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5250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docx

闽侯县竹岐乡测区地形测量设计书

 

申报中级专业职务任职资格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闽侯县竹岐乡白龙村,苏洋村规划建设之需要,受闽侯县国土资源局委托,在其划定范围内(1:

1万地形图上圈定)开展1:

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经过双方充分协商拟订了本《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一)主要工作量

1、二级GPS点6点

2、1:

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测量约2.9km2

(二)地理概况

测区属福州市闽侯县竹岐乡管辖,地处闽侯县中南部,闽江南岸,与县城一水之隔,距福州市中心22公里。

测区内主要有白龙,苏洋等村庄,居民主要为汉族,讲福州地方语言,但一般均能以普通话会话。

测区地形呈带状,高速公路、316国道横过乡境,和乡村公路组成网状,交通便利。

居民地主要集中在南部,北部以沙滩和滩涂为主,地类较简单,通视情况较好。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度,降雨量1300毫米,常年可作业。

二、作业依据

(一)《城市测量规范》(CTJ8-99(以下简称《规范》)。

(二)《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TJ73-97(以下简称《规范》)。

(三)《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四)《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18316-2001。

(五)经审批后的《项目技术设计书》。

三、已有资料情况

(一)测区附近有由闽侯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福州市勘测院二零零四年施测的E级GPS控制点,成果属福州城市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罗零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为119011/,3°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用于本测区二级GPS控制平面和高程之起算。

(二)1984年福建省测绘局出版的1:

1万地形图作为测区设计及布置工作参考。

四、平面控制测量

(一)二级GPS测量

1、二级GPS布网则在四等GPS的基础上,采用混合连接形式组成网。

2、GPS点位应选择便于安置接收机和操作观测,视野应开阔。

环视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0,距离高压线应大于100m。

同时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3、GPS点位埋石应选在基础稳固、土质坚实的地上或较高稳定的建筑顶上(若布设在房顶、应去掉隔热层埋设在屋顶面上),以便长期保存,点位至少保证有两点相互通视。

标石制作规格按相关要求执行。

4、GPS点号以ZQ01,ZQ02……ZQ0N依次编号,并制作点之記。

5、采用经计量单位检定合格且精度高于10㎜ppm×D的三台套以上单频接收机同步观测一组卫星,采用静态测量方法。

6、测区概略定位解的取值为东经119018/北纬260。

作业前按要求编制GPS卫星历预报表,选择最佳的观测卫星以及观测时间段,以保证观测质量,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1-1:

表1-1

项目

等级

卫星高度角

有效数卫星

强度因子PDDP

平均重复设站数(次)

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二级

≥150

≥4

≤8

≥1.6

≥45

10-60

7、作业前应对光学对点器进行校正,测站应严格对中和整平。

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天线高度观测前后应各量取一次,读至1mm,两次量取高差之差应≤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度,记录在手簿中。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

8、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9、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15mi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10、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

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11、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12、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13、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二)观测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1、内业数据处理采用中海达公司随机软件进行基线预处理及平差计算,基线解算可采用双差固定解,同一时段劣质基线的剔除率不宜大于10%。

2、内业平差计算的各项精度指标及成果取位按照《GPS规程》执行,GPS观测成果及最后平差成果汇总打印成表册。

(三)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1、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在本期布设的二级GPS点基础上以导线网路线的形式布设。

设计时不强制规定路线走向,单位有效控制测图范围,并尽量将部分点位布设在测区外;原则上每幅图内应有一个一、二级导线点,一、二导线主要技术要求(见附表一)。

2、一、二级导线点位应选在便于利用和能长久保存的位置。

相邻点之间通视应良好,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使用。

并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控制点,以便于新、旧测绘成果的衔接利用。

一级导线点冠以“LI”加流水号,如LI01、LI02、LI03……Lin;二级导线点冠以“LⅡ”加流水号,如LⅡ01、LⅡ02、LⅡ03……Lin。

导线节中尽可能做到连续编号顺号,并在实地以红漆加描。

利用旧点应在备注栏加以说明。

3、一、二级导线点的埋设要求

(1)在水泥路面上埋设时,用切割机切割成20cm×20cm的正方形边框,边槽深0.5cm,中心用冲击钻钻孔,埋入标志,并用混凝土固紧,控制点埋设时,标石面或标志顶部不允许高出地面太多。

