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1392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设计说明.docx

《中学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设计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设计说明.docx

中学设计说明

xxxx中学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本项目用地范围及地形图;

2、甲方提供的项目设计任务书;

3、国家建设部、教育部、计委颁发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4、《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

5、《山东省城镇普通中学校舍改造及验收暂行标准》

6、《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8、《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0352-2005;

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12、《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50-2001;

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15、《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16、其它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工程概况

为适应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品位,市政府决定新建西区中学。

学校用地呈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97567平方米,合146.3亩。

地块北临-路,南接-路,西至-路,东侧为规划支路,交通条件优越。

地势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远离污染源地段,是理想的办学之地。

学校办学规模为60个班,3000名学生,1500人住校。

总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

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完成。

 

三、规划指导思想

1、科学性:

符合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符合学校教书育人的客观规律。

2、识别性:

具有个性特征、易识别、有较强的社会影响。

3、实用性:

功能合理,能充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满足全体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合理控制建设成本。

4、愉悦性:

有趣味、富于人情味、自然、优美、卫生、有序。

5、多样性:

功能与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充实。

6、教育性:

充分考虑学校建筑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建筑和环境的教书育人功能。

7、文化性:

具有尊贵与典雅的氛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8、生态性:

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保护生态。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地形地貌,体现西区初中的独特个性。

四、设计构思

1、设计理念:

⑴明晰的轴线勾勒出校园的框架,使之成为联系各个功能区块的脉络。

⑵长方形的入口广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⑶确定合理明确的功能分区,规划统一、布局合理、交通顺畅、配套设施齐全,创造环境完善的校园空间。

2、追求景观的整体和谐之美,力求让校园景观对城市景观有所贡献。

3、努力创造一种平实的风格,既符合建筑学的一般规律,又适应教育学的特殊规律,给师生以安静又愉悦的学习环境。

4、为学生创造宽松适宜的学习交流场所。

5、园林设计

校园建设不应过分追求豪华、时尚,而应该体现朴素的自然美和内涵丰富的文化气息。

环境宁静优美,建筑朴素大方,把环境与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校园置身于山水绿树之间,并使历史文化融于其中,创造出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使校园环境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怀,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环境。

6、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的设计观运用现代主义建筑原则,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合理利用场地内的现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尊重原有的生态系统。

五、总平面设计

一个全新校园的建设,必然会给原先的生态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具时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亦对校园的空间氛围产生强烈的作用。

因此,我们抓住学校空间环境的本质,根据特定的地域环境,将自由浪漫的自然环境和整体理性的教育理念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一个好的校园规划,应该能够构筑出花园校园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不是凭空硬造而应该是吻合校园的自然地理条件,自然生长的结构,这样发展出来的结构方能体现校园的有机性。

从而形成自己的校园特色。

新校区的规划正是基于上述理解而设计的。

在总平面规划设计中,我们将中学布置在用地东南面,基地西北角预留幼儿园用地约28.8亩。

将整个初中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分工,校园东南面布置教学区,东面布置运动区,北面布置生活区,在三者之间结合基地特点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绿化区,形成三个相对完整的功能区域,又有适当的绿化景观带分隔,动静状态相互区别有机结合。

