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于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563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受教于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受教于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受教于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受教于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受教于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受教于心.docx

《受教于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受教于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受教于心.docx

受教于心

受教于心,见思于行

充满激情与碰撞的华师大研修在紧张而富有张力的氛围中结束了,它带给我的冲击力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我相信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会在心底刻上深深地烙印,永生难忘而受益终身。

现将所学再次梳理、沉淀,让思想形成更为清晰的脉络:

一、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

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善于把课堂中学生提供的某一个新颖的信息,甚至是教师被动、尴尬的教学情境转化为课堂资源,从而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1、把社会热点做为课堂教学的资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获取很多生活信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这些信息做为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

如:

教学《税收》这节课时,正好是文登福利彩票发放的日子。

于是我校吕老师借此创设了“李大爷抓福彩中了20万元”的情境,并就此进行争论、课后找资料等过程,把枯燥的习题变成了让孩子依法收税。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驱动下学习,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得乐意,学得轻松。

2、把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做为课程资源。

我校隋军强老师在执教《网页制作》这一课时,课前了解到有些同学偏食,不吃鸡蛋。

隋老师随即把这一课程资源融入了教学。

让学生上网查找与鸡蛋有关的知识,学生兴趣盎然。

接着隋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制作网页,孩子们合作分工。

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时,一位同学还特意把他制作的《鸡蛋营养与成长》网页用电子信箱发给了不吃鸡蛋的几位同学。

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搜寻、分检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3、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我校教师颜春娅在执教《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270千米,下午5小时行300千米,这辆汽车这天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结果学生出现了两种答案:

①(270+300)÷(3+5)=71.25(千米)②(270÷3+300÷5)÷2=75(千米)。

颜老师充分利用错误做法②,让学生展开辩论,最后老师又问:

方法②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学生又进入了紧张的探讨中,发现如果两个份数一样的话可以这样做,问题解决了

4、一些廉价、废旧物品也是课堂资源。

我听过这样一节音乐课,内容:

认识音的强弱。

课前学生准备了许多如塑料袋、沙子、黄豆和碟子、水、盘子等。

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学生自主创造出声音。

接下去,老师让孩子们在塑料瓶里装上沙子,制成沙球,在鼓上敲,通过亲身体验认识了音的“强”和“弱”。

这节课中,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计,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探索,亲身体验。

二、培养问题意识,让思考成为习惯

1、启智善疑,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但是,怎样让孩子知问、好问以至会问,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首先,巧借文本,培养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且评选“班级小诸葛”。

其次,巧借活动,激发质疑兴趣。

开展“小秘书”活动,在班级形成“主动获知——积极思考——争先发问——竞相解答”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三,巧借课堂,提高质疑能力。

(1)在“边读边想”中学会问。

一篇文章,在学生“读通”的基础上,我会引导他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边听边想”中学会问,当此生发言完毕,就可以直接与此生交谈,可评价、补充或争辩。

2、搭建“脚手架”,锤炼教师的提问艺术

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搭建脚手架。

在校内执教过一节三年级的公开课《灰雀》,进行完这节课的教学,最大的感受就是每次抛出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兴致盎然地领会,最快速度地思考,最深程度地理解,最好效果地回答。

首先,变换提问方法,让学生愿意学。

教学描写灰雀的段落时,我没有让学生把整段死记硬背,而是让他们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补充重点词,师生合作背。

其次,根据教材特点,让提问有价值。

“灰雀是一种鸟,那本课是主要写鸟的吗?

写什么?

都有谁?

(板书:

列宁小男孩)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看着这三个名字,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些问题有坡度,有实效,对学生而言,能够激起他的思维欲望,产生积极的反馈效果。

第三,顺应学生回答,让提问更亲和。

如:

“从哪里看出列宁喜欢?

(给灰雀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是啊,不喜欢就不会给他们带食物,还有哪个词看出他喜欢?

(每次)“每次”是指漏掉几次?

(一次都不漏)一次都不漏地停下来看,喜欢不喜欢?

”“从这句你能读出列宁的心里——(担心)担心它就是爱它,谁能读出这份爱!

