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ppt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61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16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登岳阳楼.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登岳阳楼.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登岳阳楼.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登岳阳楼.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pptx

《登岳阳楼.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ppt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岳阳楼.pptx

登岳阳楼杜甫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江南三大名楼”,我,我们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们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之述备矣。

”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里所说的“前人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课文朗读指导】【课文朗读指导】昔闻昔闻/洞庭水,今上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岳阳楼。

吴楚吴楚/东南坼,乾坤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日夜浮。

亲朋亲朋/无一字,老无一字,老病病/有孤舟。

有孤舟。

戎马戎马/关山北,凭轩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涕泗流。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昔闻”到到“今上今上”长达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喜初登也”。

颔。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日夜浮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

颈联说个人,有无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翻译: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解词:

昔闻:

过去就听说过鉴赏:

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

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翻译:

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解词:

坼,分裂。

乾坤,指天地。

鉴赏: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翻译: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鉴赏:

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

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翻译: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

解词:

戎马,代指战争。

凭轩,倚着楼栏杆。

涕,眼泪。

泗,鼻涕。

鉴赏:

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

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课文结构分析】首联:

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

颔联:

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颈联:

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情。

尾联:

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主题思想探究】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

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

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

到了岳阳,他登上了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上水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了。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留下了藩镇割据的后遗症。

整个大唐盛世已经去不复返了。

吐番已几次攻到首都长安,社会始终不得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还是念念不忘国家的命运。

全诗四联,首联扣住“登”字,着眼洞庭风光的特色“水”。

写出了年轻有抱负时向往洞庭湖;而今年老多病时才得以一观的感叹。

为下文的写景、抒情拉开了序幕。

颔联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气魄宏大的境界,并暗含着对国家时局的担忧。

腹联则借助湖上孤舟,写出了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孤苦,寄托着诗人对不能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痛苦和不平。

尾联则创造了一个身在江湖,心在长安的境界,完成了一个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爱国诗人和人民诗人的形象塑造。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