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0535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

《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元十三五综合.docx

广元十三五综合

 

广元市“十三五”综合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17年6月

前言

“十三五”期间,是广元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和“美丽、开放、活力、畅达、幸福之城”的攻坚时期,也是广元交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关键时期。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十三五”期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广元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总体规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细化,是统筹和指导全市“十三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纲领和行动指南。

规划编制以《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市七次党代会精神为主要依据,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科学谋划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并涉及城市公交、邮政业发展,规划内容主要涉及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安全应急、行业管理与改革、科技与信息化、绿色交通等方面。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广元市交通运输发展历史上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成效最佳的时期。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交通行业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牢牢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川陕苏区振兴发展、四川省交通“八大专项工程”等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畅通广元”的目标,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交通北大门“蜀道难”的状况已大为改善。

从总体上看,广元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已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在川东北经济区名列前茅。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

“十二五”期,全市累计完成交通运输投资42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综合交通路网规模显著增加。

公路方面,全市公路网总里程1.97万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45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92公里,调整后的普通国省道13条2062公里,较调整前增加1395公里,全市7个县(区)实现普通国省道全覆盖。

铁路方面,广元是全省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现已通车宝成、广巴、兰渝(广元至重庆段)3条铁路。

2015年底,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38公里。

设计速度160(200)km/h的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2015年底建成运营,兰渝铁路广元境内151公里,设姚渡、羊木、广元、广元西,太公、苍溪6座车站。

设计速度250km/h的西成客运专线于2013年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

水运方面,全市主要通航河流为嘉陵江、白龙江、东河、西河等,通航里程568公里。

管道方面,全市现有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16条,全长946.4公里,分属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中石化广元天然气能源有限公司、广元市天然气公司等单位。

——高速公路网建设总体推进顺利,完成路网布局规划。

“十二五”期间,建成京昆、兰海高速和广元绕城高速,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全市所有7个县(区)全部通高速公路。

2015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2公里,基本形成以广元中心城区为中心、连接各区县、辐射省内及陕西、甘肃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普通国省道建设稳步推进,高等级普通干线网络全面形成。

结合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和四川省秦巴山区扶贫开发工作,以全省交通“八大专项工程”中干线联网畅通工程确定的建设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进普通国省道的升级改造工作,“十二五”期间累计新改建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832公里。

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较“十一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建制村通畅水平大幅提高。

以“八大专项工程”中的农村公路改善工程、公路安保工程、渡改桥工程为重点,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公路的薄弱环节。

“十二五”期间累计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9260公里,完成安保工程3700公里,完成渡改桥83座。

201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7万多公里,234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2499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其中92%的建制村实现通畅,通村通畅率比“十一五”末大幅提高42个百分点,基本实现油路到乡、硬化路到村,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条件的改善作用日趋重要。

——水运建设高位起步,成效明显。

广元市是全省8个重点水运城市之一,嘉陵江、广元港是全省水运发展“四江六港”布局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陵江广元以下现已达到V级通航标准,广元港红岩作业区已于2014年底建成投入运行,嘉陵江广元至南充段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

建设公益性渡口77座,候船亭108座;建成渡改人行桥79座;渡船更新改造129艘。

——运输站场建设全面推进,站场体系基本形成。

公路方面,以“八大专项工程”中的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为重点,由市级客运站、县级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和建制村招呼站组成,衔接广元主城区、各区县和主要乡镇的客运站场体系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建成市、县级客运站4个(南河汽车客运站、旺苍汽车客运站、普安汽车客运站、青川汽车客运站)、乡镇客运站108个、建制村招呼站535个,另开工5个汽车客运站(朝天汽车客运站、朝天旅游汽车客运站、剑门关汽车客运站、雪峰汽车客运站、苍溪长途汽车客运站)。

2015年底,全市共有客运站716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5个、三级站7个、四级站49个、五级站59个、招呼站595个,所有县(区)均建成二级及以上客运站,48%的乡镇建有等级客运站,24%的建制村建有招呼站。

同时,围绕打造广元“一港五园区”交通物流综合体系的目标,上西、下西园区正在加快建设,雪峰、昭化、龙潭园区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航空方面,现有4C级广元盘龙机场1座,年旅客吞吐量23.5万人次。

2.水路客货运输迅猛发展,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综合客运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旅客运输快速增长。

