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7993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9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docx

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

淮阴工学院财务管理

特色专业建设自评总结报告

一、概况

(一)财务管理专业沿革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产权关系简单,筹资渠道单一,财权范围狭小,财务活动简单,企业的自主财务管理活动并不十分重要,企业少量的理财活动一般由会计工作人员附带完成,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中没有财务管理专业。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一些高校就预见到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逐步加大,纷纷开设理财学专业。

20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渠道多元化,企业的自主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显得日益迫切,“理财学”正式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出现在教育部1993年的专业目录中,隶属于“经济学”学科。

1998年教育部修订的本科目录中,“财务管理”取代“理财学”,与“会计学”专业一起划归“管理学”一级学科。

从学科渊源上看,“财务管理”专业来自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两个学科,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的专业学科背景和知识体系有的是从“会计学”分离发展而来,有的是从“金融学”分离发展而来,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就有偏“会计学”和偏“金融学”两种模式。

(二)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概况

淮阴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农学、理学和法学相结合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经济管理学院前身经济管理系(管理工程系)是学校最早创办的系科之一,从1984年起就开设财务会计专科专业,1998年学校与原华东船舶学院联办会计学成人本科专业。

2000年学校升本之后,2001年在工商管理专业下招收会计学方向本科生,在师资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相近专业办学经验。

2002年6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设置“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同年招生。

最初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偏“会计学”,经过几轮实践,现在已经体现出“会计学”和“金融学”并重的模式。

到今年,本专业(仅指二类本科,下同)累计招收本科生1130人(含中澳合作班324人),已毕业359人。

2007年,学校批准本专业为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立项以来,我们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理顺专业建设思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改革与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目前,本专业稳居我校文科类专业中倍受考生青睐的热门专业前三名,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获得比较满意的社会影响和声誉。

二、专业建设思路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和思路

2007年,本专业被学校确定为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围绕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我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逐步形成并明确了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应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学校定位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探索“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特色,锐意改革。

通过三年的建设,使专业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验收,并力争创建省级特色专业。

2.具体目标

(1)根据财经类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科学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以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为主体,以高级职称为主干,并以35-45岁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3)根据学校教学实验场地调整的意见和步骤,争取学校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确保专业教学实践需要。

(3)建立能满足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以系统、精要、简明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积极主编和参编与专业各类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初步形成“校本教材”框架,融入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应用型教材编写集体;(5)以“相对稳定、提高质量”为原则,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图书资料建设,满足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基本需求。

(6)认真贯彻实施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二级教学监督运行保障机制;(7)总结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中外合作办学得到健康发展。

(8)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适应并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服务。

(二)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是省属地方性院校,地处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学校2000年升本以后,考虑到要为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贡献的现实需要,我们将人才培养定位为为“立足苏北、面向江苏、辐射全国”,即培养的人才既要熟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又要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

从我省经济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要来说,应用型专门人才最为突出。

因此,从我校人才培养服务面向的现实需要出发,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当然选择。

建构具有什么内涵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专业聘请了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以及本地相关单位的专家、教授,成立了财务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见表1),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讨。

表1淮阴工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或职务

主任

杨雄胜

南京大学

教授、博导

副主任

王宏

淮阴工学院经管院

教授、院长

刘益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副院长

委员

许敏

南京工业大学

教授、副院长

狄运中

淮安市财政局

高级会计师

徐增道

淮安市审计局

高级审计师

邹香

淮阴工学院

教授

蒋苏娅

淮阴师范学院

教授

程淮中

江苏财经学院

教授

谢万健

淮阴工学院

教授

时钰

淮阴工学院

副教授

周旻

淮阴工学院

讲师

专家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应该把握应用型人才的类型定位,注意与其他类型人才在“人才类型”上的区别,明确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特质。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人才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

一般而言,理论研究型人才富有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的研究兴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重任,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先进的创新思维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因此,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基本素质。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实践或接近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

所以,综合应用知识、复合能力、开拓创业精神是应用型人才具备的最为重要的基本素质。

其次,应该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定位,细化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把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个性特征。

高等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其层次上的区别,因为不同种类、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是不同的。

高等教育在培养不同层级的应用型人才时也确立了不同的学历教育层次,按照所受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本科和专业研究生(财务管理专业目前没有对应的专业硕士教育,相关人才是通过MBA和MPAcc培养的)三个层次。

对于本科属于较高层次,或者说是具有良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潜质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使本科应用型人才既区别于高职高专一般职业技能型人才,又有别于类似专业硕士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它对应的是职业群或某个行业。

