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4923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docx

施工现场管理手册

现场管理手册

一、桩基(旋挖钻)

1、泥浆池

泥浆池大小为500cm×1000cm×200cm(包含沉淀池)。

池边设置挡水梗,高30cm,宽50cm。

池内铺设厚塑料纸防止渗浆,塑料纸铺设平展,固定牢固。

据基坑边沿50cm,搭设钢管防护,立杆间距300cm。

横杆间距60cm,防护高度高出地面1.2米。

钢管刷红白油漆(间距30cm),挂密目网及安全警示标识牌。

200米(约6个墩台)设置1个泥浆池。

填写桩位标识牌

2、护筒

测量放样桩位中心,纵横向设置十字护桩。

护桩采用木桩,订小钉子,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

护桩高度要求高出埋设护筒的顶面。

护筒出浆口有利于向泥浆池排浆,又不影响现场施工作业。

护筒壁厚8~10mm。

护筒直径大于桩径20cm,埋深大于200cm,高出地面50cm,顶面平整,周边夯实。

护筒顶面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

3、钻孔

开钻时低档慢速钻进,钻至护筒以下1米后再以正常速度钻进。

钻孔过程中,每2米取样一次,取样密封袋不小于10cm×10cm,取样数量大于取样密封袋容量的2/3。

编号标识,每墩台第一根桩设计院要对其进行地质核查确认,其它桩基由现场监理核查。

钻孔过程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坍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和泥浆比重。

钻孔过程发生弯孔和缩孔,可用旋挖钻在偏斜处进行反复扫孔。

直到钻孔正直。

成孔后,检查孔深、孔径要求大于设计值。

检孔器外径等同于桩径,直线段长度不小于600cm,两头锥体高度不小于桩基直径的一半(50cm)。

测锤重量不小于5Kg,并配备3米长的探灰器。

4、清孔

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孔内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

泥浆比重不大于1.1

含砂率不大于2%

黏度为17~20s

孔底沉渣符合设计要求:

摩擦桩不大于10cm,特殊结构桥梁桥墩摩擦桩基础、所有柱桩基础不大于5cm。

5、钢筋

砼垫块每2米设置一道,每一道沿周围布置4~6个,等间距布置。

钢筋笼子采用4点吊装,入孔要缓慢且要保证钢筋笼竖直,防止孔壁坍塌。

在井口用护桩对中后下放,固定吊环于工作平台上。

钢筋骨架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mm

尺量

2

钢筋骨架直径

±20mm

3

主钢筋间距

±0.5d

尺量不少于5处

4

加强筋间距

±20mm

5

箍筋间距

±20mm

6

骨架垂直度

1%

吊线尺量

7

保护层厚度

不小于设计

检查垫块

6、导管

导管分为底管(4m)、调节管(0.3m、0.5m)、标准管(3.0m、2.6m)。

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得大于孔深的0.5%,且不大于10cm

导管拼装时,要安装密封皮圈,且接口要拧紧。

导管水密试验要注满水,试验压力要大于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灌注砼时,导管悬空控制在40cm左右。

7、砼灌注

第一车混凝土现场试验员做坍落度,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是退回拌合站,合格后方可灌注。

料斗的容量要大于首盘封底混凝土方量,首批混凝土入土后导管埋深不得小于1米且不宜大于3米。

砼坍落度控制在18~22,入模温度5~30度。

灌注过程要及时拆管,导管埋设控制在2~6米,最小埋深不得小于1.0米,最大不得超过8米。

砼灌注过程要连续,俩车砼到现场后开始灌注。

未见下一车砼时尽量放慢灌注速度,等待灰车时要减少上下抖动导管次数,以免导管内混凝土离析。

当砼面接近钢筋笼底口,1米以下和3米以上时,要放慢浇筑速度,且导管底口不能处于这个位置。

当砼面进入骨架4~5米后,可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

虚桩要求控制高度为0.5~1米。

砼灌注结束后导管要缓慢拔出。

以免桩中心有泥夹芯。

护筒要在砼初凝前拔出。

不宜过早拔出。

二、承台

1、基坑

确定基坑开挖轮廓线,无水基坑基底按照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有水基坑放宽不小于80cm。

确定开挖深度,严禁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时,应该预留10cm,人工清理、夯实至设计高程。

基坑要放坡开挖,垂直于线路方向的工作面,按照1:

0.5放坡。

平行于线路方向的工作面(临近便道),按照1:

0.33放坡。

开挖过程中,为保护桩头钢筋,桩顶虚土严禁机械挖除,人工清除。

基坑开挖弃土存放,坡脚离基坑边上距离要大于基坑深度。

基坑顶有动载,基坑顶源与动载之间要留有大于1米的护道。

基底开挖完后,如有水时,应第一时间安排人做好临时排水沟、集水井。

排水沟断面大小为30×10cm,集水井大小为50×50×50cm。

并安排专人及时抽水,严禁基坑被水浸泡。

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搭设基坑防护,基坑防护搭设要求:

立杆距离基坑边沿50cm,立杆间距300cm。

立杆上设两排横杆,顶排横杆与立杆顶端齐平,两层横杆间距80cm,立杆高出地面1.2米。

埋入深度大于30cm。

钢管刷红白油漆(间距30cm),挂密目网及安全警示标识。

上下基坑要有专用梯子。

填写墩位标示牌。

基坑回填前,应排净积水,清除淤泥、软层,回填要分层夯实,不得损坏基础砼。

基坑开挖放坡

坑壁土质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载重

基坑顶缘有静载

基坑顶缘有动载

砂类土

1:

1

1:

1.25

1:

1.5

碎石类土

1:

0.75

1:

1

1:

1.25

黏性土、粉土

1:

0.33

1:

0.5

1:

0.75

极软岩、软岩

1:

0.25

1:

0.33

1:

0.67

较软岩

1:

0

1:

0.1

1:

0.25

极硬岩、硬岩

1:

0

1:

0

1:

0

2、破桩及垫层

桩身上层浮浆必须凿除,凿除后顶面应平整,粗骨料呈现均匀,不得损坏桩基钢筋。

采用机械凿除时,砼强度不小于10Mpa。

凿除前,在标高位置处,用切割锯先沿桩身周边进行切割处理。

桩基嵌入承台的高度为10cm,凿除后桩顶标高偏差控制在0~-3cm。

桩基应全部进行无损检测,进行小应变检测的桩基,要将桩头打磨出4个直径不小于5cm的平整面,并备好黄油等待第三方检测。

人工调整喇叭口钢筋,伸入承台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施工需要,在基底铺设5cm厚C20砼垫层封水。

基底高程检验方法

序号

地质类别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50mm

测量检查5处

2

+50,-200mm

3、钢筋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下料、制作、绑扎钢筋。

钢筋焊接、钢筋弯钩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

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得少于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绑扎和焊接钢筋骨架,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接。

接地钢筋直径不能小于16mm,焊接长度:

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电阻值不大于1Ω。

钢筋加工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0mm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mm

3

箍筋内净尺寸

±3mm

 

钢筋安装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排距

±5mm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20mm

3

分布钢筋间距

±20mm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10mm

5

弯起点位置

30mm

尺量

6

钢筋保护层

+10,0mm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4、模板

模板必须加固牢靠,螺丝拧紧,拉杆上好。

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立模板前,模板应打磨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模板安装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15mm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5mm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高程

±20mm

测量

4

两模板内侧宽度

+10,-5mm

尺量不少于3处

5

相邻俩板表面高低差

2mm

尺量

5、砼

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实验员检验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

溜槽相对于承台对称搭设。

混凝土浇筑要注意控制速度。

混凝土的振捣:

振捣棒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30秒,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水泥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

振捣时振捣器要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前后间距一般为30-50cm,防止漏振。

插入点与侧模板距离保持50-100mm。

尽量避免接触墩身预埋钢筋。

混凝土浇筑顶层时及时埋设沉降观测标,保证观测标顶面高于混凝土面2cm。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拆模,拆模时要保证混凝土棱角不受损。

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时不得拆模。

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小时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暴露面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要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拆模后对混凝土采取洒水养护,养护用水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大于15℃。

承台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才能与流动水接触。

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结构尺寸

±30

尺量长、宽、高各2点

2

顶面高程

±20

测量5点

3

轴线偏位

15

测量纵横各2点

三、墩台

1、脚手架搭设

承台基坑拆模后,从承台边缘向外围按照3~5%找坡,回填土夯实,上面铺设5cm厚脚手板,之后在脚手板上铺设底托,上紧底托上的螺栓,保证每个底托受力。

然后再架设立杆。

脚手架结构采用里外双排架使用,脚手架里侧立杆距墩帽托盘模板30cm,立杆排距0.6m,立杆纵距0.6m,横杆步距1.2m。

立杆连接处要装好安全销。

横杆插头紧密插入立杆轮扣,不得松动。

剪刀撑采用6米的钢管搭设,剪刀撑的宽度不得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控制在45°~60°之间,脚手架两端转角处两侧设置,每组剪刀撑上下要连续设置,斜杆除两端用回转扣件与立杆、大横杆扣紧外,在中间要增加2个扣件扣牢,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结点的距离不得大于150mm,最下边斜杆与立杆的连结点距离不大于200mm,剪刀撑杆件的搭接长度为1000mm,用三个扣件扣牢,扣件扣在钢管端头处不小于10cm处。

