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ppt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8763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10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溪.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桃花溪.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桃花溪.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桃花溪.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桃花溪.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溪.pptx

《桃花溪.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溪.ppt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溪.pptx

古诗赏析桃花溪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作者简介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

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

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创作背景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

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桃花溪:

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飞桥:

高桥。

石矶:

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渔船:

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尽日:

整天,整日。

洞:

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

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

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

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

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

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

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

“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

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

“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

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

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

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

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

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

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

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桃花溪(黄山名胜景点)桃花溪发源于黄山桃花峰北侧,集桃花峰诸水,经桃花潭至白龙桥上方“龙头石”处,称桃花溪。

与黄山莲花、云际、朱砂诸水汇流的白云溪,在“龙头石”汇合后,流入白龙桥;又与人字瀑水汇合,经温泉而下,称汤泉溪。

溪水从紫云桥以下,又称逍遥溪。

名称由来桃花溪、白云溪、汤泉溪三溪实为一溪三段,是黄山南部的一条主干水,流经温泉景区,由于落差大,溪中巨石多,山洪暴发时,溪水奔泻,昼夜雷鸣,颇为壮观。

溪中瀑、潭、穴甚多,著名的有“丹井”、“药臼”、白龙潭、青龙潭等。

两岸楼、台、亭、阁,星罗棋布,林竹茂密,多产名贵花木。

旧传古时千树桃花,霞光艳影,脂蓄粉凝,谢红满溪,故名。

溪名传说传说桃花峰下沿谷旧有桃树万棵,花盛时,满山皆赤;花谢时,落红满溪。

霞光艳影,脂蓄粉凝,极为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