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7426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docx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教学,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文中用到的述语解释:

基本要求:

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

有条件学生可在本节增补;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结束时掌握。

说明:

主要注明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的内容;超纲的内容、已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等。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有总体的了解,由此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一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的内容欠缺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

因此,在进行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有层次、有选择地设计实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专家或他人已有的定义相比较,加深理解,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意识到信息文化的形态和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一、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

(一)信息获取”中: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

1.1信息及特征

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的概念。

2.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3.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

发展要求

说明

1.2信息的编码

基本要求

1.了解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2.了解ASCII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

3.了解声音数字化、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概念。

发展要求

1.理解图像的分辨率、颜色与存储容量之间的关系。

2.理解声音的采样频率与存储容量之间的关系。

说明

1.数制转换只要求掌握十进制正整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其它形式的转换不作要求。

2.ASCII字符编码表中,不需要记忆具体的字符和编码。

3.汉字编码只需了解GB2312、GBK、GB18030三种,其它方案不作要求。

4.计算图像数字化后所占的字节数,仅限于黑白图像,其它计算不作要求。

5.声音数字化后所占字节数的计算,不作要求。

1.3信息技术

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2.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展要求

说明

 

三、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可采用如下两种课时分配方案。

方案一:

节号

节名

内容

课时

1.1

信息及特征

信息、信息的特征,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

1.2

信息的编码

二进制代码,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的信息编码原理

1

1.3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展望

1

合计

3

这一方案的教学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进行。

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本章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学习、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在第1.1节的“信息及特征”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讲授法为主,辅以问题讨论法。

第1.2节“信息的编码”,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方法,但仅限于十进数为正整数的情况。

对于十进制数为小数时的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及其它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仅需老师作简单的讲解,不要求学生掌握。

本节教学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补充一些有关存储容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如位(bit)、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等。

字符的编码是学生了解多媒体数字化的第一步,要作较为详细的解释。

但学生只需了解字符数字化的原理,不要求记忆ASCII字符编码表。

同样地,对于汉字编码也只需让学生了解其数字化的原理,不要求学生记忆各种汉字编码方案的编号和名称。

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字符和汉字的编码形式,可让学生通过教科书第8页中的实践体验——“观察字符的内码”来体会。

有关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教学内容,较为专业,对学生来说要一次性理解比较困难。

因此,只要求学生了解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简单原理;在计算方面,只要求学生掌握计算黑白图像数字化后所占的字节数,能判断声音采样频率的高低、图像分辨率的高低等因素对于声音、图像所占存储容量大小的影响。

至于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具体过程,及计算数字化后各种形式的存储容量,将来可在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去进一步学习。

第1.3节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播放相关的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开展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不同学生的各种观点,经教师或学生整合后,建构本节的知识体系。

 

方案二:

节号

节名

内容

课时

1.1

信息及特征

信息、信息的特征,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0.5

1.2

信息的编码

二进制代码,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的信息编码原理

2

1.3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展望

0.5

合计

3

本方案将第1.1节和1.3节教学内容安排在1课时内完成。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出能引起学生深思的问题,如甲组以“书不是信息,仅仅是信息的载体”作为正方辩题,乙组以“书就是信息”作为反方辩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科书的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后进行答辩,从而建构知识体系。

老师在准备问题时,尽量不要给出概念性的问题,如“什么是信息?

”等。

让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了解第1.1节和1.3节的相关内容,而不是让学生单纯记住这两小节中相关的概念。

用2课时的时间来开展第1.2节的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信息编码的基本概念后,让学生掌握十进制数(正整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并通过教科书第8页的实践体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字符的编码形式。

第二课时则通过数码照片、MP3音乐等学生熟悉、喜欢的数字文件,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数字化原理,并掌握计算黑白图像数字化后所占字节数的方法。

第2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获取信息的需求分析、途径、方法,信息的价值判断等相关素养的形成,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从因特网上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一、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

(一)信息获取”中: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二、教学要求

2.1信息获取的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方法来源的多样性。

2.

3.了解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

发展要求

能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

说明

2.2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

基本要求

1.掌握网页浏览的方法。

2.

3.掌握保存网络资源的方法。

4.

5.掌握收藏夹的使用方法。

发展要求

掌握收藏夹的整理方法,并能正确设置IE的常规选项。

说明

2.3网上资源检索

基本要求

1.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2.

3.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发展要求

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

说明

元搜索引擎不作要求

2.4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基本要求

1.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与评价标准。

2.

