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邵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
《最新邵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邵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邵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邵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一、诗歌鉴赏
1.古诗词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中“眦”的意思是________,颔联写出了泰山的________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眼角;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解析】【分析】
(1)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眦:
眼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故答案为:
⑴眼角;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⑵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①珠帘用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②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①桁:
通作“行”。
一桁,一带、一列。
②壮气:
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菜:
野草。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②“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③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④“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⑤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2)“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餳《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⑤正确。
(2)后主李煜写到的“苔藓”突出了他被幽禁的痛苦和孤独,一人帝王落得无人问津,阶上“苔藓”显得那么刺眼;而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用“苔藓”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完全不同的心境和情感。
【解析】【分析】⑴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①正确;②错误,词人没有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只是写出自己的凄凉处境;③只有无奈和悔恨,没有不甘;④词人的心境始终是愁苦悲伤,没有随之变得明净、开阔;⑤正确。
⑵“秋风庭院藓侵阶”表达的是词人悲伤凄凉之感,是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苔痕上阶绿”,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译文: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故答案为:
⑴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⑤正确。
⑵后主李煜写到的“苔藓”突出了他被幽禁的痛苦和孤独,一人帝王落得无人问津,阶上“苔藓”显得那么刺眼;而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用“苔藓”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
完全不同的心境和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
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下列诗句节选自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解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全诗分为四部分。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结合八个“呈给”句式及结尾句“我敬你/爱你!
”可以体会出这部分内容抒发了作者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故答案为:
抒发了作者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从中找出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再仔细揣摩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所蕴含的的感情,最后再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
(2)诗中“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2)乐观豁达,意志坚定(坚忍不拔),进取向上。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长”意为振作,“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意为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的不是忧愤不平之情,而是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故答案为:
⑴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⑵乐观豁达,意志坚定(坚忍不拔),进取向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权花明驿墙。
因恩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2)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2)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3)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
(1)古时旅客为保证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而本诗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很有特征性的景物。
茅店又是具有山区特征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五个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里,听见鸡鸣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准备赶路等很多内容,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
雄鸡报晓,夜色朦胧时,诗人就起床出发,没想到此时外面已经到处都是人迹,自己已经不算早行了。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皆用名词,代表了十种景物: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内容涵盖丰富,画面多重组合,可以形成各种景象。
例如“鸡声”,“鸡”和“声”结合起来,诗人想起雄鸡引颈啼鸣的形象。
同样,“茅店”、“人迹”、“板桥”也会使人联想到不同的画面。
如:
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3)抓住“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理解诗人的感情,可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⑴“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⑵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⑶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只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从诗歌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景物即可。
⑵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
答题步骤:
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从中找出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再仔细揣摩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所蕴含的的感情,最后再理解整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用准确、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阀,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眼。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_____和________,词中划线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 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1)时间;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C
【解析】【分析】
(1)结合小序的具体语句分析,“丙辰中秋”交代时间,“兼怀子由”点明写作缘由,结合前面句子分析,可知“此事”指的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ABD赏析正确。
C错在“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故答案为:
⑴时间;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⑵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段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shè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同“联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1)以上诗歌选自《________》,作者第一次在长诗《________》使用“艾青”这个笔名。
(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shè
伫立
跋________
(3)此诗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4)“驿站”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6)作家聂华苓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结合全诗,思考:
①本诗鲜明的意象是什么?
②这个意象借指怎样的形象?
【答案】
(1)艾青诗选;大堰河——我的保姆
(2)zhù;涉
(3)截段;截断
(4)途中停留、传递信息的场所
(5)苦于跋涉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感谢桥吗?
(6)①桥。
②借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
【解析】【分析】
(1)《桥》选自《艾青诗选》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
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2)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注意“伫”的拼音,“涉”的书写。
伫立:
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
跋涉:
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
(3)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截断,指切断;隔断。
故“段”改为“断”。
(4)要求学生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驿站:
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结合“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分析得出:
,途中停留、传递信息的场所。
(5)结合“苦于跋shè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
”分析,应改为:
苦于跋涉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感谢桥吗?
(6)结合“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分析,意象是“桥”。
“桥”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
作者赞美桥是想表达希望众人尊重社会中那些普通的,默默无闻,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愿望。
故答案为:
⑴艾青诗选;大堰河——我的保姆
⑵zhù;涉
⑶截段;截断
⑷途中停留、传递信息的场所
⑸苦于跋涉的人类,难道不应该感谢桥吗?
