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9744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docx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1完整篇doc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

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

(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

(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

(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

(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

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

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

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

最上面。

 

扶着:

(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

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

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

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

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

堑,壕沟。

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

通途,大道。

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

(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板书:

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

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板书:

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

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47)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

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

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

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

(板书:

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

(板书:

巨龙卧)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

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

(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板书:

宽阔)

 

④小结:

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大桥的?

(从下往上)

 

(6)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投影,边听录音,体会大桥的壮丽。

 

(7)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天气情况下参观大桥的?

 

(8)作者在天气格外好的情况下来看南京长江大桥,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9)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0)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1)总结:

这一段作者是写从远处看大桥的,远看大桥怎么样?

(十分壮丽)那么近看大桥怎样呢?

下节课再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1)正桥连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课文,看画面思考讨论: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儿观察大桥的?

找出有关词语。

(板书:

近看)

 

2.作者近看正桥看到了什么?

各有什么特点?

这说明了什么?

(壮丽)(板书:

塑像挺立桥头堡耸立玉兰花灯柱整齐)

 

3.如果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一句话中的像等候检阅的队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更具体、更形象)

 

4.作者走进正桥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

(由近及远)

 

5.作者来到正桥上,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1)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由于大桥很高,又是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所以轮船就显得很小了,实际上作者是突出写大桥的高大,大桥的壮丽。

 

(2)作者来到正桥上听到了火车呼啸的声音。

(板书:

听火车呼啸)也突出了大桥的壮丽。

 

6.教师小结:

这一段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在正桥上看到的听到的来讲近看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7.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后思考讨论:

 

1.滔滔、浩浩荡荡各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话是什么?

 

2.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叫征服了?

 

3.天堑是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天堑指长江。

 

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把长江称作天堑呢?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长江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壮观景象,这样想在长江上架桥真是太难了,所以,自古以来,长江就被称作天堑)

 

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

(板书想)

 

指名说,然后齐读: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板书)

 

5.理解句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座横空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两岸,自古以来的天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

 

6.看录像,边看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自古以来长江天险没有人能够征服,新中国成立以后,伟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战胜了,你觉得中国人民怎样?

(真了不起,真伟大,真令人佩服。

)我们为这样伟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作者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方面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具体介绍,使我们真切体会到大桥十分壮丽。

(板书壮丽)

 

2.学到了哪些观察顺序?

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从远到近、从下往上、由近及远等)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国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课文。

放录像,放课文录音。

 

七、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熟练背诵第一段。

 

(二)预习第六课《参观人民大会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二-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是: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

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

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

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

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

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

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

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

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

它连接津浦、沪宁两铁路以及苏南苏北的公路,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通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南京在什么地方?

你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

你见到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3.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介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连贯。

同时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再想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检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正音、正读。

 

(2)回答: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事。

 

②课文先写了什么?

后写了什么?

(先写了从远处看长江大桥,后写了在桥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后写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4)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概括。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4.议论引导。

 

(7句话:

①时间、地点;②天气;③大桥壮丽;④桥墩;⑤正桥连接着引桥;⑥大桥分两层;⑦公路上行人车辆多。

 

议论每句话的意思,要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理解有关词语,再结合词语理解句子;对两个比喻句,要着重引导理解。

万里碧空:

碧空,浅蓝色的天空。

形容天气非常晴朗。

明媚:

鲜明可爱。

 

显得:

表现出。

 

壮丽:

雄壮而美丽。

 

稳稳地:

结合插图理解,说明桥墩的巨大、坚固。

仿佛巨龙:

结合插图引导想象,体会大桥宏伟的气势。

 

双轨:

可供两列火车同时运行。

 

穿梭似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形容来往行人车辆很多。

 

5.默读课文,思考:

这7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6.议论引导练习。

 

(1)议论7句话的顺序。

(先写参观的时间、地点、天气,再总写大桥的壮丽,接着从下到上写桥墩、正桥与引桥、下层与上层、公路上。

 

(2)引导的重点是第3句与以后各句的关系(总分)。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你体会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议论。

 

(3)概括:

这一自然段写了我从远处看到的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四、练习。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背诵第1自然段。

 

2.说说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回答。

 

(3)课文中写我的观察点是一处吗?