3.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发展要求

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

理解信息的价值与时效性。

说明

三、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见下表:

节号

节名

内容

课时

2.1

信息获取的方法

信息来源和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1

2.2

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

访问、浏览网站,保存网页内容,收藏夹的使用。

2.3

网上资源检索

主题目录

1

搜索引擎

1

合计

3

本章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

(1)第2.1节中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第2.2节主要是操作练习,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分层教学法。

第2.1与2.2两节内容,在1课时内完成教学。

这部分内容,多数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科书后面章节的内容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复习、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教科书中的操作示意图自己学习,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参照示例部分进行练习。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或补充练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获取信息的自然意识转化为学习线索,即:

“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在学生活动时,可以将教科书安排的两个“讨论交流”活动合并为一次活动来进行,并根据教学实际对内容作适当调整。

(2)第2.3节主要是实践操作内容为主,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法。

对于本节的教学,应结合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让学生先确定一个初步的研究主题,再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所需素材,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

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的参差不齐,要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主题目录和搜索引擎的不同特点,并引导学生关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

(3)第2.3节信息评价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理论化,宜渗透到前面几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不必独立安排课时进行教学。

 

第3章信息的加工

本章学习内容既是对“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学习后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又是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信息管理、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打基础,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课程标准”中把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架构线索,而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中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因此,本章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时间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一。

一、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

(二)信息加工”中: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要求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功能。

2.了解计算机的特征。

3.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发展要求

说明

“数据”和“信息”两个词,不要求严格区分。

3.2文字和图表处理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使用字处理软件加工文本信息。

2.

3.熟练掌握使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

4.

5.掌握综合使用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发展要求

能将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软件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说明

 

3.3多媒体信息处理

基本要求

1.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

2.

3.初步掌握用图像编辑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和编辑。

4.

5.初步掌握用媒体播放器软件对声音进行简单处理和编辑。

6.

7.了解视频处理的基本方法。

发展要求

说明

视频处理操作对学生不作要求。

3.4算法与编程

基本要求

1.了解算法含义。

2.

3.了解算法表示形式——流程图。

4.

5.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发展要求

理解用流程图表示的算法,并能判断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说明

流程图设计不作要求。

3.5智能处理

基本要求

1.了解语音识别技术。

2.初步掌握用OCR软件识别文字的方法。

发展要求

说明

“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内容不作要求。

三、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建议用12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见下表:

节号

节名

内容

课时

3.1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步骤。

0.5

3.2

文字和图表处理

文字处理

字处理软件基本功能,设计制作主题板报,语音及OCR软件识别文字的方法。

1.5

图表处理

电子表格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

1

5

公式和函数。

1

排序、筛选。

1

建立图表、美化图表。

1

综合探究

综合使用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

1

3.3

多媒体信息处理

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1

2

图像编辑软件的使用。

1

音视频

声音和视频处理基础。

1

3.4

算法与编程

算法含义、表示形式——流程图,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

合计

12

本章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

(1)第3.1节中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讲清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对计算机基本功能和基本特征可采用学生主题讨论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体会“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

(2)第3.2节中以文字和表格软件的应用为主,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等多种并用的教学方法。

对于文本信息加工的内容,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以进一步巩固提高为主。

教学时结合第3.5节中有关文字识别技术来获取需加工的文本,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扫描图像文件(也可用数码相机拍摄),让学生初步掌握用OCR处理软件获得文字信息,再结合第二章下载的网页和图片素材,最后通过对文本编辑、排版、美化,最终形成表达一定意义的完整作品。

有条件的学校可把学生作品打印出来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表格处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鉴于学生基础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接触过表格处理软件,直接完成“实践体验”任务会有一定困难,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安排了5课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课时安排。

可适当补充一些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操作,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表格进行恰当的处理与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中不应仅仅限于操作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3)第3.3节中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部分可采用讲授法,软件应用部分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可采用探究法;音频与视频部分内容可采用讲授、演示法。

多媒体信息处理是选修模块中还要继续学习的内容,教学中要把握好深广度。

广度上,教师要补充与位图、矢量图、图形与图像等概念相对应的例子,有关分辨率、颜色的内容结合到“1.2.4多媒体信息编码”中进行。

深度上,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和编辑。

图像处理软件一般可选用Photoshop,如受设备制约也可采用Office软件所提供的图片处理工具或者ACDSee等。

之类的软件。

有关音、视频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声音的简单处理和编辑,对视频处理过程只需教师演示。

