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演讲辞辩论词.docx
《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演讲辞辩论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演讲辞辩论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写作点拨及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演讲辞辩论词
演讲辞、辩论词
(一)演讲辞
演讲是面对听众,集中阐述某个问题的说话形式。
广播是借助音响向群众进行宣传的播音形式,二者都属于应用文体,它们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通过讲话这种方式达到宣传真理,鼓动群众的作用。
因此,在写作上都有一些基本要求。
一、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让听众一听了然。
所以,在文中态度、观点要明朗,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同时,应当有一个主题,不可贪求面面俱到。
二、应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包括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等等,用材料阐明观点,举例要恰当,引用材料要准确,对于有的材料要进行辨伪考信的工作,不能拿来就用,在选例上要选择具体、生动、新颖的事例或其它形象化的材料。
如果一味讲道理,比较抽象,穿插一些形象化的材料,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在形象的描绘中易于形成感染力。
三、要注意对象,要了解对象是谁,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有什么样的愿望、要求等。
了解了这些,演讲广播才能有的放矢,完成它的“使命”。
四、要精心设计“开场白”,它是给听众的第一印象,也是与听众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所以必须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在设计上,可以一开始就把问题提出来,或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做到鲜明生动、引人入胜,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听众引入“胜境”,还可以用一连串的问句开头,设置悬念,引导听众听下去。
五、语言要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沟通双方的感情,缩短彼此间距离,使内容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因此,要善于运用口语,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句式上可多用一些短句,这样才能生动活泼、抓住观众。
(二)辩论词
辩论是见解不同的各方,摆事实、讲道理,相互批驳、争论是非。
辩论词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式写作辩论辞。
首先要论点鲜明,所有话题均指向论点。
因为辩论有正方、反方的区别,所以,站在哪一个论点上辩论,这个点就是辩论的话题中心。
辩论说白了就是议论文,只不过它的形式更为鲜明。
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论证方法使论点鲜明起来,让听众、读者或参加辩论的另一方心服口服,找不到漏洞。
因此,辩论词又要有强烈的逻辑性。
辩论词的要素:
话题;人物:
正方、反方、主席(主持人);各方发言。
比如:
话题:
最近教育部招生办宣布:
取消对高考考生的年龄和婚否条件的限制。
这一改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
这一改革利大于弊。
反方:
这一改革弊大于利。
主席: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现在辩论开始。
主席:
先由反方发言。
反方:
我方认为高考招生的这一改革,是弊大于利的。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提供了三则材料,其内涵均与成才相关,第一则说明成才需要良好的环境,第二则说明成才需要自身的主观努力,第三则说明教育者的尊重、信赖、理解、热爱、期待等有利于成才。
就这一组材料看,立意的中心应定在三则材料的核心词“成才”上,但切入角度却可以是多元化的。
既可从一个人自身挖掘促使其成才的种种因素,也可从成才的外在因素方面展开,更可以把内外因结合起来谈,可以说角度非常多且不易偏离题意。
写作这道题要注意的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要求,也就是不要抛开材料或者违背材料的内在暗示,否则会被判为偏题。
孙悟空的成才之道
陕西考生
各位听众:
大家好!
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带着孩子来听我的演讲。
很多人问我,靠什么才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成为万人崇拜的偶像。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说我的经历。
说实话,我的先天条件并不比在座各位的孩子好。
众所周知,我无父无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本来只是在花果山做王,但是我觉得花果山太小,没有足够的空间,于是我离开了花果山,去寻找更大的世界。
之后大家也知道了,我闯天庭、游龙宫、上天堂、入地府,好好地开了眼界。
朋友多了,见识多了,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但可惜太骄傲,于是败在了如来手下。
总结失败的原因,还是见识不够,否则怎么连如来这么强大的对手都敢轻视?
所以,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走出去”!
去外面的世界!
在广阔的世界里,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千万不能做一只“井底之蛙”!
等我从五行山下出来,和师父去西天取经便是我最主要的经历了。
大家都知道我武艺高强,说句实话,那些妖精们也不弱呀!
重要的是他们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后台强硬。
面对这样的对手,不光要有勇气,其实,还需要一点好奇心。
喜爱《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师徒四人每遇到一次磨难,克服困难战胜对手不仅仅要靠武力,还要靠我们对这些妖魔鬼怪的底细的掌握和熟悉。
他们是什么来头?
他们的武器有什么法力?
用什么方式可以降得住他们?
要弄清这许多问题,必须有极大的好奇心。
我四处打探,不耻下问,不信的话,各位可以去问问土地公公,我打扰他的时候最多。
所以,成功的秘诀之二就是: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发现世界!
这绝对不仅仅适用于科学家们。
不是我吹嘘自己,观音大士经常夸我聪明,我师父也是事事都依靠着我。
虽然他们也经常批评教育我,但是,我知道,他们最看重我,于是我更知道,我是大师兄,我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做好一切!
