的情况;说明加入外表活性剂为什么有利于润湿?

铺展系数S=(γsg-γsl)-γlg,加入外表活性剂,γlg下降,故S增大,有利于润湿的铺展

√7.以水包油型〔o/w〕乳状液为例,说明乳化剂的作用。

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膜上定向吸附,亲水基在外侧,提高了油/水界面膜上的分子密度,从而加强了界面膜的强度,减少液滴互相聚集的倾向

√8.什么叫中水回用技术?

中水回用时对纺织品质量有何影响?

〔请同学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工业废水经集中深度处理后,到达一定标准后进行循环再利用,运用到对水质要求稍低的印染环节中。

回用的中水含盐量过高,容易在织物上产生斑迹,金属离子过多,残留在织物上影响上染效果。

√9.简述外表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写出APEO的分子结构,为什么国际上禁止使用APEO?

有哪些环保的化合物可以取代APEO?

外表活性剂分子由极性不同的两部分结构组成,一端是极性弱的疏水基,一般由烃基构成;另一端是极性强的亲水基,由各种极性基团组成。

APEO:

APEO毒性较大在水中浓度为几个ppm时,,即到达某些鱼类的致死量,往往能污染水域,杀害鱼类。

同时其生物降解性也较差。

取代物: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酯等。

10.在水为介质的洗涤过程中,为什么非极性油污在疏水性固体外表上比在亲水性固体外表上难以去除?

11.举出增溶发挥重要作用的去污过程的实例,并从理论上给以说明。

12.与传统外表活性剂相比,绿色外表活性剂应当具有那些主要特点?

13.试推导出Ww=γow(cosθ+1),并说明加入洗涤剂对油和水的别离所起的作用。

第二章棉及棉织物的烧毛、退浆、精练

1.棉织物前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棉织物的前处理包括哪些工序?

前处理目的:

去除各种杂质,提高织物的白度和吸水性,以满足后续染整加工的需要

VIP工序:

烧毛、退浆、丝光、精练、漂白、热定形。

2.烧毛工艺的主要目的和原理是什么?

生产中常用的烧毛机有哪几种类型?

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目的:

改善布面光泽,提高光洁度;改善抗起毛起球性能;改善风格,使织物挺括有身骨

原理:

利用绒毛与织物本身升温速率不同,使绒毛被烧掉的同时对织物本身无影响。

3.试比较纯棉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烧毛工艺有何不同,为什么?

纯棉织物采用透烧法烧毛;

涤/棉织物必须在火口三方安装冷水辊降温和落布前向布面吹冷风,同时采用切烧法或对烧法,一般门幅收缩控制在2%以下,落布温度控制在50℃以下。

原因:

涤纶是热塑性纤维,受热处理后性能会发生变化。

4.简述酸降解和氧化降解淀粉、醋酸酯淀粉的化学组成、特点和加工〔适用〕对象。

(*另写)

酸降解淀粉:

组成P44,特点:

经酸降解后黏度大大降低,加工对象:

适用于中、高浓度的上浆工艺;

氧化降解淀粉:

组成P44,特点:

经氧化处理后淀粉的聚合度下降,同时葡萄糖基环中的伯羟基被氧化成醛基和羧基,改善了水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因此提高了成膜能力;加工对象:

经纱上浆剂。

5.试分析PVA浆料醇解度对其溶解性能、上浆性能及生物可降解性能的影响。

6.聚丙烯酸类浆料有几大类?

作为浆料使用时,其主要的优缺点是什么?

