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0002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单元综合测评2

单元综合测评二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温馨提示:

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为45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

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B.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C.婴儿尿床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全有关

D.高位截瘫患者既能产生尿意又能排尿

解析:

高位截瘫患者脊髓中排尿、排便中枢受损,人的尿意、便意不能传入大脑,大脑对排尿、排便的控制信息不能传出,故不会产生尿意。

答案:

D

2.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

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增加,减少排尿量,另一方面,通过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从而通过饮水增加体内水分,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对稳定。

答案:

D

3.下列与各种疾病和诊断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可以讲话和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讲话

D.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骨骼肌得不到血糖供应

解析:

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是呆小症;风湿性心脏病是自身免疫过强引起的,不属于免疫缺陷病;当血糖过低,引起机体昏迷,是由于大脑缺糖引起的。

答案:

C

4.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

B.如果刺激A,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

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解析:

据图可判断:

共有3个神经元,形成两个突触;如果刺激A,兴奋由A传给B,再传给C,引起C的兴奋,兴奋部位外表面呈负电位;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不是脂质;电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到B,灵敏电流计仅偏转一次。

答案:

B

5.下列与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人吃食物时唾液腺分泌唾液

B.人体的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C.雄鹿到一定年龄后会长出发达的鹿角

D.给青鱼注射鲤鱼垂体的提取物能促进青鱼卵巢成熟

解析:

人吃食物时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该过程为非条件反射,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有关;雄鹿到达一定年龄长出发达鹿角与雄性激素有关;鲤鱼垂体提取物含有促性腺激素,可促进青鱼卵巢成熟。

答案:

A

6.容积相同的几只玻璃缸,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蝌蚪常用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50℃温水处理10分钟的原来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等。

用上述试剂、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实验方案见下表(√代表等量适量加入)。

玻璃缸编号

蝌蚪数(只)

常用饲料

未经处理的甲状腺激素

50℃处理10min的甲状腺激素

20

20

20

观察蝌蚪完成发育所需的天数,下列预期及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现象:

若发育所需的天数乙大于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降低

B.现象:

若发育所需的天数甲等于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不变

C.现象:

若发育所需的天数甲>丙>乙,结论: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温度与其活性呈负相关

D.现象:

若发育所需的天数甲>乙>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升高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若发育的天数乙大于丙,说明50℃处理后甲状腺激素活性增强;若甲等于丙,说明处理后甲状腺激素活性丧失;若甲>丙>乙,说明处理后甲状腺激素活性有所降低。

答案:

D

7.(2011·广州模拟)如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

C.④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

解析:

由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使肌细胞兴奋,抑制性递质则不使肌细胞兴奋。

答案:

D

8.(2011·佛山模拟)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

A.温觉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解析:

在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即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以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答案:

B

9.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

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给图中A点一定的刺激,兴奋发生后A点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并向两侧传递,当传到甲电流表的左电极处时,其电位与甲电流表的右电极处的膜电位存在电位差,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

由于甲电流表的右侧电极与乙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位于前一个神经元上,兴奋无法逆传,故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

D

10.(2012·上海四区模拟)下列有关糖代谢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均可发生②过程

B.糖类可以通过⑦过程转变为20种氨基酸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⑤⑥⑦过程

D.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能促进⑥⑦过程

解析:

肌糖原不能再被分解,A错误,某些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合不成,必须通过食物获得,B错误,肾上腺素是使血糖升高的,故不会促进糖原的合成。

答案:

C

11.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下列能表示调节过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度,横轴表示调节的时间)(  )

解析:

一次饮水过多时,由于水分大量吸收进入内环境,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

D

12.(2011·开封模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作用,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B.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C.T细胞能识别再次进入机体的同种抗原,免疫能力增强

D.吞噬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不起作用

解析:

淋巴因子的作用是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不能与病原体结合,故A错,C项应为:

记忆T细胞能识别再次进入机体的同种抗原,免疫能力增强。

吞噬细胞在体液和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

答案:

B

13.世界卫生组织在1980年5月8日正式宣布:

“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可以完全免于天花的威胁。

”这可以归功于牛痘疫苗的使用。

人体接种牛痘疫苗后再接触天花病毒,其体内抗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牛痘病毒是可以使牛只罹患天花的病毒,不会感染人类

B.没有接种牛痘疫苗的人,在感染天花病毒后因无法产生抗体而得病死亡

C.接种牛痘疫苗后,体内会产生记忆细胞,有利于一旦接触天花病毒抗原时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

D.接种牛痘疫苗后再接触天花病毒时,体内大量增加的抗体主要由T细胞产生

E.未接种牛痘疫苗的人在第一次接触天花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量,与图中所示者在接触天花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量相似

解析:

牛痘病毒既可以感染牛,也可以感染人类,故A项错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天花病毒后,病原体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由于抗体量较少,不能抵抗病毒而使人得病死亡,故B项错误;当接种疫苗后,机体内会形成记忆细胞,当机体再次感染同种病毒时,记忆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故C项正确,D项错误;未接种疫苗的人在第一次接触天花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量应少于再次感染天花病毒后的量,故E项错误。

答案:

C

14.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又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毒品注射、输血等途径传播

D.艾滋病一直用疫苗预防

解析:

艾滋病的全称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目前,还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答案:

D

15.(2012·陕西西安检测)如图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D.①①②

解析:

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低温环境下,汗液分泌量减少,机体多余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所以尿量增加;因为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因此小白鼠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

