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4873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docx

煤炭等级评价资料

煤炭等级评价详细说明

全水分分级…………………………………………………………

(1)

挥发分分级…………………………………………………………

(1)

可磨性分级…………………………………………………………

(1)煤灰熔融性(ST)、(FT)分级……………………………………

(2)

煤炭灰分分级………………………………………………………

(2)

煤炭发热量分级……………………………………………………(3)

煤炭硫分分级………………………………………………………(4)

煤的固定碳分级……………………………………………………(5)

煤中磷分分级………………………………………………………(6)

煤中氯含量分级……………………………………………………(6)

煤中砷含量分级……………………………………………………(7)

煤的热稳定性分级…………………………………………………(8)

烟煤粘结指数分级…………………………………………………(8)

煤的着火点、稀散元素分级………………………………………(9)

灰粘度的评定………………………………………………………(9)

煤的结渣性评定……………………………………………………(10)

煤炭粒度分级………………………………………………………(10)

沾污指数分级………………………………………………………(11)

结渣指数分级………………………………………………………(12)

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12)

中国煤炭分类………………………………………………………(17)

各种工业用煤的质量要求…………………………………………(20)

煤炭分析试验项目专用符号……………………………………(40)

低位发热量的计算…………………………………………………(42)

煤的分级

煤炭质量的好坏、煤的性质如何,均需通过不同的煤质标准来评价。

因此国家和煤炭行业标准,分别依据煤的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硫分、可磨性、煤灰熔融性等主要煤质指标并按全国煤炭资源的实际情况对煤进行了分级。

(一)全水分分级

煤中全水分分级(MT/T850-2000)见下表:

序号

级别分类

代号

全水分Mt/%

1

特低全水分煤

SLM

2

低全水分煤

LM

>~

3

中等全水分煤

MM

>~

4

中高全水分煤

MHM

>~

5

高全水分煤

HM

>~

6

特高全水分煤

SHM

(二)挥发分分级

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分级(MT/T849-2000)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挥发分分级范围

1

特低挥发分煤

SLV

2

低挥发分煤

LV

3

中等挥发分煤

MV

4

中高挥发分煤

MHV

5

高挥发分煤

HV

6

特高挥发分煤

SHV

(三)可磨性分级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分级(MT/T852-2000)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可磨性指数HGI

1

难磨煤

DG

≤40

2

较难磨煤

RDG

>40~60

3

中等可磨煤

MG

>60~80

4

易磨煤

EG

>80~100

5

极易磨煤

UEG

>100

(四)煤灰熔融性(ST)分级

煤灰软化温度(ST)分级(MT/)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软化温度ST/℃

1

低软化温度灰

LST

≤1100

2

较低软化温度灰

RLST

>1100-1250

3

中等软化温度灰

MST

>1250-1350

4

较高软化温度灰

RHST

>1350-1500

5

高软化温度灰

HST

>1500

煤灰流动温度(FT)分级(MT/T)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分级范围(FT,℃)

试验方法

1

低流动温度灰

LFT

≤1150

GB/T219

2

较低流动温度灰

RLFT

>1150~1300

3

中等流动温度灰

MFT

>1300~1400

4

较高流动温度灰

RHFT

>1400~1500

5

高流动温度灰

HFT

>1500

*煤灰熔融性测定时炉内气氛为弱还原性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

(GB/)

(2004年4月30日批准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灰分(A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灰分分级。

2.煤炭灰分分级

(1)动力煤的灰分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灰分(Ad)范围%

1

特低灰煤

SLA

2

低灰煤

LA

~

3

中灰煤

MA

~

4

高灰煤

HA

注:

其他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灰分分级也可参照上表进行分级。

(2)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灰分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灰分(Ad)范围%

1

特低灰煤

SLA

2

低灰煤

LA

~

3

中灰煤

MA

~

4

高灰煤

HA

注:

高炉喷吹用煤的灰分分级可参照上表进行分级。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

(GB/)

(2004年4月30日批准2004年10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标准使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发热量分级。

2.煤炭发热量分级

(1)无烟煤和烟煤的发热量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发热量()范围/(MJ/kg)

1

特高热值煤

SHQ

>

2

高热值煤

HQ

~

3

中热值煤

MQ

~

4

低热值煤

LQ

5

特低热值煤(低质煤)

SLQ

<

(2)褐煤发热量的分级: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发热量()范围/(MJ/kg)

1

高热值褐煤

HQL

>

2

中热值褐煤

MQL

~

3

低热值褐煤(低质煤)

LQL

<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

(GB/)

(2004年4月30日批准2004年10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硫分()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硫分分级。