学校主要出入口南临龙山路,设置在基地中间部位,从大门进入校园,首先是长方形入口广场,广场中央设置升旗台,校训石等。

位于广场中心轴线上的科技实验楼是该校体量最大,立面景观最震撼的标志性建筑。

广场左侧为图书办公楼和风雨操场,右侧为三个年级的教学楼,用连廊相互连接而成。

继续深入校园,西面为运动区,北面为生活区。

在生活区和教学区各开辟一个次入口,使得学校的内部交通及外部交通都更为便捷。

整个学校有明确的轴线关系,单体建筑造型生动、活泼,对称中讲究变化,和谐统一,坡屋顶高低错落,犹如跳动的音符。

并且充分考虑现代寄宿制中学的特点,规划适度超前。

校园主入口文化广场中喷泉雕塑小品绿化等各种要素有机组合,与周围的建筑交相辉映。

建筑内庭院中的绿化与文化广场的序列空间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视觉环境。

气势恢宏的校园广场,轻盈的透空走廊,高低错落、整齐有序的群体屋顶建筑,形成了开阔而有气度的建筑景观,将单体建筑的个性美有机统一于群体的共性美中,较好体现了教育建筑的同质性和时代特色。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通过层层递进,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间的设计把外部的喧嚣和嘈杂隔离在院落之外,它为师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悠远、宁静的氛围,在创造围合性庭院的同时,强调空间的流动与渗透。

在这片自然和人文条件极其优越的土地上,中国传统的坡屋顶,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将传统建筑形象加以提炼概括、抽象演化,目的是强化其精华部分,亦即最具美感之建筑要素,摒弃由于历史原因而与现代文明包括科学技术产生冲突的成分,从而使传统与现实和谐地融汇在一起。

设计中建筑以咖啡色为主,墙面上加上白色的线条,用蓝灰色四坡屋顶勾勒了建筑的主体形象。

在坡屋顶的造型处理中,局部使用了平屋面与坡屋顶相互穿插,打破了单调死板的常规,使之造型简练而丰富,建筑立面的局部外廊和建筑间的连廊立面更丰富、更灵秀。

各建筑侧墙上的竖向玻璃与顶部的横向条窗作对比处理,使立面设计更具人文品位。

六、建筑单体设计

1、科技实验楼:

建筑面积为8527平方米。

主体五层,局部6层,主要布置有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及相应的配套用房;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音乐舞蹈教室、美术书法教室、史地教室及相应的教学辅助用房;合班教室,综合电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网络中心、器材室、心理咨询室等。

建筑最顶层为天文台。

2、教学楼:

分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三个单体教学楼,通过连廊相连,总建筑面积为10354平方米。

教学楼主体五层高,共有75个标准普通教室,若干个教师办公室,所有教室均为正南向,单面走廊,双向开窗,获得最佳的采光与通风。

教室尺寸为9.6米×7.5米,分成两开间。

3、图书办公楼:

建筑面积为2784平方米。

主要布置图书阅览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室、广播社团办公室、档案室、单身教工宿舍等。

4、报告厅:

建筑面积为974平方米,固定座位500座。

5、风雨操场:

总建筑面积为2091平方米,主要功能有体育活动大厅、舞台,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等.可容纳2个篮球场,同时兼作开大会或文艺演出的场地。

6、食堂:

建筑面积为2550平方米,主要布置可同时容纳1400人就餐的学生餐厅、教工餐厅及包间,从而满足师生各种饮食需求。

7、学生宿舍:

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平面布置类似,6层高,每间宿舍均含卫生间和阳台,每间可住6人。

建筑面积男生宿舍5716平方米,女生宿舍5377平方米。

8、锅炉房:

位于食堂以西,兼开水房。

9、门卫:

为便于学校对出入学校的人员及车辆进行管理,在主入口设置有两个,在生活区次入口设置有一个。

七、建筑艺术、空间组合与环境绿化设计

校园的形象环境理应体现深层的美学内涵,美是“心灵体操”。

美的环境令人心地纯洁,情事端正,使个性获得比较全面和谐的发展。

1、校园的建筑造型应体现整体美,特色美,动态美。

本方案做到统一而不单调,变化而不杂乱。

2、空间组合注重室内外的相互渗透,整个校园空间序列讲求起、承、转、围、透,体现现代园林空间美。

3、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实用与观赏相结合,力争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

八、主要建筑构造和装修

1、外墙:

基座为低档灰色花岗岩,其余为三色罗马砖加白色线脚。

2、门窗:

木门、铝合金门窗。

玻璃采用中空玻璃。

3、楼地面:

