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8556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

《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化练习册答案.docx

强化练习册答案

练习一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

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20分)

要求:

指明“焦点”,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争论的焦点:

水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的关系问题,具体而言是水资源开发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问题。

主张开发怒江的理由包括八个方面:

首先,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其次,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低(或低于世界水平,利用率低)我国应大力发展水电(或:

势在必行),第三开发水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答对一点即可);第四开发水电能使怒江地区百姓脱贫(解决百姓生活问题);第五,水电开发投资少,回报大(答对一点即可);第六,水电开发有利于地区(或者怒江地区)的生态保护(或有利于环境保护);第七,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发展;第八,具有国际战略意义(或者战略意义重大)

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包括七个方面:

首先,移民(或者移民问题)很难解决;其次,不能解决百姓生活贫困问题(不能使百姓致富);第三,水电开发将影响怒江百姓的生活方式;第四,怒江是原生态江河,水电开发将使其无法作为自然遗产得到保护;第五,不利于保护自然遗产;第六,水电开发容易引发生态问题(或生态危机、生态安全、生态破坏、生态系统破坏);第七,水电开发引发的泥沙问题不易解决。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

(15分)

要求:

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解析:

该题尽管以“启示”的形式出现但实际上也是概括题,是对材料9和10的概括。

“启示”作为名词,是指从启发提示中所领悟的道理。

关于启示的回答应注意区分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启示”应该是提示了水电开发的原则,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第二个层次的“启示”则是具体操作层面的措施。

参考答案:

两个案例启示我们在水电开发时要注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一,妥善处以移民迁移后的就业和生活等问题,切实保证移民利益。

第二,处理好水电和开发后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合理规划,科学移民。

第三,立法保证。

确保水电开发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或做好准备工作,方案论证)

第四,成立专门机构(或加强统筹)。

确保水电开发的规划和原则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涉实施。

第五,加强水电开发以后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和合理的后期管理,保证可持续发展(或以水电开发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1.“给定资料7”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

”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

(10分)

要求:

简明、准确地阐释该观点,不超过200字。

解析:

这道题不但考查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而且考查了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难点有二,一是要透过G所长的关于如何对待鲸鱼的比喻,阐释其中蕴含的客观实指;二是要运用辩证思维,认知和分析两种截然相反的鲸鱼处理方式——“放生”与“捕食”各自的合理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条件下的观点主张,从而阐释G所长的观点。

因此,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揭示比喻的实指,即如何对待鲸鱼的问题实际上指的是如何对待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

第二步说明“放生”与“捕食”各有合理性,即保护和开发都有其合理性。

第三步说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地制宜地看待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

怒江地区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发的必要性,并且强调这种开放式保护性开发,并非破坏性开发。

参考答案:

G所长的这句话表明:

发达国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做法应当肯定和借鉴。

发展中国家首先解决民生问题的做法也无可非议。

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

应当把资源开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生态保护协调起来。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

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作出答复。

(15分)

要求:

有条理地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解析:

答复是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公务往来中的常用文书体裁。

答复特点:

一是明确性,答复内容一定要鲜明和明确。

要明确地说明政府在“意见”、“建议”、“提案”、“质询”所提及问题上的态度,不是似是而非。

二是针对性,一般所要答复的“意见”、“建议”、“提案”、“质询”有几条意见,或要求答复几个问题,在答复中就要对应几个问题;三是实际性,答复内容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说明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措施,不包含任何与要求答复的事项无关的内容;四是具体性,答复中对情况的说明必须明确具体,措施及办理效果必须明确具体,尚未办理或正在办理的事项、措施还要可行,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对于C主编的意见可以梳理为一个中心、四个分论点,中心是“不开发”,分论点是“保留生态江”、“保留自然遗产”、“开展环境监测”、“西方停建大坝”。

答案的基本内容要包括对一个中心、四个分论点一一对应的答复。

参考答案:

感谢C主编提供的意见。

现答复如下:

第一,事实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

我们将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有序推进开发工作。

第二,永久保留原始生态环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与水电资源的利用率低以及怒江流域贫困严重的现实相比,开发怒江水电的生存意义更大。

