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6279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docx

高考生物二轮全国1卷第一部分必拾教材隐性知识

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全国卷五年考情

锁定教材

遗传密码的破译

2019全国卷ⅠT2

人教必修2P75“内文(选学)”

肾上腺素

2019全国卷ⅠT4

人教必修3P33“练习(拓展题)”

水平衡调节

2019全国卷ⅡT4

人教必修3P32“资料分析”

数量金字塔

2019全国卷ⅡT6

人教必修3P96“旁栏思考题”

人工种子

2019全国卷ⅡT38

人教选修3P40“讨论”

物质跨膜运输特点

2019全国卷ⅢT29

人教必修1P63“资料分析”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2018全国卷ⅠT29

人教必修2P123“小字部分”

“烧苗”

2018全国卷ⅠT3

人教必修1P61“探究”

松土透气

2018全国卷ⅠT3

人教必修1P95“资料分析”

人教必修1P108“知识迁移”

血红蛋白中含Fe2+

2018全国卷ⅡT1

人教必修1P35“思考与讨论”

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2018全国卷ⅢT1

人教必修1P24“科学史话”

盐析

2017全国卷ⅡT3

人教必修1P23“与生活的联系”

台盼蓝染色法

2017全国卷ⅠT2

人教必修1P43“练习(拓展题)”

促胰液素

2017全国卷ⅡT5

人教必修3P23“资料分析”

肾上腺髓质

2017全国卷ⅡT30

人教必修3P33“练习(拓展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17全国卷ⅡT2

人教必修3P41“科学·技术·社会”

脱落酸的合成部位

2017全国卷ⅢT30

人教必修3P54“图3-9”

脲酶

2017全国卷ⅠT37

人教选修1P21“课题背景”

内含子

2017全国卷ⅠT38

人教选修3P10“生物技术资料卡”

可见光的波长

2017全国卷ⅢT3

人教必修1P99“学科交叉”

NADPH/NADP+

2017全国卷ⅡT29

人教必修1P103“相关信息”

乙酰胆碱、多巴胺、一氧化氮

2016全国卷ⅡT30

人教必修3P19“相关信息”

dATP

2016全国卷ⅠT29

人教选修3P10“图1-8”

磷脂分子的组成

2016全国卷ⅢT1

人教必修1P66“思考与讨论”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1.营养与健康

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比成人多的一种是组氨酸。

因此,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摘自必修1P21“与生活的联系”]

当人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就有可能导致肥胖。

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

因此,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适度。

——[摘自必修1P32“与生活的联系”]

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

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的过量摄入。

——[摘自必修1P33“与生活的联系”]

新宰的畜、禽,如果马上把肉做熟了吃,这时候的肉比较老,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

这可能与肌细胞内哪一种细胞器的作用有关?

请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问题源自必修1P58“自我检测·知识迁移”]

提示 这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

细胞死亡后,溶酶体破裂,各种水解酶释放出来,分解细胞中的蛋白质,这时的畜、禽肉烹饪后更鲜嫩。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某些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

发霉的、熏制的食品,烤焦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都含有较多的致癌因子。

当然,也有很多食物中含有抑制癌变的物质。

例如,动物肝脏中富含维生素A、很多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

此外,食物中的维生素E和绿茶中富含的多元酚,这些都是抗癌物质。

——[摘自必修1P127“资料分析”]

【预测】(2019·湖南衡阳市联考)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些基本保健常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吞噬细胞能吞入并分解进入人体的硅尘,从而防止硅肺病的发生

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

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不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

解析 过多摄入胆固醇会导致血黏度增加使血流速度变慢,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脑血栓、脑中风、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无法起到防止硅肺病发生的作用;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容易消化。

答案 C

2.盐析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出现白色絮状物,高温加热后鸡蛋清会呈现白色固态状,导致蛋白质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原理相同吗?

