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4089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docx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论文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

姓名:

0000

学号:

0000班.、000号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

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

00000

开题时间:

2009-6-4

完成时间:

2009-11-18

2009年11月20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4

正文……………………………………………………………5-21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22

答辩过程记录表…………………………………………………23

 

 

课题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

一、   课题(论文)提纲

日本一般家庭的组成

1)收入构成的变化

1.1战前收入来源

1.2战后收入变化

2)支出构成的变化

2.1战前消费

2.2战后消费

3)分析总结以上现象的原因

3.1社会发展的原因

3.1.1日本经济的发展

3.2个人原因

3.2.1消费方式的转变

3.2.2价值观的改变

二、内容摘要

家庭收支的高与低与其消费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本的家庭,从古至今,从农村到城市,随着日本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日本人生活意识及价值观的转变,日本的一般家庭在其收支与消费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今,由以前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支出逐渐转向了娱乐,教育,休闲,交际等选择性消费。

本文主要介绍额日本一般家庭在战前和战后的收支变化及其原因。

三、  参考文献

[1]学习研究社•词典编辑部赵丽君译.顾伟坤审.日本纵横【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445c18a00100ee6j.html

[3]163270.html

 

浅析日本的一般家庭收支变化及其原因

0000

中文摘要:

家庭收支的高与低与其消费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本的家庭,从古至今,从农村到城市,随着日本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日本人生活意识及价值观的转变,日本的一般家庭在其收支与消费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今,由以前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支出逐渐转向了娱乐,教育,休闲,交际等选择性消费。

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一般家庭在战前和战后的收支的变化及其原因。

关键词:

日本的一般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消费;变化;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同,小家庭化在日本也是一种时代的趋势。

仅有夫妻两人或夫妻(或单亲)与未婚子女同住的小家庭站总家庭数的6成,至1940年前一个日本家庭平均5人左右,之后家庭人数逐年减少,至1998年时已降到2.7人,跌破3人。

一对夫妻加上1至2名子女可说是日本普通的家庭构成。

1收入构成的变化

1.1战前收入来源

1.2战后收入变化

根据报告显示,1999年的劳动者家庭一个月的平均净收入是57.4676万日元。

通常,以前在日本,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做家务,并且由妻子掌握着整个家庭的经济大全,负责妥善安排整个家庭的生活开销,且多半是及家庭收支簿。

但是二战后的日本,随着电气用品的普及,做家务的时间缩短。

加上子女人数的减少,育儿所花的时间减少,宁可放下家中工作,外出谋职追求生活价值的家庭主妇也越来越多了。

现在每两名主妇之中便有一名在外工作。

所以,现在的日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也逐渐由丈夫一人转变成夫妻两人共同分担。

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厚生劳动省21日公布的“2008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概况)”显示,07年每户家庭平均收入为556.2万日元(约合40.1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10.6万日元,为1989年以来近19年的最低水平。

家庭平均收入在94年达到最高峰,为664.2万日元,之后持续下降,回到了88年的水平。

回答“生活艰苦”的家庭比例与历史最高的上年调查同为57.2%,连续11年超过半数。

收入低于平均值的家庭比例为60.9%,连续4年超过6成。

接近大多数家庭实际感受的中间值为448万日元,未达400万日元的占44.3%。

截至08年6月,据推算全国共有4795.7万户家庭。

每户家庭的人数与历史最低的上年同为2.63人。

2支出构成的变化

2.1战前消费

赚钱即是为了消费。

曾经,衣食住行是日本人消费的重心。

在这里,有关人员对日本的一个一般家庭做了相关的调查。

这是一户4口之家的日本标准家庭,田中夫妇俩加两个孩子。

田中先生今年32岁,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妻子30岁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一个在保育院。

田中家住在东京郊外的千叶县,月薪是35万日元,扣除各种税金与费用后,实际到手的是30万4000日元(约3万元人名币)。

这是日本这一年龄的男人(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标准工资,田中家的一个月的家计簿如下:

收入:

30万4000日元

支出:

A:

住房还贷:

10万2000日元(三室一厅,实用面积70平方米)

B:

水电煤气费:

1万5000日元

C:

老公零花钱:

4万日元(含中餐费)

D:

通讯费:

1万8000日元(含家用电话,上网费,夫妻手机费)

E:

孩子教育费:

2万日元

F:

家庭生活费:

6万日元

G:

家庭保险费:

1万日元

H:

美发等杂费:

1万日元

合计:

27万5000日元

剩余:

2万5000日元

以往,以伙食费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或衣食住等基本支出在生活中所占比例作为测算消费生活的指标,但对处于“饱食时代”的现金日本来说,这个指标已渐渐不适用。

具体而言,1970年劳动者家庭的一个月伙食费占全部生活费的32.2%,1990年为24.1%,1999年为22.5%,呈逐年减少趋势;衣食住等基本支出的比例也同样逐年减少,分别为56.0%,49.7%,45.3%,43.6%,已经低于50%。

相反,娱乐,教育,交际费等选择性支出则逐年增加。

在选择性支出中,教育费用的比重逐年增长,这是逐年来日本家庭收支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反映出当今日本是高学历社会。

试比较1985年至1999年的家计支出与教育支出是年平均增长率,消费支出增长了1.3%,而教育支出增长了2.9%。

2.2战后消费

然而,以上这些仅是平均数字,关心教育的城市地区或家长有大孩子的家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将更高。

举例来说,根据1998年文部科学省的调查,私利初中的学生没人每年平均花费123万日元,私立高中的学生每人每年平均花费101万日元。

为了筹措教育费,向金融机构申请教育贷款的家庭也很多。

因为战后日本采取“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共学”等教育方针,使以前偏重知识化的制度化教育得到进一步改善,日本实行了教育制度的改革,除了实施全部学校每周上课5日制,还设立了初中,高中6年一贯制驾驭的公立学校,涉及到了学制改革。

此外,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终生教育也逐渐得到充实。

因此,日本家庭非常重视教育选择性消费。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日前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本财年(2009年3月结束)日本有小学生及小学以上孩子的家庭平均教育费用占其年收入比例可能达到34.1%,比上年度增加0.5个百分点。

   报告同时显示,低收入家庭教育费用占家庭年收入比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家庭生活。

政策金融公库认为,尽管日本家庭收入因经济不景气而减少,但教育费用却一如既往,给家庭增添了负担。

   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学费、上学交通费、课外辅导班等费用在内,对于年收入在200万-400万日元(1美元约合94日元)的家庭而言,教育费平均占收入比率为55.6%;在年收入400万-600万日元的家庭中,该比率为33.8%,在年收入600万-800万日元的家庭,这一比率为27.3%。

约60%的家庭表示,不得不减少教育以外的如旅游度假、外出吃饭、服装等费用开支。

日本2008年12月份家庭消费支出同比减少4.6%日本总务省3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去年12月,日本全国两人以上的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为33.6976万日元,同比减少4.6%,为连续第10个月下降。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在家庭消费统计的10个项目中,只有教育开支同比增加2.5%,其余9项均出现下降。

其中,用于住房、服装、医疗保健和家庭耐用消费品这4个项目的消费支出降幅较大,同比分别下降9.7%、8.4%、7.6%和6.4%。

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份,日本两人以上的工薪家庭的平均收入为96.9449万日元,同比增加1.6%;平均消费支出为36.5435万日元,同比减少4.1%。

数据表明,去年12月份,日本家庭几乎所有的生活开支均大幅缩减,这说明日本家庭消费整体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

根据经济规划厅对2010年日本人的消费生活所做的预测显示,由于日本老龄化加速,自由时间增多,意识与价值观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医疗服务,养老院,休闲,旅游等时间消费型消费也在不断增多。

在日本,旅游在民间得到普及,要追溯到江户时代,起源是称作“代参讲”的游山拜寺团体。

这是为了到村落以外的其它神社或佛寺参拜而结集数人一同前往的社会团体。

团体中众人凑费用,让以抽签方式选出的“代参者”代表众人前往那个各地寺庙参拜。

然而,随着日本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海外旅游逐渐得到了众多日本人的亲睐。

在日本,国内观光旅游日渐低迷,出国旅游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日本人的而主要旅游地点有美国,韩国,中国。

1997年创历史新高。

但受其泡沫经济破灭时候,其增长率也出现了萎缩,1998年与前一年先比减少了6%。

以前,日本多半是脖子或肩上挂着相机,缓步前进的中老年旅游团。

不过最近,20多岁的年轻女性也在增加,在海外新婚旅游的恶心人也在增加。

除此之外,还包括很多的娱乐,休闲等选择性消费。

3分析总结以上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日本家庭的收支与消费上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究其原因,下面大概分析并总结了两个大方面的原因:

3.1社会发展的原因

首先,社会原因。

这是社会发展不断前进的必然产物。

3.1.1日本经济的发展

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

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

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

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

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

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

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

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

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

但是,人们却往往认为2%是低速度,8.88%是高速度。

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于只看到增长率,没有看到计算增长率的基数是不同的。

显然,同样的GDP增加量相对于不同的基数,会有不同的增长率。

基数越大,得出的增长率越低。

随着经济基数的增大,增长速度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

    1990—2000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约为1.75%。

同期,在7个主要发达国家中,与日本增长率不相上下的有法国(1.8%)、英国(1.94%)和意大利(1.56%)。

公认为经济增长“优等生”的德国,同期的增长率为2.25%,仅比日本高0.5%。

但是,人们并不认为英、法、意经济陷入萧条,却认为日本经济状况不好。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去40多年日本经济一直增长较快,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

似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就应该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一旦日本经济增长率与它们不相上下,便认为日本经济退步了。

    第二,后发展效应消失。

    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增长速度。

这是因为,世界上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模仿和引进,而不必自己从头摸索。

伴随技术引进,过去国内没有的新兴产业部门相继建立起来,产业结构同时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劳动力由农业、传统工业等低附加值部门转向高附加值部门。

新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创造了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反过来又推动投资的扩大,从而形成经济整体的迅速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后发展效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目前的快速发展,都是后发展效应的体现。

    但是,后发展效应不可能永远存在。

因为,随着后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可供模仿的成熟技术减少,新的产业部门难以像以前那样迅速地出现和建立,需求方面的新陈代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快。

于是,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变少,甚至出现需求不足、设备过剩、资金过剩等现象。

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泡沫的膨胀以及9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迷,都与后发展效应消失有关。

    日本提供给我们的一条宝贵教训是,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要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地增长,需要搞好追赶型经济发展阶段与自主开拓型经济发展阶段的衔接。

要使这两个阶段很好地衔接起来,就需要在后发展效应尚未完全消失前,培育起自主开拓创新的能力与相应的机制。

    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比,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下降了。

但是,增长速度下降并不等于经济实力下降。

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并未动摇。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均GDP居发达国家之首。

    日本的GNP于1966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和原西德,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位。

苏联解体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2000年,美、日、德三国GDP分别为99631亿、47496亿、18724亿美元,就是说,美国是日本的2.1倍,日本是德国的2.5倍。

    日本的人均GNP于1987年超过美国,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

尽管最近10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是人均GDP仍然高于美国。

1999年美国的人均GDP为34047美元,而日本是35567美元,比美国高将近4.5%。

    2.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

    日本经济的强大主要在于其制造业的发达。

日本主要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在微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超导应用、光纤通信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在碳纤维、精密陶瓷、纳米技术等新材料领域,日本业已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即使是传统产业,日本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绝对优势,例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日本几乎100%地占领着世界市场。

    3.研发投入居发达国家前列。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导致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不如美国。

日本现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奋起直追。

1996年,日本用于研发方面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8%,高于美国的2.64%和德国的2.41%。

    资金状况是研究开发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这点上,日本明显强于美国。

因为美国的国民储蓄几乎是负数,而日本的国民储蓄率却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如果日本能够将强大的资金力量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结合起来,日本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4.对外收支顺差居世界第一。

    日本商品的性能和质量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钢管、内燃机、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轿车、船舶、游戏机及其应用软件等的出口,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日本的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世界上贸易盈余最多的国家。

2000年,日本的贸易收支盈余约为1166亿美元,而美国的贸易收支却是4361亿美元的逆差。

    5.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

2000年末,日本的外汇储备达3616亿多美元。

同期,其他6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分别是:

美国685亿、加拿大近320亿、英国446亿、德国620亿、法国415亿、意大利292亿美元。

就是说,日本的外汇储备是其他6个主要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合计额(2778亿美元)的1.3倍多。

    6.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日本国内经济萧条,但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对外纯资产额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

2000年,日本对外纯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1579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2.53倍。

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1994—1999年,美国对外纯债务额由1705亿美元增大到14736亿美元,5年间增加了7.6倍多,年均增长率达53.9%。

    日本的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来自国内外政治、军事、技术、能源供给、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处在大体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它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增长潜力决定的。

从经济增长的构成要素分析,日本的增长潜力不可低估。

    1.勤劳的国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日本是世界上国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教育的发达使国民的平均素质得到提高。

日本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民族之一。

日本公司的许多职员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用汉语中“勤奋”一词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态度都显得过于平淡,倒是日语中的“猛烈社员”能够比较恰当地表现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一个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全体国民勤奋劳动的结果。