”“从以上大家找的这些句子,我们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列宁——(爱灰雀)那列宁深爱的这只灰雀哪去了呢?

(让小男孩捉去了)真的吗?

(真的)那文中的哪些地方能证明这一点呢?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曲线划出你找到的证据。

”最后,留有想象空间,让提问有弹性。

如: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知道自己心爱的灰雀就是让小男孩抓走了,你会怎样对他说?

(生交流)听出来了,这所有的话都是在责备小男孩,批评小男孩,如果你是小男孩,听到这些批评,你会感到怎么样?

(生交流)”“他多么深爱这只灰雀,多么期盼它回来啊!

看到这些,小男孩会想些什么呢?

(生交流)”这三个问题都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深入角色,充分体验,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进行回答,因此受到学生的“青睐”。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就是脚手架。

搭好了这副脚手架,可以让课堂燃烧思维的火花,五彩斑斓,可以让师生产生积极的互动,提高效率。

三、关注主题教学,促进教学改革

为了让课内外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外学习提升综合能力,于是,我们便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尝试——主题教学。

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是以“美丽的祖国”为主题来进行编排的,精读课文有《古诗两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自读课文是《东方之珠》,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是结合本组的课文学习及“宽带网”的内容进行的,而“习作”部分是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写成习作;“日积月累”是启发学生学习积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宽带网”则从“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教学伊始,我就将整个单元学习的基本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全盘托给学生,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拟订基本的学习计划、安排。

实施中,我首先按照学生的意愿,精讲了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然后,学生带着第一张“问题卡”进行其他三篇文章的自学。

第三节课就是我们的“自学汇报课”,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分类。

在学生完成了第一次查找资料的活动后,我又让学生完成了第二张“问题卡”的填写。

两次卡片填写完成后,我又用胶条把每一个学生的卡片粘在大白纸上,展示在教室的墙上。

这种展示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完全自主和好奇的状态下获得丰富的信息交流和阅读感受的交流,远比通过教师的嘴一一告诉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最后,就是课外学习的“综合展示课”,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

这一案例的教学是以“发现问题”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无论是在语言能力方面,还是在思考能力方面,都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了查阅资料的活动更加有效而不流于形式。

对“主题教学”的探索,

四、立足课堂实效,关注生命发展

关注生命的整体提高,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创新,追求生命课堂,让教学的实效性和艺术性、让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相互促进。

1、生命课堂是情境对话的课堂

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师生心有灵犀的融通,更来自于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交流。

如果将这种交流置于一种学生熟知且兴趣盎然的情境中,会迅速产生心灵共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英语老师何明丽刚刚走进教室,一个小女孩就得意地跳到她面前,耳语道:

“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

”何老师很自然地说了声:

“Happybirthdaytoyou!

”如此平常的一声祝福,却激起了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何老师灵机一动,将《Atabirthdayparty》调到这节课来上。

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从情境中接受了两个句型,减少了用母语心译的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用英语交际打下了基础。

另外,学生们情绪高涨,在情境中自主获得了新知,学习了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2、生命课堂是情感涌动的课堂

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触动生命的关键因素。

一节以《月亮》为主题的作文课上,学生虽然早早观察了月亮,可还是有些茫然,无从下笔。

周霞老师首先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来感受文人墨客对月亮的喜爱,学生体会到明月往往寄托着文人的绵绵情思。

在感悟中,学生的眼神逐渐活跃起来,他们心中的月亮也开始活起来,然后周老师又启发学生用心去感受月亮:

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

学生的心和月光一起跳舞,和着月光歌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生命课堂是生成导学的课堂

在一年级前滚翻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团身滚动圆滑,徐海燕老师让学生用力低头,滚动时枕骨先着垫。

正练习着,突然一个小男孩大声喊了起来:

“噢!

我看见蓝天和太阳喽!

寻声望去,一个小男孩正撅着屁股看天。

看他顽皮的样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部分学生竞相模仿起来,操场顿时“热闹”了。

此时,徐老师的心怦然一动:

他的动作不恰好解决了滚翻时低头的难点吗?

