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7890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7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7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7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7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下学案.docx

《7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下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下学案.docx

7下学案

一《童年的朋友》

学习目标

1.体会高尔基对外祖母的深刻印象。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体会亲情。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噗噗(   ) 发绺(    ) 惩罚(   ) 马鬃(   ) 诅

咒(   )两頬(     ) 镶银(     ) 驼背(   )

2、全文共分三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细读课文,说说你对“外祖母”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最深刻的印象:

4、文学常识填空。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

列宁曾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

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 问世。

本文节选自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另外两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二、合作学习,展示自我

1、研读第1段,这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主要突出了外祖母外貌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2、研读2——6段,外祖母说话时的腔调给了“我”怎样的感觉?

⑴找出对外祖母语言描写的句子:

 

⑵写出我的感觉:

 

3、“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

”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说!

”好不好?

说说理由。

⑴能否删:

⑵原因:

4、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本文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法描写了外祖母的形象?

体现了她的什么特征?

 

三、课内解惑,获得新知。

1、提出问题:

请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和无法解决的难题。

2、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一定的指导,共同解决问题。

抓住要点,师生共同点评

四、学习小结,升华自我

1、我这节课的收获:

2、这节课还希望学到:

3、我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五、课后练习

作者抓住“外祖母”的外貌特征,把外貌描写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试试学习本文描写外貌的方法,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也画画像,字数不限。

 

二《一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阿累,了解鲁迅。

2.感受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3.学习文章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掌握以小见大的的表现手法。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和鲁迅。

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作家、文艺评论家、人民教育家,译作《鲁迅是一把剑》等。

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鲁迅先生沉痛的悼念之情。

《中流》月刊要出鲁迅专号,向作者约稿,于是作者回忆起四年前在内山书店与先生一次偶遇的情景,便写下了《一面》这篇文章。

鲁迅:

原名,字,我国伟大的、、;1918年5月以“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等,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地窖()赫()然窘()相捻()摩挲()()

虐()待憎恶()()揩()油恣()情抖擞()()

3、阅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4、文章已经很自然地给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较长,你能给它分层吗?

并概括每层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展示自我)

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二层,并介绍了“我”的职业和身份,那么在全文中,这两层起什么作用?

2、研读三次外貌描写:

(1)请同学们把三处外貌描写的段落找出来,这三处外貌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写法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外貌描写:

第二次外貌描写:

第三次外貌描写:

三次外貌描写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2)三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共同特征:

鲁迅先生的精神:

3、找找看文中有没有能够体现他的性格特征的动作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体现的鲁迅的性格特征和品格:

四、课内解惑,获得新知

1.提出问题:

请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和无法解决的难题。

2.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一定的指导,共同解决问题。

抓住要点,师生共同点评

五、当堂训练

1、“他的手多瘦啊!

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2.“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

不会错,一定是他!

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通过三个划线词语你看到了什么?

结结巴巴:

乱蹦:

没有蹦出来:

六、学习小结,升华自我

1、我这节课的收获:

2、这节课还希望学到:

3、我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七、课后练习

作者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我们应该学会用语言、动作、外貌、肖像、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请同学们选取你身边熟悉的人,通过你的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外貌描写,最好能凸显人物的思想性格。

(100字左右)(结合学生的课后写作讲一堂关于写人物的作文课)

三《我的老师》

学习目标

1、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难点:

理解、揣摩语句,掌握关键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黑痣(    )卜问(    )时辰(    )褪色(    ) 焚香(      )狡猾(       )

纠纷(    )  yú(      )钱 kē(    )头    

2、自读课文,本文共记叙了几件事情?

哪几件详写?

哪几件略写?

难忘的事:

详写的事:

略写的事:

3、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合作学习,展示自我

1、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为什么?

2、针对自主学习的第2题,思考为什么作者分详写和略写两种方式?

3、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

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三、课内解惑,获得新知

1、提出问题:

请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和无法解决的难题。

2、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一定的指导,共同解决问题。

抓住要点,师生共同点评

四、当堂检测

1、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对文中“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3、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

五、学习小结,升华自我

1、我这节课的收获:

2、这节课还希望学到:

3、我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六、课后练习

找一个给自己的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来描写,应该从什么角度来写?

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学习目标

1、了解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并初步认识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性。

 

2、学会摘要,学习语言,观察心灵。

 

学习重难点

学习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做题体会。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榀(    )        剔透(    )    大厦(    )      遗孀(    )    贝聿铭(    )

跻身(    )      赋予(    )    谐调(   )      遴选(    )  摩天(    )

萦绕(    )      水榭(    )茨(    )       魅力(    )

2.解释词语。

相得益彰:

晶莹剔透:

初生牛犊:

变幻莫测:

轩然大波:

声名远扬:

别具匠心:

3、请在课文中找出贝聿铭的主要建筑成就。

4、概括出这些建筑成就所体现出的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性。

二、合作学习,展示自我

1、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出惊人的气势和高贵的气质。

(2)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

(3)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2、下列句子中“根”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我的根在中国。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3)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三、课内解惑,获得新知

1、提出问题:

请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和无法解决的难题。

2、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一定的指导,共同解决问题。

抓住要点,师生共同点评

四、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________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

A.拒绝                        B.谢绝

(2)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________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A.融                 B.溶               C.熔

(3)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________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A.妄图               B.试图             C.企图

(4)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_______。

A.抉择               B.选择             C.挑选

2、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三个表现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2)

(3)

五、学习小结,升华自我

1、我这节课的收获:

2、这节课还希望学到:

3、我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五《赵普》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和手中资料翻译全文,熟读背诵文章。

2、能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3、能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说出赵普其人其事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重点实词、特殊句式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了解赵普

赵普(922—992)北宋大臣。

字则平。

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

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

2、自由朗读,为下面加粗字加拼音。

寡学术()阖户启箧()()薨()

龌龊()奏牍(  )缀(  )卒(  ) 

3、翻译全文,标注有疑问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

(结合手中的资料和课文下面的注释)

4、阅读课文,找出关于刻苦读书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以及我们现在还在用的与本文有关的成语。

二、合作学习,展示自我

1、请翻译下列句子,说说原句与译句有何不同。

⑴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找一个我们上学期学习过的类似句子)

翻译:

比较原句找不同点:

以前学过的类似句子:

、。

⑵读之竟日(状语后置)

翻译:

比较原句找不同点:

⑶碎裂奏牍掷地(省略句)

翻译:

比较原句找不同点:

2、赵普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赵普读书的效果?

