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0404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docx

上海闵行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

上海闵行区2019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

上海市闵行区

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模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次考试为机器阅卷,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答题时客观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

2、本试卷共有40题,共8页。

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属于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作品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B.《荷马史诗》C.《罗摩衍那》D.《吉尔伽美什》

2、《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

“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

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她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毗湿摩所言

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②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

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

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文中的空白处是

A、智慧和德行B、民主与科学C、金钱与权力D、法律与宗教信仰

4、有人评价屋大维说“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

”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A、罗马城址是屋大维发现的,富丽堂皇的罗马城也是屋大维修筑的

B、屋大维凭借武力攻占了罗马古城,用大理石代替了砖瓦结构的建筑

C、肯定了屋大维结束罗马数十年内乱,确立了帝国体制并带来了繁荣

D、屋大维夺取政权以后,出于独裁统治需要把罗马城建成了军事要塞

5、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

以下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呈献据称是帝国前期皇帝编纂的《十二铜表法》 

B、乙上书皇帝主张“君权神授”和“按律量刑” 

C、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的主张

6、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一些状况:

“在复活节,他们〔农奴〕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

”从这那么材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地租

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D、修道院的教士们贪得无厌

7、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选项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8、历史上对中国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类别

称谓举例

第一类

蕴含深意的历代国号

夏、商、周、秦、汉……

第二类

延用不衰的古今名号

中华、赤县、东土……

第三类

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

真丹、震丹……

此外对中国的称谓还有如:

①华夏②神州③中华民国④赛里斯,以下选项中,将这四种称谓按上表分类正确的选项是

A、①是第一类、③④是第二类、②是第三类

B、①是第一类、②③是第二类、④是第三类

C、③是第一类、①②是第二类、④是第三类

D、③是第一类、①④是第二类、②是第三类

9、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九鼎八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A、周天子墓葬B、诸侯国君墓葬C、士大夫墓葬D、平民的墓葬

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1、“民农那么重〔持重〕,重那么少私义〔议〕,少私义那么公法立,力专一。

……民舍本而事末那么好智,好智那么多诈,多诈那么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①倡导无为而治②维护农民利益③主张重农抑商④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12、以下历代有关选拔官员方式与对应的依据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3、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4、《汉书·匈奴传》记载:

“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明妃曲》中写到:

“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

强来前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这说明

A、官修史书与诗歌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B、诗歌多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具备史料价值

C、官修史书注重客观表达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

D、官修史书是统治者意志的表达,不如诗歌可信

1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6、通过观察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下图说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山东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立郡守        B、分封王国     C、由中央直辖      D、设立行省

17、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那么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

这一视角的转换表达了

A、文明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革命史观

19、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

20、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

”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那么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21、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B、城乡差别的扩大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

22、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记载: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

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

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总数的五分之一)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

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②民主政治的进步③教育的普及④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3、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24、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

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

这种现象说明

A、两广地区首开近代礼仪变化之风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经基本被清除

C、近代观念已在一定范围产生影响D、晚清时期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

25、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者甲说:

“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

欧洲之没落。

”学者乙说:

“欧洲已进入艰困的时代。

”学者丙说:

“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

”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C、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26、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

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其借鉴意义有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 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 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美苏冷战B、和平与动荡并存C、多极化趋势加强D、“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纪念日,十年来欧元的启用有利于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④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30、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以下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正确一项,多项选择不得分。

31、齐世荣主编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描述:

问一位中世纪学者是哪里人,他的回答不是“法国”、“英国”或“意大利”等国人,相反,他总以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作为答词,“我是坎特伯雷人”、“我是加泰罗尼亚人”等。

这种现象说明

A、庄园的分散性和封建等级制的特殊性使西欧社会处于王权衰微、分裂割据的局面

B、封建等级制下封臣只向封主宣誓,忠诚于自己的领主而非国王及其所代表的国家

C、在当时情况下,西欧中世纪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清晰的国家观念

D、学者们处于对自己领主的忠诚、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王权的鄙视有意回避国家概念

32、“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以下有关“疏”的正确解释是

B、表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一种文体

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D、委婉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

33、《五四:

未完成的启蒙》指出:

“……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

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是当务之急

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薄

34、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

“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

”以下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较为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中国自身特点是决定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导因素之一

C、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D、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应注重从内外双重因素综合展开

35、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

“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

”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

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

这种现象说明

A、凡尔赛和约建立在战胜的大国分赃和瓜分的基础上,必然会遭到相关国家的愤慨

B、德国不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而是这场战争直接受害者,因此制裁本身纯属非法

C、战争是列强瓜分的产物,德国军国主义阴魂犹存,制裁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D、凡尔赛和约必然遭到德国的强烈不满,也为后来法西斯纳粹党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

某校高三〔1〕班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关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研究内容。

〔14分〕

研究主题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

史料一

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史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碑刻

〔2分〕

从史料的表现形式看:

史料一属于⑴史料;史料二属于⑵史料;

从史料的价值看:

史料一属于⑶史料;史料二属于⑷史料;

体制差异

〔2分〕

差异原因

〔4分〕

 

历史影响

〔2分〕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⑻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⑼

学习感悟

〔4分〕

谈谈你对中西两种不同政治模式的看法:

37、中西科技成果比较

问题:

〔10分〕

(1)根据图示,指出3世纪以来中西方在科技发展史上的不同趋势。

〔2分〕

(2)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同趋势产生的原因。

〔8分〕

38、逸出旧轨的洋务运动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12分〕

39.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

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

17至18世纪、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确立。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

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

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经济全球化趋势》

问题:

〔14分〕

〔1〕结合材料,概述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述“经济全球化”。

〔8分〕

40、中国的1908

材料一1908年的诸多往事,无不显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重要坐标:

⑴巾帼须眉精神——杭州西湖筑秋瑾新坟;⑵晋商创造奇迹——山西赎回矿权;⑶“荡气回肠”的新式婚恋——陈璧君初识汪精卫;⑷文人是如何举义的——同盟会在西南发动武装起义;⑸国会为救亡之良药——全国掀起速开国会请愿高潮;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⑺帝国宪法的诞生——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⑻帝国政治大地震——光绪、慈禧去世,宣统即位;⑼向近代银行业进军——大清银行挂牌;⑽剪辫!

剪辫!

——剪辫运动突起狂飙……

——摘自《1908帝国往事》张研〔中国人大清史研究专家〕

材料二1908年8月27日,清廷正式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原文如下:

⑴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⑵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⑶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⑷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⑸……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⑹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⑺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⑽总揽司法权。

⒀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

附:

臣民权利义务……⑵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⑷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

……⑹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⑺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⑼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问题:

〔25分〕

〔1〕任选材料一“1908年的诸多往事”中的两件大事,表达其作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重要坐标”的意义。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和民权分别作出了怎样规定?

〔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的1908”?

〔1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75分,1-30每题2分,31-35每题3分,多项选择不得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DCACCBCCBACDDAA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CCBDCAADCBDDCCA

题号3分1分0分

31AB、CD

32CB、DA

33BC、DA

34DA、BC

35CA、DB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表现形式:

〔1〕文献〔2〕实物〔答对两点得1分〕

价值:

〔3〕第二手〔4〕第一手〔答对两点得1分〕

体制差异:

〔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各1分〕

差异原因:

〔7〕地理因素:

大河与海洋;政治因素:

大一统帝国与城邦国家;经济因素:

工商业与农业;思想文化因素:

自由平等思想与法家集权思想。

〔能从至少2个角度对比,每个角度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

历史影响:

〔8〕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成为历代政治制度的蓝本〔1分〕

〔9〕创造了雅典的繁荣,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1分〕

学习感悟:

〔10〕此题评分要求:

能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文明地域性与多元性等任意2个角度形成认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共4分。

参考:

人类早期历史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生产力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决定作用就逐渐减弱;制度文明有多元性,与不同的国情相适应;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西方政治制度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37、

(1)不同趋势:

15世纪为转折点,中国从领先到落后,西方从落后到领先。

〔写出转折点15世纪1分,中西不同趋势1分〕

〔2〕此题评分要求:

能从中国与西方且选择两个时期进行全面分析,各得4分,共8分;不能较全面的或仅从一个时期分析,酌情给分或不得分。

参考:

中国:

15世纪以前,中国国家统一,政局长期稳定;生产力发展,农耕文明发达;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教育和科举的发展;对外开放等。

15世纪以后:

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统治;闭关锁国。

西方:

中世纪封建割据、神学束缚等。

15世纪以来,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思想的解放等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兴起。

38、〔12分〕此题评分要素:

1、对问题理解与史实论述〔10分〕2、组织结构〔2分〕

水平1:

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水平2:

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的边缘知识或部分问题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水平3:

其他答案

论证问题包括:

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

主观目的: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没有真心打破“旧轨”愿望〔“中体”,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1分〕;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中的“西用”〔“力师西法”〕主张〔1分〕,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方面为西学的引进打开了方便之门,因而包含了逸出“旧轨”趋势〔1分〕;

活动内容及客观效果:

包括设立总理衙门、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校、派遣留学生等措施〔2分〕,就其客观效果看,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1分〕,也使中国在对外、经济、海防、人才培养等方面,向现代化道路迈出了第一步〔2分〕,无疑也有逸出“旧轨”的趋势〔1分〕。

组织结构〔2分〕:

水平1:

表达成结构〔2分〕;水平2:

表达一般或简单罗列史实〔1分〕;水平3:

不成结构或史实错误〔0分〕。

39、〔1〕〔6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国际组织的广泛建立;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协调;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跨国公司的发展等〔以上任意一点2分〕。

(2)此题评分要素:

观点2分、史实4分、论述2分,共8分

参考:

观点〔2分〕——从形成因素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过程特点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从后果影响分析,如“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和地区发展之间差距”;从应对策略分析,如“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反全球化运动并非明智之举,应加强协调并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并展开评价即可2分〕

史实〔4分〕——根据材料,对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的史实进行概括。

论述〔2分〕——需对应以上核心观点,结合材料,史论结合。

40、〔1〕〔4分〕从“昭示中国百年历史命运”角度谈意义,言之有理即可,每事件意义2分,共4分。

参考:

如“文人是如何举义的——同盟会在西南发动武装起义”,表达的是晚晴民初“革命派”试图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实现“共和革命”的救国梦;“国会为救亡之良药——全国掀起速开国会请愿高潮”,表达的是晚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