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6612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

 

二零一四年春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第二单元20经内的退位减法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第七单元找规律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课后反思: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

(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动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动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

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第二课时拼一拼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2.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

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拼一拼

长方形:

对边相等

正方形:

四边相等

教学反思:

1.学具准备得不充分,学生准备的基本图形不规则。

影响了拼组时的效果。

2.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3.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可以自由活动观看他人的拼组成果。

这样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4.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

“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出……”。

类似于“同样大的、一样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5.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6.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

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图案与图形的区别。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第三课时练习课(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

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及图形拼组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使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4)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 9十()=13 9十()=14 9十()=15 9十()=16 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教学反思: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

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

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5)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 

(2)9+()=18 (3)9+()=14 (4)9+()=17

15-9=()  18-9=()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反思: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

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课时十几减8(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9+5=7+6=8+5=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8十()=139十()=15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

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

(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

(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教学反思:

一、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

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

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

所以很多时候有些表面现象会欺骗我们,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让教学更加有效。

二、方法规律要透彻,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

在教学十几减9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如“想加算减”法、“破十法”等等,把所有方法都讲到了但都没有重点讲解,没有讲透彻,方法太多以至于有些小朋友反而没了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试着突出一种方法重点练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但我想这必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去选择喜欢的。

此外十几减9是有技巧的,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得到得数了,有些小朋友就直接运用到十几减8、7的计算上了,对规律的原理掌握地不是很透。

三、过分强调“想加算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虽然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计算,但是在练习还是在不断地强调“想加算减”这种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都会是用的“想加算减”的方法,想象可能是这种方法比较好表达。

而进位加法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我在想:

就目前而言,“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第四课时十几减7、6(7)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913-815-9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5十()=117十()=14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

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前面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虽然书本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口算方法,但是孩子们似乎对前面两种方法很难理解,所以,课堂上当有学生列出15-8这一算式后,我就让孩子们说说是怎样想的,发现许多孩子知道答案是7,但说不上来是怎么计算的。

能说上两句的,是这样两种方法:

一是15可以分成8和7,所以15减8等于7;二是想到了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这也就是书本上的第三种方法。

至于书本上的前两种方法没有一个孩子提出来,于是我就结合书本上的情境图,引导孩子们理解,但是尽管如此,许多孩子还是不能接受,在后来的《一课一练》的练习中就暴露出来了。

总之,本节课孩子们掌握得不好,计算的正确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当慢,令人疑惑的是:

相加法算减法是孩子们乐于用的一种方式,并且在上学期对求加法中的未知数练习得也比较多,但是为何现在计算减法就那么难呢?

可能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没真正地理解。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减法的练习,希望在练习中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

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

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

5。

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

“5,5,你的朋友在哪里?

”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

“5的朋友在这里。

”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

“我们算得对吗?

”全班学生齐答:

“对、对、对。

”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布置作业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反思:

在我讲完十几减9、8、7、6后专门选择了一节课进行计算规律的练习,在黑板上我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先动算,再说。

之后我就让学生们观察,这种算理有没有规律呢?

孩子们说到都是把被减数分成了10和几,而且都是用10去减减数。

于是,在孩子们的观察下我编了一个口诀:

例如13-9,看到减9想到1,1加3等于4;14-8,看到减8想到2,2加4等于6;15-7,看到减7想到3,3加5等于8;12-6,看到减6想到4,4加2等于6。

我让孩子们按我的说法都动嘴说每一道题,在熟练中掌握口诀的奥秘。

课中我针对口诀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其中,渗透着还没学的十几减5、4、3、2,没想到孩子们都将口诀赋予了新知,我很欣慰,这为以后教学十几减5、4、3、2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相对比较成功,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而且计算速度相对也变快了!

今后教学中,我仍然要多去寻找计算算法上的有效规律,减轻孩子们在学习中的负担。

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9)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 5十()=132十()=11 5十()=144十()=12 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布置作业。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的十几减6、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

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

教学中有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

第七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一)(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