最后,应该分析本科应用型人才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的基本要求与内在结构。

本科人才培养要着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

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而言,这种总体要求具体地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知识的构建上。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类型与层次,决定了其所应具备的是综合知识,即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

因此,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构建既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二者都围绕一个目标即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即既要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业务操作性知识,又要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甚至包括专业知识之外的基本的管理、法律、外语、计算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向高层次专门人才发展的潜质。

二是在能力的培养上。

与理论研究型人才主要要求研究能力不同,本科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复合能力,既包括知识、技术、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又包括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革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应用型的创新能力是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这种能力既不是单纯的研究创新能力,也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而是一种综合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以成熟的技术、专业规范为基础,形成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还包括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与二次开发的革新创造能力。

三是在素质锻炼上。

与理论研究型人才所要求的创新、创造思维素质不同,本科应用型人才要具有应用知识、技术、技能进行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开拓精神等综合素质。

这种素质包括较高的专业素质,又包括一定的非专业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类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进行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和管理咨询中,专业知识的运用、专业技能的发挥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自信心、心理、意志、品质、身体等非专业素养关系十分密切。

在培养方案中,我们提出了“培养适应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财务、金融、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知识,获得会计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学生应具备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财务、金融、管理基本知识与方法,能在金融、工商企业、事业等单位和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理财、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对中外合作班,强调了“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的目标。

在为学生设计知识和能力结构时,我们提出了几条要求:

即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财务决策分析方法,解决财务、金融问题能力;具有英语听、读、写、说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其发展动态;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即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学生的努力,培养出人格健全、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本领和创优志气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外合作班还提出了要熟悉将来要留学的澳大利亚的财务与会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结合以上目标和要求,我们在2007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了17门专业基础课,9门专业限选课和10门实践类环节,另外安排了8门任选课供学生选修。

目前2007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已近尾声,从各方面情况看,这个方案对于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具备财务管理实际运作技能,造就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上有比较满意的结果。

2009年,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学校新的改革要求,本专业在以前各届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的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组成。

其中学科基础课15门、专业方向课9门、专业拓展课程10门、实践能力培养课程11门,调整、整合了部分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能够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新方案中本专业相关能力的具体要求与支撑课程的关系见表2

表2财务管理专业各种能力的具体要求与支撑课程关系表

培养目标

专业能力

课程与实践

基本素质

(1)爱祖国,爱人民;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团结协作的品质;

(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5)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具有自我调适的健康心理

(7)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形势与政策

社会调查与实践

体育

军训

企业伦理

综合素质类公共选修课

财务会计核算能力

(1)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3)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

基础会计学

财务会计

基础会计模拟实习

财务会计实验

会计规范专题

财务(金融)分析与管理能力

(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2)财务预测

(3)投资决策

(4)财务预算

(5)财务控制

(6)业绩评价

(7)经营决策

 

财务原理

中级财务管理

高级财务管理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金融学

成本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分析

投资学

金融市场学

项目评估

财务案例

管理沟通

中级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财务分析实验

投资学实验

英语应用能力(主要是中外合作班)

(1)阅读、处理专业英文资料

(2)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英语阅读

英语写作

英语听力

英语口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

(1)运用计算机管理和处理信息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

VFP程序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信息系统

创新能力

(1)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文献检索

创业管理

学年论文

创新实践活动

法律知识

(1)谙熟相关经济法规

(2)谙熟相关税法法规

经济法

税法

税务筹划

税务代理

相关领域知识

(1)数学方法运用

(2)资产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及其他

(3)具备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具备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5)具备财政与金融的相关知识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统计学

管理学

财政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企业战略管理

国际贸易

三、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支以邹香教授为带头人、在省内同类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具有较高水平、结构基本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一)队伍结构及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

1.专业负责人

本专业负责人为邹香教授。

邹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科研及教研成果突出,先后在《东北财经大学学报》、《四川会计》、《财经问题研究》、《财会研究》、《经济问题》、《中国审计》、《产业与科技论坛》、《审计月刊》、《生产力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30多篇;编著《图表式报表分析示范》、《中级会计理论与实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学》、《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著作和教材。

其主持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获得“淮阴工学院优秀课程”称号。

主编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获评江苏省教育厅精品教材。

参与两项淮安市科技局课题研究工作,均获得三等奖。

主持市科技局、市社科联和省教育厅课题各一项。

近3年来,邹香先后获得“淮安市巾帼标兵”、“校教学名师”和“江苏省财政厅先进财会工作者(教育类)”称号。

2.专业师资队伍

围绕专业建设和发展目标与要求,我们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通过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计划、开展教授博士进企业等活动多渠道、多层次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与选拔、科研奖励等制度搭建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有效完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层次与水平。

