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4365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

《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种公文写作范例.docx

13种公文写作范例

13种公文写作范例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

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注意:

比模式更进一步)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

我国公文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写作和办理。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

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

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

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

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

一是开头用语,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

如:

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

二是结尾用语。

如:

为要(荷、盼)、是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

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

四是经办用语。

如:

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

五是称谓用语。

有第一人称:

我、本;第二人称:

你、贵;第三人称:

该。

等等。

国家行政公文有12类13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主文结构,是指除了公文格式(外部组织形式即文头、主文和文尾及其各项设置)之外的公文核心部分。

这一部分的写作,是公文写作的难点。

一、标题

1.规范式:

三部分,即: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灵活式

A二部分:

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一部分:

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

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二、正文

1.主送机关(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正文

A.原由:

一是依据:

#情况:

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

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

议论:

常用“是…”

#作用:

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

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事项:

(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

常见。

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

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

能够省略某一部分。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序:

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

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

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

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

顺序是一、

(一)、1、

(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结尾:

(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

“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

从12类13种行政公文中选择出3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模式化如下。

请示模式

请示是向直接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必须事前行文,一事一文。

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

如:

《×××学校关于创办<校园文学>报的请示》。

可以省去发文机关。

【主送机关】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

只写一个,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用抄报(在文末左下角写明)形式。

【正文】1.请求缘由。

一写情况依据(往往用“目前”开头),二写目的说明(用“为...”开头)。

2.请求事项。

分层分项写清具体要求,并说透理由,提出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根据。

同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作为上级机关进行判断和指示的参考。

3.结尾。

只是一句祈使性的话:

“当否,请批复”或“以上如无不当,请批准”。

【附件】可有可无。

是随同请求的有关材料、图表或其它文件。

在正文之后(隔一行)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

【印章、发文时间】

报告模式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答复询问的公文。

一般事后、事中行文。

不要求上级批复,行文较长。

报告和总结、调查报告的写法大同小异。

常见单位部门的总结同时用于会议,成为报告。

【标题】一般是:

“事由+报告”。

【主送机关】与请示相同。

【正文】种类繁多,正文内容有差异。

为学习方便,把报告大致分为二种:

一是综合性报告正文,或称总结性报告。

政府及机关单位都要在大会上作此种工作报告。

1.情况简述:

工作时间、地点、背景、条件或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这种开头称为概述式。

此外还有结论式(议论判断)、说明式(用“为了…”)等。

百字上下。

2.成绩做法:

这是主体。

可以简要叙述一下工作过程。

成绩常常通过数字、比较、事实来表现。

安排形式有条陈式、小标题式、阶段式和贯通式。

3.经验教训:

要有观点、看法和规律,又要有具体的典型事例以及理论分析。

常常占五分之一篇幅。

4.今后计划。

往往写成今后的工作计划。

常常占三分之一篇幅。

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每年都要作这种总结式的报告。

二是专题性报告正文。

着重汇报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特点是专项、特殊,一事一报。

1.概述情况。

讲清工作开展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委,事项的起因和经过。

2.说明理由、做法和反映。

或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或说明工作做法,或写出群众反映。

3.提出意见。

写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报告要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叙议结合。

【结尾】一般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习惯用语,有的不写。

如有附件,与请求相同写法。

最后写发文机关或个人,盖章,写发文时间。

通知模式

通知是批转下级公文、转发上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发布规章、传达事项和任免干部所用的公文。

它是最常用的行政公文。

根据其作用分为五种:

发布性通知、批转性通知、事项性通知、会议通知和任免通知。

【标题】灵活,甚至只有“通知”这一部分(内容不大重要又是周知的)。

但批转性通知的标题按照《办法》“准确简要”的规定,省略文种,即:

“批转(或转发)+(始发机关)原文标题”。

【主送机关】直接上级。

【正文】

发布性通知和批转性通知的正文:

“主体(发布或转发的文件)+批语”。

如:

“现将《***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事项性通知:

原由+事项+结语(特此通知)

会议通知:

名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报道时间和地点、需带材料等

任免通知:

格式固定

【附件】可有可无

【发文机关】标题中有发文机关并且标题下有发文时间的不署。

【发文时间】用汉字小写数字

(一)命令

1、命令的用途:

(1)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2)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3)嘉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2、命令的种类:

(1)发布令

(2)行政令(3)嘉奖令

4、命令的写作:

(1)发布令:

标题:

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机关领导人职务名称+文种,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令号:

位于标题下面,令号不按年度编排,而是从发令机关领导人任职开始编流水号,至任满为止,下任另行编写。

正文:

说明公布的法规名称,通过或批准的机关或会议,通过或批准的时间及施行时间。

落款:

签署发令机关领导人的职务名称和姓名,然后注明发令日期。

(2)行政令:

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正文:

①说明发布命令的缘由,做到理由充足,使人信服;②写出命令的具体内容,包括强制性行政措施及执行机关等,要求条目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执行。

(3)嘉惩令:

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

《××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同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的嘉奖令》;或仅注明文种,即只有“嘉奖令”三个字。

正文:

包括嘉奖缘由、嘉奖事项、发出号召三个方面内容组成。

5、写作命令(令)的注意事项

(1)内容要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

(2)态度要鲜明。

(3)文字要简炼,结构要严谨,中心要突出,语言要肯定。

(4)发文机关要合乎要求。

(二)决定:

1、决定的用途: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定是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

2、决定的写法:

(1)标题:

作出决定的机关或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决定的事由+文种,如:

《××市关于平衡财政收支、严格财政管理的决定》。

(2)题注:

会议通过的决定,要加上题注,说明这个决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3)正文:

按其具体用途和内容不同分为两类:

①对重要事项作出安排的决定。

主要有表彰决定、惩处决定、机构设置决定、人事安排决定、授权决定及发布法规性事项的决定等。

其正文包括两部分,一是说明作出“决定”的根据和执行名称;一是分条写明决定事项。

②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

这是一种事先对某项重要工作的开展进行布置的决定,指挥性极强。

正文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即通过或制发决定缘由和决定的事项。

(4)结尾:

重申要求,明确工作步骤或申明要求发出号召。

3、写作决定的注意事项:

(1)要作好调查研究。

(2)要做到观点鲜明。

(三)公告

1、公告的用途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的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公告的写作:

(1)标题:

①发文机关+文种,如: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②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2)正文:

大都只限于宣布具体事项。

也有的公告正文相对复杂一些,即包括缘由或根据、事项和结语三项内容。

其常用“特此公告”作结或省去结语。

(四)通告

1、通告的用途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为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2、通告的写作:

标题: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市电话号码升八位号前割接试验通告》。

(2)发文机关+文种,如《监察部的通告》。

(3)事由+文种,如:

《关于招标的通告》。

(4)只写公文名称,也就是只有“通告”二字的标题。

正文:

一般包括发布通告的目的或根据,通告事项及结语三方面的内容。

3、写作公告与通告的注意事项:

(1)要写得通俗。

(2)要写得具体。

(3)要写得清楚。

(五)通知

1、通知的用途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2、通知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

事由+文种,如:

《关于召开省属高校档案工作会议的通知》。

(3)正文:

1)批示性通知

批示性通知含“颁发”型通知、“转发”型通知和“批转”型通知三种。

a)“颁发”型通知

“颁发”型通知又称“发布”或“印发”型通知,是指用来颁发行政法规和规章或印发有关文件的通知。

其正文部分,一般首先说明制订所发布的规章的目的、根据,然后写明发布事项,最后是提出执行要求。

b)“转发”型通知

是指用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的通知。

其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正文包括两部分:

开头部分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提出原则要求。

最后以“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执行”、“请研究执行”等惯用语句提出执行要求。

一种正文只写转发决定和执行要求,十分简洁。

c)“批转”型通知

是指转发下级机关发来的公文的通知,其写法与“转发”型通知基本相同。

正文一般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宣布转发,阐明意义,提出要求。

2)指示性通知

是指上级机关宣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执行的事项,但限于发文机关的权限,或因其内容不命(令)或指示的。

这类通知又称规定性通知或布置性通知。

其正文包括:

概述情况和问题,写明通知事项,提出工作要求,或用“特此通知,望认真执行”等结语。

3)告知性通知:

是指告知某一具体事项,这类通知是机关日常工作经常会用到的公文文种。

其正文先写明发文机关的决定事项及作出该决定的目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是常用的过渡句。