2.煤炭硫分分级

(1)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值见下表-1:

煤种

基准发热量()(MJ/kg)

无烟煤、烟煤

褐煤

(2)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分级见下表-2: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干燥基全硫分(St,d)范围%

1

特低硫煤

SLS

<

2

低硫煤

LS

~

3

中硫煤

MS

~

4

中高硫煤

MHS

~

5

高硫煤

HS

>

(3)褐煤的硫分分级见下表-3: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全硫分(St,d)范围%

1

特低硫煤

SLS

<

2

低硫煤

LS

3

中硫煤

MS

4

中高硫煤

MHS

~

5

高硫煤

HS

>

(4)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干基准发热量时硫分分级的

方法:

1.当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要对硫分进行折算,得到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然后以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按表-2或表-3进行分级。

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

基准发热量/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实测的干燥基全硫

2.当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也可按上述表2或表3的规定对硫分进行分级。

(5)冶炼用炼焦精煤硫分分级见表-4

注:

其他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高炉培吹用煤的硫分分级也可参照冶炼用炼精煤进行分级。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干燥基全硫分(St,d)范围/%

1

特低硫煤

SLS

2

低硫分煤

LS

3

中低硫煤

MLS

4

中硫分煤

MS

5

中高硫煤

MHS

6

高硫分煤

HS

煤的固定碳分级

(MT/T561-1996)

(1996年4月18日批准1996年10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的固定碳分级的级别名称、代号和固定碳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生产和使用中对煤的固定碳分级。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分级范围(FCd),%

试验方法

1

特低固定碳煤

SLFC

GB212

2

低固定碳煤

LFC

>~

3

中等固定碳煤

MFC

>~

4

中高固定碳煤

MHFC

>~

5

高固定碳煤

HFC

>~

6

特高固定碳煤

SHFC

煤中磷分分级

A:

(MT/T562-1996)

(1996年4月18日批准1996年10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干燥基磷分分级的级别名称、代号和磷分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和加工利用中对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磷分分级。

2.煤中磷分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磷分范围(Pd),%

试验方法

1

特低磷煤

SLP

GB216

2

低磷分煤

LP

>~

3

中磷分煤

MP

>~

4

高磷分煤

HP

>

B:

(GB/)

(2006年9月12日批准2007年2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磷含量ω(P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和代号。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和加工利用、煤炭销售中对煤炭中磷含量分级。

2.煤中磷分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磷含量范围ω(Pd)%

试验方法

1

特低磷煤

P-1

GB/T216或GB/T1574

2

低磷煤

P-2

≥~

3

中磷煤

P-3

>~

4

高磷煤

P-4

煤中氯含量分级

(GB/)

(2006年9月12日批准2007年2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和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氯含量ω(CL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和代号。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和加工利用、煤炭销售中对煤炭中氯含量分级。

2.煤中氯含量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氯含量分级范围ω(CLd)/%

试验方法

1

特低氯煤

CL-1

GB/T3558

2

低氯煤

CL-2

>~

3

中氯煤

CL-3

>~

4

高氯煤

CL-4

煤中砷含量分级

(MT/T803-1999)

(1999年3月24批准1999年8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和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砷含量的分级名称、代号、和含量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中的砷含量分级。

2.煤中砷含量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砷含量Asd(%)

试验方法

1

一级含砷煤

ⅠAS

≤×10-4

GB/T3058

2

二级含砷煤

ⅡAS

>×10-4~×10-4

3

三级含砷煤

ⅢAS

>×10-4~×10-4

4

四级含砷煤

ⅣAS

>×10-4

煤的热稳定性分级

(MT/T560-1996)

(1996年4月18日批准1996年10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的热稳定性分级的级别名称、代号和热稳定性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气化用块煤的热稳定性分级。

2.煤的热稳定性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热稳定性范围(TS+6,%

试验方法

1

低热稳定性煤

LTS

≤40

GB1573

2

较低热稳定性煤

RLTS

>40~50

3

中等热稳定性煤

MTS

>50~60

4

较高热稳定性煤

RHTS

>60~70

5

高热稳定性煤

HTS

>70

烟煤粘结指数分级

(MT/T596-1996)

(1996年12月30日批准1997年11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煤粘结指数分级的级别名称、代号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和使用中对烟煤粘结指数级别的划分。

2.烟煤的粘结指数分级见下表: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粘结指数(GR,I)范围

1

不粘结煤

BNM

0~5

2

弱粘结煤

RNM

>5~30

3

中粘结煤

ZNM

>30~50

4

中强粘结煤

ZQN

>50~65

5

强粘结煤

QNM

>65~85

6

特强粘结煤

TQM

>85

(1)包括微粘结煤

煤的着火温度

煤的着火温度(又叫着火点或燃点)是指煤在有足够的空气供给的情况下,受热升温开始着火的温度。

它是煤的特性之一,煤的着火点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很明显的关系,变质程度低的煤着火点低(即容易着火),变质程度高的煤着火点高。