(2)在沥青路面上埋设时,先将沥青面凿成20cm×20cm的正方形,深度以凿到路基碎石为准,清去杂土,灌入混凝土并埋入标志。

(3)在岩石面上可采用浇灌岩标办法,标石规格为15cm×15cm×15cm的混凝土标石;

(4)在房顶表面浇灌房标时,标石规格为20cm×20cm×15cm的混凝土标石,浇筑前应将与屋顶的接触面打毛,再打入3-4颗水泥钉并清洗干净,使标石底面与房顶接触牢固,房标禁止浇灌在隔热层上;

(5)在土质地面埋设标石时,标石规格为20cm×20cm×60cm的混凝土标石(可以是预制的混凝土标石,也可以现场浇注)。

4、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观测

(1)观测前应对所有使用的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校。

(2)导线水平角观测采用2秒级全站仪按全圆方向法观测,当方向数多于3个时应归零。

测回间不变换度盘,无须两次重合读数(以下同)。

观测成果的分析与重测按《规范》要求执行。

(3)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边长测定采用与测角同型号电子全站仪单程测定一个测回。

温度、气压、仪器常数可直接预置入电子全站仪自动改正,但须在记录成果中予以说明,仪器高、砚标高直接量取至5㎜,测距边长经气象数据、仪器常数,倾斜改正后投影到大地水淮面,归算到高斯平面。

(4)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水平角、边长外业观测记录可采用手工记录或以PC-E500为记录载体的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实行自动通讯与记录。

(5)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内业平差前应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200%的检查,并确保起算数据准确无误,方可进行平差计算,平差计算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公司智能图文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该软件可一次性完成投影计算、平面及高程平差计算。

在进行概算之前应将*.msm进行备份并打印,完成投影及概算平差后,*.msm不必打印,但平差结果各项均应打印。

成果取位按《规范》要求执行。

五、高程控制测量

(一)由GPS点,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点,组成三角高程路线,三角高程路线可采用附合路线或结点网的形式布设,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的各边垂直角均应对向观测。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及技术指标应按附表一规定执行。

仪器高、觇标高直接量取至5㎜。

(二)高级点之间,高级点与结点之间,结点与结点之间三角高程推算边不应超过12条。

(三)三角高程测量外业观测记录以及内业平差计算与水平角、边长观测一并进行,凡三角高程联测的各级控制点,其成果最后取小数点后二位。

六、地形测量

(一)图根控制测量

1、在二级GPS网(点)及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点的基础上采用光电测距导线加密一、二级图根导线。

布网密度要满足《规范》表8.2.1规定及测图需要,并在控制测量阶段一次完成,确保地物点整体数学精度。

2、图根导线一般以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式布设;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个别布设闭合路线,但应联测2个起算方位。

3、个别困难地带,导线确实无法贯通的,可采用支导线形式补充,但应联测2个起算方位,导线折角按左、右折角各观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40″;边长应对向观测,平距较差应≤2(a+b*D),取平均值使用。

4、图根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规定见表5。

5、图根点号以小组代号(英文字母)加流水号表示,如A1、A2……An。

图根埋石点在图根点号前冠以字母“T”表示,如TA1……。

本期采用的代号有A、B、C。

(1)位于沙、土质地上的普通图根点,须打入木桩,其中间钉入铁钉作为中心标志;木桩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以保持稳固为原则。

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普通图根点,在其中心标志位打入水泥钉,并以红漆绘出方框及点号,如图所示:

(2)图根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及埋石要求见附图一。

6、水平角观测使用2秒级电子全站仪以全圆方向法观测,当方向数多于3个时应归零。

支导线、极坐标法的水平角分别观测左右折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应≤±40″。

(二)边长测量

1、图根导线边长测定采用与测角同型号电子全站仪单程测一测回,(每测回4个记数),改平垂直角以中丝法观测一测回,最后边长只进行仪器、气象和倾斜改正(D=S·COSɑ).支导线(不超过3条边,总长不超过400m)及极坐标法(边长不超过400m)的边长可以不同的仪器或觇标高分别测定一测回或往、返测定一测回,其平距较差应≤2(a+b·D).