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盐;

聚丙烯酸酯:

对疏水性纤维粘附性好;

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盐:

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力高

7.阐述碱退浆和氧化剂退浆对变性淀粉和PVA、PA浆料的退浆原理,写出退浆剂〔碱、氧化剂〕与浆料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式,分析这两种退浆方法的优缺点。

碱退浆

原理:

在热碱液中,天然浆料、合成浆料发生溶胀作用,与纤维间作用力减弱,在机械力作用下,从织物上脱落。

优点:

适用性强,可用于各种浆料的退浆,可使用丝光的废碱液,成本低;

缺点:

退浆率低〔50%-70%〕,剩余浆料在煮练中进一步去除;同时对大部分浆料没有化学降解作用〔只有机械作用、水洗〕

氧化剂退浆

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剂可与淀粉大分子中的α-1,4-苷键和α-1,6-苷键、伯羟基和C-C键反应,使苷键断裂,伯羟基被氧化成羧基,葡萄糖环发生开环,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优点:

可用于任何天然或合成浆料的退浆,退浆率比碱退浆高〔90-98%〕

缺点:

对纤维不能保证安全,成本较高

8.阐述纤维素共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在精炼过程中它们和烧碱、助炼剂之间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化学组成和结构:

果胶物质,含氮物质,蜡状物质,灰分,色素,棉籽壳

1.果胶物质,果胶酸的衍生物,〔α-D-半乳糖醛酸果胶物质中部分果胶酸是以甲酯或钙、镁盐形式存在;

2.含氮物质,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胞腔中及初生胞壁和次生胞壁;

3.蜡状物质,高级脂肪一元醇、脂肪酸、高级一元醇酯和固体烃;

4.灰分,无机盐,有几十种,主要K,Na盐〔95%〕,含有少量Fe+3还有Ca2,Mg2;

5.色素,黄柏素、棉色素;

6.棉籽壳,棉籽壳本不是纤维素上共生物,主要是木质素。

化学反应:

精练时,在热碱溶液中可使果胶中酯键水解,成为可溶性羧酸钠盐而被除去,果胶大分子链的断裂,在水中溶解度提高,能比较彻底去除。

一部分无机盐类蛋白质,约15%~20%,可溶解在60℃水中或常温的弱酸和弱碱溶液中。

另一部分蛋白质,在烧碱溶液长时间煮沸,使蛋白质分子中-CONH-会发生水解断裂,形成氨基酸钠盐而被洗去,大部分能去除。

9.何谓冷轧堆和热轧堆工艺?

写出冷轧堆工艺基本工艺处方和流程,并分析其优缺点。

热轧堆工艺:

平幅织物浸轧后汽蒸加热,并绕成布卷。

待布卷绕至一定直径时,暂停运转,并使布卷继续回转汽蒸到规定的时间,送到平洗机退卷水洗。

冷轧堆工艺:

室温浸轧、打卷、室温堆置、高温水洗的工艺。

过氧化氢轧蒸退浆工艺流程:

浸轧退浆液〔NaOH4-6g/L,35%H2O28-10ml/L,渗透剂2-4ml/L,稳定剂3g/L,轧液率90-95%,室温〕→气蒸〔100-102℃,10min〕→水洗

优点:

冷压堆工艺适应性强,可用于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织物强力损伤小。

不足之处:

化学品用量高,毛效相对低。

10.名词解释:

浴比轧余率

浴比:

浸染方式下织物与染液的比值

轧余率:

也称带液率,是织物上带的液体重量与织物本身重量的百分比

 

第三章漂白

1.试从生态、经济和品质的角度出发,比较过氧化氢、次氯酸钠、亚氯酸钠三种漂白工艺的优缺点。

1.过氧化氢漂白:

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有煮练作用,能去除棉籽壳等天然杂质,对煮练要求较低;白度较高,不泛黄,手感较好;无公害,劳动条件较好;成本较高;

既可用于纯棉布漂白,又广泛地应用于其它纤维的漂白

2.次氯酸钠漂白:

成本较低,设备简单;对退浆、煮练要求高;有氯气放出,要求有排风设备

3.亚氯酸钠漂白:

白度好,手感好,适于高档棉织物的漂白加工;成本较高;释放有毒气体ClO2,要有良好的防护设备;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性,对设备有限制

2.过氧化氢漂白中为何需加入稳定剂?

常用的稳定剂有哪些?

有何优缺点?