剪刀撑下端一定要落地。

③脚手板的铺设,施工操作层的脚手架必须铺满、铺稳、铺严,距离模板不得大于200mm,里立杆与模板之间铺设一块脚手板,不得有空隙和空头板,墩身砼施工只考虑顶部一个作业平台,对头铺设的脚手板,接头下面必须设两根小横杆,板端距小横杆150mm,拐弯处的脚手板必须交叉搭铺。

④作业平台、爬梯的防护,在平台高1.2m处设两道防护栏杆,但必须挂设有准用证的密目式立网,立网的边绳与大横杆靠紧,并用绳系结牢固,并设180mm高的踢脚板用木脚板代替。

距地3m处设一层兜网。

⑤脚手架体与外界之间封闭办法:

密目网垂直封闭,密目网的质量要求:

密目网要四证齐全,要有阻燃性能,其续燃,阴燃时间均不得大于4秒。

要符合GB16909的规定。

每10CM×10CM=100CM2的面积上,有2000以上网目。

密目网贯穿试验:

做耐贯穿试验时,将网与地面成30度夹角拉平,在其中心上方3米处,用5KG重的钢管(管径48-51mm)垂直自由落下,不穿透即为合格产品。

密目网统一使用颜色为绿色。

密目网的绑扎方法:

用14#铅丝将密目网绑扎至立杆或大横杆上,使网与架体牢固的连接在一起。

系绳的材质应符合GB16909的规定。

⑥脚手架的上下通道:

脚手架体要设置爬梯:

a爬梯宽度不小于1米,坡度以1:

1为宜。

b爬梯的立杆、横杆间距应与脚手架相适应,基础按脚手架要求处理,立面设剪刀撑。

c人行斜道小横杆间距不超过1.5米。

d爬梯台阶上满铺脚手板,板上钉防滑条,防滑条间距不大于300mm。

e设置护栏杆,上部护身栏杆1.2米,下部护身栏杆距脚手板0.6米,同时设180mm宽档脚板。

⑦脚手架的作业平台:

作业平台上面要挂牌标明控制荷载,要严格按照搭设方案施工。

作业平台设计计算:

立杆横距b=0.6m,立杆纵距L=1.2m,步距h=1.2m,剪刀撑连续设置,作业平台宽度C=0.6m。

   a强度计算

   Mmax=qL2/8

   q=1.2(GK×1.2×C+gh)+1.4×KQ×QK×C

   GK──脚手板重量GK=0.35KN/m2

   C──作业平台宽度C=0.6m

   gh──钢管单位重量gh=38.4N/m

   KQ──施工活荷载KQ=1.2N/m2

   QK──施工荷载标准值QK=2000N/m2 

   q=1.2×(350×1.2+38.4)+1.4×1.2×2000×0.6=2230.08N/m

   Mmax=(2230.08×L2)/8=401.4N.m

验算抗弯强度:

钢管截面模量W=5078mm3

   б=Mmax/W=401.4/5078=79N/mm2<205N/mm2

   所以安全满足设计要求

   b计算变形

   查表φ48×3.5mm的钢管参数

   E=2.06×105N/mm2(钢管的弹性模量)

I=12190mm(钢管的截面惯性矩)

f/L=5ql4/384EI

   =(5×2.23×10004)/(384×2.06×105×121900)

   =1.15mm<1000/150=6.67mm    满足要求

   经结构计算均符合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

⑧外脚手架搭设顺序

墩身施工脚手架搭设自下而上进行,立杆垫板铺完后由承台的一侧开始排尺,在垫板上用粉笔画出立杆轴心线,然后在垫板上摆放标准底座及扫地杆→竖立杆(随即立杆与扫地杆用直角扣件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安第一步大横杆→安装第一步小横杆→校正立杆→安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小横杆......以此类推,搭设高度5步大横杆时安装剪刀和横向支撑杆。

2、模板

墩台应在承台完工后尽快施工,缩短承台与墩台混凝土浇筑的

时间间隔。

墩台施工前先对承台顶面凿毛,凿除已浇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接缝面凿毛应在距混凝土外缘2-3cm内进行,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5%。

凿毛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10MPa。

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

整修连接钢筋,并在承台顶面测定墩台中心线、高程,标出墩台立模位置。

在立模线外铺一层砂浆找平兼密封墩台模板与承台之间的缝隙。

此层砂浆不得侵入墩身轮廓线。

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

±10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3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3

相邻模板错台

1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空心墩壁厚

±3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5

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

2

测量检查

6

墩台支撑垫石顶面高程

0,-5

7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3、钢筋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下料、制作、绑扎钢筋。

钢筋焊接、钢筋弯钩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

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得少于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绑扎和焊接钢筋骨架,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接。

接地钢筋直径不能小于16mm,焊接长度:

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电阻值不大于1Ω。

接地端子设置在桥墩终点侧立面,距混凝土边沿10cm,顶面与混凝土顶面齐平。

保证端子孔塞密封端子孔,防止混凝土堵塞端子孔为后续施工带来麻烦。

墩台观测标埋设:

当墩全高大于14米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沉降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米时,埋设一个墩台观测标。

桥台观测标分别设在台帽及背墙两侧(横桥向),数量不少于4个。

墩台观测标设置在墩台身高出地面(桥台为锥体上缘边坡线)50cm。

固定牢固,必要时可点焊到墩台身钢筋上。

钢筋加工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0mm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mm

3

箍筋内净尺寸

±3mm

 

钢筋安装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排距

±5mm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20mm

3

分布钢筋间距

±20mm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10mm

5

弯起点位置

30mm

尺量

6

钢筋保护层

+10,0mm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4、砼

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螺丝要拧紧,加强螺栓要上紧。

浇筑混凝土时应安排专人检查模板,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大于30℃,局部气温超过40℃时混凝土要安排夜间浇筑。

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钢筋、模板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与新浇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

墩台混凝土要水平分层浇筑,水平分层厚度30cm。

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

因墩高大于2米,混凝土采用串筒入模。

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米。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料斗和串筒润湿。

混凝土的振捣:

振捣棒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30秒,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水泥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

振捣时振捣器要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前后间距一般为30-50cm,防止漏振。

插入点与侧模板距离保持5-10cm。

尽量避免接触垫石预埋钢筋。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抹面时严禁洒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拆模,拆模时要保证混凝土棱角不受损。

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时不得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小时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暴露面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要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墩台在带模养护期间要喷淋洒水,养护用水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大于15℃。

墩台拆模后用塑料布及时包裹。

包裹期间,塑料布保持完好,出现破洞及时修补。

内表面无水珠凝结时在塑料布内放置两桶水增大塑料布内的湿度,形成更多的水珠。

因承台和墩台的最小几何尺寸都大于1米,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指标如下: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

混凝土浇注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大于45℃。

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表面50mm以内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不大于20℃。

混凝土的芯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大于20℃,混凝土芯部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65℃。

混凝土浇筑后测温次数每昼夜不少于4次。

入模温度每工班不少于2次。

测混凝土温度时温度计在测温孔内至少留置3分钟。

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天。

 

混凝土墩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墩台前后、左右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20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2

空心墩壁厚

±5

3

桥墩平面扭角

5

表面平整度

5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6

支承垫石顶面高程

0,-10

测量检查

7

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

5

四、涵洞

1、基础

基坑开挖测量定出基坑中心线、方向及高程,并用白灰撒出实际开挖线,然后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底部预留30cm人工清理。

基坑采用垂直开挖或较小坡度开挖(1:

0.33),为后续施工方便,基坑底面平面尺寸按基础换填尺寸大小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开挖弃土不得妨碍基坑和后续的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且在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10*30)及集水井(0.5*0.5*0.5m),并及时排除积水,防止雨水或地下水浸泡基础,基坑开挖成型后,坑边围上彩旗、挂上标示标牌、警示牌。

基坑开挖完毕后,涵洞基础需进行换填处理。

换填使用级配碎石,采用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40cm,重型压路机压实,压路机无法压实的地方采用冲击夯人工夯实。

3、模板安装

基础侧模采用木模板,模板使用前应刷脱模剂,支模前将支承部位的顶面(模板底座处)用水平尺和砂浆找平,以保证模板的垂直度,防止根部出现烂根现象,模板的接缝处粘双面胶带以防止漏浆,模板的尺寸以能保证基础的设计规格尺寸为准。

模板安装应保证其牢固性,基础模板架立加固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15

尺量每边不少于2处

2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不少于3处

3

高程

±20

测量

4

两模板内侧宽度

+10-5

尺量不少于3处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4、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填塞严密。

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运至,框涵施工现场。

拌和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并经检验合格,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和,并按本次浇筑混凝土的数量由试验员做好混凝土试件。

混凝土采用溜槽方式入模,从一端向另一端逐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宜大于0.3m。

振动时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且与模板保持5~10cm的间距,插入下层5cm~10cm左右,并防止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捣固要适当,既要防止振捣不足,也要防止振捣过度,以砼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出现气泡为宜。

当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时用木抹子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抹面压光。

收面时注意预埋翼墙联结钢筋,联结钢筋直径为16mm,埋入部分长度不小于24cm,露出部分长度不小于24cm,间距为15~20cm。

5、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一般应在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0℃时拆模较为适宜。

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

拆模按照立模顺序逆向进行,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

拆模时,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和模板。

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模板拆下后,应及时清除模板表面和接缝处的残余灰浆并均匀涂刷隔离剂,与此同时还应清点和维修、保养、保管好模板零部件,如有缺损及时补齐,以备下次使用。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寒冷季节,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