目前,承担本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师有43名(见表3),其中教授7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17名,副高以上职称达到55.8%。

其中近3年来职称晋升的教授3人,副教授15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3人,占专业课教师的77%,其中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为10人,占专业课教师比例23%。

专任教师已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表3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任教课程

备注

王宏

47

教授

本科

学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统计学

单大明

48

教授

本科

双学士

工商管理

管理学

魏贤君

53

教授

本科

学士

商业经济

市场营销学

赵力

54

教授

本科

学士

企业管理

管理学

 

左建华

55

教授

本科

学士

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邹香

46

教授

本科

学士

会计学

财务会计

谢万健

48

教授

本科

学士

会计学

会计规范专题

李前兵

42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

博士后

杨向阳

37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会计学

中级财务管理

赵成柏

44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经济学

统计学

博士在读

宋素娟

40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企业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

沙彦飞

42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经济伦理

创业管理

博士在读

张小兵

39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沟通

博士后

仲晓东

39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管理工程

宏微观经济学

周为民

34

讲师

研究生

博士

经济学

宏微观经济学

陆松福

48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阚中华

42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

史修松

42

讲师

研究生

博士

经济学

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

孟民

42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企业管理

证券投资学

博士在读

郭立新

41

讲师

研究生

博士

企业管理

市场营销学

倪凤琴

44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企业管理

国际贸易

胡豹

42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金融学

国际金融

刘满成

35

副教授

研究生

硕士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博士在读

熊守春

42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审计学、审计案例

王会林

43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高级财务管理

时钰

39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会计模拟实习

王建兵

37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高级会计学

支雪娥

38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资产评估、管理会计

尹飘扬

35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会计学

国际会计

任中喜

40

讲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财务分析、财务案例

周旻

38

讲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中级财务管理

何晓梅

47

讲师

本科

学士

会计学

成本管理会计

陈纲

37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会计学

跨国公司财务

于慧琴

37

讲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财务会计

季学凤

39

讲师

本科

硕士

管理学

财务会计

王太林

40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经济管理

财务信息系统

汪红玲

34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农业经济管理

证券投资学

江俊龙

39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管理学

证券投资学

博士在读

李巍

34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会计学、经济学

审计学

马如红

42

讲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资产评估

惠红梅

46

讲师

本科

硕士

工业工程

基础会计学

黄晓梅

38

讲师

本科

硕士

会计学

财务分析

吴静静

46

助教

本科

学士

管理学

基础会计学

几年来,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在97%以上,教授、副教授每学期均为本科生授课,且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

3.专业核心课程教师

上述专业教师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15人,85%以上具有10年以上高校教龄。

他们专业结构优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深受学生欢迎。

为了加强主干课程教学,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对每门专业基础课定专人负责,专业核心课每门课程至少有1人负责,每位负责人负责该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的制定或审核,试卷难度、深度、考试内容、批阅标准的把关,教学质量监督、反馈等工作,并对负责人进行相应考核。

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负责人见表4:

表4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一览表

课程名称

教师姓名

职称

高校教龄

宏观经济学

周为民

讲师

6

微观经济学

仲晓东

副教授

13

基础会计学

谢万健

教授

24

(中级)财务会计

邹香

教授

23

管理学

赵力

教授

28

财务原理

尹飘扬

讲师

5

中级财务管理

周旻

讲师

15

成本管理会计

何晓梅

讲师

22

投资学

江俊龙

讲师

9

财务分析

季学凤

讲师

13

内部控制

熊守春

副教授

19

高级会计学

王建兵

副教授

14

财务信息系统

王太林

讲师

18

统计学

赵成柏

副教授

8

高级财务管理

王会林

副教授

19

此外,本专业还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和河海大学等著名高校聘请了一些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来校作讲座。

(二)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

几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2007年至今,本专业任课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80%以上;承担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26项;承担教改项目13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13篇;公开出版著作和教材18本。

有14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以及江苏省精品教材、校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称号。

具体数据见表5至表13。

表52007年以来教师出版的专著和教材

序号

教材(专著)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基于产业视角的淮安市节约型社会构建研究(著作)

王宏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11

2

会计准则研究(著作)

谢万健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12

3

家族企业成长中的契约变迁:

理论与实证研究(著作)

李前兵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12

4

会计规范专题(著作)

谢万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0

5

成本会计

谢万健

邹香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12

6

管理学

单大明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06

7

经济管理基础

单大明

魏贤君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12

8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燕补林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08

9

财务报表分析

邹香

谢万健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8.08

10

会计学

谢万建

邹香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8.08

11

消费心理学

单大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01

1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组织绩效:

基于组织学习的研究

张小兵

陕西人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