音乐、舞蹈、排练教室、风雨操场活动大厅为架空硬木地板,厕所、厨房、浴室为防滑地砖。

普通教学用房采用现磨水磨石楼地面,楼梯采用彩色磨光花岗石面层,办公楼部分采用地砖。

4、内墙面:

厕所、厨房、浴室做3000高磁砖墙裙;餐厅、走廊、楼梯间、教室做1200高磁砖墙裙,音乐、舞蹈教室及风雨操场活动大厅做1200高吸音墙裙,其余均为150高磁砖踢脚上部做中级抹灰,涂料刷白二度。

5、顶蓬:

音乐、舞蹈、排练教室、会议室、大报告厅、计算机房做轻龙骨矿棉吸音吊顶。

其余均为中级抹灰,涂料刷白二度。

办公室做轻龙骨吊顶。

6、屋面:

(1)平屋面均作刚、柔双道防水层。

(2)坡屋面为钢筋砼现浇板上贴英红瓦。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总征地面积:

143396平方米,合215.1亩

建设用地面积:

116749平方米,合175.1亩

其中:

中学用地面积97567平方米,合146.3亩

预留幼儿园用地19182平方米,合28.8亩

中学规划:

60个班,3000名学生,1500名学生住校

总建筑面积:

38773.3平方米(不含半地下室527平方米)

其中:

1、教学楼:

10354.4平方米(共75个普通教室,若干教师办公室)

2、图书办公楼:

2784平方米

3、科技实验楼:

8527平方米

4、报告厅:

973.9平方米(500座)

5、风雨操场:

2091平方米

6、食堂:

2550平方米

7、男生宿舍:

5716.1平方米(6人/间共778人,带独立卫生间)

8、女生宿舍:

5376.9平方米(6人/间共706人,带独立卫生间)

9、其他附属设施:

400平方米

容积率:

0.40

建筑基底面积:

13660平方米

建筑密度:

14.0%

绿地面积:

41460平方米

绿地率:

42.5%

道路广场面积:

21580平方米

运动场面积:

26970平方米

机动车停车位:

53辆

非机动车停车位:

2000辆

第二篇景观设计

为了体现校园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校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校园绿地景观进行系统规划。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现代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在环境中体现现代教育气息和办学特色,将历史文脉融于环境之中,建成一个集自然生态、学习、文化、交流、游憩于一体的学校。

使学校成为既是传授知识技能、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场所,又有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设计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生活场所。

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沿城市道路一带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遵循校园总体规划,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指导园林规划设计,通过园林小品、水景、绿化造景等景观元素的布局,改善校园整体环境,创造富有生机、蓬勃发展的校园面貌。

2、合理进行景观分区,各区域有其特色的景观内容。

3、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吸收国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先进理论,继承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形成校园科学、合理、先进的景观体系。

4、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重点处理好园区的重点绿地,使之形成生态的,可持续的景观空间。

5、通过景观小品的布置体现西区初中的办学特色。

二、校园环境空间结构:

本案将整个基地划分为校前大广场区——教学庭院——生活区——运动区——沿道路绿化五大区域。

规划了一个入口广场和多个主题空间,作为校区环境设计的重点。

1、入口中心广场

位于校园主入口处,由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图书办公楼和风雨操场围合而成,是校园呈现给师生的第一景观。

具有礼仪功能和标识性的校园主体空间。

同时满足大量人流集散的需求。

入口处设置了校训石,北面为升旗台。

整个广场大气现代,又不失灵动活泼。

2、四个内庭院

教学区、生活区建筑围合形成各种大小不一、主题各异的庭院空间,是学习和交流心得的场所。

设计力求结合不同使用功能,创造随和安静的环境。

或规则、或自然,在空间景观上简洁、明快,又富有变化,能带给学子们不同启发的个性化景观空间。

3、运动区

由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器械场、风雨操场组成。

在道路与器械场地之间以绿地做分隔,避免道路交通对内部的影响,场地边缘用流畅的绿化曲线进行围合,并且设置休息设施,供学生在运动后使用。

4、景观小品的布置

通过点缀一些生动形象的景观小品,展示校园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各个主题空间适当安排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绿地中用科技名人(侧重于实践能手或实践场景的塑造)的情景雕塑点缀在绿地之中,以彰显环境的特色。