⑹①桥。
②借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根据诗歌内容明确作作品,把握作者作品介绍。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⑶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区分。
⑷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
⑸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
⑹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歌意象,体会意象所指代的形象。
8.九
(1)班刘恩同学在整理归纳古诗意象时遇到了困难,先请你跟他一起阅读下面三首诗歌,联系诗歌内容讨论“孤舟、行舟、轻舟”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泊平江百花洲①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春游
陆游
兰亭路上换春衣,
梅市桥边送夕晖。
闻有水仙翁是否,
轻舟如叶桨如飞。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京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
刘恩:
我觉得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出行的方式,“一别心知两地秋”使得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所以我认为“行舟”这个意象包含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但是“孤舟和轻舟”我就不知道了,你能帮助我吗?
我认为:
________
【答案】“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是从眼前泊岸的孤舟说起,不必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自己同它一样,也是一只不系的孤舟,结合作者从京城外调赴任背景,作者用“孤舟”来感慨人生漂泊、前途难料。
《春游》一诗点出了诗歌的时间和背景,路上的美景更是让诗人兴奋不已,“轻舟如叶桨如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点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自在。
【解析】【分析】结合全诗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理解这两个意象,“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尾联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
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
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春游》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游的事,首句“兰亭路上换春衣”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兰亭路上呈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第二句“梅市桥边送夕晖”,描写夕阳西下时美丽的景色,“送夕晖””三个字看出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最后一句“轻舟如叶桨如飞”,写诗人乘着小船在水中徜徉,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点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自在。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是从眼前泊岸的孤舟说起,不必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自己同它一样,也是一只不系的孤舟,结合作者从京城外调赴任背景,作者用“孤舟”来感慨人生漂泊、前途难料。
《春游》一诗点出了诗歌的时间和背景,路上的美景更是让诗人兴奋不已,“轻舟如叶桨如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点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自在。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9.此次诗歌朗诵会,小语想要选择《阳光在远处》进行朗诵,但她觉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透彻,请求你的帮助,请你从下面两个角度任选其一进行赏析,帮助小语理解这首诗。
①对比 ②意象
阳光在远处
艾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1932年2月3日 苏伊士河上
【答案】示例一:
我选对比,“阳光在远处”是静的、亮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是动的、暗的,阳光在远处嬉笑,而旅客的心却是“暗的”,一动一静、一明一暗、一乐一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极好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苦闷和对美好光明未来的期盼与向往。
示例二:
我选意象,阳光、暗云、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心为本诗的意象,阳光是独立的一组,其余为一组。
阳光象征光明、温暖,可它却在远处。
另一组为暗云等“暗物质”系列,种种累加,越来越沉重,沉重到无以复加。
通过两组意象的对比,极好的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苦闷和和对美好光明未来的期盼与向往。
【解析】【分析】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可以从意象、表现手法方面进行赏析,《阳光在远处》巧妙地利用了对比,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索空间。
并将诗人心中的愁苦和向往,极好地表达出来。
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如选择对比“阳光在远处”是静的、亮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是动的、暗的,阳光在远处嬉笑,而旅客的心却是“暗的”,一动一静、一明一暗、一乐一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极好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苦闷和对美好光明未来的期盼与向往。
选择意象, 阳光、暗云、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心为本诗的意象,阳光是独立的一组,其余为一组。
阳光象征光明、温暖,可它却在远处。
另一组为暗云等“暗物质”系列,种种累加,越来越沉重,沉重到无以复加。
通过两组意象的对比,极好的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苦闷和和对美好光明未来的期盼与向往。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我选对比,“阳光在远处”是静的、亮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是动的、暗的,阳光在远处嬉笑,而旅客的心却是“暗的”,一动一静、一明一暗、一乐一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极好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苦闷和对美好光明未来的期盼与向往。
示例二:
我选意象,阳光、暗云、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心为本诗的意象,阳光是独立的一组,其余为一组。
阳光象征光明、温暖,可它却在远处。
另一组为暗云等“暗物质”系列,种种累加,越来越沉重,沉重到无以复加。
通过两组意象的对比,极好的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苦闷和和对美好光明未来的期盼与向往。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诗歌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
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字是________,点题的诗句是________。
(2)品析“炉存火似红”一句中“似”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2)“似”字意蕴丰富。
诗人不说炉中火已然燃尽,而偏偏要说“似”有火,而且还接一个“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一个“似”字点出幻境。
这样的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
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
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
表达诗人“安史之乱”期间,身陷长安内心的痛苦与渴望。
【解析】【分析】
(1)一空,诗的开头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
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