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辅导员培训之班级管理篇.docx
《养成教育辅导员培训之班级管理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成教育辅导员培训之班级管理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成教育辅导员培训之班级管理篇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养成教育辅导员培训之班级管理篇
作为一个新生班级的养成教育辅导员,发掘出针对本班特色的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班级按照既定目标前行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良好的管理,才能确保一个多元思维,多元行为方式的集体目标一致,行动一致。
大一是大学生活的开端,“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大一的各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班级以后的各项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大一时期对班级的有效的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管理就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这些职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实现对组织目标负责有贡献责任的人。
管理者可按管理层次和管理的领域来划分为不同类型。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只有在确保高度熟悉管理所涉及的各种原理,各种原则后,才能有效的实施管理策略。
在掌握各种管理原则后,再熟悉了解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并不断在管理中加以实践,就能确保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
作为新生养成教育辅导员,一方面,必须自己掌握过硬的管理方法,不断的实践提升;另一方面,还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管理策略,并能积极有效的教授给新生班级中的各个成员,确保优秀的班级管理策略不断的继承,完善,确保班集体长期的高效运转。
现在将一些基本的管理中涉及到的原理和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然后各位学员再结合各自的特色不断的完善属于自己的管理策略。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系统原理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无处不在的,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系统的属性。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就把班级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系统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1.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作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要素和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其存在方式、目标、功能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整体统一性。
一个班集体同样,也是由于上述特点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层次性
层次性是系统的一种特征,是由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种种差异包括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层次概念就反映了这种有质的差异的不同的系统等级或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
构成一个班级体的成员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下,自然的具有相应的层次性。
3.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任何系统都是由其内部诸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的综合体,系统产生和形成于综合,并由此而使自己具有整体性质和功能。
4.环境适应性
任何系统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
这些周围事物就是系统的环境,事实上,环境是一个更高级的大系统。
系统不是孤立存在,它受到环境的影响。
作为管理者应努力使管理系统的自身调节与环境系统的动态变化保持顺应同步的态势,这是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宏观必要条件,一个不能适应环境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
一个班级要在众多班级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的前提是能够很好的适应众多班级所构成的环境。
一个班级作为一个简单的系统,养成教育辅导员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许多多普通的东西进行有效整合,综合成为新的构思、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加以解决。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身的局限性,才能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决策,才能走出一条班级建设的特色之路。
系统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工作必须有统筹兼顾的全局性,把整体目标优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从决策方案选择,到组织、领导、人员配备、控制等具体管理工作过程,都要用系统观点、系统分析方法进行,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整体观念、全局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并精心运筹、全面安排。
(2)必须力求各局部的良好分工与协作,使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以求管理全局的最佳效能。
必须对人、财、物等各要素科学组织、调节和运用,以取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的优良效果。
(3)搞好组织(班委会)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使管理系统自身的调节与学院大
系统的动态变化保持顺应同步的态势,这是经营班级管理能够立足和发展的宏观必要条件。
管理中坚持做到“整、分、合”原则,该原则可以概括为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所谓“整”是指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所谓“分”是指各要素的合理分工,所谓“合”是指各要素分工以后的协作与综合。
也就是说,管理工作必须从全局出发,以整体的观念来把握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
二·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的主要特征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有机复合体,是管理系统内最活跃的因素。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因此要研究人本原理。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全班同学,因此一切都应以全体同学为核心。
具体来讲,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尊重全班成员
2.依靠全班成员
3.发展全班成员
4.为了全班成员
人本原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人本原理认为,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所以做到尊重班级成员的个人价值,做好班级成员心理调适,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
