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9447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docx

四川石室中学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二

四川石室中学2014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

(二)

四川石室中学2014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

(二)

语文试题

第I卷(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摒除/摈弃胡诌/刍议

拾遗/汤匙谬种/纰缪

B.拓荒/拓本畜养/蓄意

门槛/僭越执拗/拗断

C.扉页/绯闻

踹开/揣摩

茄克/夹缝藩篱/蕃盛

D.纤夫/光纤陶俑/佣金

伺机/伺候瞥见/蹩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勾通

贸然

电线杆

雍容华贵挑肥拣瘦

B.歉收

跟贴

震慑力

披星戴月明火执仗

C.番茄

诀别

老两口

谈笑风生细水常流

D.博弈

账簿

亲和力

得陇望蜀坐壁上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过了不久,鲨鱼又游了回来,他对准鱼的尾部一口咬了下去,凶猛地撕去了实足40磅的肉,然后飞速游走。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石室中学北湖校区的跳蚤市场,吸引了众多老师和学生。

为了筹得更多的善款,各位小老板奔走呼号,大力宣传自家商品。

D.石室学霸自创的韵律操红遍网络,视频中同学们劲爆的舞姿与动感的音乐交相辉映,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据报道,上海家化与沪江日化都产生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两家企业均存在未披露的采购销售关联交易及累计3000万元资金拆借关联交易。

B.

网上掀起的关于挪假拼假的讨论热潮表明,人们不仅希望休假,还希望假期安排得更合理更充裕,不是挑剔,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C.《教育改革方案》规定: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本范围。

D.

近日,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雾霾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时间,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备受青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全球史观在中国

源自西方的全球史观在中国遇到形形色色的解读,其中有些解读可能是西方的全球史学者始料不及的。

但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们不能忽略,就是全球史观在中西不同语境中,引起许多相同的思考。

全球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的,而西方中心论乃是西方世界史学发展的末端。

不触及根本,枝节末端问题是纠缠不清的。

这一点,中西学者认识相同。

关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曾听到多名美国史学家说,该书并未跳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挑战——应战模式。

而中国学者同样尖锐地指出:

斯塔夫里阿诺斯自己的结构就是一个欧洲中心主义的结构,事实上仍把现代化看作一种单向的欧化或西化的过程。

对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等人的困境,中西学者同样归因于方法论。

巴勒克拉夫说,那些力求立场客观的人,终于不能突破西方中心,是因为他们身边使用的那一整箱工具全是由欧洲制造的,恐怕一时还不可能将它完全更换。

中国学者指出,这一箱工具就是西方历史学研究的诸多核心概念,如工业革命、现代性、资本主义以及个人自由,西方史学家正是凭借这些基于欧洲特定经验所产生的概念来阐释欧洲对现代世界的支配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这种方法论的局限,不仅西方学者挥之不去,非西方学者也难以超越。

在这一点上,中西学者所见略同。

为什么挥之不去?

根子还在于西方人所谓的一元的物质进步论。

可见,认识方法只是表象,问题实质是价值标准。

有一个问题问得好:

假如由东方人按自己文化传统书写,全球史还会像当下流行的那样充斥物质主义吗?

于是,中外世界史学家都呼唤价值标准的统一。

汤因比晚年曾经说过,要正确地认识全球性问题,唯有建立世界国家,重建人类统一的价值观。

中国学者齐世荣曾说,只有各国学者……抛弃国家、民族的偏见,通力合作,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如实地反映各个国家、民族在人类世界上做过的贡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学者面对谁来制定世界公民标准、谁来勾画人类故事的问题,发出世界史是可能的吗的疑问。

中国学者认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史学家,就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哪一个时代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难达成共识,只要在这些涉及价值的判断上各执一词,短时间内很难产出令人满意的世界史。

面对这种困局,西方后现代主义选择了逃避,而有些中国史学家也正在以类似方式使自己乐观起来。

有人说,既然统一的价值观不可能形成,不如放弃对主导性叙述的追求,让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撰写本地区本民族文明的历史,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

另有人说,每一位新的世界历史叙述者都在(自己心目中)重构世界历史……我们不能要求作为个体的世界历史叙述者超越自我中心,撰写一部他人的世界历史,既然每个叙述者都想表达自身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否成为普遍价值却依赖于读者接受的程度,那么重构世界史就是尽可能多地丰富世界历史文本,令读者可以按照培养自身世界观的需要不断进行选择。

无论是悲观的感叹,还是乐观的建言,都体现了当代中国史学家对宏观世界史学的严肃思考。

但我认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现有的话语体系基础上(即使有浓重的西方色彩),不断修正和补充,以逐渐接近共识。

当前,如果能够将现代文明的困境考虑进去,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这样的命题列入价值标准,将中国史学重视道德评价的传统吸收进去,就能写好世界史,裨益于和谐世界的建立。

(选自《历史研究》2011年第6期,有删改)

5.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全球史观源于西方,它主要是以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为起点,纠缠于枝节末端,没有触及世界史的根本问题。

B.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没能突破西方中心论的樊篱,是因为受欧洲经验主导的方法论的局限。

C.如果东方人不用以欧洲为中心的挑战——应战的模式,而是用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来书写,全球史会更客观。

D.史学普遍价值要依赖读者接受的程度,认为将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是最好的。

6.下列不属于西方中心论对全球史研究的影响的一项是(

A.用欧洲制造的方法去研究全球史,很难不带成见和偏私去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很多问题也纠缠不清。

B.用西方一元的物质进步论去认识人类历史,在研究的价值观方面造成影响,使全球史的研究充斥着物质主义。

C.西方的历史叙述者在重构世界时用西方中心论来阐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史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角度显得单一。

D.欧洲中心论在价值判断上有狭隘和偏颇之处,汤因比和齐世荣认为史学家不应该把西方中心论作为全球史研究的唯一标准。

7.

