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9921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docx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doc

生猪生产形势分析、趋势判断与对策

——生猪生产及市场价格调查报告

贵州省畜牧局

二○○六年六月十五日

养猪业是我省畜禽养殖的主体,它承载着广大城乡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基本需求,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

猪肉产品的大量生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推波助澜下,生猪市场价格从波峰滑向谷底,整条产业链上下空前紧张,广大养殖农户面对低迷的市场价格感到茫然,生产的组织者、畜牧行业部门对如何保证完成今年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深感不安。

为全面了解全省生猪生产实际情况,为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谋献策,省畜牧局组织九个地(州、市)畜牧部门在全省范围对生猪生产及市场价格变化的进行调研,并派出调研组赴贵阳、遵义、黔南、铜仁等地区对散养农户、规模养殖场(大户)、生猪营销协会、贩运商、屠宰场开展了抽样调查,现就各地提供的资料和抽样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一、生猪生产及市场情况

根据本次调研和畜牧业生产统计资料预测,2006年2季度,生猪存栏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出栏数比去年同期增加5%。

生猪出栏数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季度养殖户压栏观望待价上涨,而市场价格仍继续下滑,在无力承受养殖成本压力的情况下亏本出售,因而出栏数上升。

但与上年末比,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数及能繁母猪存栏数均有所下降,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数下降16.98%,但其比重仍占生猪存栏数9.3%。

(一)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继续下滑

自2004年11月以来,我省生猪及猪肉价格一直呈回落走势,据全省19个定点集贸市场调查统计,5月份仔猪、待宰活猪、猪肉价格降幅较大,仔猪市场均价每公斤6.09元,同比下降43.24%,环比下降14.22%;待宰活猪均价6.47元,同比下降16.4%,环比下降6.36%;猪肉市场价格11.46元,同比下降6.98%。

(二)仔猪与母猪价格降幅较大,其降幅远大于猪肉价格降幅

根据各地(州、市)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生猪市场价格调查分析,2006年4月,仔猪价格比2005年10月下降25.38%,在生猪产品中降幅最大,其次是纯种母猪与二元杂母猪,降幅分别是22.41%和15.7%,育肥猪价格下降14.28%,其中二元商品猪下降12.93%,三元商品猪下降12.23%。

与生猪市场价格降幅比,猪肉市场价格降幅小于生猪市场价格降幅。

2006年4月,全省猪肉市场均价为每公斤10.69元,比2005年10月的每公斤11.41元下降6.31%,其降幅远远小于生猪市价降幅。

表1:

全省2006年4月与2005年10月生猪市场价格对比表

单位:

元/公斤

2005年10月

2006年4月

增减%

育肥猪

均价

6.86

5.88

-14.28

其中:

二元商品猪

6.57

5.72

-12.93

三元商品猪

7.11

6.24

-12.23

仔猪

7.84

5.85

-25.38

纯种母猪

25.79

20.01

-22.41

二元杂交母猪

15.71

12.96

-17.5

猪肉

11.41

10.69

-6.31

市场价格的跌落,使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养殖户养殖效益锐减。

今年,育肥猪配合饲料和玉米价格稳中有降,但其降幅小于生猪价格降幅。

5月份全省猪粮比价为4.76:

1,为2004年以来最低点,持续5个月跌破5.5:

1的盈亏平衡点,散养户(年出栏5头以下)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约50元,饲养一头母猪年亏损约580元,规模养殖户由于饲料主要来源于外购,养殖亏损面更大。

5月以来个别地方已跌破4.5:

1的警戒线,养猪出现亏本,造成新一轮产业震荡。

(二)规模养殖户减少,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趋势明显。

据贵州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提供的近期资料,224个村养猪规模户由9户减少到1户,其出栏肥猪由去年一季度的96头减少到18头;2240户生猪存栏头数调查,能繁母猪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呈明显下降趋势,2005年二季度末为724头,三季度为703头,四季度为668头,2006年一季度末为648头。