2、仪器常数及气象改正数,可直接预置入测距仪后进行测距,但记录上应体现。

3、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水平角,边长观测可采用手工或以PC-E500为记录载体的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实行自动通讯与记录。

4、气象数据温度读取1℃,气压读至1Hpa;测边仪器高、觇标高均量取至0.01m。

(三)图根高程测量

1、图根点高程以本期布设的GPS、二级导线为基础,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进行二级加密,其边数一般不超过12条。

2、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各边垂直角均应进行对外观测,垂直角观测要求见(附表一)。

支导线、极坐标法的高程采用往、返求取。

3、同一边往、返测高差应≤±0.04×D(D为边长,以百米为单位,不足百米按百米计)

(四)图根控制平差计算

1、图根平面、高程平差计算可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公司智能网平差软件进行简易平差,计算前应对外业原始记录成果进行200%检查,同时应保证起算数据正确无误,平面坐标、高程最后成果均取至0.01m。

2、图根全部成果打印成册。

(五)全数字化地形测图

1、地形测量的基本规定及精度要求

(1)平面坐标采用福州地方平面直角坐标,3°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9°。

(2)高程采用罗零高程基准。

(3)全数字化地形图基本比例尺为1:

1000,采用50㎝×50㎝正方形分幅,基本等高距为1米,高程注记点注至0.01米。

图幅编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值,以公里为单位,取小数点前两位和小数点后两位,X在前Y在后,中间加短线统一编号。

(4)测站点应充分利用本期布设的各级控制点,当个别地区不敷使用时,可布设不多于3条边,总边长不超过400m的支导线予以补充。

测站点平面施测方法参照图根要求,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方法测定,往返高差较差应≤0.13m。

(5)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应≤图上0.3㎜,高程中误差应≤0.16m.

(6)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地形图高程精度和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按《规范》4.1.7-4.1.9款相应规定执行。

(7)虽利用全站仪数字化测图,但细部点测距不应无限制,应就近采集,一般不得跨测站采集。

(8)数字化测图外业采用电子全站极坐标法采集,所有地物、地形点,采用有码或草图作业法,内业通讯并转换为成图软件接受的格式。

编码及各类注记分类按相应要求进行,其它未规定的编码及注记分类按系统默认设置作业。

2、细部测量作业要求

作业前作业员应对《规范》、《图式》、《项目技术设计书》等技术标准文件认真学习,细心领会,熟练掌握,以保证工作的效率和成图质量

(1)人员及设备要求

作业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有较丰富的1:

1000大比例尺测图经验和熟练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及测图软件应用。

主要设备包括鉴定合格的全站仪、小棱镜、台式微机或便携式微机。

(2)工作要求

细部测量内外业工作量大,是决定成图质量的关键环节,应高度重视。

外业数据采集做到站站清,内业编绘做到天天清,幅幅清,每天要对测量数据及时备份。

若天天清确有困难,可按实际内、外业工作量比例,合理安排内、外业工作时间,但一般外业连续工作量积累不宜超过2-3天。

外业资料应保存,以供检查验收时做参考。

外业结束后打印出图,并到实地作巡视检查,以便改错和补漏,完善后及时提交专职质检员进行内外业检查。

3、细部测量基本技术及要求:

内容和取舍以及符号的表示除按《规范》4.5、4.6款及《图式》相应要求执行表示外,还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逐个表示,所有道路及巷道应区分表示,建筑物及围墙轮廓凹凸小于图上0.4㎜(简单房屋小于0.6㎜),可直接连线。

房屋内部天井小于9㎡可不表示。

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2)门廊以柱或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柱石的位置应实测。