在全球史观问题上,中西方学者没有达成相同认识的一项是(

A.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全球通史的研究无法构建出一个系统、科学的世界史理论阐释体系,陷入了史学困境。

B.方法论的局限是中西史学家均难以摆脱的现实,无法阐明世界历史进程本身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C.构建一个充实有效的世界史理论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世界史学的价值标准在短时间内难以统一。

D.全球史提供了对世界史研究的一种新视野,史学家们应该通过撰写本民族文明的历史来构建全球史观。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9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

民能自食者有几?

当廪于官者几人?

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

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

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

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

廪穷人,尽三月当止。

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

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

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注】赵公: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

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

僦:

雇佣拊循:

抚慰,安抚绥辑:

安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具:

措施

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佐:

弥补

C.计官为不足用也

计:

考虑

D.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如:

好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蚓无爪牙之利

B

忧其且流亡也臣死且不避

C

是岁尽五月而止吾尝终日而思矣

D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II卷(共

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11.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的目的是什么?

请概括作答。

(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划10处)(5分)

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襟霞阁主人重刊

晚明百家尺牍(郑淑云)写心集》

13.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1)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

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小题)(6分)

(1)

,子无良媒。

(《诗经·氓》)

(2)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

(3)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二章》)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5)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6)谨庠序之教,

(《寡人之于国也》)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8)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8题。

刘文典:

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

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

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

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

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

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

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

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

有学生追忆:

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

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

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

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

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

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

保存国粹要紧!

保存国粹要紧!

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

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身呵斥道:

你跑什么跑?

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

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

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

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

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

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

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

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

之前刘氏曾有豪言:

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

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

你就是军阀!

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

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

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

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一身傲骨,蒋介石很是不满。

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16.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

(6分)

17.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6分)

18.文章的最后一段说:

后人赞曰:

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

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全文,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6分)

六、(10分)

19.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要求结合人物的事迹,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杜甫

苏轼

曹雪芹沈从文

例句:

战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亦在忧愁幽思中写下了《离骚》?

(1)

(2)

20.下面是服装店里的顾客与导购员之间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境将其补充完整。

(4分)

导购员:

顾客:

太没个性了,满大街都是,我可不想买。

导购员:

顾客:

在哪儿?

我想瞧瞧。

七、作文(60分)

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质,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当你品味到这茶中的各种滋味时,也就达到了生活的境界。

境界,是一种状态,一种境况,一种情景;境界,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请以生活的境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石室中学高2014届一诊模拟考试

(二)

语文试题答案

第I卷(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D.纤夫(qin)/光纤(xin)陶俑(yn)/佣金(yn)伺机(s)/

伺候(c)瞥见pi/蹩脚bi;

A.摒除(bn)/摈弃(bn)胡诌(zhu)/

刍议(ch)拾遗(sh)/汤匙(ch)谬种(mi)/纰缪(mi);B.拓荒(tu)/拓本(t

)畜养(x)/蓄意(x)门槛(kn)/僭越(jin)执拗(ni

)/拗断(o);C.扉页(fi)/绯闻(fi)

踹开(chui)/揣摩(chui)茄克(ji)/夹缝(ji)藩篱(

fn)/蕃盛(fn)】

2.A(B.项,贴—帖;C.项,常—长;D.坐—作)

3.

A(A.实足意思是确实足数的。

如:

实足三百人;实足年龄。

B以致,连词。

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

C奔走呼号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D交相辉映:

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

4.C(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等问题。

B.

项,偷换主语,在不是挑剔前加一个这。

D.项,搭配不当,空气质量不能受到污染,应删掉质量。

二、(9分,每小题3分)

5.B

(A没有触及根本问题的是西方中心论;C在价值观不同的情况下,东方人按自己的文化传统书写的全球史也不会更客观。

D根据最后一段,并不认为将全球史体系留给读者自己在比较中建构是最好的。

6.D

7.D(通过撰写本民族文明的历史来构建‘全球史观’是某些中国史学家的一种建议,并不是中西方学者的相通认识。

三、(6分,每小题3分)

8.D(往,到……去)

9.

D(D均表方式或或依据,解为用来……的方法用来……的;A分别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一为将要,一为尚且;C、一译为才,一表修饰,译为地。

第II卷(共123分)

四、(31分)

10.

(1)(4分)译文:

(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精力也没有稍微懈怠,大小事情都一定亲自处理。

(蚤惫躬亲各1分,句意1分)

(2(4分))译文:

我特意到越地采集,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故釆识各1分,句意1分)

11.(4分)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对赵公的思念(2分),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

(2分)

12.(5分)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翻译:

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

拥有强烈的用世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到值得交的好朋友;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司马迁也是如此,若不是穷困苦于不得志,也就没有激发后来著书立说之大志,史记流传千古了。

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

孩子你要多读书以之自励(不要放纵自己呀)!

文言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

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主持越州工作的知府赵公,在百姓还没有遭受饥荒之前,就下发文书询问下属各县:

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

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

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灾民有多少人?

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

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

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几家?

和尚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余粮登记在册的,实存有多少?

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救灾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百姓中孤老病弱不能养活自己人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都作了上报。

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

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赈灾的费用。

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

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

他又担心他们将要流亡,于是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

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措施。

对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

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按低价卖给百姓。

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到方便的地方去领取粮食。

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给他们两倍的粮食。

有(愿意)借贷款的老百姓,告诉富人放开贷给他们,等庄稼成熟,由官府(替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

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严重。

赵公便设置诊所,安置患上疾无家可归的人。

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凡是死去的人,让官家在外面随时埋葬他们。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一年发放到五月才结束。

有不符合公文规定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

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

赵公有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

供给病人药品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