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7848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docx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七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第七阶段考试

理综试题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球藻和蓝球藻都含有合成和加工蛋白质的核糖体、内质网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水绵和黑藻的叶绿体

C.酵母菌和骨骼肌细胞都可以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CO2

D.硝化细菌和豌豆细胞都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染色体

【答案】B

【解析】分析: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含核糖体),但原核生物中没有复杂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也没有染色体(质)等结构。

选项中小球藻、酵母菌、骨骼肌细胞和豌豆细胞都是真核细胞,而蓝球藻、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细胞。

详解:

小球藻是真核生物,蓝球藻是原核生物,二者都有核糖体,但蓝球藻没有内质网,A错误;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状排列,形状像带子,黑藻的叶片比较薄,二者都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B正确;骨骼肌细胞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在线粒体中产生CO2,同时二者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而骨骼肌细胞产生乳酸,C错误;硝化细菌和豌豆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是豌豆细胞内有染色体,而硝化细菌没有染色体,D错误。

点睛:

易错点在于把小球藻和蓝球藻误认为都是原核生物或者都是真核生物。

2.如图是植物根尖细胞中发生的某生理活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中有丙酮酸的生成并伴随能量的释放

B.图中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随着O2浓度的增大,此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D.如果O2用18O标记,则只有H2O被标记,CO2不会被标记

【答案】A

【解析】分析:

结合题图分析,C6H12O6产生CO2的过程属于细胞呼吸第一、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或者线粒体;而O2变成水的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

详解:

图示为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和[H],并且生成少量的能量,A正确;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图中ATP质能量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不能来源于光能,B错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O2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但O2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后,有氧呼吸不再增强,C错误;如果O2用18O标记,最初H2O被标记,而后H218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C18O2,D错误。

点睛:

易错点在于忽视题干中“根尖细胞”,从而在分析B选项时出错。

3.如图为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原进入机体被浆细胞识别后,刺激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

B.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一般会损伤组织细胞

C.临床上可以通过减弱组织胺的释放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D.发生过敏反应时,组织液增多,淋巴液减少

【答案】C

详解:

浆细胞没有识别过敏原的功能,A错误;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B错误;临床上可以通过注射抗组织胺的药物来减弱组织胺的释放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C正确;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淋巴液进入毛细淋巴管,淋巴液增加,D错误。

点睛:

在所有的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并结合抗原(过敏原)的特点,其余的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都有识别并与抗原结合的特点。

4.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

 图丙中A为一摩尔每升的葡萄糖溶液,B为一摩尔每升的乳糖溶液,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①。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乳酸和葡萄糖跨膜运输均与氧气浓度有关

B.图甲中葡萄糖的运输可以用图乙中的M表示

C.葡萄糖和乳糖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D.图丙到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

【答案】D

【解析】分析:

据甲图分析,葡萄糖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乳酸出细胞时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据图乙分析,物质M的运输与浓度差成正比,属于自由扩散;物质N的运输方式与载体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当两侧浓度相同,液面不发生变化。

在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①,葡萄糖可通过膜结构,右侧浓度高,左侧液面下降。

详解:

乳酸虽为主动运输,但红细胞由无氧呼吸供能,与氧气浓度无关,A错误;图甲中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图乙中M为自由扩散,B错误;物质的跨膜运输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丙图中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1,葡萄糖可由左向右运输,B侧渗透压升高,从A侧吸水,到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D正确。

点睛:

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信息“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分析A选项中乳酸通过主动运输为何与氧气浓度无关。

5.某科研团队探究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生长素类似物(NAA、2,4-D)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施用激素后拟南芥主根生长受到抑制,这些激素或类似物发挥抑制作用的调节机制相同

B.可推测IAA、NAA对伸长区的抑制效应强于对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

C.NAA、2,4-D和6-BA在细胞内都能合成,并在发挥作用后被相应的酶分解

D.IAA能促进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细胞的伸长,说明IAA具有两重性

【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图甲、图乙分析,与对照组相比,IAA、NAA可促使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个数,同时使伸长区长度缩短(起抑制作用),2,4-D、6-BA对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都有抑制作用。

根据图丙分析,一定浓度的IAA、NAA、2,4-D和6-BA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均起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的总效果相同,结合甲、乙图对比分析,IAA、NAA对伸长区的抑制效应强于对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

详解: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IAA、NAA可促使分生区细胞分裂,同时抑制伸长区细胞伸长,2,4-D和6-BA对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都有抑制作用,说明这些激素或类似物达到抑制效应的调节机制不同,A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由于主根生长在IAA、NAA作用下,受到抑制的总效果相同。