作用:

阻止重金属离子对H2O2的催化分解,使H2O2在总的漂白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氧化能力,进行有效的漂白,不致浪费有效成分和过度损伤纤维。

常用:

硅酸钠和其他非硅稳定剂。

硅酸钠优缺点:

产品白度高,价格廉价。

但会产生硅垢,导致织物手感发硬,造成疵病。

3.试述过氧化氢在碱性条件下的漂白原理〔写出化学反应式,并用文字加以说明〕。

P71

H2O2+OH-→HO2-+H2O,HO2-与色素中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使色素中原有的共轭体系被中断,π电子的移动范围变小,天然色素的发色体系遭到破坏而消色,到达漂白目的。

4.试分析过氧化氢漂白的工艺条件〔pH值、温度、浓度、时间、稳定剂等方面〕并举1-2实例。

工艺处方:

浸轧漂液〔过氧化氢10~40g/L,硅酸钠或有机稳定剂等,pH值为10~11,轧余率90%〕〔平幅浸轧〕——汽蒸堆置(95~100℃,1小时)——洗净。

2分

pH3-9,ph↑白度↑;ph9-10,白度max;ph<3or>10,白度↓

T↑H2O2分解↑漂白速率↑

5.试说明过氧化氢漂白中使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优点。

作用:

去除漂白织物上和染缸残留的H2O2,以免纤维进一步氧化和染色时染料的氧化。

优点:

减少大量的织物冲洗次数,有效去除H2O2,节省资源和时间。

6.次氯酸钠的漂白原理及漂白工艺。

〔思考题〕

NaClO+H2O——→HClO+NaOH

HOCL——→H++ClO-

Cl2+H2O——→HOCl+H++Cl-

工艺〔连续化绳状工艺〕:

浸轧漂液〔轧液率100-120%,1-3g/L〕→堆置〔30-60min〕→水洗→酸洗〔50℃,2-4g/L〕→堆置〔15min〕→水洗→脱氯→水洗→开、轧、烘→丝光

7.亚氯酸钠的漂白原理及漂白工艺。

〔思考题〕P85

第四章丝光

1.比较丝光和碱缩的异同点。

〔目的〕

丝光:

棉制品(纱线、织物)在有张力的条件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然后在张力下洗去烧碱的处理过程。

碱缩:

棉制品在松驰的状态下用浓的烧碱液处理,使纤维任意收缩,然后洗去烧碱的过程,也称无张力丝光,主要用于棉针织品的加工。

目的:

增加织物的组织密度,并使织物富有弹性。

2.棉纤维经丝光处理后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其原因。

光泽变↑:

在张力作用下,纤维得到拉伸变成光洁圆柱体,对光线产生反射。

结晶度↓(70%→50%),无定形区域↑:

浓烧碱渗透到纤维的结晶区,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尺寸稳定性↑:

无定形区分子排列倾向整齐,纤维取向度提高,纤维处于较低能量状态,尺寸稳定性提高。

纤维强度↑:

浓碱消除纤维中弱的结合点,使纤维受力均匀,强度提高。

3.什么是液氨丝光?

试述其优缺点。

液氨丝光:

使用无水的液氨对棉布进行处理的一种丝光方法。

优点:

渗透深入,溶胀均匀,机械性能更好,强度和回弹性好;缺点:

光泽较差

4.从温度对棉纤维的平衡溶胀、溶胀速度、溶胀均匀性的影响分析冷丝光〔10~20℃〕和热丝光〔50~60℃〕的处理效果,并说明热丝光〔50~60℃〕的优点。

平衡溶胀:

在低温〔5℃〕时,平衡溶胀最高;随着温度的提高,平衡溶胀明显下降;到达60℃时,平衡溶胀几乎不随温度上升而下降,棉纤维在低温时的平衡溶胀比高温时的大,而且低温时棉纤维的溶胀程度大于高温时的溶胀程度。

溶胀速度:

丝光浸碱溶胀时间一般限定在30~60s,而热丝光比冷丝光的浸碱渗透时间缩短了一半〔25s左右〕

溶胀的均匀性:

冷丝光时,纱线芯层丝光化程度比外表层低,冷NaOH粘度很高,也增加了向芯层扩散的阻碍;而在60℃时NaOH粘度大幅降低,使碱液渗透更容易。

热丝光与冷丝光相比:

光泽更好;手感变柔软;染色均匀性获得提高;溶胀速度快

5.以布铗丝光机为例,写出丝光处理的基本过程和布铗丝光的工艺条件。

织物要经过浸碱液溶胀,溶胀下伸幅下洗碱。

工艺:

浸轧碱液〔260-280g/L,20℃〕→绷布〔施加张力〕→伸幅和淋洗〔张力下洗碱液至每kg织物烧碱70g以下〕→碱蒸箱去碱〔洗碱至每千克织物5g以下〕→中和水洗〔50℃水洗,20℃醋酸中和〕→洗涤〔20℃水洗〕→轧水烘干

第五章热定形

1.试述合成纤维热定形的目的,并阐述热定形原理。

目的:

消除织物上已有的皱痕、提高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和不易产生难以去除的折痕。

原理:

利用加热使合成纤维大分子链段的活动性增加,纤维网结构中弱的结合点被拆散,内应力被释放,并形成新的结晶;冷却后,重建新的结合力,使织物的形态得到稳定。

3.试比较丝光和热定形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两者都使织物内应力减退,使尺寸相对稳定,起定形作用。

不同点:

丝光定形:

在浓碱液中棉纤维溶胀而重排,内应力减小同时缩水率减小,从而起到丝光定形。

热定形:

利用加热使合成纤维大分子链段的活动性增加,纤维网结构中弱的结合点被拆散,内应力被释放,并形成新的结晶;冷却后,重建新的结合力,使织物的形态得到稳定。

定形效果是持久的。

←原理

4.试分析热定形温度对涤纶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

在定形过程中温度低于175℃时,主要形成一些尺寸比较小的结晶,超过175℃,继续增加热定形温度,则纤维中结晶尺寸突然增大,因此在晶区之间形成较多的裂缝,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扩散。

5.阐述涤纶热定形的基本工艺流程,并从温度、时间、张力和溶胀剂这四个方面分析其对热定形效果的影响。

超喂→针铗链〔门幅比成品大2~3cm〕——热风加热室〔温度190~210℃、时间约30-45秒〕→冷却〔温度<50℃〕→落布

温度:

T↑收缩率↓稳定性↑

时间:

t↑稳定性无明显变化;白度↓

张力:

经向超喂↑经向尺寸热稳定性↑;纬向门幅↑纬向尺寸热稳定性↓

溶胀剂:

降低热定型温度

6.试分析热定形过程中晶粒尺寸和完整性的变化。

〔思考题〕

晶粒尺寸↑,晶区完整性改善

7.名词解释:

〔1〕超喂;〔2〕涤纶的有效温度〔Teff〕。

〔思考题〕

超喂:

为了克服织物因为经向受到拉力而导致的匹长伸长和幅宽变窄,保证纺织品的尺寸稳定,所以在拉幅或定型时调整进布的速度,即超喂。

涤纶的有效温度〔Teff〕:

经过热定形处理后的涤纶,在差热分析曲线上回出现一个特征峰,此峰的峰顶温度即为Teff

第六章合成纤维织物的前处理和整理

1、合成纤维前处理的工序有哪些?

各自的加工目的是什么?

工序:

退浆、精练、松弛加工、预定形、碱减量

目的:

退浆精练:

去除织物的纺织助剂,着色染料,污渍和合成浆料

松弛加工:

清除纤维纺丝、加捻织造时产生的内应力

预定形:

清除织物中的内应力和预缩产生的皱痕,提高织物的尺寸热稳定性

碱减量:

改善涤纶织物的风格和服用性能

2.试述涤纶碱减量处理的目的和机理,经碱减量处理后的涤纶纤维结构和性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

目的:

涤纶分子柔软性差,手感硬,刚性大,需要碱减量加工来改善涤纶织物的风格及其服用性能;

机理:

聚酯高分子物与氢氧化钠间的多相水解反应〔*方程式另写〕

纤维变化:

纤维外表出现挖蚀的斑痕甚至龟裂形态,而变得凹凸不平产生漫反射,织物光泽变得柔和;纱线交叉处因吸收碱液较多,碱腐蚀较严重,织物组织结构松弛,刚性变小,产生了真丝特有的悬垂感

纤维变化的原因:

由于涤纶分子的取向度高,结构紧密,从而使碱液难以进入纤维分子内部,故碱液和涤纶间的水解作用不是均匀进行的,水解反应只能由纤维外表逐渐渗透纤维内部,所以纤维外表部分被腐蚀甚至龟裂。

3、涤纶碱减量处理的主要化学品和助剂有哪些?