他们怀疑我、否定我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
遇到白骨精时,我撂挑子离开就不是因为那妖怪太厉害,而是因为师父不相信我。
各位要坚信,你们的孩子都很聪明,都很优秀,你们一定要多多鼓励他们。
借此机会,我也感谢观音大士和我的恩师,没有他们的信任和鼓励,我不会走完漫漫的取经之路,虽然他们曾总是让我“头疼”。
言归正传,成功的秘诀之三就是:
愉快地接受表扬,正确地对待教育!
好了,我的法力尚浅,认识有限,言辞有不周之处,望各位见谅,同时也真诚希望我的这些话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谢谢大家!
【2007年高考四川卷】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人大概是从许志安的歌曲《一步一生》中得到了启发吧。
从词的构成来看,“一步与一生”属于联合词组,表面上看“一步”与“一生”的位置可以互相置换,实则并非如此。
从审题层面来看,这个并列的词组之间还暗含了一个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一步”是条件,而“一生”是结果。
一步不可能等于一生,但有时候一步能够决定一生;一步一步的累积,才能汇聚成完整的一生。
这就是两者的辩证关系。
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怎样的“一生”,那么,让我们把每一步都当成那关键的一步来走,走出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吧。
一步与一生
——辩论赛实录
四川考生
K校准备参加市高中生辩论对抗赛,决定在高三(6)班班长郑静跟团支部书记严正中间挑选一位。
这样,二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华山论剑。
学校选了46位同学为特邀评委,支持谁的观点就坐在谁的一方。
抽签决定辩题之后,正方郑静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一步决定一生”的观点。
郑静温文尔雅的形象吸引了大多数女生的掌声。
“一步决定一生,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说法,我的观点是:
一步未必就能决定一生!
”反方严正的观点同样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可。
郑静站稳脚跟,步步为营:
“在座的朋友都即将面临高考,众所周知,有的同学将迈进大学校门,有的同学则会被高等教育拒之门外。
请问对方辩友,这样的结局难道不会决定我们的一生吗?
”
尽管反方的两位观众走向了正方,严正仍然镇静自若:
“不可否认,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但是,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爱迪生读完三年小学就离开校园,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难道对方辩友不知道吗?
”
“试问:
没有爱迪生迈出学校大门的那一步,会有他发明之旅的辉煌人生吗?
这不是恰恰印证了一步决定了他未来的一生吗?
”郑静咄咄逼人,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博得了满堂彩,就连反方的观众也加入了鼓掌的行列。
严正的反击针锋相对,步步紧逼:
“对方辩友的说法明显混淆了两个概念:
爱迪生没有在失学的那一步中沉沦,而是在人生的第一步遭遇遭受挫折之后,重新迈出了最伟大的一步!
”他的辩驳同样夺彩,场上掌声如潮。
严正发扬“宜将胜勇追穷寇”的精神,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一步带来一生的顺畅,一步铸就一生的辉煌,当然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将改变人生的轨迹。
因此,即便面对挫折,即便面对灾难,只要我们把握住机遇。
把握住自己,每一步都将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请问对方辩友,作为一名团支部书记,你敢说不是吗?
”
在严正义正词严地使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之后,镇静的郑静终于再次使出了杀手锏:
“我十分赞赏对方辩友对待人生的积极心态。
但是,我们的每一步都将改变人生的轨迹,决定着人生未来的走向,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
辩论的火药味一直很浓。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异常激烈,如针尖对麦芒,可谓势均力敌。
不过,虽是面红耳赤,倒也不伤和气;虽是剑拔弩张,却又不失君子风度。
辩论结束的肘候,结果却出现了奇迹——观众比居然为23:
23,主席不得不宣布加赛5分钟。
于是,这场精彩的华山论剑再次掀起了高潮……
【2003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
“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事物的正误深浅起了“误导”作用。
直接立足寓言故事,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摆出“误导”的典型事例,分析产生这种“误导”现象的根本原因,指出不良的后果,进而点出避免这种不理性行为的方法。
考生可结合类似素材进行分析议论,注意素材的时新性。
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情”与“理”的关系。
注意辩证分析:
当感情亲疏对认知事物发挥积极作用时,可借助“情”的力量达到对“理”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产生消极影响时,应挣脱“情”的枷锁,让“理”驾驭“情”,“情”服从“理”。
不要因感情的亲疏,影响对事情、问题的认识与判断。
可记叙生活中的此类事件或编写意味深长的故事,彰显以感情亲疏看问题的危害,叙写时要注意紧密贴合材料的主旨,还要注意将立意凸显出来,避免含而不露。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
浙江考生
正方论点:
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地认知事物。
反方论点:
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地认知事物。
正方一辩开篇陈词(3分钟)
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自古多情空遗恨”,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
我方认为,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地认知事物。
理由有三:
(一)何谓“感情亲疏”呢?
《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
“感情”是人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
“亲疏”则是人们对人、事物的亲近与疏远。
感情亲疏是在心理层面上对人、事物的亲近与疏远。
它往往会使人在潜意识里对人、事物进行预先的感情定位,进而影响人的理性思维的判断。
因此,感情亲疏常会导致对人、事物认识的扭曲甚至变形。
(二)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事物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也断送了赵国的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而朝开济老臣心”,却因为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却街亭,从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的亲疏引起的。
(三)感情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能造就贾生偷香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的灾祸;它既能书写黛玉葬花的伤情,也会成就屈原的幽怨。
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它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
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毒酒,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
我们不想放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我们不想失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温情蜜意;我们不想抛下“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豪情壮志。
那么选择公正吧;朋友!
