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170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

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仪征市真州小学李国林徐静

一、 调查目的。

1、 课题研究的需要。

2010年9月,我校承担了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心立项课题《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工作。

该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

探索在科学课堂教学实验中进行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对现行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了解,分析其现状中小组合作的无效和低效状况。

因此,本次调查有利于我们课题组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

2、 学校科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

课堂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来进行改革。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也不例外,很多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

小学生科学合作学习能力的水平是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策略的基础,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

同时,小学生科学合作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对我校小学生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现状的调查,以了解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现状的效果。

同时能够为我校科学教师提供第一手资料,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以便及时地调整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好地为我校科学教学服务。

二、 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这些问题被打印在问卷上,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我们运用这一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对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这一教学形式的认知度的调查。

1、问卷设计。

我们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和学生科

学课堂中的表现编制了一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策略的研究调查问卷》。

1、 你平均每一节科学用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

()

①5分钟以下②20分钟③10分钟④没有

2、你喜欢科学科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吗?

()

①不喜欢②很喜欢③无所谓④还可以

3、你感到小组合作对你的科学学习有帮助吗?

()

①很有帮助②有一点帮助③没有帮助

4、 科学课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你的科学学习有哪些帮助?

()

①激发了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②提高了我的合作交流能力

③提高了我的动手实验能力

5、小组合作的方式常用于那些教学环节?

()

①只用于实验②只用于交流讨论③用于交流讨论和实验等环节

6、科学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时,分工如何?

()

①分工很明确,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务

②分工基本明确,但大家都抢着动手实验

③分工不明确,大家不知道该干什么

7、 你觉得在科学课中开展小组合作时几个人合适?

()

①3、4个人 ②5、6个人 ③8、9个

2、取样与统计

为减少数据处理的难度,顺利完成调查,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

同时,为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每个年级抽出50名学生,根据学生本学期期末测试成绩,分优、良、合格三个层次随机抽样。

优秀层次15名,良好层次20名,合格层次15名。

3-6年级共200名同学参加调查,独立完成问卷。

统计时,结合学生真实的填写情况,得出学生各种态度的百分比,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各方面表现。

(二)访谈调查。

这是通过组织小范围访谈的形式,来获取所要调查的内容。

我们采取这一形

式主要是针对科学教师的调查。

我们组织了本校所有任教科学的专任和科任教师

进行座谈,就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无效和低效状况进行交流和分析。

为探寻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准备第一手资料。

三、统计与分析。

1、数据统计。

我们通过问卷,对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了统计。

调查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

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兴趣

66%很喜欢

4%不喜欢

27%还可以

3%无所谓

每节课用于小组合作探究时间

10分钟左右64%

5分钟左右

11%

20分钟左右23%

0分钟1%

感觉对科学学习是否有帮助

75%的人认为很有帮助

24%的人认为有一些帮助

1%的人认为没有帮助

感觉对科学学习

的具体帮助

激发了对科学学

习的兴趣55%

提高了合作交

流能力68%

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58%

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用于环节

只用于实验6%

只用于讨论交流6%

用于实验、讨论

交流等环节88%

课堂小组合作分工情况

分工很明确80%

分工基本明确

16%

分工不明确4%

觉得小组合作时几人较合适

40%认为3-4人合适

57%认为5-6人合适

3%认为8-9人合适

2、对数据的分析。

第一,目前学生对实验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兴趣,参与主动性较强。

主要表现在:

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兴趣度表现为66%的学生很喜欢,27%还可

以,只有4%不喜欢,3%无所谓。

在问及感觉对科学学习是否有帮助时,75%的人

认为很有帮助,只有1%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68%以上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了自己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或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

从中可以看出,在学生心目中科学课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中小组

合作探究学习有兴趣,能积极参与。

第二,教师在科学课中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形式的运用与指导,但对学生放手不够。

根据统计,我校平均每节课用于小组合作探究时间20分钟左右的占23%,10分钟左右的占64%,5分钟左右的占11%。

而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形式88%能用于实验、讨论交流等环节,运用面较广。

80%以上学生认为课堂小组合作分工很明确,大家都有自己的任务,配合较好。

第三,小组合作人数选择各有看法。

在问及觉得小组合作时几人较合适时,40%学生认为3-4人合适,57%学生认为5-6人合适。

而大部分教师认为在自己的教学中5-6人分组合作比较合适,学生能有更多交流的机会,相互合作也更得心应手。

关于小组合作人数选择我们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努力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优化。

四、调查结论。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初步得到这样的结论。

(一) 小组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

现在学生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形式是十分认可,十分欢迎的。

这主要是这一方法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

在合作团队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感悟来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这种获取科学知识的方式是大多数学生喜欢而向往的。

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实践性。

在实验教学中,合作团队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性。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只有这样,合作学习产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超过个体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这一过程,学生的优秀的合作品质在逐步养成。

(二)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我们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还存在着一些低效和无效现象。

主要表现在:

1、对能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实验内容不加甄别。

遇到实验教学,便一味地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有的内容过于浅显,有的内容没有探究的价值,有的实验只适合于个体开展实验。

若还是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只能让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成为无意义的合作。

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或设计适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

2、 在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范围固定化。

不少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在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角色应该经常轮换,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此来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

3、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

在一些科学实验教学课堂上,一旦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教师便成为“旁观者”,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不注意指导和引导,这样势必造成一些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造成偏差,使实验教学目标性未能达到。

4、 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不足。

在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

这时,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时间来做的实验,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5、 对小组合作探究成果评价不全。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

”“你的见解真不错”。

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侧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提出建议。

根据此次我们对学校学生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现状的调查,我们觉得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我校的小学科学教学,为更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 科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小组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策略的引导,把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在教学设计时,应侧重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意识的引领学生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过程,在合作任务的分配,合作活动的开展,合作过程的调控,合作成果的交流中,为学生提供、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进行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2、 在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淡化教师的权威。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研究。

对学生再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简单的告诉学生对与错,或者为学生代劳。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自信,才能更加尊重事实。

他们的科学素养与合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3、 学校应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多创造机会让科学教师参加各类学习进修。

科学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程教学。

要加强对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研究,通过个案分析研讨等形式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全校进行推广,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