它们起什么作用?

废液排放时的COD值大约的浓度范围?

你认为废液中哪些成分对COD值有奉献?

碱剂:

提供碱液;KOH,NaOH,Na2CO3

碱减量促进剂:

促进碱对涤纶的反应;季铵盐阳离子外表活性剂,阳离子聚合物;

渗透剂:

帮助碱液渗透入纤维中,使水解作用加速且均匀;

25800mg/L,三者均对COD值有奉献

4.绒面整理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试分析影响磨绒整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起毛、磨绒

磨粒;砂磨辊数目和磨毛次数;织物围绕砂磨辊的包裹角;砂磨辊与织物的运行速度;织物张力控制;织物与砂磨辊的接触方式

5.试述合纤织物的亲水性整理机理和影响涤纶等合成纤维织物吸水性的主要因素。

机理:

S=(γsg-γsl)-γlg≈γsg-γlg≥0γsg≥γlg;亲水性整理即是使涤纶临界外表大于水的外表张力

影响吸水性因素:

亲水集团在纤维长链中的位置;纤维自身的取向度和结晶度

6.试分析合成纤维织物静电产生的原因和抗静电整理的主要方法。

〔思考题〕

原因:

两物体相互摩擦,物体外表的自由电子通过孔道相互流通

方法:

1.纤维中混入导电性纤维或物质;2.将亲水性的无知施加在纤维外表,提高织物亲水性,赋予织物吸湿性,使其导电性增加,从而防止带电。

第八章毛织物整理

1.名词解释:

缩呢与防毡缩

缩呢:

在水和外表活性剂作用下,毛织物经受反复挤压的湿处理,使织物变得结构紧密、手感丰厚、尺寸缩小、外表浮现一层致密绒毛的加工过程。

防毡缩:

经过防毡缩处理后的毛织物,其在机械水洗过程中,不会发生毡缩,织物尺寸稳定、呢面平整不发毛和增厚

2.试比较蒸呢和煮呢的异同点。

煮呢整理是羊毛织物在张力下用热水浴处理,使之平整且在后续湿处理中不易变形的工艺过程。

蒸呢整理是利用毛纤维在湿热条件下的定型性,通过汽蒸使毛织物形态稳定,手感、光泽改善的工艺过程。

同:

两者作用原理类似,而且均提高尺寸稳定性降低缩水率。

异:

蒸呢气蒸过程属于干整理,而不是浸湿织物,所以与煮呢不同。

3.试说明缩呢加工的原理。

定向摩擦效应:

D.F.E=μa(逆鳞片方向)-μw(顺鳞片方向);

由于羊毛纤维的卷曲性及优良弹性,所以当外力去除时,已伸直的羊毛纤维重新回缩卷曲,但会因为受鳞片结构影响不能回缩原来状态,如此反复使得鳞片与纤维之间相互交错纠缠使织物紧缩,发生毡缩,而纤维根部则呈自由状态覆盖于织物外表,使呢面浮现致密绒毛。

4.羊毛织物容易毡缩的原因是什么?

试说明防毡缩的原理和方法。

原因:

羊毛鳞片层的定向摩擦效应〔〕和羊毛的卷曲、弹性

原理:

1.减小定向摩擦效应;2.改变羊毛固有弹性,限制羊毛相互移动

方法:

1.破坏羊毛的鳞片层〔“减法”防毡缩处理〕;

2.聚合物沉积于纤维外表〔“加法”防毡缩处理〕

第九章织物的一般整理

1、定幅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简述其加工设备和原理。

目的:

在纺纱织造染整过程中,纤维和织物要受各种外力作用迫使织物经向生产而纬向收缩,尺寸形态不够稳定,并呈现出幅宽不匀、布边不齐、斜纬、手感粗糙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而进行定幅整理。