据黔南州实地调研反映,该州大部分县能繁母猪存栏与去年同期比下降1/4-1/3。

贵阳市白云区小桥良种场2005年1-5月份销售二元母猪638头,今年1-5月份只销售212头,比去年同期减少426头,下降66.77%,4月、5月份二元母猪销售为零。

(三)由于猪价下跌,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一季度,人均出售肉猪及自宰猪肉现金收入同期比下降20.1%;人均出售仔猪、架子猪现金收入同期比下降37.3%;总体人均生猪饲养现金收入由上年同期的117.35元减少到88.81元,下降24.3%。

二、生猪市场价格下滑的原因分析

“十五”期间,我省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制约生猪持续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在生猪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供求关系短期失衡带来的价格波动。

从当前我省生猪生产的供求形势看,导致生猪市场价格下滑的原因主要是:

(一)生猪生产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跌

根据经济学“蛛网模型”理论原理,生猪产品市场存在发散型的蛛网波动,生猪产品供给数量对市场价格变动反应较大,高价位的生猪价格引发生猪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省仔猪、活猪、猪肉市场价格持续上扬,至2004年9月,仔猪、待宰活猪、猪肉价格分别达到每公斤13.80元、10.27元、15.54元的高价位,肥猪养殖利润最高可达350元/头。

较高的生猪价格引发养殖规模的扩大,广大农民养猪积极性高涨,规模养猪打破了多年的沉寂,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全省10户以上联户肉猪养殖小区765个、规模56.8万头,2004年、2005年全省商品猪出栏数同比分别增加174万头和204万头,2003至2005年连续3年,生猪出栏数都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

由于生猪及猪肉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供给的增加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二)省内有效需求不足,出境生猪明显减少

我省猪肉省内有效需求不足。

“十五”期间,我省猪肉产量年均递增8.26%,而同期需求递增率仅为4.93%。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缓慢,省内有效需求不足难以大幅拉动猪肉消费,当出现短期内的供求失衡,就会导致价格下降。

另外,我省猪肉净外销量占产量比重由2000年的10.41%上升到23.36%,五年增加12.95个百分点。

而在这次跌价风波中,受全国性猪价低迷的影响,出口及省外销量下降,并且邻省生猪大量低价进入,使我省生猪市场价格压力加大。

独山县麻尾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提供数据显示,今年3-4月生猪出境同期比下降37.3%,4月份比元月份下降70%,出境数量减少,肥猪积压,导致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遵义县1-5月份生猪外销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9.5%;黔西南州每年外调出栏肥猪约69万多头,占全州出栏肥猪的1/3,2005年下半年起受全国生猪市场的影响,兴义、安龙两县每月近5万头的肥猪调运不出,肥猪出省转内销冲击本地市场,猪价急剧下跌;贵阳市乌当洛湾嘉旺屠宰场、白云利丰屠宰场、花溪明伟屠宰场三个屠宰场2006年5月22日-24日的统计,三天共屠宰生猪5132头,其中母猪546头,占10.63%。

在屠宰的母猪中从广西等省购进387头,占屠宰母猪数的71%。

省外母猪以每公斤2元的低价对贵阳生猪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三、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在市价跌落的情况下,生猪养殖场(户)承担了绝大部份市场风险

在这次市价下滑波动中,生猪产品及猪肉市场价格的下降幅度依次为仔猪、纯种母猪、二元杂母猪、二元商品猪、三元商品猪和猪肉,这几个产品依次对应的生猪产业链为养殖户(种猪养殖场、商品猪养殖)、贩运商、屠宰商、零售商。

2004年猪价高峰时期,省畜牧局对生猪产业链这4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情况作了调研,得出养殖户、贩运商、屠宰商、零售商之间1:

32:

14:

68的利益分配比值,那么目前猪价下跌对生猪产业链4个环节的影响如何呢?