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甲图中IAA、NAA的促进作用比乙图中IAA、NAA的抑制作用弱,但最后总是效果是抑制作用且相同,说明IAA、NAA对伸长区的抑制效应强于对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B正确;NAA、2,4-D和6-B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C错误;IAA的两重性体现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高浓度下抑制生长,但IAA的作用对象要相同,不能一个是促进细胞分裂,而另一个是抑制细胞的伸长,D错误。

点睛:

本题难点在于B选项的分析,必须结合甲、乙、丙三图的分析才能得出;其次是D选项对生长素两重性的含义理解。

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D.导致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突变和重组

【答案】C

【解析】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C正确;导致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选择,D错误。

点睛:

特别注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是种群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的,与变异无关。

7.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三个40瓦的白色灯管做光源。

通过简单的遮光处理(外罩透光良好的红色、黄色塑料薄膜)设置了白光、红光、黄光三个组,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大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3还原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

图示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应选择_______色塑料薄膜搭建顶棚。

(2)若培养过程中大豆幼苗的呼吸速率恒定,由图分析,大豆幼苗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相同的培养条件为________。

据图可知,在黄光条件下培养,大豆幼苗与外界交换CO2的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为探究黄光培养下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提出实验思路如下:

分别取____光和黄光下培养的等量幼苗叶片,提取色素并用层析液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a、b的色素带的_______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2).无色(白色)(3).CO2浓度为300µL/L-1、红光(4).植物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5).白光(6).宽度

详解:

(1)光合作用过程中,催化C3还原属于暗反应阶段,其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

图示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应选择白色塑料薄膜搭建顶棚,其净光合速率最大。

(2)据图分析,大豆幼苗在300µL/L-1、红光下培养时,其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相等。

据图可知,在黄光条件下培养,大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一直小于0,说明其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始终小于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此时大豆植物与外界交换CO2的情况表现为向外界释放CO2。

(3)实验思路: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黄光的有无,所以分别取等量黄光和自然光培养条件下的试管苗叶片进行实验;②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所以需要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③结果分析是比较两种滤纸条上的叶绿素a、b色素带的宽度,确定二者叶绿素含量有无差异。

点睛:

注意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要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内因主要是色素的含量和酶的含量。

其中不同的光质也可以影响光合作用。

8.菠菜(2n=12)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且为雌雄异株。

菠菜大多为圆叶,偶尔出现几株尖叶个体,并且雌雄个体中都有尖叶个体。

回答下列问题:

(只考虑常染色体遗传和伴X遗传)

(1)让尖叶雌性植株和圆叶雄性植株杂交(相关基因用B、b表示),后代中雌性个体均为圆叶,雄性个体均为尖叶。

据此判断,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其中圆叶基因是__________基因。

菠菜的一个基因组应包含________条染色体。

(2)蔬菜有耐寒与不耐寒两种类型。

现用不耐寒圆叶雌雄个体各一株杂交,所得F1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耐寒与不耐寒基因用A、a表示)

F1

不耐寒圆叶

不耐寒尖叶

耐寒圆叶

耐寒尖叶

156

0

54

0

87

79

27

29

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F1中不耐寒圆叶个体与不耐寒尖叶个体随机交配,F2中纯合的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在幼苗期施行外部处理会影响菠菜的性别分化(不改变性染色体组成)。

当去掉菠菜部分根系时,菠菜会分化为雄性个体;去掉部分叶片时,菠菜则分化为雌性个体(所有个体均能产生可育配子)。

若要探究一株雄性个体(被去掉了根系)的染色体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选择该雄性个体为父本,选择合适的母本进行杂交,后代不做任何处理。

请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

(2).显(3).7(4).AaXBXb⨯AaXBY(5).5/72(6).若杂交后代均为雌性个体,则该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若杂交后代中雌性个体、雄性个体比例大致相当,则该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解析】分析:

结合题图,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F1无论雌雄不耐寒:

耐寒约为3:

1,可见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为显性;F1雌的全圆叶,雄的圆叶:

尖叶等于1:

1,可见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菠菜个体大都为圆叶,偶尔出现几只尖叶个体,故圆叶显性。

详解:

(1)结合前面的分析,杂交结果表明,圆叶与尖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控制圆叶和尖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圆叶为显性性状。

(2)分析表格可知,不耐寒:

耐寒为3:

1,则控制该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为Aa⨯Aa;根据F1雌的全圆叶,雄的圆叶:

尖叶等于1:

1,可推知亲本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型为XBXb⨯XBY。

综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根据亲本基因型可知,F1中不耐寒(1/3AA、2/3Aa)圆叶(1/2XBXB、1/2XBXb)雌株和不耐寒(1/3AA、2/3Aa)尖叶(XbY)雄株交配,它们产生的雌、雄配子及其比例分别是(2/3A、1/3a)(3/4XB、1/4Xb)、(2/3A、1/3a)(1/2Xb、1/2Y),F2中纯合的雌性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2/3⨯1/3Aa-2/3⨯1/3Aa)(1/4⨯1/2XbXb)=5/72。

(3)为了探究一株雄性个体(被去掉了根系)的染色体组成,选择该雄性个体为父本,同时选择正常雌株的母本进行杂交,后代不做任何处理,统计后代雌株和雄株。

若后代有雄株和雌株两种类型,则该雄株的染色体组成为XY,若后代仅有雌株,则该雄株的染色体组成为XX。

点睛:

解决本题难点在于

(2)小题的第二空,由于F1不耐寒和圆叶都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不同,所以最好选择分组分解配子法计算F2只所需类型的比例。

9.登革热是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请据图回答:

(1)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抗原,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______________;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升高,从而使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导致发热;同时饮水较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__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3)物质甲和抗体能促进登革热病毒在体内的增值,同时还能使_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而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

(1).抗体

(2).物质甲分泌量减少(3).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4).(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5).复合物

【解析】分析:

结合题图可知,病毒侵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处理,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因此物质甲为淋巴因子;抗原刺激B细胞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其中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通透性增大,进而引起组织水肿;抗体Ⅱ与子代病毒中和后被清除。

详解:

(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由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抗原或者抗原决定簇,导致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因为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导致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减弱。

(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与产热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体温上升。

发热要多饮水,饮水较多,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物质甲是T细胞分泌的,为淋巴因子;由图可知,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

点睛:

解决本题关键在于结合体液免疫的过程,与题图中相关内容结合,从而理顺题图含义,确定物质甲的成分以及两种抗体的作用。

10.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

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丙中A为第___________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_。

(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kJ。

(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第_____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答案】

(1).丁

(2).(含碳)有机物 (3).二(4).分解(呼吸)作用(5).80(6).12.8%(7).逐级递减(8).三

【解析】

(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丁,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丙中A为第二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分解(呼吸)作用。

(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2000×20%×20%=80kJ。

(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500-100)÷3125=12.8%.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

1、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

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3、信息传递:

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②种群的繁衍。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1.近些年,全国柑橘销售市场陷入低迷,为改变这种状况,并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可以将其加工制成果汁、果酒、果醋等。

结合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过程③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溶液来鉴定。

过程④制作果醋时需要接种的菌种是_________,最适合其生长的温度为_______℃。

过程③和过程④所用微生物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橘皮精油的提取之所以不采用水蒸气蒸馏,是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______________和有效成分_______等问题。

过程⑤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法。

新鲜的柑橘皮直接压榨,出油率较低,所以应将其干燥去水并用_____________浸泡。

【答案】

(1).重铬酸钾

(2).醋酸菌(3).30-35℃(4).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好氧型(5).焦糊(6).水解(7).压榨(8).石灰水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将柑橘的果肉与果皮分离;②表示将果肉榨汁;③表示果酒发酵;④表示果醋发酵;⑤表示橘皮提取香精油。

(1)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鉴定,产生灰绿色。

进行果醋发酵的菌种是醋酸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0-35℃;过程③和过程④所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前者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而后者是好氧型微生物。

(2)由于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水解有效成分等问题,所以橘皮精油的提取不采用水蒸气蒸馏;⑤表示橘皮提取香精油,最好的方法是压榨法。

新鲜的柑橘皮直接压榨,出油率较低,所以应将其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图中五个过程的名称,尤其要注意橘皮精油的提取过程和注意事项。

12.下图为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出的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牛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获得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所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手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_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_____________进程,构建重组胚胎。

克隆牛诞生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过程属于________(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将编码赖氨酸的基因转入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的早期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形成后,所以能够收集,其依据的生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的乳汁中富含赖氨酸,因此我们将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器。

【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

(2).显微操作(3).细胞分裂和发育(4).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5).无性生殖(6).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7).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不会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处于游离状态(8).乳腺(房)生物

【解析】分析:

图示表示培育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牛的大致过程,该过程中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

(1)获得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所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手段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

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构建重组胚胎。

克隆动物的培育主要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其原理是已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细胞核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克隆动物的培育过程没有经过受精作用,属于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