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2715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秋晚的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导入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课出示2)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板书:

秋晚的江上)【设计意图:

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课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诗文(课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

出示《秋晚的江上》。

(课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

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

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美景)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

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

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渡()倦()坐()度()卷()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三、我会填。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渡河

温度

疲倦试卷坐下座位

二、1.鸟、斜阳、江面、芦苇。

2.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1.还驮着斜阳回去

2.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写诗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图片导入

1.师问:

你欣赏过落日的景色吗?

你见过鸟儿归巢吗?

课出示图片,让大家感受。

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刘大白写的描写秋天落日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揭示课题:

《秋晚的江上》

3.认识作者

刘大白:

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二、字词揭秘

1.我会写

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字。

出示巢字。

师:

巢字上面的巛是三笔,作为偏旁时要写得稍短一些,下面的果字占整体字的主要部分。

这个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部首是巛,可以组词鸟巢,巢穴,我们选一个造造句吧。

这棵高高的树上有一个新建的鸟巢。

课出示苇字。

师:

苇字的偏旁艹中的一要写得长一些,是笔画中最长的一个。

苇是上下结构,可以组词芦苇,苇叶,造句:

这条河的旁边长满了高高的苇叶。

三、课文精讲

1.学习诗歌的第一节

课出示:

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图片和文字结合解释,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2.学习诗歌的第二节

课出示: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师解释:

头白:

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

芦苇:

一种高大的禾草。

红颜:

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同时让大家感受到“红颜”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译文

先让大家举手自己翻译,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然后师总结。

师小结:

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

这时候,天色已晚。

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在江面上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4.品读诗句

(1)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让学生圈出“倦”和“驮”,感受这两个字的作用。

师小结:

归鸟何以倦了?

鸟倦也是人倦。

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引导学生理解“翻”和“掉”的作用。

师小结:

“掉”与“翻”承接,和“驮”照应。

诗人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极富表现力,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是诗人想像力的深化。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师问: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好处?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情趣和生机。

5.问题:

这首诗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静谧、绚丽、和谐的景象?

生举手回答,老师点评

课出示:

归巢的鸟儿、西沉的斜阳、滔滔的江水、白花花的芦苇

师小结:

诗人刘大白通过这些景物描绘了宁静优美的景色,渗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无比心悦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诗歌具有灵动的画面感。

将秋日夕阳西下的江边美景渲染得美丽无比。

夕阳下,归巢的鸟儿顽皮地驮着它,让平常的景色出现了灵动,充满了情趣,画面动静结合,色彩艳丽,充满遐想。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头白”在诗中怎么解释?

2.比一比,组词语。

苇()

倦()

驮()

伟()

蜷()

骆()

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

白色芦苇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

所以在授课时要让孩子多发言,从发言中去发现孩子是否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

还要让学生去大声朗读,从读中去感悟讲解、分析,使孩子们对现代诗的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升华。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课前查阅有关秋天景色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同学们,谁能吟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词?

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现代诗,让我们跟着作者刘大白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

秋晚的江上)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

三、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

2.听录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3.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4.诗歌介绍了哪些景物?

用横线画出来。

(生:

鸟儿、斜阳、芦苇)

5.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时候?

什么地点?

可以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

秋晚、斜阳——秋天的晚上

江上——江面上

6.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画面。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四、品味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

2.鸟儿要干什么?

怎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3.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

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

4.“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绮丽的想象。

5.“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6.“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7.“头白”和“红颜”矛盾吗?

不矛盾,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

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

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

8.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欢欣

9.带着作者的这种感情齐读诗歌。

五、小结

六、作业:

有感情地熟读诗歌《秋晚的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