(一)生猪养殖效益

1、仔猪养殖效益

仔猪养殖成本包括母猪养殖成本和仔猪养殖成本。

每头母猪饲养成本为840元(按5个月计算),其中:

饲料费705元(150天×2.5公斤/天×1.88元/公斤=705元),配种费15元,劳务费100元,水电费5,防疫费15元。

在不计人工水电防疫等其他费用的情况下,每头仔猪从出生到断奶饲养到20公斤成本为159.4元,其中:

母猪成本分摊105元(按一头母猪一胎平均产仔成活8头计算,母猪成本840元平均分摊给仔猪,每头仔猪分摊840元÷8头=105元);饲料费54.4元(哺乳料4公斤×3.4元/公斤+10公斤增重×1.2(料肉比)×3.4元/公斤=54.4元)。

每头仔猪(20公斤)市场售价按每公斤5.85元计算,出售收入117元,则饲养每头仔猪亏损42.4元(仔猪出售收入117元-仔猪饲养成本159.4元=-42.4元)。

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猪按2胎16头计,则饲养一头母猪年亏损678.4元。

2、商品猪养殖效益

(1)规模场商品猪养殖效益

规模场商品猪养殖成本为663.4元,其中,饲料费526.4元[(100公斤-20公斤)×3.5(料肉比)×1.88元/公斤=526.4元],仔猪成本117元(20公斤×5.85元/公斤=117元),人工水电费10元,防疫费10元。

出售每头商品猪收入588元(100公斤×5.88元/公斤=588元)。

规模场养殖每头商品猪亏损75.4元(出售每头商品猪收入588元-养殖成本663.4元=-75.4元)。

(2)散养农户商品猪养殖效益

散养农户商品猪养殖成本592元,其中,饲养成本465元

(5包浓缩饲料×25元/包+250公斤玉米×1.36元/公斤=465元),仔猪成本117元(20公斤×5.85元/公斤=117元),防疫费10元。

散养户商品猪由于饲养管理水平较差,销售价格要低于规模场,按每公斤5.6元计,散养户出售每头商品猪(100公斤)收入560元。

在不计劳力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散养户饲养每头商品猪亏损32元。

(二)贩运商贩运效益

以本次调研的贩运商从遵义贩运生猪到广西桂林为例。

每头商品猪(100公斤)贩运成本577元,其中,生猪收购成本530元(5.3元/公斤×100公斤=530元),运输费27元,检疫费等20元/头。

贩运到广西桂林出售给当地屠宰场每头商品猪(100公斤)收入595.2元(100公斤×(1-4%运输损耗)×6.2元/公斤=595.2元)。

贩运商贩运每头商品猪(100公斤)盈利18.2元。

(三)屠宰商屠宰效益

据9个地(州、市)提供的屠宰场及屠宰经营情况查表分析,屠宰商宰杀每头商品猪(100公斤)成本为660元,其中,毛猪收购支出600元(100公斤×6元/公斤=600元),支付国税、地税、工商管理费、服务费等费用60元。

按75%出率计,每头商品猪宰杀后收入680元,其中,胴体售价630元(100公斤×75%(出肉率)×8.4元=630元),杂碎收入50元。

屠宰商屠宰每头商品猪盈利20元。

(四)零售商零售效益

零售商零售成本为730元,其中,购胴猪支出630元(100公斤×75%(出肉率)×8.4元=630元),支付国税、地税、摊位费、工商管理费、检疫费运输费等100元。

出售胴体收入772.5元(100公斤×75%(出肉率)×10.3元=772.5元)、内脏收入80元,合计零售收入852.5元.

零售商出售一头商品猪盈利122.5元。

表2:

生猪产业链各环节经营商品猪盈利情况对比表

单位:

元/头.100公斤

2006年

2004年

增减%

养殖户

-75.4

147.6

-151.08

贩运商

18.2

27.6

-34.05%

屠宰商

20

20

0

零售商

122.5

96.75

26.61%

从上述效益分析中看出,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现象在猪价下跌时期更显突出。

目前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饲养一头仔猪亏损42.4元,年饲养一头母猪亏损678.4元,饲养一头育肥猪亏损75.4元,比2004年相比,养殖户效益下降了151.08%;贩运商贩运每头生猪盈利18.2元,比2004年下降34.5%;屠宰商未受影响,在猪价跌落时期屠宰每头猪仍可盈利20元;零售商出售猪肉每头盈利122.5元,比2004年上升了26.61%。

由此可看出,市价跌落的风险并未按猪价高峰时期的利益分配比例分化到产业链各环节,生猪养殖场(户)承担了绝大部份市场风险。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为什么养殖户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呢?