然后写明对有关事宜的安排,应知事项等。

最后用“特此通知”结束。

会议通知是告知性通知的一个重要类别,其正文部分应写明召开的会议名称,须知事项两部分,须知事项包括会议名称、议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报到时间、地点,需带的材料,食宿安排,联系方式等内容。

4)任免通知

任免通知的正文一般比较简单,直接写明任命谁什么担任什么职务,或者免去什么人的什么职务即可。

(六)通报

1、通报的用途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2、通报的特点:

(1)严肃性。

(2)教育性。

(3)典型性。

(4)时间性。

3、通报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

事由+文种,如:

《关于××学校相继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通报》

(3)正文:

1)表彰性通报

正文包括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发出学习号召和提出希望要求等几项内容。

2)批评性通报

正文包括叙述错误事实,指明危害,分析错误性质,申明通报决定,提出引以为戒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等几项内容。

3)情况通报

正文写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先写发布通报的缘由,然后写明通报事项,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一种是将内容按问题分类,分成若干个部分来写。

(七)议案

1、议案的用途: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2、议案的写法:

(1)格式:

按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如: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海南省的议案》。

(3)正文:

写明提交议案的缘由及提交审议的事项,结尾是“现提请审议”。

(4)落款:

发文单位;发文日期。

3.写作议案的注意事项:

(1)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行文。

(2)要言之有理。

(八)报告

1、报告的用途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报告种类:

(1)按性质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2)按行文目的分为:

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3、报告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中央慰问团赴云南慰问地震灾区的情况报告》。

事由+文种,如:

《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

(3)正文:

呈报性报告:

开头:

概括情况,提起下文。

主体:

具体陈述情况,指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意见和打算。

结尾:

常用“以上报告妥否,请指示”、“特此报告,请审阅”。

呈转发性报告

开头:

概括介绍情况,说明原因。

主体:

汇报工作或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写明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结语:

常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

(九)请示

1、请示的用途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分请求指示的请示和请求批准的请示

请示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公司关于请拨设备改造资金问题的请示》。

事由+文种,如:

《关于要求解决××地区严重积水问题的请示》。

(3)正文:

1)请示指示的请示:

此请示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向上级机关申明情况,请求予以答复和下达处理意见,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情况的陈述和问题的强调上,一般未提出具体建议。

最后以“请核示”之类的语句结束。

2)请求批准的请示:

此请示是就某一问题或事项,提出本机关的处理意见,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批准或表明态度。

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意见和办法的说明上,最后提出批准请求,即以请示批准的语句“以上意见当否,请审核指示”“以上请示,请批复”作结束。

3、写作请示的注意事项

(1)要正确选用文种。

(2)要尽量做到一文一事。

(3)要避免多头请示。

(4)要避免越级请示。

4、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具体功用不同:

报告是呈阅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陈述的特点明显,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而请示是呈批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

在请示中虽然也可以陈述情况,但这是次要的,是为请示事项的提出服务的。

(2)内容含量不同:

报告往往要涉及多个事项或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即使是专题性报告,也往往要涉及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内容含量大,报告比较复杂,篇幅较长;而请示的撰写强调一文一事,内容单一,篇幅较短的比较多见。

(3)行文时机不同:

报告可以在工作进行之前行文,也可以在工作进行当中行文,而更多的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行文;而请示则必须事前行文,不能“边干边请示”,更不能“先斩后奏”。

(十)批复

1、批复的用途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2、批复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事由+文种,如:

《关于修建新办公楼请示的批复》。

(3)正文:

1)开头部分:

批复缘由,一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引述请示的标题和发文字号、发文时间或概括来文的主要内容;如问题比较复杂,往往用过渡语“现批复如下”,引出批复意见。

2)主体部分:

批复事项,是正文的核心部分,根据请示事项,逐条批复,一般先表明批复态度,再写明批复意见,提出指示或要求。

3)结尾部分:

通常以“特此批复”、“此复”等惯用语,也可以省略以上字句,自然收尾。

3、批复同复函的异同:

复函即答复性函,是专为答复问题而制发的函。

批复同复函虽然都属于回复性公文,但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种。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行文方向有所不同。

批复的行文方向单一,均为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而复函的行文方向灵活,它通常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的平行文,有时则是下级机关发给上级机关的上行文或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

