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6809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docx

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

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具体的语言事实中概括出规律,反对为理论而理论,为分析而分析,不要在术语和概念上兜圈子。

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意稳定性,又要能反映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遇到尚无定论的问题,以通行的说法为依据,不必做专门性的讨论。

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基本理论的讲授应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

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通过口头训练、书面练习和任务驱动的运用汉语综合活动,使语言实践能力和语言现象分析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

通过练习缩短理论与运用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够将汉语理论与鲜活的语言实际相联系,用“研究”的眼光进行学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要求将学习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开列适量的参考书,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符淮青: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年

高更生、王红旗: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1996年

郭锐: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

胡明扬、沈阳、贺阳:

《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

*林焘、王理嘉:

《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陆俭明主编:

《现代汉语基础》,北京线装书局,2000年

陆俭明:

《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陆俭明、马真:

《汉语虚词散论》(修订本),语文出版社,1999年

陆俭明、沈阳:

《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罗常培、王均:

《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

马庆株: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马庆株: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马真:

《简明现代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沈阳: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理嘉:

《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1991年

王理嘉、符淮青、马真、李小凡:

《现代汉语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吴竞存、梁伯枢: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1992年

袁毓林: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赵元任:

《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

周有光:

《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朱德熙: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朱德熙:

《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

朱德熙:

《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注:

标“*”的文献需重点阅读)

 

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时安排

周四课程,一学年。

三、教学与考核方法

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普通话比赛,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调查,语言使用问题讨论等。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或采用开卷考试、口试等形式。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以本学院人员参加编写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为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各章参考书目见下)

1.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

2.钱乃荣主编《现代汉语》

3.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

五、分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的基本情况与基本特点,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标准与形成,现代汉语方言概况,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明确语言规范化的意义;提高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提高进行语言规范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语言的概念、性质与构成

(1)什么是语言

(2)语言的交际工具性质

(3)语言的构成要素

(4)口语和书面语

2.现代汉语的含义

(1)广义:

相对于古代汉语而言

(2)狭义:

仅指共同语

3.共同语和方言

(1)什么是共同语

(2)什么是方言

(3)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4.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1)历史上的方言

(2)历史上的共同语

(3)北方方言的影响与白话文的流传

(4)白话文运动与国语运动

(5)共同语的最终形成

5.普通话的定义与标准

(1)什么是普通话

(2)普通话的语音标准

(3)普通话的词汇基础

(4)普通话的语法标准

6.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1)方言形成的一般因素

(2)现代汉语各方言区的分布

(3)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

7.现代汉语的特点

(1)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

(2)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

(3)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8.汉语的历史地位

(1)汉语的悠久历史

(2)汉语在历史上对其他语言的影响

9.现代汉语的使用

(1)现代汉语在国内的使用

(2)现代汉语在国外的作用

A.国外华人的使用

B.联合国工作语言

C.作为外语在国外的使用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的内容

(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的意义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和内容

(1)规范化的意义

(2)规范化的内容

3.推广普通话

(1)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2)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1.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

2.学习现代汉语注意的问题

三、本章参考书目

1.李荣《中国的语言和方言》(《方言》1989年第3期)

2.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3.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

第二章语音

一、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明确语音的基本性质与基本概念,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发音原理,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和音位系统,以及语流音变;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水平和理论水平;具有初步的审音、记音能力;提高语音规范化的意识。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语音概说

