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7847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1、当楼板内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保证现浇板内钢筋网的位置。

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2、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未设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个月。

3、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安装上层现浇楼板的模板及其支架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严格控制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不允许采用拆除模板后再用顶柱支顶的方法。

4、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

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镫,每平方M不得少于2只。

5、在浇筑混凝土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6、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7、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浇筑前应清除施工缝处垃圾、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砂石,凿毛后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残留积水应清除。

8、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压抹,压抹后应12小时内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

二、混凝土夹渣、蜂窝、麻面、缺棱掉角防治措施

1、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mm×100mm的清扫口,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

清扫口按下列要求留设:

1)柱、梁柱节点每根(处)留一个清扫口;

2)混凝土墙每3m留一个清扫口。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塌落度,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柱、墙根部应在下部加入100—200mm厚与该混凝土相同配比的去石水泥砂浆,再浇筑上部混凝土。

3、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内不得有积水,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拆模时间按规范规定结合自然条件确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碰撞混凝土结构或构件。

5、混凝土墙体轴线位移、楼板厚度超允许偏差、房间几何尺寸超允许偏差防治措施

加强对轴线、500mm线的校核检查,保证轴线、标高准确。

6、混凝土柱、墙、楼板的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首层(无地下室)楼板模板支撑下的回填土要夯填密实,铺设木垫板。

7、模板支撑完成后,应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对开间模板上口处对角线尺寸进行检查,同时对每块墙体大模板的垂直度、阴阳角部位角模方正进行检查,若有偏差随时调整。

8、楼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剪力墙中暗梁部位、主次梁交叉部位的楼板负弯矩钢筋标高进行检查,避免钢筋超高,导致板厚不准、楼面超高,减小房间净空尺寸。

9、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看护,发现模板、钢筋位移及时进行调整。

10、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

混凝土浇筑前,在柱、墙钢筋上设置标高控制点,浇筑混凝土时拉线放平。

三、填充墙裂缝防治措施

1、蒸压(养)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类的墙体材料至少28d龄期后方可用于砌筑。

2、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融水深度。

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置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

3、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钢丝网与不同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100mm,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

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间距不大于300mm。

4、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u,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

剔凿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00mm。

5、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

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嵌缝应嵌成凹缝,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缝。

6、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空间,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宜采用梁(板)底预留30—50mm,用干硬性C25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防腐木楔@600mm挤紧)方法。

7、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Φ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00mm。

8、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剔凿,其背面的抹灰层应满挂钢丝网片。

四、墙面抹灰裂缝防治措施

1、应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宜用过筛中砂(含泥量<5%),保证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采用预拌砂浆时,应由设计单位明确强度及品种要求。

2、混凝土、填充墙砌体基层抹灰时,应先清理基层,然后做甩浆结合层,掺加界面剂与水泥拌合,喷涂后抹底灰。

3、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浇水量应根据墙体材料和气温不同分别控制,保证墙面抹灰时基底潮湿而无浮水,同时检查基体抗裂措施实施情况。

4、抹灰面层严禁使用素水泥浆抹面。

抹灰砂浆宜掺加聚丙烯抗裂纤维、碳纤维或耐碱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

必要时,可在基层抹灰和面层砂浆之间增加玻纤网。

如墙面抹灰有施工缝时,各层之间施工缝应相互错开。

5、墙面抹灰应分层进行,抹灰总厚度超过35mm时,应采取加设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6、墙体抹灰完成后应及时喷水进行养护。

五、外墙保温饰面层裂缝、渗漏防治措施

1、外墙外保温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均应经同一图审机构审查批准。

设计变更不得降低节能效果,建设、施工单位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不得更改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

2、外墙外保温设计应明确基层抹灰要求,并应对门窗洞口四周、外墙细部及突出构件等做好防水保温细部设计,出具节点详图。

3、涂饰饰面应采用与保温系统相容的柔性耐水腻子和高弹性涂料。

4、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应坚持样板引路的原则,样板墙应覆盖保温体系的主要节点做法(如们窗口、转角部位、檐口、勒角等),并经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施工。