铁路方面,宝成铁路是全省最重要的出川铁路大通道,是全国铁路综合枢纽中的骨架运输干线。

兰渝铁路的建成运营,标志着广元正式进入拥有快速铁路的发展阶段,兰渝铁路全线建成后,可实现1.5小时到达重庆,3小时到达兰州。

公路方面,全市客运班线总数较“十一五”末增加80条,达到698条,其中省际客运班线24条,市际和县际客运班线245条,县内线路429条,初步形成较为完善客运服务网络。

2015年底,客运线路平均日发班次4008次,实现99.6%的乡镇、63.6%的建制村通客运班车,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11.6个、8个百分点。

开通了广元至天曌山、剑门关旅游景区和唐家河旅游景区旅游客车,在旺苍县推行农村客运片区化、公交化运行试点,统筹城乡客运发展。

“十二五”期,全市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7.0亿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210亿人公里,分别是“十一五”期的2.3倍和2.1倍。

水运方面,“十二五”期,全市累计完成水路客运量415万人次,水路客运周转量6500万人公里,分别是“十一五”期的1.4倍和1.3倍。

航空方面,广元盘龙机场现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的直飞航线,年旅客吞吐量23.5万人次。

——城市公共客运发展迅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广元市各区县以提高公交线网覆盖范围为重点,不断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更新升级公交车辆,全市公交优先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截至2015年底,全市所有县区县城区均有公交线路运营,开通公交线路93条,拥有公共汽车534辆(合计587标台),公交线路总长度达1246公里,实现年运送乘客9358万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由10%增加至20%,城市公交一卡通覆盖比例达到80.9%,居民出行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积极探索现代物流业发展,货物运输持续增长。

为顺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代市政府起草并出台了《广元市扶持道路货运行业发展职责任务分工》,联合商务、公安等部门出台了《广元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现代货运物流业在广元的发展,并积极争取货运业发展优惠政策。

“十二五”期间,完成公路货运量2.8亿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50亿吨公里,分别是“十一五”期的1.7倍和1.8倍;完成水路货运量5400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14000万吨公里,分别是“十一五”期的1.1倍和1.2倍。

——推行低碳节能运输车辆,装备水平稳步提升。

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边缘的秦巴山区,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各种自然灾害较为频发。

在交通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交通行业始终坚持绿色低碳、集约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交通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积极探索建立节约、环保、低碳绿色道路运输长效机制。

同时注重加强公路、水路运输的污染治理,公路营运车辆、水路营运船舶的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CO2排放量持续下降。

公路方面,全市现有营运车辆1.6万辆,其中客车1701辆,货车15296辆。

客运车辆中,中高级占47.6%,较“十一五”末提高16个百分点;货运车辆中,专用载货汽车349辆,厢式汽车531辆,重型车、专用车和厢式车所占比重逐年稳步增长,呈现出专业化发展态势。

水运方面,全市现有营运船舶464艘,其中客船109艘、3236座,货船355艘、11303吨。

首艘“广元造”千吨级集散两用船舶成功下水,填补了嘉陵江南充以上没有标准化专业化大型船舶的空白。

3.交通行业管理全面加强,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多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按照“强管理、解难题、促发展、保民生”的要求,不断改进和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使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全面加强,通行能力显著提升。

牢固树立“及时养护、规范养护、全面养护”的科学养路理念,围绕建设“畅通广元”、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积极开展“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各级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全市现有干线公路养护站(道班)49个、农村公路养护站(道班)66个,农村乡镇公路交管站233个。

国省干线养护方面,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一直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在全省名列前茅;农村公路养护方面,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加大公路安保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路配套设施,确保安全畅通。

——航务海事管理全面加强,水路运输高位起步。

以“三化”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六大体系”,提升航务海事监管水平,全面开展营运船舶年审工作,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安全规范化建设、船舶自救互助机制建设和公益性渡口建设,完善安全设施和设备,海事航务管理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规划。

加强水运市场监管,积极开拓水运市场,水运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道路运输管理全面加强,运输市场不断规范。

十二五”期间,广元市道路运输管理及应急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成效明显,圆满完成了部省下达的各项安全管理目标。

未发生因源头监管责任引发的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针对各类重要时段和特殊时期,开展了“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活动、“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打非治违”行动、安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等各类专项安全工作。

完成对全市14家道路旅客运输企业2011-2015年度安全生产动态考核工作,以及省运管局安排部署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和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工作。

——邮政快递管理全面加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2015年,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2.44亿元,较2012年末累计增长76.8%,2012-2015年年均增长21%;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2.65亿元,较2012年末累计增长61.5%,2012-2015年年均增长17%。

其中,快递业务收入达到6875万元,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万件,分别是2012年末的3.9倍和3.6倍,年均分别增长57%和53%,高于同期全国增长速度。

