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6215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docx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

初三化学期末复习题(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

1.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B.牛奶C.蒸馏水D.啤酒

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CD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现象的是

A.木炭B.铁丝C.氢气D.红磷

6.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面粉C.

蔗糖D.花生油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B.MnO2

C.CO2D.H2O2

8.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9.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离子的是

A.H2B.2HC.2H+D.2H2

10.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

理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1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2.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气味B.常温下为气态C.能支持燃烧D.液氧为淡蓝色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14.下列物质中的“Cl”的化合价是“+1”的是

A.NaClB.HClOC.Cl2D.KClO3

15.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B.9C.10D.19

16.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D.便于运水

1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8.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这里的碘、钙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19.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式的意义,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A.CO2B.H2O2C.FeD.Cl2

20.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

2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22.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23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木条伸入瓶中

C

除去暖瓶中的水垢

向暖瓶中加入食醋

D

析出食盐晶体

冷却热的饱和食盐溶液

24.探究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

组合

胶头滴管

集气瓶

A

食盐

B

稀盐酸

石灰石

C

硝酸铵

D

氧化钙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6.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

的是

 

ABC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生活现象解释〗

27.(6分)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碳元素的信息,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为;

(2)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B.乙醇(C2H5OH)C.二氧化碳D.C60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是(写化学式)。

由于化石燃料中都含有碳元素,大量使用会引发温室效应,下列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D.提倡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4)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元素相同B.都属于单质C.都是很坚硬的物质D.燃烧产物相同

(5)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6)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碳元素,则另一种元素可能是。

(8)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28.(7分)化学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氧气从宏观视角看,是由组成的;从微观视角看,是由构成的。

(2)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A.原子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

C.物质的种类D.元素的种类

(3)用化学用语书写:

①1个铜原子②氧化镁③3个氢离子

④正2价镁元素

(4)依据图示回答: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①1个B分子中含个原子;

②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29.(7分)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视角认识物质的,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化学用语书写:

①干冰②两个铁原子③三个氧分子

(2)依据图示回答:

图A~C是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表示化合物的是图_____,图C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②可表示A转变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30.(5分)二氧化碳是重要的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

(1)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

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①物质C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以上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③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

31.(6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C点的含义是;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t3℃时,若将50g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的溶液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表示为(“A”、“B”

或“C”)点,若将此溶液降温至t2℃,溶液的变化情况是(填序号)。

a.溶液变为饱和b.溶解度不变c.溶质减少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t1℃,将50g丙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保留到0.1%)。

〖科普阅读理解〗

32.(15昌平期末)(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

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

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

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

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

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雨。

产生酸雨的原因主要是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空气中的S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如NO、NO2)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SO2形成酸雨主要是两种途径:

一种是SO2在空气中粉尘的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SO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另一种途径是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H2SO3再被O2氧化为硫酸。

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NO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NO。

酸雨危害较大,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破坏土壤成分等。

减少酸雨主要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

为减少燃煤产生的SO2,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

2CaCO3+O2+2SO2===2CaSO4+2CO2,从而将SO2除掉。

为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N2和CO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2)写出亚硫酸转化为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反应中,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4)SO2和SO3、NO和N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5)保护环境,减少酸雨,人人有责。

作为公民,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是。

34.(5分)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无色、无味气体,剧毒。

比空气略轻。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煤和水在高温下可以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物)。

有些现代技术,如炼铁,会产生副产品一氧化碳。

它为中性气体。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

由于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当一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工业上炼钢、炼焦、烧窑等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汽车排出尾气,都可逸出大量的一氧化碳。

北方冬季用煤炉、火炕取暖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深昏迷。

当发现或怀疑有人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述措施:

立即打开门窗通风;确保呼吸道通畅;迅速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

(2)为了预防煤气中毒,冬季用煤炉取暖的家庭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在煤炉或床头放一盆冷水b.烟道连接处用胶条密封

(3)CO中毒的原理是。

(4)工业用煤和水生产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5)CO用于工业炼铁,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产实际分析〗

35.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铵

化学式:

NH4NO3

含氮量:

≥30%

注意事项:

密封储存

防潮防晒

隔绝热源

……

(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个。

(4)右图是化肥硝酸铵(NH4NO3)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

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

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硝酸铵与

熟石灰反应生成硝酸钙(Ca(NO3)2)、水、氨气(NH3),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更好使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汽油燃烧时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

(3)尿素[CO(NH2)2]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和物质M发生反应:

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

 

〖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

37.(7分)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若A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

则A完全燃烧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B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

溶液变浑浊。

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产生此现象的

原因是。

38.(6分)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甲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化学式为。

(2)若甲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甲中一定含有_____

元素。

(3)若甲是一种气体单质,可分别由X和Y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解反应制得,且X

可生成Y,则Y的化学式为,

X制取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甲能与水反应且放热,将少量甲加到饱和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当溶液温度

恢复到室温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甲是二氧化碳

B.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减小

C.反应后溶剂的质量增多

D.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39.(5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A~E均为无色气体,A和B为单质。

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A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其原因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X、Y的组成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分解产生B。

X、Y分别是。

(3)C、D的组成相同,C与B反应时生成D,C、D均由______元素组成。

(4)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

1。

A与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E和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能在空气中燃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0.(5分)A、B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分别由H、C、O、Cl、

Ca、Mn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用右图装置(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若在I中加入一定量固体A和液体B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发现Ⅱ中有气泡冒出。

则A、B可能为(至少写出符合要求的2组物质)

A

B

友情提示: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

俗称。

(2)若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Ⅱ中液面上升,且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则Ⅱ中原

液体是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7分)下列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A、B、C均为氧化物,A、B组成元素相同,A、C均能分别转化成B,且B与C能发生化学反应。

C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

8。

则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2)固体单质F在E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C和D。

E为气体单质,D与E反应生成C,则F的化

学式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气体是由C、D、E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测得组成该气体的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

5,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则该气体中一定有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有__________。

〖基本实验〗

42.(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用装置________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43.(5分)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A的实验原理是       ,

实验结束后,瓶中剩余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实验B探究出的结论是。

(3)实验C中,只有烧杯①变为红色的理由是        。

44.(3分)根据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⑤

(1)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若要完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主要进行的实验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量取、(填操作名称)。

(3)若要完成“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填操作序号)。

45.(6分)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六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方面能观察到气体是否集满,另一方面水可以_______。

(3)粗盐提纯时,水的作用是。

(4)实验D中

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5)实验E中的水是。

(6)在F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入少量水,可以起到的作用有。

〖实验原理分析〗

46.(6分)

化学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

 

 

(1)若利用I、Ⅱ装置制取氧气:

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利用Ⅰ、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填某一项实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3)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②若利用“B中已充满的二氧化碳,并在A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注入稀盐酸”来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其操作及现象是。

(资料:

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②生成的碳酸钠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科学探究〗

47.(7分)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

同学们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

(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

同学们对此产生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1.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

2.。

【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猜想,有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

向盛有KO2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1成立。

在上

述实验的试管口拴上一个气球,若气球变鼓,证明猜想2成立。

你是否同意该实验方

案,你的理由是。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

验证猜想1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处,发现木条复燃。

验证猜想2

【实验结论】超氧化钾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

48.(7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化学小组进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关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酸雨

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其中X的化学式是①。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Ca(

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1: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煤中含有碳元素

和硫元素,甲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乙质疑甲同学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质疑的理由是。

实验2:

乙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现象与结论】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实验反思】

(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

(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49.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

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