究其原因:

一是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我省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虽然各地建立了专业养殖协会,但协会的主要功能还只局限于生猪的饲养技术、饲料采购,统一防疫等方面,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广大养殖农户与市场的连接主要还是依托贩运商,市场价格信息滞后,化解风险的能力弱,容易在市场价格波动中蒙受损失。

二是饲养方式落后,良种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省生猪杂交改良工作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生猪三级良繁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三元杂交猪比率已提高到50%,但是,与市场特别是省外市场对高品质生猪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我省生猪饲养以千家万户的散养为主,家庭小规模分散养殖占2/3以上,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良种化程度低、养殖技术不高等问题。

据各地调研数据显示,三元商品猪的市场价格均比二元商品猪每公斤高出1元左右,由于三元商品猪比例不高,使我省商品猪在省外市场上难与邻省优质商品猪竞争,出现一方面是大量商品猪压栏,另一方面是不能提供市场需要的优质生猪的脱节现象。

四、低迷的猪价何时能反弹

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周期一般为4-5年,每个周期分为4个阶段:

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回升期。

根据全省19个集贸市场定点调查数据,绘制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仔猪、育肥猪、猪肉市场价格趋势图对生猪市场价格进行分析预测。

图中白色曲线为2001年1月至2006年5月猪肉市场价格变动情况,黑色曲线为仔猪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灰色曲线为待宰活猪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下面对这三条曲线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从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猪肉价格在每公斤9-11元区间小幅波动回升,2003年8月猪肉价格每公斤10.22元,比2001年1月每公斤上涨0.72元,上涨7.6%,月均增幅0.24%;仔猪价格在每公斤6-8元平稳波动,在2001年6月后,出现4次连续4-5个月的价格上升然后一次小幅下降的变动现象,价格在波动中稳步回升;在此期间,待宰活猪价格一直在每公斤6元左右徘徊,没有明显波动。

总体来看,生猪、待宰活猪和猪肉价格在这段时期平稳波动,小幅回升,处于价格周期的回升阶段。

从图中看出,自2003年9月开始,猪肉价格持续13个月一路攀升,至2004年9月达到每公斤15.54元的顶峰,比2003年9月10.38元上涨49.71%,月均递增3.42%;仔猪价格也直线上升,从2003年9月每公斤7.31元升至2004年9月的13.80元,涨幅达88.78%,月均递增5.44%;待宰活猪价格从每公斤6.28元上涨到10.27元,上涨63.53%,月均递增4.18%。

2004年10月开始,价格从高峰下滑,但至2005年4月,仔猪、待宰活猪及猪肉价格仍维持在每公斤12.4元、8.35元和12.94元的高价位。

根据上述分析,从2003年9月至2005年4月,仔猪、待宰活猪及猪肉价格迅速弹高,涨幅迅猛,进入价格周期的高潮期,并达至价格顶峰,同时在高价位震荡,这一阶段是生猪价格周期的高潮期。

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迅速下滑,其中尤以仔猪价格下滑幅度最大,2006年5月仔猪价格每公斤6.09元,比2005年5月下降4.64元,降幅达43.24%,月均递减4.61%;待宰活猪价格从7.74元下降到6.47元,降幅16.4%,月均递减1.48%;猪肉价格从12.94元下降到11.46元,降幅11.43%,月均递减1%。

根据分析及图示曲线所示,目前我省生猪生产正处于价格周期的回落期。

低迷的猪价何时能反弹呢?