第三,怒江开发是在中下游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不会影响怒江流域的科学研究价值

第四,我们要看到我国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情况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水电利用远远高于我国。

西方有停建大坝的事例,也有建大坝并确保环境良好的事实,如美国田纳西流域的综合治理。

第五,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完全能确保怒江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建设协同发展,永续发展。

(四)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以下两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考生作答

(五)给定资料11,列出了某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与答复的基本内容。

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

(25分)

要求:

1.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

2.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解析:

该题是对第三题第2小题的扩充。

两者都是对应反对意见的,不同的是,前者只针对C主编一个人的意见进行答复,也就是说只答复生态保护问题,后者则要对所有反对意见作答;前者只需写答复正文主体,后者要先辨明资料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写出补充修改意见。

参考答案:

第一,慎重考虑生态问题部分的答复不明确。

应改为:

确保生态环境下不因水电站的建设造成破坏。

我们将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有序推进开发工作,切实保证水电站建设过程中能够的生态质量。

第二,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的答复不准确。

应改为:

对资源开发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生态脆弱,生态具有特殊价值的地区,不能走片面的资源开发道路。

在某些拥有资源优势经济落后地区,需要进行综合开发,借鉴美国田纳西流域的治理经验,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三,答复不全面。

只谈到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问题。

应该补充:

永久保留原始生态环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与水电资源的利用率低以及怒江流域贫困严重的现实相比,开发怒江水电的生存意义更大。

怒江建水电站投资小,回报大,其带来的增加就业、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财政增收等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能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水电开发时推动怒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水电站的开发,包括地质情况,经过了反复的科学论证,能够解决泥沙问题。

怒江开发是中下游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不会影响怒江流域的科学研究价值。

练习二

第一题

造成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原因包括:

首先,思想观念方面:

政府领导政绩观错误,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企业、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其次,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政府对污染企业整治力度不强;对环境污染的行政处罚力度及标准太低,并且手段单一。

第三,法律规范方面:

我国环境污染的国家标准太低;缺乏污染物对人群健康损害的判定标准及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损害事件调查处理的技术规范;我国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来判定公害病的诊断标准。

第二题:

一、全民健身的实质及意义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是全民健身的实质,推进全民健身知识的宣传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增强人民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全民健身条例》颁布的目的

2009年10月1日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表明了国家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并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开展相关工作中的作用和职责。

三、结合实际,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措施

为使《全民健身条例》的作用真正落到实处,从本市实际情况出发,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各部门结合自身优势和职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知识的宣传,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

第二,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市财政预算,增加对全民健身工作财政投入。

并且加强对彩票公益基金的合理管理和分配以支持本市健身设施的配置。

第三,对全市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全面普查,进一步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第四,加强对体育健身场所从业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并进一步培养新的相关从业人员。

第五,工商行政部门加强对体育健身场所的等级,并且建立长效监管和检查机制。

第三题

解析:

该题是一道分析题。

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保障健康是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目标和方向,需要政府和民众正确认识三者的关系。

首先,环境保护是发展经济和保障居民健康的前提和基础。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只有树立环保意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合理保护居民日常生活环境才能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

污染不仅影响经济发展也威胁居民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能够为居民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物质支持。

第三,身体健康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动力。

因此,三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需要协调发展。

练习三

1.

  第一,交通电子监控设备技术上的缺陷,使得许多违法者得以逃避监管,代扣分现象常有发生。

  第二,一些地方的交通管理部门查处酒后驾驶具有集中性、阶段性、运动性特点,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第三,我国现行法律对酒后驾车的量刑较轻,违法成本低,难以起到警示作用。

  第四,不良劝酒拼酒风气根深蒂固,也使得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

2.