请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我在走近正桥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5)议论引导。

 

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红旗、玉兰花灯柱,联系插图让学生认识;对比喻句要认真引导理解。

 

挺立、耸立:

都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直,后者侧重于高。

 

检阅:

高级首长检验军队或群众队伍的仪式。

 

(6)你从这几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大桥雄伟壮观。

 

(7)这几个句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按照我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8)指名朗读第5句。

思考:

这句话写了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

 

(9)议论引导。

 

(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大桥雄伟。

 

扁舟:

小船。

 

时起时伏:

一会儿升起来,一会儿落下去。

 

侧耳倾听:

形容集中注意力听的样子。

 

呼啸而过:

本课指火车发出长而高的声音迅速通过。

(10)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

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在桥上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南京长江大桥既雄伟又壮观。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我的感受)

 

(2)议与导。

 

浩浩荡荡:

形容水势浩大。

 

天堑: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通途:

畅通无阻的大道。

 

引导的重点:

我们指谁?

水势浩大的长江自古被称作天堑,结果被我们征服,变天堑为通途,说明了什么?

(我们指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

说明我们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默读课文。

思考:

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

这一自然段写了我看了南京长江大桥后的感受,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感到高兴和自豪。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答,但务必真实。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

思考:

以一个自然段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把句子连接起来的。

 

在议论中引导学生认识: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写的顺序就是观察事物的顺序。

如:

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远的顺序。

二、指导写字。

 

可重点指导卧、塑、阅、滔等字。

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结构,再指导难写或易错部件的写法。

 

三、读写词语。

 

《思考练习》第5题。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

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

 

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

 

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例:

 

(四)理解词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

前者多指景物,后者多指眼睛。

因此,在本文中应取第一种解释,指天空一片碧蓝,鲜明而又可爱。

 

时起时伏伏:

低下去。

词的意思是:

有时起来,有时低下去。

在文中是说长江的轮船随着滚滚的波浪时而起时而又落下去,起伏不定。

 

2.比较近义词,理解同义。

 

壮丽与美丽都含有好看的意思。

不同的是壮丽重在壮字上,美丽重在美字上。

壮丽在文中的意思是南京长江大桥在阳光下十分雄伟、美丽。

 

3.出示卡片、指读词语。

 

4.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让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五)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思考:

本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

 

2.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的描写,从大桥的外观、结构及建造的意义等三个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

 

(二)了解各自然段中作者介绍大桥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弄清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三个观察点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

 

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走近大桥、站在大桥上这些表示观察点的词语。

但在第1自然段中都没有这样明显地指名观察点位置的词语。

讲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思考作者怎样才能看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全貌?

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站得远看得全的观察方法。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

其中哪几句是描写大桥的?

 

(本段共有7句话,其中3至7句是描写大桥的外观。

 

2.指读3至7句。

 

(1)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雄伟、壮丽)

 

(2)从哪儿看出雄伟、壮丽?

 

(3)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正桥连接着22孔线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4)钢铁巨龙指的是什么?

 

(5)为什么把南京长江大桥比作钢铁巨龙?

 

讨论中教师可随机介绍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

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米,正桥长1577米,9个巨大的桥墩高80米,这样又宽、又长、又高的大桥是用钢铁建造的,而且引桥和正桥呈S形,所以作者用钢铁巨龙来比喻南京长江大桥非常恰当。

 

(6)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把大桥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

 

3.开头1、2两句写得是什么?

 

(交待了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及天气情况。

 

4.这些内容与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清因为是在天气格外好的清晨所以才阳光明媚。

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大桥才更显得壮丽。

因此,这三句话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再次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大桥的?

 

(由远及近,先远看大桥十分壮丽、近看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从结构上看,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火车道,并且看到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

思考:

作者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将有关词语标画出来。

 

2.指名回答。

(板书)

 

(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3.出示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写。

 

红旗____,公路____,塑像____,桥头堡____,玉兰花灯柱____。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玉兰花灯柱、桥头堡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随机介绍桥头堡高70米。

 

4.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景象十分美丽、壮观。

 

5.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看到:

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听到:

火车呼啸而过。

 

想到:

长江天堑被征服。

 

(1)讨论:

为什么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扁舟是小船。

一叶叶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树叶那样的小船。

因为作者远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宽阔,江水浩荡,所以看到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桥体的高大。

 

(2)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

而写侧耳倾听?

 

(因为火车道在下层。

火车呼啸而过,所以是听见而不是看见。

 

(3)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近及远、由看到听的顺序。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谈话。

 

教师告诉侗学们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话,原来是用来赞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里引用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