教学时,教师可事先用Windows系统附件中的录音机录制一些音频文件和用DV摄制一些视频片段作为教学素材。

(4)第3.4节“算法与编程”教师可采用以讲授法为主,适当让学生讨论与体验算法及程序设计。

算法与编程内容,是本章节中的教学难点,把握好内容的深广度,选择通俗易懂的实例,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措施。

可把着眼点放在对程序形式的整体把握上,着重让学生体验用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从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选择、设计相应的算法,通过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来编制程序,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教学中,可采用实例分析、讨论法,先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进而了解算法与编程的关系,再通过程序设计实例的讲授、分析、讨论,最终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中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5)第3.5节智能处理所涉及到的都是最新前沿科技知识的应用,教师可采用演示法和学生阅读相结合,其中用OCR软件识别文字内容合并到3.2节中学习。

智能处理中的其它内容教师仅作简单介绍,以学生自学为主,进一步的学习留待选修课《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中开展。

(6)本章中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本章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信息的管理

本章的学习是为将来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信息管理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信息有序流通、有效管理和信息增值的重要途径。

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常用方法,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相当有益的。

 

一、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三)信息资源管理”中: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

 

4.1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

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信息管理方式。

3.初步掌握利用网上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

发展要求

能根据应用要求有目的地从网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信息,并作出正确分析。

说明

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这一内容不作要求。

 

4.2数据库系统

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字段的各种数据类型。

3.初步掌握利用Access管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发展要求

说明

对“字段的添加、删除和编辑修改”这一内容不作要求。

 

三、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见下表:

节号

节名

内容

课时

4.1

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点、利用网上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

1

4.2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概念、字段类型、Access简介。

1

利用Access管理数据的基本操作。

1

合计

3

 

本章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系统的分析,如图书资源库等,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点,通过访问网络数据库,体验网上数据管理的好处。

第4.1节“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学生讨论、提示操作要领和步骤,并提供教学资源和布置教学任务等,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网上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以及利用数据库管理的优势。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将表格处理软件与数据库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与比较,以便于学生对于用数据库管理大量数据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4.2节“数据库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剖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引出数据库、数据表的一些概念,再让学生通过对数据库中记录的编辑,以及简单查询,初步体会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本章强调学生能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交流。

同时强调学生在发布信息、表达信息和交流信息时,学习表达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并了解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增强网络法制的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自己在网上的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一、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中: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以及“(四)信息技术与社会”中:

(2)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要求

5.1信息表达

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表达方式。

2.了解日常生活中信息的表达技术。

发展要求

能根据应用要求确定信息的表达技术,辨别表达技术的特点。

说明

 

5.2人际信息交流——电子邮件

基本要求

1.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

发展要求

初步掌握使用一种电子邮件软件收发电子邮件。

说明

对于“信息交流的作用和途径”这一内容不作要求。

 

5.3在线交流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子公告板注册方法。

2.初步掌握在BBS中进行在线交流。

发展要求

说明

对于“在线游戏”这一内容不作要求。

 

三、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

课时分配见下表:

节号

节名

内容

课时

5.1

信息表达

信息表达方式、信息表达技术、信息表达的规范化。

1

5.2

人际信息交流——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电子邮件的收发。

1

5.3

在线交流

电子公告板注册、在BBS中进行在线交流。

1

合计

3

 

本章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协作学习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有所接触,学习难度不大,因此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具有个性化的任务,如发一份电子贺卡,参加网上某一论坛,对某一主题发布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等,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信息交流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第5.1节“信息表达”,教师应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能根据需求,合理选择表达方式的能力。

第5.2节“人际信息交流——电子邮件”,本节内容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教学策略应放在巩固与提高上。

可结合前面几章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也可以要求学生将作品发给教师,增进师生间的友情。

邮件收发要求学生掌握基于Web方式的收发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适当补充一个使用比较方便的邮件收发软件,如Foxmail等,让学生体会一下不同的邮件收发方式的优势。

第5.3节“在线交流”,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电子公告板的使用,体会在线交流的优势。

本节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掌握BBS的使用。

对于一些完成任务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一下“博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 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网站网页是目前进行信息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对浏览网站网页的兴趣普遍浓厚,且往往都能“无师自通”,但同时,多数学生对网站网页的了解也仅仅只停留在这种简单的操作层面上,对网站网页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如何制作网站网页等问题往往不求甚解,也缺乏深入的研究,部分初中学生甚至都没有制作过完整意义上的网页和网站,因此教师在进行本章内容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的现状。

一、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