三、景观生态及植物规划

1、设计原则

⑴以-城市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经过试种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

⑵大量引用色叶树种,结合学校景观要求,以树池、片林、植被等形式来强化绿化景观的视觉冲击力。

⑶注重园林植物的季相布局,考虑不同季节开花植物的搭配,丰富学校绿化的季相景观。

2、树种选用

为体现四季分明,季相丰富的气候特征,树种规划强调乔、灌、草的多层次布局,控制常绿与落叶树的数目比在1:

2左右,突出秋色叶树种所占的比重,实现春花、夏萌、秋叶、冬技的年候植物景观。

第三篇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浙江省标准)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8《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45KN/㎡;地面粗糙度:

0.45kN/㎡

2.基本雪压:

0.45kN/㎡

三.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地基基础等级:

乙级。

根据抗震规范,肥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竖向受力构件按抗震等级四级构造要求设计。

结构设计永久荷载及可变荷载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取值。

四.结构设计:

1.基础形式:

拟采用桩基础。

2.上部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楼面、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普通楼板。

3.结构用材:

梁、板:

主筋HRB335、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235、HRB335;

柱、墙钢筋采用:

HRB335钢。

混凝土强度等级:

地下室采用C35;高层C35~C25。

4.墙体材料:

框架填充墙为非粘土类轻质材料。

第四篇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6.业主单位的设计要求及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本工程为--中学,校址位于--以西、--以南,基地面积约175亩,其中约28.8亩作为幼儿园用地。

设计范围为红线范围内的室外、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2.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

三、给水设计

1.给水水源:

本工程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

2.用水量:

经计算,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450m3,最大时用水量为66m3。

3.给水系统:

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

4.给水计量:

幼儿园、中学分别设计量表,每栋楼设计量表。

四、室内、外排水设计

1.本工程采用污、废、雨水分流制。

2.室内污水汇集并经化粪池处理后与洗涤废水合流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雨水经收集后单独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4.空调冷凝水集中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系统。

五、管材选用

1.生活给水管:

管径DN<100mm,采用PP-R管,热熔连接;管径DN≥100mm,采用铸铁给水管,承口连接。

管道、管材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0MPa。

2.排水管:

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管,粘接。

屋面雨水收集及空调凝结水管采用防紫外线UPVC雨水管;室外污、废水管采用承插式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室外雨水系统采用承插式混凝土管。

3.消火栓系统给水管: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阀门及需拆卸部位采用法兰连接。

管道工作压力为1.6MPa。

第五篇电气设计

1.设计依据

1).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GB50053—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版)GB50016—2006

国家其它现行设计规范。

2).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建筑工种提供的平、立、剖面及相关专业提供的用电资料。

2.设计范围及内容

1).10KV/0.4V变电所规划设计。

2).照明及配电系统

3).防雷与接地系统

4).电气节能

5).电气消防

6).电气智能弱电系统(由业主委托专业公司设计)

3.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

1)、电源

本工程为肥城市西区中学,需要一路10KV电源引至学校,用YJV22—10KV电缆埋地引入学校室外箱式变,再由室外箱式变出线至各单体配电总箱。

2)、各级负荷的供电方式

本工程为三级负荷,采用单路供电。

3)、负荷计算及变电所的设置

序号

用电名称

用电量(kW)

1

图书办公楼2784㎡

2784×0.07KW=195

2

教学楼、科技实验楼10354.4㎡+8527㎡

18881.4×0.04KW=755

3

报告厅,风雨操场,食堂,宿舍及其它973.9㎡+2091㎡+2550㎡+11093㎡+400㎡

17107.9×0.05KW=855

4

室外用电

50

5

其他

50

总计算功率1905×0.75=1429kW;cosφ=0.9;有功功率同时系数取0.9

总视在功率1588kVA

室外箱式变容量4×500kVA总变压器负荷率约为79.4%。

本工程总装机容量:

1693KVA,负荷率为79.4%。

(具体室外箱式变的设置及设计由供电局最后确定)。

4)、10KV供电系统

本工程于室外设2×500kVA室外箱式变二处,总装机容量:

1588KVA,10KV线路电缆进线。

低压单母线运行。

5)、各室外箱式变低压侧采用无功自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以上。

4.低压配电

各单体、配套设施用房等负荷采用放射式、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室外线路采用YJV22型电缆,以直埋敷设为主,局部穿钢管保护。

室内线路采用YJV、BV型电缆、电线,穿钢管或PVC管,沿墙、楼板敷设。

三相四线制供电。

配电箱分若干路配出。

所有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

5.照明系统

照明分普通照明与应急照明两类。

普通照明包括一般工作照明、内部照明、室外照明、装饰照明等;应急照明包括疏散安全与指示照明等。

各处的照度标准均按有关标准及规范设计。

6.防雷接地系统

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考虑.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体,屋顶设设暗敷避雷带,并利用柱内主筋作引下线。

防雷引下线利用柱内主筋(主筋∮>16不少于2根);总箱处设有防雷击电磁过电压保护措施。

各建筑单体的保护、防雷接地合一,采用TN—C—S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各单体进线总箱处做总等电位联接,各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

各电缆进线处PEN线重复接地。

7.电气智能弱电系统(由业主委托专业公司设计)

1)电话及电脑网络系统:

本工程设有电话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弱电机房设在科技实验楼。

布线方式采用综合布线(PDS),以实现通讯现代化。

2)安保监控系统:

本工程设有安保监控系统,在主要通道出入口及重要场所设有闭路电视监视装置,安保监控中心与消防控制中心合一。

3)本工程设有广播音响及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网接自城市有线电视网,电视终端根据要求而设置,并预留卫星电视系统接口。

广播音响在公共场所设有背景音响,在应急时可作为应急广播用,具备消防时自动强切功能。

第六篇消防设计专篇

一、建筑消防设计

本工程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有关消防规定进行消防设计。

(1)、教学楼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1、初一、初二、初三教学楼三个单体通过连廊连接,单体间距为30米,各内院能满足消防车通行,连廊下预留有消防通道且尺寸大于4mx4m,并与校园主干道连通,转弯半径大于等于9米,满足消防要求。

2、各单体教学楼每层设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小于2500平方米。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及宽度、间距等均符合消防规范。

3、教学楼均设封闭楼梯间,底层均直通室外。

楼梯的宽度、入口宽度均满足疏散宽度的需求,封闭楼梯间均设置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4、每层各房间出口的疏散距离符合规范要求,教室均设两个出入口,且室内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规划规定需设防火门的房间均设防火门。

(2)图书办公楼、科技实验楼、报告厅、风雨操场、食堂、男女生宿舍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1、本工程楼梯间宽度、间距数量都满足规范要求。

周围有宽度超过4米的环形消防通道。

2、每个防火分区均小于2500平方米。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及宽度、间距等均符合消防规范。

(3)、建筑配件及构造做法

防火墙的耐火极限大于3h。

承重墙、楼梯间墙的耐火极限大于2h。

非承重外墙、走廊两侧隔墙耐火极限大于1h。

房间隔墙耐火极限大于0.5h。

楼板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大于1h。

吊顶耐火极限大于0.25h。

管道井井壁耐火极限大于1h,管道进检修门采用丙级防火门,管道井每层耐火材料封堵,耐火极限大于1h。

室内装饰材料均达到B1级。

二、给排水消防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依据本工程的性质及国家有关的消防规范要求,本工程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

(2)、消防用水量

消防水源及用水量

消防水源由城市给水管网供给,其中:

室外消防用水量25L/S火灾延续时2小时

25×3.6×2=180m3

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火灾延续时2小时

15×3.6×2=78m3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