在煤质分析中对同一煤样测定的结果,分为原煤样、氧化样报出,一般可利用原煤样着火点和氧化样着火点的差值来推测煤的自燃倾向,着火点低的煤其原煤样和氧化样着火点差值大(ΔT=原煤样着火点-氧化样着火点),如ΔT>40℃的煤易自燃;ΔT<20℃的煤,除褐煤、长焰煤外,都是不易自燃煤。

稀散元素

煤中的稀有元素,锗、稼、铀都是可以利用的,若煤中锗的含量大于20克/吨,稼的含量大于30克/吨,铀的含量大于300克/吨,就认为够工业品位,可回收利用。

灰粘度

液体排渣锅炉非常重视灰粘度指标,当灰粘度为25帕·秒时,是灰渣正常流出的极限粘度,一般灰渣正常流出灰粘度都在25帕·秒以下,多在5-10帕·秒之间。

例如:

某煤灰在1400℃时灰粘度为5帕·秒,在1330℃时,灰粘度为10帕·秒,在1280℃时为25帕·秒,在实际操作时锅炉温度在1330℃时,炉渣就能很正常,非常安全的排出,锅炉温度低于1280℃时,炉渣就不能排出,造成事故。

参考文献:

①DL/T660-1998煤灰高温粘度特性试验方法

②“火电厂煤质检测技术”第十章

结渣性

当结渣率在20~40%之间,气化炉结渣少,不易结渣,气化好,热效率好,排渣比较正常,属弱结渣煤,结渣率在45~77%之间,结渣多,属中等结渣煤。

结渣率在77~100%之间,是强结渣煤不易排渣,影响气化,热效率不好,甚至导致停产。

(参考文献:

GB/T1572-2001)

煤炭粒度分级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粒度分级的界限。

本标准适用于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粒度分级。

煤炭力度分级

(1)无烟煤和烟煤粒度分级

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气煤、气肥煤、焦煤、肥煤、1/3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根据粒度不同分为下列各级,见下表:

序号

粒度名称

粒度(mm)

1

特大块

>100

2

大块

>5000

3

混大块

>50

4

中块

>25~50’>25~80

5

小块

>13~25

6

混中块

>13~50’>13~80

7

混块

>13’>25

8

混粒煤

>6~25

9

粒煤

>6~13

10

混煤

<50

11

末煤

<13’<25

12

粉煤

<6

本标准不规定作为炼焦(配)煤来使用的各类别的煤炭产品的粒度分级,但当作为燃料使用而用户又要求分级时,其粒度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褐煤粒度分级(见下表:

序号

粒度分级

粒度(mm)

1

特大块

>100

2

大块

>50~100

3

混大块

>50

4

中块

>25~50’>25~80

5

小块

>13~25

6

末煤

<13’<25

1、其他规定

①如果用户对煤炭产品的粒度有特殊要求,煤炭生产企业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相应粒度的煤炭产品。

②各粒级煤炭产品的限下率应按MT/T1-1996的规定测定。

③煤炭筛分应按GB/T477-1987执行。

沾污指数的分级

沾污指数(也叫积灰指数)Rf,表达公式如下:

式中:

灰中碱性氧化物指Fe2O3+CaO+MgO+K2O+Na2O%

灰中酸性氧化物指SiO2+AL2O3+TiO2%

Na2O指灰中Na2O的百分含量

沾污指数分为四个等级:

Rf值越大,沾污越严重。

1.低度沾污:

Rf<

2.中度沾污:

Rf=高度沾污:

Rf=严重沾污:

Rf>

参考文献:

①GB/T3715-1996

②火电厂煤质检测技术一书

结渣指数分级

结渣指数Rs,表达式如下:

式中:

灰中碱性氧化物Fe2O3+CaO+MgO+K2O+Na2O%

灰中酸性氧化物SiO2+Al2O3+TiO2%

St,d指煤中干基全硫百分含量%

结渣指数分为四个等级,Rs越大,锅炉结渣越严重。

1.低度结渣Rs<

2.中度结渣Rs~

3.高度结渣Rs~

4.严重结渣Rs>

参考文献:

火电厂煤质检测技术一书

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GB/T16417-1996)

(1996年6月14批准1997年2月1日实施)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可选性等级的命名和划分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大于0.5mm粒级的煤炭。