勤奋的国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日本能够建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最宝贵的基础条件,这个基础今后仍将存在。

    2.大量的储蓄和充裕的资金。

    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为筹措资金而背上沉重的外债,甚至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也屡见不鲜。

日本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日本国民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是最高的。

按照“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00”的公式计算,2000年,日本家庭的平均储蓄倾向为27.9%。

大量的国民储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

日本资金的充裕状况也反映在对外收支方面。

如前所述,日本是世界经常收支盈余、贸易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对外纯债权最多的国家。

这些表明,今后日本经济发展基本上不存在资金方面的障碍。

    3.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

    论基础研究与发明能力,日本虽然不如美国,但是日本也有自己的强项,即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和精加工能力强,将技术产品化的经验积累十分丰富。

例如,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出自美国的RCA公司,但是首先将这项技术变为商品并投入大量生产的却是日本。

再比如,古老的陶瓷技术并不神秘,但日本生产的陶瓷密封接插件、陶瓷过滤器,却几乎100%地占领着世界市场。

又比如,转子发动机是德国人发明的,但将这一发明变为产品的却是日本的一家公司。

    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强弱,不仅要看它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发明或创造,更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将这些发明和发现变为产品。

科技转变为经济实力的关键是将科技发明变为产品。

从这一点上说,日本较强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是其能够在未来维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日本在加强新技术开发的同时,充分发掘以往的技术发现和发明,通过对现有各种发明的组合和再开发,创造出新的产品,有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后发展效应消失后,日本不会再有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

但是从日本自身的基本素质看,其经济也不会逊色于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

当前,美国经济衰退,欧盟经济低迷,日本经济转入负增长,亚洲面临着比1997年货币金融危机还要严峻的经济形势。

按现行汇率计算,日本的GDP相当于中国、印度、东盟以及“亚洲四小龙”等15个主要亚洲国家和地区GDP总和的1.6倍多,日本经济恢复增长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秋季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甚至全球经济。

一直处于经济低迷,缓慢前进的日本也遭到了严重的经济冲击。

经济增速放缓会拉低零售业的销售,并具有一定的滞后影响。

再加上日本的而物价水平相当的高,日元的持续升值,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使得日本的家庭不得对消费提高警惕,看紧自己的腰包。

从日本70年代看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对零售业的滞后影响效应由于受到1973年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从每桶2美元飚升到每桶11美元)的冲击,日本1974年经济出现战后第一次负增长。

从而使得74年当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为-0.1%,而实际消费增长也有1973年的5.5%下降到1974年的-2.4%。

有研究人员发现:

第一,日本70年代转折时期的居民可支配增速变化与消费支出变化基本同步,这是合乎逻辑的经济行为。

第二,与此同时日本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出现持续低迷。

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是下降以及消费倾向弱化,直接导致实际消费支出的下降,使得随后的百货店销售增速下降。

第三,从日本经济增长的放缓到百货店销售增速的下降有个明显的滞后效应。

其原因可能是:

1通货膨胀效应使得影响滞后。

2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倾向弱化-消费支出增速减少-百货业销售受到冲击。

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第二个原因是个人原因,其观念的原因。

日本内阁府13日公布的“消费动向调查”结果显示,6月份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7.6,比5月份高出1.9个点,连续6个月保持回升,且达到2007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政府为刺激经济推出的环保家电积分措施取得初步成效,是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在6月份继续回升的主要原因。

不过,相比5月份上升3.3个点,6月份数据的改善幅度有限。

至6月份,内阁府连续第三个月保持了对消费者心理状况“虽然仍严峻,但持续出现改善迹象”的判断。

 

调查还显示,针对一年后的物价变动情况,回答物价将上涨的人数比例为42.1%,高于5月份的40.1%,这是自去年7月份以来预期物价上涨的人数比例首次出现上升。

 

“消费动向调查”是内阁府以日本全国约5000个家庭为对象,了解他们今后半年在“家境”、“增收手段”、“雇用环境”和“购置耐用品的时机判断”4个方面的预期而综合测算出的指数,用以判断国民的消费心态。

该指数低于50,表明持悲观预期的消费者多于持乐观预期的人数。

在本次调查中,上述4项指标全部回升。

3.2个人原因

其次,个人意识的转变。

日本人生活的意识及其价值观在不断的变化。

3.2.1消费方式的转变

在日本,购物是主妇每天应做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