找描写赵普勤奋读书状态的句子。

3、读第二段请找出赵普奏荐人才时的细节描写(动作和神态),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什么性格特征?

宋太祖又是什么样的一个皇帝?

三、课内解惑,获得新知:

1、提出问题:

请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和无法解决的难题。

2、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做一定的指导,共同解决问题。

(主要针对课后练习第三题)

抓住要点,师生共同点评

四、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寡()学术,及()为()相

晚年手不释()卷()

虽()多忌克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普明日()复()奏其人

普颜色()不变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填表,找出赵普如何向太祖奏荐人才,太祖反映如何,找出关键词语,从中可以看出赵普什么精神?

赵普:

尝奏荐

太祖:

不用

赵普精神:

3、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从赵普身上借鉴地学到什么:

五、学习小结,生活自我

1、我这节课的收获:

2、这节课还希望学到:

3、我没有解决的问题是:

诵读欣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习目标:

1.能揣摩有关诗句的含义。

2.反复诵读,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能背诵这首古诗。

学法指导

学习古诗的方法: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知识预习】

1.题解:

 

2.作者简介:

 

3、说出这首古诗的大意。

 

【诗歌赏析】

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赏析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

 

4、“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赏析

【问题探究】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巩固拓展】

1、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2、练笔:

展开联想,生动改写。

《登岳阳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背景

2、欣赏诗的意境

3、品味语言

一、导语

二、解题

1.课题

2.有关岳阳楼图片

3.简介背景

三、诵读欣赏

1.配乐范读

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

2.自由朗读

(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

(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

3.配乐竞读

学生评议,教师点结

4.师生品读

(1).品读意境:

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2)品读情感

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

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5.比较阅读

试比较《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登岳阳楼》同异

明确:

相同处:

都是五言律诗,都有借景抒情

不同点:

————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写景为主,后者以自叙和抒情为主

————写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写实为主,后者写实与想像想结合

————景物特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后者细节与全景相结合

————抒发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两忘的愉快心情,后者抒发的忧郁之情。

6.配乐齐读

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掌握了朗读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味,有很大的收获。

1.搜集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园诗

2.搜集与《登岳阳楼》意境相近的其它忧国思乡诗。

《周总理,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学习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领会诗歌中表达的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这一深厚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歌采用的“询问——呼唤——寻找——回答”这种形式的巧妙构思

  4.大量运用反复的手法抒写感情

5.培养学生诵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知识链接:

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的离我们而去。

三位伟人的去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

特别是周总理的去世,联合国总部破格降半旗致哀。

这在联合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他国家元首逝世,没有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为此忿忿不平,并向联合国总部提出质疑。

当面回答质问的是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只讲了一分钟,便让所有激愤的外交官哑口无言,心悦诚服,接着,还报以热烈的掌声。

他是这样回答的: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这个决定是我做的。

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多得不计其数,但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要是能够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 

一、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用诗中的语言回答,周总理在哪里?

周总理在高山上。

周总理在农村里。

周总理刚刚从伐木工人身旁离开。

周总理刚刚给海防战士披上大衣。

周总理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周总理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周总理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周总理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周总理在人民心里。

……

二、体会诗歌巧妙的构思

1、周总理到底在什么地方?

运用诗中的一句话回答。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2、为什么诗人要写这么多地方?

3、文中写到这么多地方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总理的怀念,那作者是怎样唤起人们怀念的呢?

文中多处的“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是谁说的,是说给谁听的?

作者采用了“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办法,再现了周总理的音容相貌,把读者引入一幅幅生动的景象之中。

文章的题目和第一节以询问的形式,让读者随着这一次次询问,一声声呼唤走进祖国的山川河流、城市农村,寻找着周总理的足迹。

三、领会反复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1.提问:

文中多处用词完全一样,是不是啰嗦重复?

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应该在这一环节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诗人在诗中多处用到相同的词语、句子,不是重复,而是有意安排的。

这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者句子一再出现的做法,叫反复。

反复这一表现手法可以给读者一种形式整齐的美感,增强表达效果,使得思想感情更加的深入。

第二,诗中运用到的反复这一修辞手法,每一节都有体现,那种连续反复用的最多的,要数诗中第八节: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转自铁血社区——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这个地方,一层比一层表达的感情深入,把人民对总理的深切关怀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强烈。

表达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总理永远跟我们在一起,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四、朗读指导

诗人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美好的意境,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广阔的思维驰骋空间。

现在让我们更好的进入这个意境吧,看看怎样才能朗读得更好。

在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以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来朗诵诗歌就更加的容易了。

首先老师可以再为学生们领读一遍,或者放示范录音,提醒学生划出应该特别注意的字词句。

然后各自在座位上大声的朗读,熟悉内容到可以慢慢背诵。

还可以找出比较擅长朗诵的学生,给同学们做示范。

也可以实行男女生配合朗读,达到全班都参与的效果。

最后让全班同学试着关掉课本,一起将诗背下来。

课后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比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也可以增强他们对诗歌朗诵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