2.评定方法

(1)煤炭可选评定采用“分选密度±含量法”(简称“δ±含量法”,下同)。

(2)所用浮沉试验资料应符合GB478-87或320-93的规定。

(3)δ±含量的计算:

a:

δ±含量按理论分选密度计算;

b:

理论分选密度在可选性曲线上按指定精煤灰分确定(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c:

理论分选密度小于1.70g/cm³时,以扣除沉矸(±2.00g/cm³)为100%计算δ±含量;理论分选密度等于或大于1.70g/cm³时,以扣除低密度物(-1,50g/cm³)为100%计算δ±含量;

d:

δ±含量以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3.等级命名和划分

按照分选的难易程度,把煤炭可选性划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的名称及δ±含量指标见下表

(1):

δ±含量%

可选性等级

易选

中等可选

较难选

难选

>

极难选

附录A煤炭可选性评定示例(提示的附录)

A1浮沉试验资料

某原煤50~0.5mm粒级(综合级)浮沉试验资料如表A1所示,该资料符合GB478-87的规定。

A2确定精煤成分

用δ±含量法评定原煤可选性,是指在某一精灰分时的可选性。

精煤灰分由客户提出或根据有关资料假定一个或几个精煤灰分值。

本例中假定精煤灰分为%和%,评定中两种条件下的煤炭可选性。

A3绘制可选性曲线

按照GB478-87附录A的规定,依据表A1绘制五条可选性曲线(H-R曲线)如图A1。

可选性曲线绘制在200mm×200mm的坐标纸上。

A4计算δ±含量

确定理论分选密度

在灰分坐标上分别标出灰分为%和%的两点(a和b),从

d和d点向上引垂线分别交β曲线于1和2点。

由1和2点引水平线分别交δ曲线于1’和2’两点。

再由1’和2’两点向上引垂线分别交密度坐标于a’和b’两点,交ε曲线于c和d两点。

a’和b’两点代表的密度值即为精煤灰分分别为%和%时的理论分选密度,即1.53g/cm³和2.01g/cm³。

计算δ±含量

A4.2.1确定δ±含量(初始值)

图A1ε曲线上c和d两点左侧纵坐标的产率值%和%即为所求δ±含量(未扣除沉矸)。

A4.2.2计算δ±含量(最终值)

将上边求得的δ±含量按照条的规定扣除沉矸或者低密度物。

当精煤灰分为%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53g/cm³,小于1.7g/cm³。

所以此时求得的δ±含量(%)应当扣除沉矸。

从表A1可知,沉矸数值为%,故δ±含量为;1.53g/cm³

当精煤灰分为%时理论分选密度为2.01g/cm³大于1.70g/cm³。

所以求时所求得的δ±含量(%)应当扣除低密度物。

从表A1可知,低密度物为%,故δ±含量为:

A5确定可选性等级

当精煤灰分为时,扣除沉矸后的δ±含量为%,根据表1可选性等级为“较难选”。

当精煤灰分为%时,扣除低密度后的δ±含量为%,根据表1可选性等级为“易选”。

50~0.5mm粒级(综合级)原煤浮沉试验资料(表A1)

密度级

g/cm³

产率

灰分

累计

δ±

浮物

沉物

密度g/cm³

产率

产率%

灰分%

产率%

灰分%

<

>

合计

煤泥

总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

中国煤炭分类

GB/T5751-1986

ClassificationofChinesecoals

本标准适用于无烟煤、烟煤、和褐煤的分类。

1.有关标准及规程

GB482-1981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481-1964生产煤样采取方法

GB475-1983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474-1983煤样制备方法

GB212-1977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476-1979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5447-1985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

GB479-1964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GB5450-1985烟煤奥亚膨胀计试验

GB2566-1981年轻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GB213-1979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4632-1984工业品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

2.分类参数

本标准按煤的煤化程度及工艺性能进行分类。

采用煤的煤化程度参数来区分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无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作为指标,以此来区分无烟煤的小类。

采用两个参数来确定烟煤的类别,一个是表征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另一个是表征烟煤粘结性的参数。

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为指标。

烟煤粘结性的参数,根据粘结性的大小不同选用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作为指标,以此来区分烟煤中的类别。

褐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透光率作为指标,用以区分褐煤和烟煤,以及褐煤中划分小类。

并采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来区分烟煤和褐煤。

3.煤类的划分和编码

各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码表示。

十位数系按煤的挥分分组,无烟煤为0,烟煤为1~4,褐煤为5。

个位数,无烟煤类为1~3,表示煤化程度;烟煤类为1~6,表示粘结性;褐煤类为1~2,表示煤化程度。

按中国煤炭分类和图进行编码和分类。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