檐廊、挑廊、门廊等加注记简称檐、挑、斗等字样。

雨罩一般不表示,雨罩下有台阶的只表示台阶符号。

(3)室外楼梯、台阶按投影测绘,但台阶在图上不足3级的一般不表示。

室外楼梯、台阶及阶梯路应注意休息平台的表示。

(4)临时性房屋、活动房屋及正在拆迁的房屋不表示。

(5)房前屋后的埕地应注意测绘表示,埕地外围有地基作界的应准确测定,按点线标示其范围(编码借用地类界),其间加注“埕”字。

(6)底层已成形的建筑中房屋,要求准确测绘表示。

按建筑中房屋表示,加注“建”字;仅有基础的,按地基外围测绘其形状大小,按建筑中房屋表示,但其中加注“基”字。

若外形已确定,并能调注材料、层数者,则按建成房屋表示。

(7)地形图上高程点注记,图根点高程注记至0.01m,经水准联测的控制点高程注记至0.001m,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1m。

(8)道路两侧行树或散树、果树应测绘;花圃及绿地若外围砌成高度小于0.5m的围坎时,用实线表示范围;围坎大于0.5m时用坎表示;否则以地界表示;电力线及通讯线(或有线电视线路)应正确区分表示,连接清楚,电力线应区分高低压线路。

(9)测区道路等级应正确区分,道路一般不舍去。

路堑、路堤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坡顶、坡脚适当注记高程。

双线道路图上每隔5cm左右选注一个高程点,一般应测注在道路中心及道路交叉处。

(10)平地上的田埂应逐条表示;梯田坎原则上应表示,但当田面宽度小于3m时可适当取舍,配合等高线表示。

大丘田面也应测注高程。

(11)高程点是地形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每方格(10cm×10cm)内应注记10~15个高程点,并选注合理、分布均匀。

居民地内部应有足够的高程注记点。

丘陵、山地一般应测注地形特征点,如:

山顶、鞍部、山脊、谷底、沟口、池塘、水涯线、道路交叉口、地类界之转折点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点的高程。

(12)单位名称的调注:

原则以权属单位的标准名称调注,不可采用租借单位的名称。

当用地面积小注记容纳不下时可不调注。

(13)地理名称应注意调注,特别是自然名称,如:

山名、田垄名称。

(14)数字化测图采用南方CASS5.1软件进行成图,成图后应认真进行外业复查,最终提交给内业,内业按相应要求整理编辑,最终提交通用AUTOCAD格式*DMG。

七、安全生产

(一)本测区时间紧,全体管理人员及作业员应以高度负责精神,组织协调好工作,把好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请示与解决,确实遵照设计要求,保证质量按期完成。

(二)作业员应确实注意人身,设备的安全与资料、财务的防失、防盗工作。

(三)当测图作业需要砍伐杉、松、竹等林木时,应先向当地分管领导汇报,由其协调同意后,方能砍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四)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遵守当地乡规民俗,杜绝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八、完成并提交下述测绘成果

(一)1:

1000地形图簿膜图1套。

(二)1:

1000数字地形图标准分幅数据文件(*.dwg)1份。

(三)外业观测手簿、计算手册、控制点成果表、网图各1份。

(四)GPS点之记1份。

(五)技术设计书,技术工作报告各3份。

九、附图附表

(一)点位埋设与制作规格(附图一)

(二)光电测距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附表一)

附图

附表一

电磁波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级别

项目

一级

二级

图根一级

图根二级

DJ2

DJ2

DJ6

DJ2

DJ6

DJ6

水平角测回数

2

1

3

1

2

1

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3

3

18

3

18

18

半测回归零差(″)

8

8

18

8

18

36

一测回内2C互差(″)

13

13

13

同一方向值测回互差(″)

9

24

24

附合路线长度(km)

4.0

2.8

1.5

1.0

最长边长(m)

450

300

200

120

平均边长(m)

350

250

100

80

测边中误差(mm)

±15

±15

±15

±15

测角中误差(″)

±5

±8

±20

±20

方位角闭合差(″)

±10√n

±16√n

±40√n

±40√n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16000

1/12000

1/6000

1/4000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m)

0.26

0.22

0.22

垂直角测回数(中丝法)

2

2

2

1

1

垂直角指标差互差(″)

15

15

25

15

25

垂直角互差(″)

15

三角高程路线同一边往返测高差之差(m)

<0.1S

高程路线闭合差(m)

<0.05√[SS]

<0.1HC√n(n为边数)

导线网中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cm)

≤±5

备注

n为导线折角数,S为边长(以km为单位),HC为基本等高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