1.什么是语音

(1)定义

(2)对定义的解释

2.语音的物理性质

(1)语音与声音

(2)音高

A.什么是音高

B.音高与音波

C.音高与发音

D.音高在汉语中的作用

(3)音强

A.什么音强

B.音强与音波

C.音强与发音

D.音强在汉语中的作用

(4)音长

A.什么是音长

B.音长的形成

C.音长在汉语中的作用

(5)音色

A.什么是音色

B.音色与音波

C.音色与发音

D.音色在汉语中的作用

3.语音的生理性质

(1)肺和气管的作用

(2)喉头和声带的作用

(3)口腔和鼻腔的作用

4.语音的社会性质

(1)语音与意义的结合由社会决定

(2)语音的系统由社会决定

5.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素

(2)元音和辅音

A.什么是元音、辅音

B.元音和辅音的差异(3)音节

(4)声母

A.什么是声母

B.声母与辅音的不同

(5)韵母

A.什么是韵母

B.韵母与元音的不同

(6)声调

6.汉语拼音方案

(1)古代的记音方法

(2)注音字母

(3)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4)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5)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

7.国际音标

(1)什么是音标

(2)国际音标的制定与修改

(3)国际音标的记音原则

(4)宽式与严式记音

第二节声母

1.声母的发音部位

(1)什么是发音部位

(2)普通话的发音部位

2.声母的发音方法

(1)什么是发音方法

(2)按阻碍方式的分类

A.塞音

B.擦音

C.塞擦音

D.鼻音

E.边音

(3)按声带颤动与否的分类

A.浊音

B.清音

(4)按气流强弱的分类

A.不送气音

B.送气音

3.声母发音辨正

根据学生来源不同,说明方言与普通话声母在类和值两方面的差异与对应,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在发普通话声母时的缺点。

第三节韵母

1.元音的发音

(1)元音音色的形成

(2)舌面元音舌位图

2.单元音韵母

(1)什么是单元音和单元音韵母

(2)舌面单韵母

(3)舌尖单韵母

(4)卷舌单韵母

3.复元音韵母

(1)什么是复元音和复元音韵母

(2)复元音的发音特点

(3)前响复元音韵母

(4)后响复元音韵母

(5)中响复元音韵母

4.鼻音尾韵母

(1)什么是鼻音尾韵母

(2)前鼻尾韵母

(3)后鼻尾韵母

5.普通话韵母的结构

韵头、韵腹、韵尾

6.普通话韵母的四呼分类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7.韵母与韵

(1)押韵与“韵”

(2)十三辙与十八韵

8.韵母发音辨正

根据学生来源不同,说明方言与普通话韵母在类和值两方面的差异与对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发好普通话韵母水平。

第四节声调

1.声调的性质

(1)语音性质(音高的相对变化)

(2)作用(区别意义)

2.调类和调值

(1)什么是调整类

(2)什么是调值

(3)调值的标写——五度标调法

3.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4.古今调类的比较

(1)古代的四声与平仄

(2)古今调类对应关系

(3)关于入声的性质与演变

A.入声的性质

B.入声的演变

5.声调发音辨正

根据学生来源不同,说明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在类和值两方面的差异与对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发好普通话声调的水平。

第五节音节

1.汉语音节的结构

2.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3.汉语音韵配合规律

4.音节的拼写规则

(1)改写

(2)省写

(3)隔音符号

(4)标调

(5)连写

(6)大写

第六节音变

1.连读变调(本部分内容也可以放在声调一节中讲授)

(1)什么是连续变调

(2)上声的连续变调

(3)“一七八不”的连续变调

(4)去声的连续变调

(5)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2.轻声

(1)什么是轻声

(2)轻声的语音性质

A.音强和音长的变化

B.音高的化

(3)轻声对音色的影响

A.对声母的影响

B.对韵母的影响

(4)轻声的作用

A.有些能区分意义

B.有些能区分词性

C.有些能区分词和词组

(5)读轻声的规律

3.儿化

(1)什么是儿化

(2)儿化的发音规律

(3)儿化的作用

A.有些能够区别词义

B.有些能够区别词性

C.一般地表示细小、亲切、喜爱或者轻蔑的感情色彩

(4)读儿化的规律

4.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音位

1.什么是音位

2.音位的分类

3.音位变体及其分类

4.归纳音位的标准

5.普通话的元音音位

6.普通话的辅音音位

7.普通话的声调音位

第八节朗读和语调

1.朗读的作用与技巧

2.停顿

3.重音

(1)什么是重音

(2)语法重音

(3)逻辑重音(语用重音)