答案:

D

16.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解析:

在寒冷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冲动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

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多,机体代谢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增加产热量;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代谢加快。

综上,人体体温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反射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

C

17.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可能为唾液腺细胞

B.b的化学本质多为糖蛋白

C.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方式都如图乙所示

D.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都如图甲所示

解析:

图甲所示的是体液调节(调节物主要是激素,从产生部位到靶细胞需要体液的运输),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方式如图甲所示。

答案:

B

18.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解析:

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收缩,增大机体产热,减少散热。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极端炎热环境中,除了靠神经和体液调节外,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

C

19.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证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绝对缺乏胰岛素的,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量或超常量的胰岛素。

推测这些大部分患者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有(  )

A.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减少或亲和力降低

B.胰岛素不能进入组织细胞直接参与代谢活动

C.体内没有胰岛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D.部分胰岛素在血液中发生了结构改变

解析:

由题意可知,糖尿病的病因有两种:

一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二是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超量,但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结合题中条件分析后可得正确选项。

答案:

A

20.

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是单向传递的,所以依图可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传导方向从A端到B端。

刺激E点,兴奋不能传到D点,若再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

B

21.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

C.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增加

D.激素C与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解析:

图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当人体缺碘元素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

当人遭遇危险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升高,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并不是由下丘脑分泌。

答案:

D

22.(2012·安徽名校联考)关于神经调节两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9年全运会上某运动员不幸受伤,医生往其相应部位注射了麻醉药,是通过阻断图甲b的兴奋传导来达到缓解运动员疼痛的目的的

B.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能量,而在突触处的传导则不需要能量

D.图乙3中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K+、Na+进出细胞有关,需要能量,在突触处的传递与突触小泡的移动、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有关,也需要能量。

答案:

C

23.(新材料题)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为成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解析:

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从而把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清除掉。

这是体液免疫。

排除A项(细胞免疫);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排除B、C项。

答案:

D

24.(2012·陕西西安铁一中高二期中)科学家在研究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时发现,将狗甲状腺的大部分去除,残留部分不久就会肥大并恢复到原来大小,其原因发生的顺序是:

①垂体 ②大脑皮层 ③甲状腺肿大 ④甲状旁腺 ⑤促甲状腺激素 ⑥甲状腺激素减少(  )

A.②→①→⑤→③B.⑥→①→⑤→③

C.⑥→②→①→③D.②→①→④→③

解析:

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是由于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反馈调节使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因此甲状腺出现肥大。

答案:

B

25.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D.记忆是大脑皮层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解析: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8分)图一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

图二为图一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二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_。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

(4)如果在图二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的________的变化。

解析:

(1)图二为突触,其中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

(2)由图中B具有神经节,可知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包括痛觉在内的感觉都产生于大脑皮层。

(3)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

(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故①②间隙注入乙酰胆碱可引起②的膜电位变化而兴奋。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3)内正外负 (4)兴奋 膜电位

27.(18分)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

(1)如图一所示的细胞为________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免疫为________免疫。

(2)其抗体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3)⑤为________,除⑤外,参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膜。

(4)上述过程说明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________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5)如图二是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

在此免疫过程中,C中的________细胞还能通过释放________来加强杀伤力。

解析:

由图一可知该细胞能分泌抗体,所以是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高尔基体(②)和内质网(③)进一步加工包装。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同时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加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

答案:

(1)浆 体液 

(2)④ 核糖体 ② 高尔基体 ③ 内质网 (3)分泌小泡 (4)结构和功能上 (5)效应T 淋巴因子

28.(10分)小白鼠是恒温动物。

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了。

(1)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对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与如图所示的________相同。

(3)研究者如何确定实验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

(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的实验结果便得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

为什么?

答案:

(1)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实验前动物的状态(或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状态) 

(2)甲 (3)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

(4)不可靠。

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如均得到相同的结果,上述结论才可靠。

29.(14分)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细胞A为内分泌腺细胞,它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并作用在靶细胞上,请填写与细胞A分泌激素一定相关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如果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则①表示的激素为________,该激素由________分泌,由________释放。

(3)图乙中②可与激素结合,则②表示的结构及组成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糖尿病有Ⅰ和Ⅱ两种主要类型,Ⅰ型与内分泌腺和激素水平有关;Ⅱ型与靶细胞有关,试根据上述过程阐释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吃饭前后,人体调节血糖平衡,作用在肝细胞上的激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①取自雄鱼的垂体提取物,靶细胞为雌鱼的卵巢细胞,则①________(能或不能)促进雌鱼卵的成熟和排放。

(6)若图乙中①为性激素,正在进行反馈调节,则靶细胞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激素分为含氮类激素(蛋白质类、多肽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激素,与这些激素分泌一定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通过血液循环作用在肾小管、集合管上,使二者重吸收水分的量增加。

(3)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

Ⅱ型糖尿病与靶细胞有关,可能是靶细胞受体无法正常识别相关的激素分子。

(4)吃饭前,体内血糖浓度低,作用在肝细胞上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吃饭后,体内血糖浓度高,作用在肝细胞上的激素有胰岛素。

(5)雄鱼的垂体提取物中含促性腺激素,能促进雌鱼卵的成熟和排放。

(6)性激素含量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所以性激素的靶细胞为下丘脑神经细胞和垂体细胞。

答案:

(1)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 垂体 (3)受体 蛋白质 靶细胞受体无法正常识别相关的激素分子 (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5)能 (6)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