原理:

利用棉毛丝麻等吸湿性纤维在湿热状态下有一定的可塑性以及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织物门幅缓缓拉宽至规定尺寸,消除部分内应力,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心态,使织物门幅整齐划一,斜纬得到纠正,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尺寸。

〔主要是纬向

设备:

拉幅机〔布铗链式、针板式、针板/布铗链两用〕

3.名词解释:

轧光整理;电光整理;轧花整理;拷花整理

轧光整理:

利用纤维在一定湿热条件下的可塑性,通过外表光滑的轧辊轧压织物,压扁纱线,纤维绒毛受压倒伏在织物外表,使织物结构紧密外表光滑,降低漫反射,呈现光泽手感滑爽。

电光整理:

用电关辊在织物外表轧印假设干与纱线捻向一致的平行卸纹,减少了对光线的漫反射,赋予织物丝绸般的柔和光泽。

轧花整理:

将织物经过一堆互相吻合的、分别刻有相应凹凸花纹的软硬轧辊轧压,使织物外表被轧出具有凹凸感的立体花纹。

拷花整理:

两个轧辊中一个带有较浅凸型花纹,另一个为普通光面辊,织物经此两轧辊轧压后,在接触凸、凹型花辊的一面产生花纹图案。

4、柔软剂在纤维外表的吸附模型有几类,各适合于哪一种柔软剂和纤维品种?

试分别写出这些柔软剂的化学结构〔每一类吸附模型写一个〕。

静电力作用模型:

阳离子型柔软剂P210(*结构另写)

疏水作用模型:

非离子型柔软剂P210(*结构另写)

〔书上无〕〔定向排列模型:

有机硅柔软剂〕P213(*结构另写)

5.阐述柔软剂整理能产生柔软效果的原理。

柔软剂分子中的疏水性基团在纤维外表定向排列,形成润滑层,降低摩擦系数,起到柔软作用。

6.试从有机硅的分子结构特点,分析有机硅柔软剂具有优良柔软性能的原因。

Si-O键和Si-C键较长,使得相邻硅原子上甲基之间的空间位阻减小,因此Si-O键和Si-C键的旋转非常自由〔只有很低的能量阻碍〕,从而导致甲基能够有效屏蔽Si-O分子骨架的极性,因而使分子间引力降低,具有优良的柔软性能。

甲基有机硅类由于甲基定向排列而具有较好的柔软性。

另外,聚甲基硅氧烷分子中的氧原子吸附在纤维外表,甲基则远离纤维外表排列,Si—O键的键角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外力消除后又复原,因此链可以收缩,赋予纤维弹性。

第十章防缩整理

1.名词解释:

缩水率、初次收缩率和后续收缩率;纤维溶胀的异向性;织缩;

缩水率:

经规定的标准方法洗涤和干燥后,洗涤前后经向或纬向长度的变化之比的百分率

初次收缩率:

湿处理是反复多次,第一次湿处理的缩水率

后续收缩率:

以后再经过多次洗涤时,还会有较少的尺寸变化

纤维溶胀的异向性:

在吸湿溶胀过程中直径的增加幅度远大于长度方向的增加幅度

织缩:

纱的长度与织物长度的差与织物长度的比值

2.试从纤维、纱线、织物三个层次来分析织物缩水的原因,指出亲水性纤维缩水的主要原因。

纤维:

在纤维的加工过程中,纤维受到外力拉伸,形成高度取向的分子结构,在纤维内产生内应力,烘燥作用使得该伸长状态和应力被固定,即“干燥定形”形变。

当纤维再度湿润后,由于“干燥定形”不热力学不稳定,在内应力的作用下,纤维发生收缩,总收缩1-2%

纱线:

纱线湿润时,纤维吸湿导致直径增大,由于有纱线的加捻抱合作用,纤维不可能通过解捻或生产纤维来调整其在纱线中的位置和姿态,宏观上表现为纱线的溶胀和收缩。

1-2%

织物:

纱线的屈曲起伏导致了一个方向纱线的直径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