尽管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地认知事物,但公正的灵魂一定会时刻提醒你,让你免于踏入感情陷阱!
谢谢!
(1)考生个性特点:
广采博闻,能言善辩。
(2)文化背景分析:
系统的历史知识,广泛的名言警句的积累。
对电视辩论的里里外外都了如指掌——说不定作者就是一个参加了实际活动的辩手。
(3)建议:
多参与类似的活动;不能参与的,则多了解类似的活动,对自己丰富知识,增加能力,大有裨益。
积累多了,一篇作文自不在话下。
旷世之辩
云南考生
“许多人都有如此的感受,当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情’、‘理’两难。
那么,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究竟有无联系呢?
为此,我台特意用时光穿梭仪请来几位历史名人,想请他们就此展开一番唇枪舌战。
”
下面对双方辩手及观点作简单介绍:
正方:
感情亲疏决定对事物认知钱钟书韩非子西楚霸王项羽
反方:
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无关范仲淹唐太宗李世民作家鲁迅
比赛开始,有请正方一辩。
(只见钱钟书儒雅地起身)
钱钟书:
“婚姻生活、世间万物,不过‘围城’罢了——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却要突出来。
何也?
感情亲疏使然。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感情的疏远往往导致对某种事物的偏好,而一旦亲近了,未必如其所愿。
”
(这时,范仲淹摇着手中的纸扇,缓缓站立)
范仲淹:
“鄙人在《岳阳楼记》中曾阐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由此观之,对于真正的士而言,感情的亲疏何以左右其对事物的认知呢?
面对光怪陆离的世事,倘能心静如水,何惧感情用事!
”
(正方的韩非子早已按捺不住,迅速起身)
韩非子:
“非也非也,容老朽讲述个寓言:
宋国一富人,他家的墙被雨淋湿。
他的儿子与邻居说了同一句话:
‘不修,恐他人来窃。
’结果如何?
儿子聪明,有预见性;邻居呢,反被怀疑。
我想,不必再做过多的解释了,感情亲疏的影响可见一斑。
”
(反方的唐太宗愤然起身)
李世民:
“夫成大事者,皆不为感情所动,当初朕‘玄武门之变’,世人皆以为铁石心肠,殊不知朕面对手足相残,兵戎相见,同样心痛不已。
然如若朕念及感情的亲近便不忍为之,何以有大唐今日之‘贞观之治’!
”
(此时的项羽忍无可忍)
项羽:
“好一个‘贞观之治’,想当年,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天下之人,谁不臣服?
若不是为了与虞姬缠缠绵绵,若不是对刘邦心慈手软,何至‘四面楚歌’?
难道还能说,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无关吗?
”
(项羽慷慨陈词,面色激动)
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安能为感情亲疏所控?
”
“嘟——”时间到。
(裁判开始紧张地评审)
“下面宣布:
双方各有千秋,实难分出高下,经一致裁定——暂时休战,两千年后复赛。
”
好一场旷世之辩,好一个旷世之结!
【2000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
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唯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唯一非对称性的图形。
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
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
(2)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通过四种图形的对比,说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如何作文?
只要说明世界不是唯一的,是丰富多彩的,“都符合要求”。
行文过程中,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积累、人生经验,运用一切手段进行演绎、表述,其结果当然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精彩的。
可见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报告会上的发言
浙江考生
女士们,先生们:
请允许我讲几句话,刚才这位学者出了一道题,给了我们四个图形符号,要我们说出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大家都不同程度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结果也有多种,在这里我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大家所持的观点都正确,原因是所立的标准和角度不同,角度不同,所持的观点也就不一样。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尽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例如前阶段被炒作得很热的“减负”问题。
有的人认为“减负”非常有必要,它有利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们能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也有些人认为“减负”有它不利的一面,现在孩子们的自控能力往往很差,有的学生在没有减负前就已经变着法子去电子游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玩,如果一减负,孩子们不是更有时间、更有精力去玩吗?
那学习还可能搞好吗?
瞧,就“减负”这一问题,就有人持正反两方面的态度。
其实,这两种态度都有道理,不能够片面地判断谁对谁错,原因便是所持标准和角度不同。
其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例子,在这里我就不列举了。
我想说的是,生活中的种种疑问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要因对方所持观点与己不同而争个你死我活。
在以后的生活中如碰到此类事情,不妨想想今天的这个报告会,想想这四个图形符号,我想你就会不自觉地想到: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问题不正像那四个图形符号吗?
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想想,问题便会明朗,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我想这也是今天这位学者要出这道题目的根本缘由吧。
在这里,我谨代表在场所有的人衷心谢谢这位学者,你教会了我们又一个人生哲理,这将会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受益不浅。
最后,谢谢大家听完了我的发言,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