人本原理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协调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是一个班级体中,作为一个极度追求成熟的各个班级成员也会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第一位的,每个人都因利益而担任一定的角色,不管人与人之间发生怎样的冲突,都一定是利益冲突的表现,因此,解决冲突的原则是将冲突各方利益结合起来,进行协调,使各成员看到利益是共存的客观事实,从而让每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共同的利益,管理的目的就达到了。
2.激励行为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除了追求一定的物质利益外,同时还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荣誉
感和归属感,当人们在组织生活中的行为被肯定时,积极性就会增加,工作效率便会提高;若被否定或批评,前进的过程便会停顿;若不予理睬,便会丧失信心,半途而废。
所以我们应十分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激励班级成员的行为,以提高组织目标实现的效率;如何通过激励的办法而不是横加指责的办法,让成员回到正确的方法上来;如何通过激励而不是漠不关心的办法,让班级成员始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
3.适度控制
管理者对班级成员的控制过于严密,会让班级成员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觉得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疏于控制,放任自流,会使组织丧失实现目标的机会。
要进行适度控制,要用制度来约束班级成员的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对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要加以引导和鼓励。
按制度办事,可以让管理者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力量实现组织的最大目标。
三·创新原理
所谓创新原理是指组织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发展的态势,在有效继承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改造和发展,使管理得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方法、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等方面及其组合的创新;二是创新管理,就是对各种创新活动的组织及创新过程的管理。
作为一个班集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确保管理的先进行。
创新管理的主要特征
1.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管理在原有理论、方式、方法基础上有突破性的提高,是对原有管理在某方面的扬弃。
比如在组织结构、制度安排、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2.风险性
创新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这种不确定性的探索,势必带来创新的风险性,创新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这种投入是否能够得到补偿,还要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制约。
由于创新目标的实现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创新不可避免地具有风险性。
3.系统性和综合性
创新过程涉及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体制、结构、思想,甚至预测、决策、等一系列活动,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创新体系,因而,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
另外,创新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由众多管理职能和人员相互协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创新原理在管理学中的运用
创新原理只有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才能发挥作用。
如何将创新原理顺利地运用于管理实践,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组织必须建立创新管理体系
创新管理体系是组织建立创新的方法和目标,并实现其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目标手段体系,是对组织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根本保障。
创新管理体系是从提出创新目标、设置组织结构、制定创新程序和方法,直到完成创新的整个有机系统,是面向整个创新过程的管理体系。
组织只有建立创新管理体系,才能使整个创新过程井然有序,才能适应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实现组织的创新。
2.组织必须注意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领导者是组织的灵魂,也是组织创新管理的主体。
创新的整个过程,从寻找创新机会,产生创新观念,到创新的研究与开发,再到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参与,而且正是领导者的参与,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使得创新整个过程得以顺利实现。
3.培养有利于创新的思想观念
创新观念是创新能否开展和顺利进行的主观条件,没有创新的思想观念,就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可能捕捉创新机会,将创新活动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4.注意培养有利于创新的资源
创新的资源主要包括创新所需要的人才,观念,信息等,培育和高效的运用这
些资源是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也是创新得以成功的关键。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旨在以理论的高度,概括介绍管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的管理知识,为我们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我们的管理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章管理的艺术
一,计划
1,计划的概念
计划可理解为计划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也可理解为计划工作的结果,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正如哈罗德·孔茨所言:
“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天堑。
”计划工作给组织提供了通往未来目标的明确道路,给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了基础。
计划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一个组织要想有效地实现目标,必须作出计划。
2,计划的内容
一项完整的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简称5W1H。
(1)What——做什么,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目标与要求,明确每一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
(2)Why——为什么做,明确计划工作的理由和目的,解决组织中全体班级成员对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的认识问题。
实践证明,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了解得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越能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就越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如通常所说的“要我做”和“我要做”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其道理就在于此。
(3)When——何时做,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便对工作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平衡。