4.句调

第九节语音规范化

1.语音不规范现象的产生原因

2.异读词的整理

三、本章参考书目

1.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

2.董少文《语音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第三章文字

一、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书面符号系统――汉字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及运用汉语汉字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汉字规范化的意识。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汉字概说

1.什么是文字

2.汉字的起源

3.汉字的性质

(1)世界文字的类型

(2)汉字的表意性质

(3)汉字表意的优缺点

4.汉字的使用和影响第二节汉字的形体1.汉字形体演变概况2.汉字形体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1)隶变在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意义

(2)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3.现行汉字的形体类别4.印刷体的字形、字号第三节汉字的构造1.汉字的结构单位2.笔画

(1)什么是笔画

(2)基本笔画与复合笔画(3)笔画的组合3.偏旁

(1)什么是偏旁

(2)偏旁的分类4.部首

(1)什么是部首

(2)部首含义的变化5.笔顺

(1)什么是笔顺

(2)笔顺的规范6.造字法

(1)象形A.什么是象形B.象形的特点

(2)指事A.什么是指事

B.指事的特点

(3)会意

A.什么是会意

B.会意的特点

(3)形声

A.什么是形声

B.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C.形旁和声旁的变化

D.形声的特点

(5)六书说与现代汉字

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1.汉字改革的历史过程与地位

(1)汉字改革的起因

(2)汉字改革的过程

(3)汉字改革的历史地位

2.汉字笔画的简化

(1)简化汉字的过程

(2)简化的方法

(3)目前存在的问题

3.异体字的整理

(1)异体字的类型

(2)异体字的精简过程

(3)异体字的精简原则

(4)目前存在的问题

4.汉字的标准化

(1)定量

(2)定形

(3)定音

(4)定序

5.汉字的排序法

6.汉字的计算机输入编码

第五节正确使用汉字

1.规范汉字的标准

2.当前社会上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3.使用规范汉字中注意的问题

4.纠正错别字

三、本章参考书目

1.殷焕先《汉字三论》,齐鲁书社,1981年。

2.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

3.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四章词汇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词、词汇、词义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分析具体的词汇现象,提高析词、辨词、赏词、用词等词汇环节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词汇和词汇单位

1.什么是词汇

广义的词汇与狭义的词汇。

2.语素

(1)语素的含义

(2)语素的分类:

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2.词

(1)语素的含义

(2)语素的分类:

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3.词

(1)词的含义

(2)词的构成

A.单纯词

①联绵词(双声词、叠韵词、其他)

②叠音词

③音译外来词

B.合成词

①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

②重叠式

③附加式(词缀+词根、词根+词缀)

3.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4.简称和数词缩语

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1.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4)客观性

(5)社会性

(6)主观性

2.词义的构成

(1)理性意义

(2)色彩意义

①感情色彩

②语体色彩

③形象色彩

(3)语法意义

第三节词义的分解

1.义项

(1)什么是义项

(2)义项的分类

①基本义

②转义(引申义、比喻义)

(3)单义词和多义词

(4)同音词以及与多义词的区别

2.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1)什么是义素

(2)义素分析的步骤

(3)义素分析的运用

第四节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1.语义场

(1)语义场的含义

(2)语义场的层次

(3)语义场的种类

①类书义场

②顺序义场

③关系义场

2.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1)同义义场

(2)同义词的差别

①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意义轻重、范围大小、个体与集体、搭配对象)

②色彩意义方面的差别(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3)辨新同义词的方法

(4)同义词的作用

3.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1)反义义场

(2)反义义场的类型

①互补反义义场

②极性反义义场

(3)反义词的不平衡性现象

(4)反义词的自由泳

第五节语境和词义

1.两种语境

(1)上下文语境

(2)情景语境

2.语境和词义

(1)根据语境解释词义

(2)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3)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4)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5)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上)――词的总汇