5、外墙基层处理及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抹灰前应先堵好架眼及孔洞时,应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然后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封堵严密。

穿墙螺栓孔宜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和防水膨胀干硬性水泥砂浆填塞密实,封堵后孔洞外侧表面应进行防水处理。

6、门窗洞口上部和突出建筑物的装饰腰线、女儿墙压顶等有排水要求的外墙部位应做滴水线。

凸出墙面的构件进行保温层施工时,应遵循上面压侧面、侧面压下面的原则,避免出现朝天缝。

7、外墙保温层需设置分隔缝的,应由设计明确位置及处理措施。

8、需穿透外墙保温层固定的管道及设备支架等,其与保温层结合的间隙应采取可靠措施做防水密封处理。

六、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1、外窗制作前必须对洞口尺寸逐一校核,保证门窗框与墙体间有适合的间隙;外窗进场后应对其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及抗风压性能进行复验。

2、门窗洞口应清理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胶,发泡胶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形,填充饱满。

3、外窗框四周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应在外墙粉刷涂料前完成,打胶要保证基层干燥,无裂纹、气泡。

转角处平顺、严密。

4、外窗台上应做出向外的流水斜坡,坡度不小于10%,内窗台应高于外窗台10mm。

窗楣上应做鹰嘴或滴水槽。

5、外窗排水孔位置、数量、规格应根据窗型设置,满足排水要求。

七、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1、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楼板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振捣密实。

楼板四周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止水台,高度不小于120mm,且应与楼板同时浇筑。

2、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返,高出地面面层不小于300mm。

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

3、管道(含排气道)穿过楼板的洞口处封堵时应支设模板,将孔洞周围浇水湿润,用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的防渗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灌、捣实。

4、地漏安装的标高应比地面最低处低5mm,地漏四周用密封材料封堵严密。

门口处地面标高应低于相邻无防水要求房间的地面不小于20mm。

5、防水层上施工找平层或面层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破坏防水层。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做二次蓄水实验,即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时一次,工程竣工验收时一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高度不少于20mm,并形成记录。

八、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1、不得擅自改变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材料,确需变更的,应经原审图机构审核批准,图纸设计中应明确节点细部做法。

2、屋面防水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施工、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掌握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

3、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井)道等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4、卷材防水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

5、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塞入预留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450mm,并应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6、伸出屋面的管道、井(烟)道、设备底座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底部应做防水台,防水层收头处应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7、屋面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应设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水落口,水落口处防水层应深入水落口内部不小于50mm,并用密封材料密封。

8、屋面太阳能、消防等设施、设备、管道安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坏防水层。

9、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做蓄水检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最浅处不少于30mm;坡屋面应做淋水检验,连续淋水时间不少于2小时。

九、地漏安装不规范,反臭

1、施工图纸设计中应明确地漏型号及规格;洗衣机地漏须使用专用地漏或直通式地漏,直通式地漏的支管应增加返水弯,返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

2、施工前应根据基准线标高及地漏所处位置并结合地面坡度要求确定地漏安装标高,保证地漏安装在最低处,地漏顶面应低于地面面层5mm,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

3、已安装完毕的地漏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堵塞,并及时清理地漏周边混凝土,放置地漏篦子无法拆卸。

十、室内排水管道阻塞防治措施

1、在管道安装前,应认真疏通管腔,清除杂物,按规范规定正确使用排水配件。

安装管道时,应保证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2、排水管道施工时,在放水过程中发现排水流速缓慢时,应及时查明水平支管被堵塞部位,并将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

3、地漏、伸出屋面的透气管、雨水管口应及时做好保护,防止管道堵塞。

4、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实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达到100%。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二、混凝土夹渣、蜂窝、麻面、缺棱掉角防治措施

三、填充墙裂缝防治措施

四、墙面抹灰裂缝防治措施

五、外墙保温饰面层裂缝、渗漏防治措施

六、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七、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防治措施

八、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九、地漏安装不规范,反臭

十、室内排水管道阻塞防治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