于是,便顺势引导全班同学模仿。

片刻,操场上撅起了一片小屁股,屁股下面洋溢着张张笑脸,小嘴还不停地喊着:

“我也看到了蓝天!

我也看到了太阳!

”学生们情绪盎然,练习的效果奇佳。

4、生命课堂是内外延伸的课堂

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开放式教学,实现“大语文”境界的课堂。

如:

《草船借箭》一文学完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周瑜是个嫉妒心强的人,但是就这样将一代名将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定格,我们认为有些不妥。

于是,有位教师在课尾这样设计:

“同学们,周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凭一件事去断定他是不全面的,评价一个人只看一方面也是不全面的。

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然后再来谈一谈你对他的了解。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同学们搬来了《三国演义》,各种版本的都有。

一堂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读书辩论会,孩子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此时学生已不仅仅是在评价周瑜,他们收获的是如何看待事物、评价事物的思维方式。

学生对书感兴趣,这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成功!

这才是大语文观的真正体现!

5、生命课堂是综合无痕的课堂

“综合构成,无痕实施”是我们学校自己确立并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追求的完美境界。

简析“综合式教学”,就是字词句段的学习不分家,“三维目标”的落实不分家,整堂课的教学结构不分家。

它所追求的,是一种无版块教学,让教学的每一步都是孩子此时的思维所需,情感所求,让整堂课成为一个球式的综合体。

当小球在师生和谐平等的“聊天”中越滚越大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就会整合式地在孩子的生命中、成长中得以落实。

五、“寻根识字”,从“根源”入手

1、用心选字

中国的汉字演变到现在,有些保留了原来的模样及意思,有些则不然。

比如“东”,原来的样子及意义和现在的完全不同,这样的字可以不选。

因为学生费了很多精力观察、想象、分析之后,却发现最后的结果竟然跟前面的“出示”毫无关联,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挫败感,同时对学生掌握汉字的演变规律毫无意义。

2、有效记字

“有”字的演变很有规律,它从开始的“手提肉+牛”到后来的“手提肉”,很形象,学生易懂,教师也进行了“点睛式”的总结。

但教到最后,我们只是为了告诉学生,这是“有”字吗?

我觉得不是。

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正楷字“有”和第一幅图作比较,看看“手”变成了什么?

“绳子”变成了什么?

“肉”变成了什么?

也就是将“演变”与“记字”联系起来。

甚至可以让学生伸出手指,一边写一边说:

一只手,提着一根绳子,绳子上挂了一块肉。

如此,汉字文化的渗透就更具意义了。

3、科学写字

渗透汉字文化,不仅体现在识字上,也体现在写字上。

如教学“有”字,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写好长横来架起整个字,从而把字写大方,写漂亮。

此外,写完后的评价非常重要。

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比如教师可引导同桌互评:

先看看整个字是不是上宽下窄,这是“整体结构”;再看看第一笔横是不是又长又平,这叫“主笔突出”;同时看看第一笔横的位置是否准确,这叫“首笔定位”。

如果这三点都做好了,可以打个对勾,哪里没写好,可以划个小圈,告诉同桌,让他改正。

总之,做任何研究都要立意高远,追求实质,决不能做表面文章,让我们把“寻根识字”做到“根”上,让蕴含着丰富民族智慧的中国汉字,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下一代身上发扬光大!

六、提升专业素养,做学者型教师

所谓学者型教师,是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研究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

其具体特征:

一是拥有广博的知识。

二是具有较高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

三是富有敏锐的解决问题的洞察力。

从这个解释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要想成为真正的学者型教师,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1、人格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教育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心、宽容、责任心去做好工作,才能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教师的这种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孩子,使孩子们树立上进的自信心,从而全心努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知识素养。

语文是所有学科当中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这种特殊的课程性质就要求我们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如,科学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类知识等。

3、能力素养。

如:

通用基本功、课堂教学能力、课题研究的能力、新课改要求的特殊能力等。

七天的研修让我珍惜备至,满载而归,这种于心灵之上的触动所带来的对生命的影响必定是深远而厚重的,受教于心,见思于行,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践行思想的魅力,铸就生命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