1.基本词汇

(1)基本词汇的含义

(2)基本词汇的特点

①稳固性

②能产性

③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

(1)一般词汇的含义

(2)一般词汇的特点

3.古语词

4.方言词

5.外来词

6.新词

7.行业语

8.隐语

第七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下)――熟语的总汇

1.成语

(1)成语的特征(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成语的来源(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及语句、口头熟语)

(3)成语的构造

(4)成语的运用

2.惯用语

(1)惯用语的含义及特征

(2)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3.歇后语

(1)歇后语的含义

(2)歇后语的种类

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1.词汇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词义的演变

①词义的扩大

②词义的缩小

③词义的转移

④义项的增多

⑤义项的减少

2.词汇的规范化

(1)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2)词汇规范化的工作

①方言词的规范

②古语词的规范

③新词的规范

三、本章参考书目

1.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

2.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3.刘叔新、周荐《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商务印书馆,1992年。

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

5.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6.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7.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第五章语法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单位、基本关系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提高对汉语语法规律的理性认识,增强语法意识;能够正确运用汉语语法规律,并能够对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现象作出理性的分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和语法体系的不同含义

2.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

(2)稳固性

(3)民族性

3.语法单位

(1)语素、词、短语

(2)句子

①什么是句子

②句子和短语、词的区别

③句子的类型

4.句子成份

(1)主词和谓语

(2)动语和宾语

(3)定词、状语、补语

(4)句子成份之间的层次关系

第二节词类(上)

1.词类的划分

(1)什么是词类

(2)划分词类的标准

(3)实词和虚词的区分

2.名词

(1)名词的种类

(2)名词的语法特征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3.动词

(1)动词的种类

(2)动词的语法特征

(3)判断动词

(4)能愿动词

(5)趋向动词

4.形容词

(1)形容词的种类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3)名、动、形的区别

5.区别词

(1)什么是区别词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3)区别词与名词、形容词的不同

6.数词

(1)数词的种类

(2)数词的语法特征

7.量词

(1)量词的种类

(2)量词的语法特征

8.副词

(1)副词的种类

(2)副词的语法特征

(3)副词的区别

①与形容词的区别

②与时间名词的区别

③与连词的区别

9.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4)代词的语法特征

(5)代词的任指和虚指

10.拟声词

(1)什么是拟声词

(2)拟声词的语法特征

11.叹词

(1)什么是叹词

(2)叹词的语法特征

12.实词的运用(也可以在讲各类实词时讲授)

第三节词类(下)

1.介词

(1)介词的语法作用

(2)介词的种类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2.连词

(1)连词的语法作用

(2)连词的种类

(3)连词的区别

3.助词

(1)助词的语法

(2)结构助词

①结构助词的分工

②结构助词“的”的特点

(3)动态助词

①动态助词的语法作用

②着

③了

④过

(4)比况助词

(5)其他助词

4.语气词

(1)什么是词气词

(2)语气词的分类

(3)语气词的语法作用

(4)与助词的区别

①与助词的区别

②与拟声词的区别

③与叹词的区别

5.虚词的运用(也可在讲各类虚词时分别讲授)

6.词的兼类

(1)汉语中词类与句子成份的对应关系

(2)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

(3)兼类与非兼类的区别

第四节短语

1.短语的分类

2.短语的结构类别

3.短语的功能类别

4.多义短语

(1)什么是多义短语

(2)多义结构的两种类型

第五节句子成份

1.主语和谓语

(1)主语的类型与构成

(2)谓语的类型和构成

(3)主语意义类型

①施事主语

②受事主语

③当事主语

2.动语和宾语

(1)动语的构成

(2)宾语的构成

(3)宾语的意义类型

①受事宾语

②施事宾语

③当事宾语

3.定语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