  为了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营造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政府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布局,严格界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规划自行车存放点,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相对安全的空间。

  第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科学安排公共交通线路,为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加大绿色出行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公共交通周”、“无车日”等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

  第四,加快道路信息化建设,合理调度,保证交通高效、安全、均衡地运转。

  第五,倡导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减少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练习四

 

(一)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概括该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20分)要求:

1.条目清晰,内容全面;

2.要点概括准确、简明;

3.字数不超过200字。

答案: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群众满意上升,悲观预期降低,但是知行不一。

水、大气情况在好转,但更多污染向农村渗透,引发恶性循环。

由于没有兼顾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为环境污染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更多的公众选择环保维权之路。

循环经济是构建两型社会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环保部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卷土重来。

(190字)

(二)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30分)

要求:

1.对策建议条目清晰,有条理;

2.对策建议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3.文面整洁,字数在600字以内。

答案:

1、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和公众环保意识

防止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通过提高各地方政府领导、企业管理者和群众的素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提高普通民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鼓励民众通过媒体和法律渠道维权;不断健全各项法律法规,鼓励普通公众选择环保维权之路。

使公众对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更高、更持久,也更专业。

2、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通过建立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从“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通过政府资金投入的投向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环境与经济已高度融合。

必须将环境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对待,使环境保护的投资与经济建设投资相互融合,既要使环保投资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又要使经济建设投资有利于促进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4、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的影响评价

(1)严格前期审批的执行力度,不经审批不许上马。

从而调整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无序建设,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

(2)严查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防止地方头脑发热,上项目时可能会对污染的项目有“麻痹”。

或者是在应该上的项目中,弱化了对环保设施的投入。

5、加强排污监督稽查

杜绝企业违法排污。

防止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放松内部环境管理,减少污染治理投入,甚至偷排偷放,转嫁污染治理成本。

环境监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597字)

(三)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5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背景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字数在800—1000字。

解析:

本题关键考察的理论知识点:

1.产业结构调整;

2.构建两型社会

3.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练习五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25分)

要求:

概况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

解析:

该题是一道比较常规的概括题,但是需要明确,概括的是“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由于是概括原因,所以需要采用原因分析方法加以分析概括,可从政府、驾驶员、社会等主体出发,也可从微观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法入手,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出发。

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酒后驾车的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驾驶者交通意识淡薄,对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没有清醒认识;

第二,电子监控设备无法清晰辨别驾驶者相貌,造成“扣分制”形同虚设;

第三,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落后”的酒精含量判定标准较宽松,处罚力度较轻;

第四,劝酒拼酒的不良酒风使很多驾驶员被动醉驾;

第五,交通整治工作存在阶段性、集中性、运动性等特点,未建立长效机制,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侥幸心理。

二、结合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城市出行问题,请你就“政府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方面应进一步做好哪些工作”提出建议。

(25分)

要求:

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题,但要注意题干中“进一步”这个限定条件,也就是请考生就政府保障市民绿色出行行为提出建设性意见,出谋划策。

此题的答案蕴含在材料当中,涉及材料10-15,需要考生按照一定的分类将这些要点找出来,重新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组织形成一个段落。

参考答案:

为了保障市民的绿色出行,政府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大绿色出行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和环保意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的队伍中来;

第二,政府应采取补贴、减排减税、油价调节等经济杠杆鼓励汽车产业推出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更多的消费者购买节能减排的小排量汽车;

第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设施,特别是运量大、能耗低的轨道交通,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骨架,发展交通信息化建设;

第四,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合理分配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路权,保障自行车和行人的出行空间;

第五,设立自行车停放点、租赁点,采取交通限行措施,鼓励人们选择步行或者自行车出行;

第六,加大财政投入,在新车中装配行人安全保护技术,减少交通事故对行人的伤害。

三、指出酒后驾车的材料中哪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

(10分)

要求:

分析准确、合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

解析:

此题一道比较新颖的分析题,其“新颖性”不是体现在直接提出观点让考生做辩证、全面的分析,而是需要考生自己从给定资料中找出观点不正确的句子来加以分析。

所以,此题是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两种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出给定资料中关于“酒后驾驶”的材料,即2、5、8、9;其次,从这四个材料中概括出大意,注意与酒后驾驶这个主题的内在联系,分析鉴别出那个观点不正确;最后,分析这个观点不正确的原因。

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9中“要杜绝酒后驾车,必须彻底根除酒文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首先,酒文化与劝酒拼酒的不良酒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其次,造成酒后驾驶的诱因是社会上形成大的劝酒拼酒的不良酒风,与酒文化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

最后,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它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不可能也不应该根除。