说明理由。

——[问题源自必修1P23“与生活的联系”]

提示 不同。

在食盐作用下析出蛋白质,蛋白质本身的结构没有改变,仍维持原有的生物活性;高温加热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丧失了原有的生物活性。

[点睛]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原理是物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蛋白质在高浓度盐溶液中析出,而DNA是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析出;盐析为可逆反应。

【例证】(2017·全国卷Ⅱ,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 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答案 C

3.水盐平衡与生命健康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摘自必修1P36“与生活的联系”]

[点睛]患急性肠炎的病人因为小肠的吸收功能受到了影响,不能将喝进去的水吸收进入血液,所以容易造成脱水。

另外,吸收功能降低,而体内细胞生命活动不断消耗能量,分解体内葡萄糖,因此还要及时补充葡萄糖,满足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供给,为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在补水的同时,也要相应补充无机盐。

【预测】(2019·安徽黄山模拟)急性胃肠炎病人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下列关于该类病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人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病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

C.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过多或散热不畅造成的

D.严重腹泻病人应大量饮水以维持体内细胞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A错误;人在发热状态下为加快散热,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舒张,B错误;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机体发热可能是产热和散热不均衡造成的,C正确;严重腹泻病人为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D错误。

答案 C

4.癌细胞膜成分

癌细胞的分散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因此,在检查癌症的验血报告单上,有AFP、CEA等检测项目。

如果这些指标超过正常值,应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

——[摘自必修1P41“与生活的联系”]

【预测】(2018·山东青岛质检)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

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

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和运输

B.可以推测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增加

C.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扩散

解析 甲胎蛋白(AFP)能出现在血液中,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合成会增加,相反,当肝细胞的分裂周期变长时,AFP合成会减少,B错误;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正常时也表达,C错误;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D错误。

答案 A

5.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摘自必修1P47“小字内容”]

[点睛]应注意细胞骨架与其他“骨架或支架”的本质区别,如:

多聚体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预测】(2019·安徽模拟)细胞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解析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也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错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答案 B

6.脂质体靶向给药系统

利用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小球包裹的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

——[问题源自必修1P49“相关信息”]

提示 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大小不等。

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预测】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组成的小球包裹药物,利用类似细胞融合的原理通过将小球膜和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方法利用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B.小球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膜内

C.小球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膜内

D.小球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放在双层磷脂分子夹层中

解析 由于细胞膜与小球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依据的是膜的流动性;该过程没有涉及到物质的跨膜运输,只涉及到融合,因此不是功能特点。

小球膜类似于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药物存在于膜内。

答案 C

7.模型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摘自必修1P54“模型建构”]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

——[摘自必修1P56“练习基础题1

(2)”]

[点睛]

(1)常见的概念模型

实例:

①细胞结构概念图;②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概念图;③光合作用示意图;

④中心法则图解;⑤免疫过程图解;⑥过敏反应机理图解;⑦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⑧血糖平衡调节图解等。

(2)常见的物理模型

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用塑料、纸片等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③用橡皮泥等制作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⑤细胞结构模式图;⑥食物链和食物网模式图等。

(3)常见的数学模型

①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含量饼状图;②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

③随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条件变化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量的变化规律的曲线;

⑤碱基与氨基酸数量的对应关系图表;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表模型;⑦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及柱状图;⑧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曲线及柱状图;⑨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⑩“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

生态系统能量、数量、生物量金字塔等。

8.磷脂结构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摘自必修1P66“思考与讨论”]

命题预测:

①解释生物膜为何以“磷脂双分子层”作骨架。

②辨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被用丙酮提取其脂质后在空气—水界面上为何能铺展成单分子层,且测得其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③解释脂溶性分子(如固醇类激素、甘油等)为何能自由通过生物膜。

9.胞吞和胞吐是跨膜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除了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外还有哪些?

——[问题源自必修1P70“内文”]

[点睛]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Ⅱ卷中均涉及本问题,Ⅰ卷中相关描述在31题第

(3)小题中“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Ⅱ卷中相关描述在30题第

(2)小题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当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参考答案为胞吐。

还有2018年全国卷Ⅱ第2题题干,这些高考试卷均认为胞吐(胞吞)是跨膜运输。

另外,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4版)第5章标题为“物质的跨膜运输”,第3节标题为“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此目录编排与上述人教版教材的类似,均界定胞吞和胞吐属于跨膜运输。

10.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

它包含两大类:

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

水通道与人体体液平衡的维持密切相关,例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

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

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并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

离子通道与神经信息的传递、神经系统和肌肉方面的疾病密切相关。

——[摘自必修1P74“科学前沿”]

[点睛]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1)相同点:

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分布均在细胞的膜结构中、都有控制特定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

(2)不同点:

①通道蛋白参与的是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并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

②载体蛋白参与的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在运输过程中与所运输的物质结合,在主动运输过程中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且消耗能量;在协助扩散过程中,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运输,不消耗能量。