(4)Where——何地做,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因素,以便合理地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5)Who——谁去做,计划工作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进度和地点,而且还要规定哪些人员负责。
(6)How——怎么做,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并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预期目标。
3,计划的作用
制定计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计划做得好,对组织的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组织的管理活动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具体来说,计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提供方向
计划本身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又是不确定的。
通过清楚地确定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计划可为组织未来的行动提供一幅路线图,从而减少未来行动中的不确定性,使组织所有的行动保持同一方向,促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
有效配置调动资源
实现组织目标可能有多条路径。
组织应选择尽可能好的方法,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减少不必要地损失,以最低的代价取得预期的成果。
发现机会和威胁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完全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但可以通过科学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机会或预见威胁,以便早做准备。
为控制提供标准
通过事先明确做什么,要求做到何种程度等,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有助于提高控制的效率。
综上所述,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但是有一个完善的计划,无疑会避免在实施的过程中的诸多麻烦,能够胸有成竹的应对各种状况。
所以,学会计划是管理的必须步骤之一。
二,激励
1,激励的含义及功能
激励的含义与实质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起加强、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
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激励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状态,不具有我们可以观察的外部状态。
但是,由于激励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及效果来对激励的程度加以推断和测定。
激励在管理中的功能
激励在管理中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班级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将班级成员的个人目标导向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2,激励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源于一定的动机,动机又产生于需要。
由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目标,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也是激励得以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
1.需要
需要指人类或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状态,管理中的需要特指人对某事物的渴求和欲望。
它是一切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2.动机
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指引这些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心理准备状态。
动机在激励行为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
(1)驱动功能。
它指动机唤起和驱动人们采取某种行动。
(2)导向和选择功能。
它指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选择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3)维持与强化功能。
长久稳定的动机可以维持某种行为,并使之持续进行。
3.激励的原则
为了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激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物质利益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界的产物,又主宰自然界,人的需求是以物质需求为基础的。
激励应给予激励对象合理的物质报酬。
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组织在实施激励时,首先应做到组织内部公平,即个人的所得与付出相匹配,与组织内其他成员比较相协调;同时,组织还尽可能从更广泛的领域和范围,追求激励中的社会公平。
差异化原则
激励中的公平性并非要求对所有的激励对象一视同仁,而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按贡献大小,重要性强弱和其他因素的综合标准,共同决定实施何种激励方案,体现出因人、因事而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激励的基本形式
在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激励形式有以下几种。
1.理想、目标激励
理想激励是通过教育和影响等方式,使班级成员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自觉努力和不断奋斗。
大多数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希望不断获得成功,成功的标志之一便是实现预定的目标。
为激励对象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为其实现目标提供全面的支持,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目标激励除了个人目标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外,组织目标也会激励班级成员的斗志和工作热情。
2.组织制度和榜样激励
组织激励是指运用组织责任和权利对班级成员进行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愿意承担责任,希望有自我控制的权利。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创造条件开展民主管理,尽可能吸收班级成员参与决策。
组织的多项规章制度,一般都与一定的物质利益相联系,对班级成员的消极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但另一方面,规章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规范和社会评价标准,与班级成员的自我肯定、社会舆论的认可相联系,具有综合的激励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多数人不甘落后,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或者在困难面前举步不前。
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领导者的率先垂范,可以使广大班级成员找到一个参照并自我鞭策,增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决心和信心。
3.物质利益和荣誉激励
在管理中遵循物质利益的原则,并不是只注重对班级成员物质需要的满足。
有效的激励,应该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同步激励”这是我国心理学家俞文钊先生提出的激励理论)。
物质利益是最基本的激励。
荣誉激励是给优秀班级成员以表扬、光荣称号、象征荣誉的奖品、奖章等,这是对班级成员贡献的公开承认,可以满足人的自尊需要,从而达到激励目的。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进一步从理论出发,对管理工作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希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养成教育辅导员认识到管理班级中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以及学习一些关于有效管理的方法。