快递支持网络购物规模达到16亿元左右。

全市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普遍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全行业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87处,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人口为1.1万人,拥有邮政信筒信箱332个,邮政报刊亭总数82处。

尤其是《关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广府办发〔2015〕63号)出台后,优化了行业发展环境,2014年广元市快递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便捷高效、竞争有序、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逐渐形成,全市共有快递品牌21个,快递法人企业10家,快递服务网点210个,快递服务汽车143辆。

4.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监管水平全面提高。

——建设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加强交通建设市场管理,先后出台了建设项目管理、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地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强化从业单位的行业管理,将高速公路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到信用评价体系,对从业单位和人员实行严格考评。

通过以上措施,我市交通建设市场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单位履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工程质量管理全面加强。

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先后出台了工程质量控制、施工工艺要求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7个县区全部成立了质监站,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省、是、县三级质量监管体系,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得到加强。

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压浆技术在我市得到全面运用,桥梁喷淋养护、墩柱滴灌养护、冬季蒸汽养护、路面基层薄膜覆盖养护等先进工艺也逐步推广。

强化工程过程监管,进一步完善了以质量检查、工程检测、问题整改为重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工程质量总体合格率达到90%。

对全市地方重点工程实行季度分析评价,工程质量动态管理系统日趋完善。

大力开展“平安工地”和“工地标准化”专项活动,工程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工程进度管理全面加强。

按照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对每个项目实行了“按月一统计、季度一自查”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相结合的方式,逐一梳理,寻找差距,积极研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对未开工的项目,落实专人,限定时间,切实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工程尽快开工建设;切实加强在建项目现场管理,强化施工组织,在节点工期、人员设备、材料准备等方面督促施工队伍加大机械和人力投入,具备条件的采取交叉作业、加班作业;对重点工程和难点工程,在资金上、人力上、精力上给予保障,选派责任心强、技术过硬、作风逗硬、顾全大局的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进度不折不扣地完成。

——施工安全管理全面加强。

积极开展平安工地活动,深入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桥梁、隧道、高边坡及施工营地等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的安全防护,建立公路安全巡查机制,强化预警防范,确保工程施工和车辆通行安全。

针对重点工程,开展了汛期安全的专项督导,确保建设项目安全的度汛。

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严把从业人员进场、机具设备与材料进场、施工工艺、交工验收等六大质量安全关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工程造价管理严格规范。

切实加强了造价审查、在建工程造价监督检查工作,完善造价审查管理台账,重点检查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制度、造价人员、造价及招标文件的报审报备、造价控制及计量支付、台账建立等落实情况,严格工程造价变更审核,全面掌握在建工程造价执行情况,有效控制了交通工程造价,节约了交通建设成本。

健全材料价格信息调查发布机制,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定期派员深入全市各主要料场和建材市场,现场收集材料价格信息,客观、准确掌握材料价格动态,并按“缓涨慢跌”的方式及时整理编辑发布《广元市交通工程材料价格信息》。

5.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终身制,强化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十二五”期间,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均未突破省下达的控制指标,交通安全生产呈现道路运输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源头管理安全责任事故死亡人数和水上交通运输源头责任事故5个“100%下降”。

道路运输连续10年未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水上交通连续20年未发生因源头管理责任造成的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公路养护未发生交通运输部门因管理负主要责任的事故。

——交通运输安全设施不断完善。

公路方面,实现国省县道临水临崖高差3米以上路段安保工程全覆盖。

公路治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万余人次,检查货运车辆60万辆,查处超限超载车辆近30万辆,超限运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计重检测点和普通国省道固定超限检测站建设,显著提升了超载超限治理水平,有效维护了道路运输安全,保护了公路建设成果。

水运方面,全面开展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强化水上安全监管,严格把好船舶质量检验关。

累计出动海巡艇200余艘次,检查船舶近1万艘次,查处整改安全隐患近1000起,特别加强对重点船舶、时段、水域的安全检查巡查力度。

——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应急指挥系统全面投入使用,集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监控、服务一体化的保障系统初步形成,交通运输应急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现已在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设置9个应急抢险队伍,储备战备钢梁1组,编织袋20万只,平板车、挖掘机、装载机、抽水机等应急保障机具齐全,储备较为充足。

组建了20个船舶互救队、15个水上交通救助站和83个乡镇救助队,基本形成船舶自救互救体系。

公路、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不断完善,多次组织交通运输应急演练,组织100名交通应急抢险突击队员成功举办了公路抢通保通、水上抢险救助、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及通讯保障演练,交通运输队伍应急反应和实战能力大幅提高。

