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3908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docx

广东省佛山市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广东省佛山市2019届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47题(含选考

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1I卷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

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亲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D.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25.下图是陈列在中国某历史博物馆的三个瓷俑,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和一个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惟有读书高”瓷俑

A.察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B.科举制扩大了选拔官吏范围

C.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D.职业分工导致社会地位不同

26.据清代陕西《榆林府志》记裁,“易马城”和“款贡城”两个城是蒙汉商贸定期交易处和蒙汉官员商议重大事件、解决民族问题的议事处。

双方商人或官员,在交易和议事前都得敬拜神。

这反映了

A.文化同质性有利于民族交往B.拜神是商贸议事首要环节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D.商贸关系缓解了民族矛盾

27.下表是关于“南京布”名称的几种解释

“南京布”是英语汉译名,英文称“NankingCloth”,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主要是南京。

徐新吾:

《江南土布史》

真正的南京土布,是东印度公司指定订购的所谓棕色土布,大约是江南苏、松一带所织的一种紫花布。

严中正:

《中国棉纺织史》

“南京布”原初的西方翻译就是“松江布”,当时耶稣会士的购物清单中便明确提及“松江布。

金国平:

《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中关于“松江布”的记载及其吴语词源考》

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南京布”的商品化程度较高B.“南京布”的产地是松江地区

C.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D.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较为发达

28.新文化运动经历了由“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到“新旧文化的调和”再到“多元文化并存、进而重组”的过程。

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体现新文化必然取代旧文化B.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

C.经历了文化转型的历史过程D.方向发生根本性转移

29.据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共向四川运送了150万人,100万吨货物。

该公司有116人献出了生命、61人伤残,16艘船被炸残炸沉。

这反映了

A.抗战开始后工业布局相对合理B.国民政府动用所有资源抗战

C.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企业家的强烈实业救国精神

30.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

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

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A.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

C.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D.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

31.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由占GDP不到6%到26%,其雇员人数从2827增加到1.35亿,年增长率达到9%。

这表明乡镇企业的发展

A.增加了农民的收入B.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

C.缩小了城乡的差距D.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32.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放令》,承认基督徒同其他异教徒一样具有同等的信仰自由权,归还给他们被没收的教堂和教会财产,免除了基督教僧侣个人对国家的徭役义务。

这一敕令

A.使基督徒成为统治者B.标志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C.有利于罗马社会稳定D.体现了罗马法的迷信色彩

33.1880年7月14日,法国庆祝第一个国庆日:

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并在各大城市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国庆日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大节日。

这说明

A.政府通过仪式化塑造共和文化B.法国的共和政体得到了巩固

C.广大民众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利D.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

34.下表: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税率(%)

年份

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英美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关税税率

C.世界贸易体系逐步建立D.英美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35.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也是重要的受益者。

但近年来,英国不得不面对区域经济风险深化、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社会冲突加剧等严峻问题,英国民众对退欧的呼声便日益提高。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一体化加强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B.欧洲一体化不符合历史潮流

C.英国民众完全控制国家外交事务D.区域经济风险受全球化影响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47题为选考题,考生按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40.(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国庆丰收的节庆文化源远流长。

顺应亿万农民新期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和很多传统节日相比,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庆祝方式有点不一样。

各地以农民为主角、以丰收为主题、以节庆为主线,采用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方式庆贺丰收嘉年华,为乡村振兴增力添彩。

比如,黑龙江省绥化市组织水稻开镰大赛,安徽省池州市举办传统农耕文化摄影展,福建省福清市推介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活动,湖北省黄石市兴办柑桔节,江苏省泰州市评选十大乡贤。

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各地利用互联网+绿色农产品模式,有效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中国农民丰收节”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促进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1)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应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节日主角。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阐明理由。

(10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10分)

(3)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请你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设计三个节庆主题。

(6分)

41.(25分)唐装的概念与唐期有关,但并非只是指唐朝时期的服装,而是对各种富于中国特色的中式服装的泛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服饰种类有袍、襕、襦、衫、贯头衣、裙、披帛等。

早期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后未,少数民族地区紧身、窄袖的样式,也被汉族人民所接受。

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

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据权江华《话说唐装——谈唐装的现代传承》等整理

材料二现在的“唐装”基本上是以清末的对马褂为基础,经改良而成的中式轻上装。

为什么不把“唐装”称为“满装”呢?