第三章管理经验分享
1·做好“三个一”带好“起始班”
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学校的各种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困惑,慢慢的他们会发现大大一新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他们会越来越失落,越来越消极。
化解这些同学的消极心理,不妨从以下“三个一”抓起:
一做好第一次亮相
在和大一新生见面之前,养成教育辅导员就要了解大一新生的入学材料,如大一新生人数、男女生比例和大一新生来源、思想状况等。
必要时通过一些途径侧面掌握。
养成教育辅导员了解这些情况,为的是达到针对不同大一新生实施不同沟通策略。
每个班都有几个“特殊”的大一新生,养成教育辅导员要做好功课。
养成教育辅导员的第一次亮相,自我介绍要富有新意,服装穿着整洁、不失时尚,要尽量记住班内大一新生的姓名,到班内很自然地叫出大一新生的名字,使大一新生产生亲切感。
二准备好第一次班会
第一次班会,重点不是讲授多少经验性的东西,而是帮助大一新生树立起学习,生活信心。
和以前的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次班会不妨就向大一新生讲明这些特点,使其在心理上打消抵触情绪。
三处理好第一次事件
作为新生,他们关注养成教育辅导员对新学期第一个突发事件的态度,他们会以此来评判养成教育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人格修养、心理素质等。
假如只是一味地对犯错大一新生进行批评和训斥,不仅影响到事件的妥善处理,更影响了养成教育辅导员自身形象。
不便于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这三个一,对带好整个班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学员可以针对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特长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但是基本原理不变。
2·养成教育辅导员应树立五种意识
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实践中,养成教育辅导员应该树立以下五种意识。
1、学习意识
养成教育辅导员是新生班级走上真正建设的核心,是系部前期督促各班学习工作的落实者,是大一新生、家长、系部老师关注的焦点,是系部管理水平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系部的主体。
养成教育辅导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理念来源于不断的理论学习,并在日常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感悟、总结和提炼升华。
2、服务意识
养成教育辅导员和大一新生在一起,共同度过一段最珍贵的人生生命历程,这是一种缘分。
因此,养成教育辅导员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
其中最重要的是用微笑面对每一位大一新生,用热情、信任、宽容、关爱、平等、民主的人格力量感染每一位大一新生。
养成教育辅导员应成为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信任与关爱的桥梁和纽带。
3、平等意识
班级中大一新生差别很大。
但在养成教育辅导员的心目中,每一位大一新生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贵贱、好坏之别。
即使很多方面有差异也属正常,养成教育辅导员应做到一事同仁,不厚此薄彼。
4、民主意识
在班务工作中,当学校下达了各项劳动、卫生、文体及重大政治活动等任务时,养成教育辅导员应先向大一新生介绍任务的性质、目的、重要性,完成的措施及方法。
然后与大一新生商量怎样去完成。
要多听取大一新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大一新生觉得每一个任务都有自己的一份,积极投入活动之中。
五、人才意识
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养成教育辅导员应树立每一个大一新生都能成才,大才小才都是才的人才意识。
关注大一新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为不同层次的大一新生成才搭建成长的平台。
希望在管理班级的一年里,能够为塑造各个同学的良好性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在构建和谐学校的实践中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爱。
3·管理个性独特的大一新生需做好“三多”
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是每个学校都普遍存在的,也是学校管理中最挠头的工作之一。
他们不爱学习,不服从管理,故意捣乱,上网、打架、抽烟、喝酒、等违纪现象现象时常发生,养成教育辅导员找他谈话,他改正的决心下得很好,如:
“以后我一定要改,保证好好学习……”每次谈话他们都重复着相同的话语,但是不长时间,就旧病复发,把养成教育辅导员的劝告,家长的劝说,所有的金玉良言都成了耳旁风。
如何管理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呢?
是每个管理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管理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需做好“四多”教育,即思想上多教育、学习上多帮助、时间上多关注。
1、思想上多开导。
大一新生本身是不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的,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的出现有可能是我们的管理方式不当造成的。
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五花八门,因此管理大一新生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的大一新生要有不同的思想管理方法。
其实大一新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所犯错误都是有原因可查的。
养成教育辅导员在管理之前首先要找出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任何形式的批评管理都是无效的。
美国一位著名的棒球教练,曾发表过这样的见解:
“犯错误就像一种疾病。
知道患部所在,就有办法动手治疗。
如果病痛的部位都模不清,怎能大谈治疗呢?
”因此,批评决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使犯错误的人认识道自己所犯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养成教育辅导员在批评屡犯错误的大一新生时,不妨问问:
“你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喜欢上网?
”“什么原因使你如此不想读书?
”等等,让他们自我反省,找出原因,找出原因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引导,帮助大一新生转变思想,把全部精力用到学习上和个人素质的提升上。
2、学习上多帮助。
在管理教学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养成教育辅导员对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存有一定的偏见,对他们往往是疏远,隔离,上课根本不予理睬,一旦发生坏事想到的首先是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
大一新生的成绩本身就有好坏之分,不要因为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成绩差,就束之高阁,任其自由。
大一新生成绩差不是缺点,关键是养成教育辅导员怎样引导,怎样鼓励,哪怕是有了一点点进步,这就说明他们是认真学习的。
每一个大一新生都希望学习好。
克罗斯认为,大部分人的学习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人类最渴望的是别人的认可与赞许。
大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管评分是否客观,孩子们仍然认为高的成绩意味着你会对他赞许,而低的分数意味着你会唾弃他。
在学校表现良好的大一新生毕竟是少数,更不用说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了。
俗语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对有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大一新生的回答养成教育辅导员要耐心倾听,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