从趋势图可看出,2006年5月,仔猪价格每公斤6.06元,已是自2001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猪肉价格在2005年7月止住迅速下滑的趋势,在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期间出现两次回升小波峰,但仍呈下降态势,该态势将影响生猪及待宰活猪价格在近期内小幅下滑,生猪价格周期的回落期将延续2-3个月后进入低潮期。

根据生猪价格周期的运动规律,低潮期一般要持续12个月左右,经过低潮期,还将经过回升期,才能进入下一轮价格高峰,根据2001至今的价格趋势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生猪价格经历了33个月的低潮及回升期。

综上分析预测判断:

①生猪价格低迷状态从2006年1月起,预计到12月结束,2007年将进入价格小幅上调的平稳回升期;②调研数据分析,尽管能繁母猪数量局部下降,但由于各级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借助种猪价格低迷的实际,淘汰劣质母猪,进一步优化种猪群体结构,能繁母猪数量减少,对今年生猪生产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③由于贵州养猪主要以小规模的散养为主,猪价下跌对猪肉产量的影响不大。

由此判断完成今年206万吨的肉类总产量问题不是很大。

但各级政府不能调以轻心,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保证我省生猪生产安全度过难关。

五、对策措施

一是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加大种猪和能繁母猪补贴力度,确保生猪生产发展后劲。

省畜牧局已采取措施,安排畜牧专项资金300万元对规模养殖场(户)进行补贴,遏制能繁母猪数量继续滑落,稳定生猪生产。

我省部份地县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铜仁地区拿出9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购进纯种母猪和外二元母猪分别给予每头500元和300元补贴,帮助养殖户发展生产,对饲养母猪的农户起到积极保护作用;湄潭县制定了良种补贴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对存栏规模50头以上的纯种母猪场及“外二元”母猪场、存栏300头以上的“外三元”商品猪场给予全额贷款贴息和良种补贴;思南县为巩固母猪群,从6月份起,对内推饲养的二元母猪进行每头100元的补助。

二是加大宣传和引导,稳定生猪生产。

一方面指导养殖户合理调整生猪生产结构,避免大量淘汰种猪和能繁母猪导致存栏大幅下降引发市场价格不正常回升,保持市场的平稳供应;另一方面要引导养殖户适度控制规模,充分利用价格低迷时期,淘汰劣质母猪,更换优质猪种,调整优化猪群结构,同时要引导养殖户不要盲目认为大跌必会大涨而在短期内扩大规模造成损失。

三是进一步落实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切实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让利于农民。

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有效解决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制约因素,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加强农产品产销联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度,缓解生猪卖难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猪价格回升和稳定,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四是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三元”杂交商品猪比例,增强我省生猪市场竞争力。

我省商品猪生产已由“二元”杂向“三元”杂乃至向配套系转变,在我省畜牧业发展规划中,至2010年“三元”杂交猪要占出栏肉猪的60%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度,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推广二元母猪,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提高生猪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瘦肉型猪的要求。

五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水平。

《畜牧法》有关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尤其是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建设,引导散养农户进入养殖小区,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通过生猪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注册商标、创建贵州无公害、绿色、有机猪肉产品品牌,增强拓展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

六是引进和培育生猪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3:

1,目前,国内水平为0.6:

1,贵州约为0.15:

1。

我省生猪产品加工滞后,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抗风险力强的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将成为保持我省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通过培育和引进猪肉加工龙头企业,增加精深加工,大幅度提高猪肉加工比重,同时建立养殖、加工、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产业链,增强生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七是完善生猪养殖户与贩运商、屠宰商、零售商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和鼓励各地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者协会及股份合作制联合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规范生猪市场收购行为,帮助养殖户与贩运、屠宰及零售各环节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合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八是健全畜牧业市场信息体系。

全面准确采集生猪生产及市场价格数据,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对生猪及其产品的价格进行预测、预警,正确引导养殖业合理生产,避免供求失调,保证养殖户利益和市场供应。

九是加强疫病防治工作。

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生猪疫病的防控,加强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严格生猪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监管,有效防控疫病发生,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省畜牧局调研组执笔廖正录邓晓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