一是因为马褂也不纯粹是满族人的服装,它是长期以未满、汉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二是从清末到民国时期被公认的“国服”是中山装。

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了中山装的形制,并予礼义廉耻、三民主义和共和理念、五权宪法、和平统一、严谨治国等治国寓意。

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制服用中山装”。

——据夏目晶子《“唐装”的流行及其背景》等整理

材料三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国领导们身穿洋溢着浓厚中华神韵的的中式服装亮相。

这套衣服经过了传统和现代二者之间,在款式、面料以及工艺上的保留与创新,并融入了新世纪时尚文化后的“唐装”,并迅速成为新时代“国服”的代表。

——丁锡强主编、李克让主审《新唐装》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服饰的特点,并分析“唐装”与唐朝的关系。

(1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山装成为“国服”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新唐装”迅速流行的意义。

(5分)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愿。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的部分目录:

第六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22章西欧的扩张:

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23章西欧的扩张:

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2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视野,为第七编拟写一个子目,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评价。

(要求:

子目简洁、概述准确、评价科学合理)

(二)选做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10分)【地理一选修3:

旅游地理】

2018年9月,某手机短视频平台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永和县发起了“永和乾坤湾,玩转好心情”的短视频创意挑战赛,引发广大网友和游客关注。

将短视频网络平台的科技元素,与该县自然风光、剪纸等传统艺术相融合,使短视频的艺术感、现场感得到发挥。

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精准投放,获得了超过5亿次的播放量,推动当地特色景点成为网红景点。

在“十一”黄金周期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近两倍。

说明短视频网络平台助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0分)

44.(10分)【地理一选修6:

环境保护】

大青山前坡属阴山山脉南坡,横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部,曾是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

由于长期的开矿、采石等,使该山体森林植被遭破坏,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凤蚀沙化日趋严重。

自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政府启动了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工程的最大难点是破损山体的植被修复。

通过技术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目前,大青山前坡总体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为呼和浩特新城区构筑了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屏障。

说明大青山前坡山体植被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以及修复后对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的益处。

45.(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449年,蒙古族瓦刺军南下,在河北土木堡奇袭成功,明军50万大军溃退。

在景泰帝支持下,兵尚书于谦率领明军顺利抗击了瓦剌军的多次来犯。

1451年,于谦总结了各方面经验,决定废除“三大营”体制,整肃军纪、惩办贪污渎职,对军队朝度进行大力改革。

实行各兵种混合编制、精选将领、严格操练等,最终建立了团营。

此外,于谦十分重视民壮的招募和选拔,他精研战阵操法,编成的《武经要略》在军队中得到传播。

改革弥补了“三大营”体制的缺陷,明军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

后未,瓦刺军再次来侵犯明朝时,于谦治理的军队发挥了其整体威力,把瓦军杀得溃退而归。

——据《中外名将录·于谦》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军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军队改革的影响,(6分)

46.(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要求废约的呼声高涨,美英等国已认识到应该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但认为应放在战争结束后解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

1942年10月5日,蒋介石明确向美国表示,中国对这次大战同美英一样担负着同等的义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希望美国先自动放弃对华不平等条约,而不必等到战后。

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

《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意义。

(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因受心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

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随杜威研究教有。

陶行知早年抱有教育救国的思想,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五四运动后,他热心于科学和民主,从事平民教育,并创办了享誉中外的晓庄师范学校。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主张把生活教有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他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为中心内容的生活教有理论。

1936年,他以国民外交使节身份,赴欧、美、亚、非28个国家和地区,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主张。

1945年,陶行知开始主编《民主教有》和《民主》星期刊。

——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编《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9分)

(2)评价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

(6分)

2019高三历史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A

A

C

D

D

B

C

A

B

A

41.(25分)

(1)特点:

①种类多样;②吸收少数民族特色;③具有等级色彩;④影响深远。

(每点2分,共8分)

关系:

唐装的概念是与唐朝有关,但并非只是指唐朝时期的服装;(2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影响波及海外,外国人将中式服装叫做"唐装"或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所穿着的中式服装被称为“唐装”。

(4分)

高三教师试评补充:

特点:

可替代①种类多样;②吸收少数民族特点/民族交融/兼容并蓄;③具有等级色彩/等级、阶级、官民之分……(体现差异性即可,但不能照抄材料);④影响深远/知名度高。

(每点2分,共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