二是重要程度有所不同。

批复往往用于答复比较重要的事项,而复函则可用于答复一般性问题。

4、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

(1)态度要鲜明。

(2)内容要全面。

(3)行文要迅速。

(十一)意见

1、意见的用途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2、意见的写作: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基本建设推行合同制的意见》

②事由+文种,如:

《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

(3)正文:

①开头:

简要说明提出意见的目的、根据及缘由;

②主体:

可分条列项写明工作意见,从总体目标和要求到提出具体措施和步骤,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有关工作如何进行提出指示性和建议性意见。

③结尾:

通常就与意见的实施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或把此部分内容作为主体部分一项内容写出,不必单列结尾部分。

(4)落款:

包括发文单位、印章、发文日期。

3、写作意见的注意事项:

①看法要明确。

②办法要具体。

(十二)函

1、函的用途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函的分类:

(1)按行文方向可分为:

去函和复函

(2)按内容可分为:

商洽性函、询问性函、答复性函和请求性函。

3、函的写法:

(1)格式:

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

《公安部关于调整新护照收费标准的函》。

事由+文种,如:

《关于申报工商营业执照的函》。

(3)正文:

1)商洽性函

机关之间商量或接洽工作,可以使用商洽性函。

如: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商请办理直通香港运输车辆有关牌证的函》。

其正文要写明商洽事项,含有协商、祈请语气的“妥否、请函复”这类惯用语。

2)询问性函

机关之间询问问题,征求意见,可以使用询问性函,如:

《××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询问举办全省农民运动会有关项目比赛的函》。

其正文要写明询问的事项和答复要求,最后以“盼复”或以上意见,请予函复结尾。

3)请求性函

机关之间请求帮助或配合工作,以及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可以使用请求性函。

如:

《××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关于申请拨款维修省府机关办公室的函》。

其正文说明提出申请的理由和请求批准的事项。

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请求批准,不应用请示,而一般要用函。

4)答复性函

机关之间回复问题,可以使用答复性函。

如:

《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调整新护照收费标准的复函》。

其正文首先引述对方公文的标题和文号,这是对发文缘由的揭示,然后表明态度,并以“现函复如下”这一惯用的过渡语句领起下文写明答复事项,或提出指示意见。

写完后全文也就结束了,不用使用结束话。

4、写作函的注意事项

(1)文种的选用要正确。

(2)内容要简洁。

(3)措词要具体。

(十三)会议纪要

1、会议纪要的用途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会议纪要的种类

(1)按其内容和功用不同,可划分为指示性会议纪要、通报性会议纪要、消息性会议纪要。

(2)按会议性质不同,可划分为日常行政工作会议纪要、大型专题工作会议纪要。

3、会议纪要的写法:

(1)标题:

会议名称或会议议题+文种,如:

《全国江河堤防建设现场会议纪要》。

(2)正文:

开头部分:

概述会议情况即简要交代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议内容等。

主体部分:

写明会议议定事项,会议讨论、形成的意见或概括会议精神的要点等。

结尾部分:

对与会单位和有关方面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和希望,或者概括会议内容。

(3)落款:

写上制文机关名称、成文时间。

4.会议纪要的特点:

(1)纪实性;

(2)提要性。

5、写作会议纪要的注意事项

(1)要做好会议纪录。

(2)要突出会议要点。

(3)要善于整理会议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市分行关于转发总行《储蓄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银发[2002]×号现将总行的《储蓄工作座谈会纪要》转发给你们,请立即组织研究,展开讨论,并根据《纪要》精神,认真贯彻执行。

当前,首先要抓好第一季度的工作,以便为全年工作打下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市分行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要点】一般来说,转发性通知只能有一个目的,或为执行,或为讨论,或为参考,二者不能兼得,更不能三者兼得。

上面这则通知一方面让人家“研究讨论”,一方面又让人家“贯彻执行”,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

因为“研究讨论”意味着转发对象尚不成熟,还没有达到“执行”的程度;而“贯彻执行”却意味着转发对象已经成熟,已经没有“研究讨论”的必要了。

作者在这里显然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背了形式逻辑中的不矛盾律。

这是转发性通知中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

3

_公文改错题(找出下列公文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今年初,枝江县董镇信用社职工××同志为保卫国家财产,面对英勇歹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