——“智慧交通”建设有序推进。

全市已建成高速公路收费站实现ETC网络全覆盖,有15个公路客运站进入全省联网售票系统,基本完成客运车辆车载动态监控终端的升级换代和分段限速设置数据采集工作。

基本实现对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点路段、渡口码头、客运站等重点区域的实时动态监控。

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建设的应急指挥平台建成并投入应用,形成集应急指挥、抢险、救助、监控、服务于一体的电子信息网络。

在全省率先全面推广应用桥梁智能张拉和循环压浆先进工艺,并逐步推广桥梁自动喷淋养护系统。

“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300万元完成了两个重大交通科研课题。

《高烈度地震条件深水库区大跨度连续钢构桥梁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山区农村人行悬索桥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交通科技进步三等奖,《山区农村人行索桁桥设计与施工手册》已出版发行。

——交通战备工作成绩显著。

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总要求,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路,全面推进交通战备现代化建设。

加强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到位国防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先后建设完成省道105线姚渡场镇改线工程、朝阳路李家河桥改建工程,既服务地方经济和又发挥国防效用;在应急应战能力建设和军事交通保障中,累计动员各类车辆、工程机械900余台次,出色地完成了训(演)练及抢险救灾和部队机动交通保障任务。

(二)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广元市现已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各种运输方式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绩。

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能力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佳、效率不高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综合运输路网总体供给能力依然不足,路网总体技术水平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一是部分对外大通道能力偏低,需要加快建设进度。

广元地处四川北大门,历来是四川北向出川最重要的交通走廊。

现有宝成铁路客货运输能力紧张;绵广、广陕高速公路由于货车交通量很大,导致通行能力不足,亟需扩能改造,市域范围内缺乏横向高速公路通道,广元—平武、绵阳—万源高速也需要尽快建设;嘉陵江航道现有等级偏低,不能适应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

二是新增省道技术等级普遍较低,路况较差,亟需提档升级。

全市调整后的普通国省道13条2062公里中,二级及以上公路仅575公里,占27%,其中国道、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所占比重分别为46%、19%。

尤其是新增省道等级普遍为四级公路,路况较差,尚不能发挥干线公路的作用,是未来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建设的重点。

三是等外公路比重高,农村公路总体状况不佳。

目前全市等级公路比重仅为72.0%,远低于全省84.3%的平均水平,居川东北经济区末位,尚有5500公里的等外公路,还有200个建制村未实现通畅。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较弱。

已建成的通村公路路面宽度大都为3.5米左右,车辆通行困难,不能很好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交通出行需求,部分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路面破损较为严重,通行条件差。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受地形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市域范围内地形条件较好、城市周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发展水平较高,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交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2.客货运输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品质有待提升。

一是公路客运站点尤其是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滞后。

受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全市公路客运站点总体上还存在能力不足、建设进度滞后的问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

尤其是农村客运站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全市还有121个乡镇没有等级客运站,1904个建制村没有招呼站。

乡镇客运站点规划与群众实际出行需求上存在一定矛盾,难以实现完全统一,有部分乡镇客运站点建成后没能投入使用。

二是专业货运站场尚属空白,影响和制约现代物流的发展。

广元是出川货物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集散点,但长期以来货运站场建设整体较为滞后,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薄弱。

目前广元交通物流港上西、下西园区还在建设中,仍没有具有综合功能的等级货运站和物流中心,专业货运站场的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三是客运网络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货物运输组织化程度低。

全市还有约52.4%的非中高级客运车辆,尚有36.4%的建制村不通客车,部分通村油路宽度不足,不能满足通客车的需要;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道路货运发展的政策,但货运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模式还未得到充分发展,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

四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规划不完善。

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公交停保场、枢纽站、换乘站、首末站及出租汽车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和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市城区公共交通长远发展。

3.综合交通系统衔接转换不畅,不能适应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

目前受机制、体制等因素制约,各种运输方式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缺乏能够实现各种方式间快速换乘和中转的高效集疏运体系,不能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需要。

一方面,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难度较大,造成枢纽站场集疏运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市尚无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实现“零距离换乘”的综合性客运枢纽,县级客运与乡镇客运衔接不紧密,城市公交与区域客运的衔接也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距离通过多式联运实现货运“无缝衔接”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公路、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未能形成有效合力,缺乏重要集散性枢纽设施。

4.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安全应急保障系统建设有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还需提高。

一是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

广元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客货运输信息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都还比较低,信息化管理手段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已有的信息化平台功能还有待完善。

二是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应急指挥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沟通机制不健全,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