杜绝酒后驾车的关键主要还是应从司机本人入手,同时政府宣传、配以法律法规约束。

人是解决问题的内因,应使其应端正认识,意识到酒后驾驶的危险性和违法性;政府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和执行力度;宣传正确的饮酒文化,鼓励司机、同乘人共同抵制酒后驾车。

 

四、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请写一篇议论文。

(40分)

要求:

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

此题是议论文写作,题干中有一个重要的提示性话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就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这是确定论点的限定条件。

考生必须首先明确指出你认为的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换句话说,在减少交通事故中最重要的对策是什么,这个对策具有唯一性,然后分析论证你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的原因,最后提出你的对策,即如何去贯彻实施。

参考例文:

强化源头治理完善长效机制

交通事故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2008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在城市里一些斑马线甚至变成了“死亡线”,“醉驾”等问题也时时在给社会敲着安全警钟。

那么,在当前形势下,什么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的因素呢?

我认为,强化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才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

交通事故之所以发生有很多因素,如驾车人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不良酒风影响、公路监控仪器投入不足、道路交通管理缺乏动态监控手段、政府处罚过轻及本身存在疏漏等等,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长效机制的不完善。

国外对于“醉酒驾车”行为处罚很严厉,情节严重的甚至终身禁驾,国内对于醉酒驾车行为的处罚仅限于罚款和拘留,违法成本过低,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交通管理执法中,立法及执法部门执法威慑力不足,查处力度不大,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无不说明,加强交通事故的治理,需从源头抓起,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源头安全管理。

制度建设应以驾驶员和车辆源头管理为基础,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综合协调机制为保障,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驾驶员和车辆源头管理,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综合协调机制、驾驶员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有车单位内部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交通安全管理责任联动追究机制、全民安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交通事故快速救援机制和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排查治理机制。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监控水平。

要提高电子监控设备技术水平,强化动态监控。

增大对行驶车辆监控的覆盖面,提高公路交通违法监控水平、快速反应能力和交通违法动态查处能力。

同时,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严格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最后,努力打造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长效机制。

宣传、公安、交通、农机、发改、广电、教育等部门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长效机制,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月”活动。

同时,将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并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逐步形成全民重视和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良好社会风气。

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的高度,建立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各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使交通管理走向绿色、文明、安全之路。

练习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根据材料6、7、8的内容,比较分析新、韩、美三国提升国民文明意识,强化文明行为的做法。

(20分)

  要求:

概括准确,分析合理,语言简练,文字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是概括部分内容题型。

要求比较新、韩、美三国在提升国民文明意识方面的做法,我们就要先概括出这些做法是什么,然后再给出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从材料6中可以概括出新加坡的做法有两个层次,一是教育;二是严格管理。

双管齐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7中韩国的做法和材料8中美国的做法只注重其中一个方面,韩国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政府行为改善国民素质,美国主要靠民间组织来宣传引导,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种单纯只依靠一种办法来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办法受到了部分本国国民的质疑,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新加坡的做法相比效果不是很明显。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要先分别对三个国家的做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并作简单评价,然后提出我国应该参考的做法,使答案完整。

  【参考答案】

  新加坡教育和管理并重,一方面通过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国民思想和行为,使人们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和执法规范国民行为,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立法,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并严格执行,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了法制轨道。

  韩国主要通过立法和政府行为改善国民文明素质,如对国民海外行为不检者进行出国管制,外交部等部门出台措施管制国民不文明行为,这种单纯依靠政府强制管理的做法很难保证应有的效果。

  美国主要通过民间组织来宣传引导,政府没有发挥主导作用,这使得单纯的民间行为不具有约束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国应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把思想引导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证国民文明素质持续提高。

  

(二)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你的想法。

(20分)

  要求:

引申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要求阅读材料12并就此引申谈谈自己的想法,根据阅读材料12可知,材料主要谈了杭州开展“红领巾了望哨”的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题目要求谈谈看法,实际是考查考生从中得到的启示,因此本题是启示性分析题。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本题更多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体会和自身背景知识进行发挥,应该把握二个层面的要点。

  第一,概括这种做法的特点、实质和意义。

即杭州市通过少年儿童开展市民文明行为监督,劝导纠正不文明行为,促进了市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改善,也使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在劝导别人的同时自身受到教育,提高了道德品质。

  第二,从中得出启示。

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