【预测】细胞膜上具有转运功能的蛋白质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其中通道蛋白参与的是协助扩散,而载体蛋白参与的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动运输均需通道蛋白的协助,而主动运输均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B.甲硫氨酸进入肝细胞为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细胞为协助扩散

C.若物质甲进入细胞需通道蛋白的协助,则该过程不消耗ATP

D.若物质乙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则该过程与载体蛋白无关

解析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错误;通道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为协助扩散,而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TP),C正确;若物质乙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则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答案 C

11.盐酸催化淀粉水解

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

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

——[摘自必修1P83“学科交叉”]

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院里用的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的,生产过程需要在245kPa的高压和140~150℃的高温下进行,并且需要耐酸的设备。

60年代以后改用酶法生产。

——[摘自必修1P85“与社会的联系”]

命题预测:

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时,可否用淀粉、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预测】(2019·河北名校联考)下列有关酶的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选用淀粉作为底物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不可选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C.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可在相同且等量的底物中设置加酶和不加酶的对照实验

D.研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底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不能选淀粉作底物,因为淀粉在pH较低时会被催化分解,A错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不能选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B正确;验证酶的高效性需要通过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催化效率,C错误;在研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由于酶量一定,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达到一定浓度之后,受酶量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答案 B

12.溶菌酶与抗生素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摘自必修1P87“科学·技术·社会”]

[点睛]关注三类细胞壁

①植物细胞细胞壁:

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水解之。

②原核细胞细胞壁:

成分主要为肽聚糖,需用蛋白酶去除。

③真菌细胞细胞壁:

成分主要为几丁质类,需用几丁质酶水解。

命题预测:

可设置新情境题,给予相关信息,结合中心法则考查溶菌酶或抗生素杀菌原理或干扰素抗病毒原理或诠释为何不能“滥用抗生素”。

例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解旋酶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利福平”可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红霉素能阻止核糖体功能,某些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可抑制RNA的逆转录等。

【预测】(2018·河南十所名校联考)粘菌素被称为“最后的抗生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它虽能导致人类肾脏疾病,却可促进家畜生长。

下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原理,P为质粒,细菌耐药性基因位于P上。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则对应于图中的①

B.③④分别为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A—U配对方式为图中④所特有

C.长期滥用粘菌素饲养生猪,会导致位于P上的粘菌素耐药性基因频率提高

D.粘菌素通过②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

解析 若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则对应于题图中的①,A正确;③④分别为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题图中④⑤均存在A—U配对方式,B错误;粘菌素耐药性基因位于质粒P上,长期使用粘菌素饲养生猪,由于粘菌素的选择作用,耐药性基因频率提高,C正确;粘菌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对应于图中的②,D正确。

答案 B

13.对比实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摘自必修1P93“小框内容”]

[点睛]对比实验中两组都是实验组,两组之间相互对照。

教材中对比实验的实例有: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4.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光是一种电磁波。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90~760nm。

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

波长小于390nm的光是紫外光,波长大于760nm的光是红外光。

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摘自必修1P99“学科交叉”和图5-10]

【例证】(2017·全国卷Ⅲ,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解析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A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CO2的吸收速率和O2的释放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均可表示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C正确;根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答案 A

15.同位素标记法

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摘自必修1P102“小框内容”]

[点睛]同位素示踪法即同位素标记法,包括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实践中运用较广,因为其灵敏度高,且容易测定。

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14C、32P、35S、131I、42K等。

如卡尔文的放射性同位素14C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用3H标记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实验等。

但如对孕妇及儿童的某些疾病诊断中,要将食物或药物成分用示踪剂标记,就不能使用具有毒副作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而只能使用对人体无害、使用安全的稳定性同位素。

常用的稳定性同位素有2H、13C、15N和18O等。

教材中涉及的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的实验中,就是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

还有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做的半保留复制实验中,是用15N标记亲代的DNA分子。

16.松土

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空气不足,会影响根系生长,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摘自必修1P95“资料分析”]

松土是许多地方农作物栽培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措施。

分析农田松土给农作物自身的生长、当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如何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

——[问题源自必修1P108“自我检测·知识迁移”]

提示 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

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土壤中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但是,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产生沙尘的地表物质以直径为0.005~0.06mm的粉尘为主,这些粉尘主要来自农田。

由于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排放,从而使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此外,松土还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