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3436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docx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论文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摘要本文对中国国内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内发达省市与欠发达省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作出分析,并讨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几点威胁与挑战,最后点出几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我国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的概况

近十几年来,我国积极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政策规划、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研投入,增强公众教育的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十年来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种子法等,并对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进行修订。

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林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种质资源、大熊猫迁地保护等专项保护行动计划,将其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我国根据不同对象,对不同生物分别采取就地与迁地两种保护形式。

到2001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551个,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保护区网络。

另外,还建成140多个植物园,栽培中国区系植物1万8千种,占中国区系成分的65%;建成近200个动物园与野生动物园,230多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l4处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与繁殖中心,对我国的生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

我国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与力度。

近十年来,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研究,初步查明我国一些森林、草原、淡水与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现状与原因,评估重要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状态,提出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环境保护部门还建立起2000多个环境监测站,加强对全国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

近十年来,我国广泛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纪念日等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大大提高了公众与管理人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国内发达省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我国的发达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与加强。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483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与安徽已陆续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生态省建设试点。

7省积极制定了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一些地方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经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1757个,总面积1329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l3.2%,高出世界平均比例12%。

我国国内发达省市的保护区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形成了大体合理的网络。

三、国内欠发达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我国中两部欠发达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中云南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初步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制体系,制定了4O多部配套法规与规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制基础。

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193个,总面积347.3万公顷,约占云南省陆地国土面积的8.8%。

云南已建多家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中心与1O多处野生动物收容拯救中心、10多处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为土的植物园、树木园。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己收集野生动物细胞株200多种。

云南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米。

两舣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的乡村建立社区共管联系制度,对自然资源实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保护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又解决了当地山民的经济困难。

此外,云南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对生物物种资源的依法保护,严格行政执法,加大了行政与刑事处罚力度,查处了两戏版纳捕杀亚洲象、野牛等案件近万起,取缔了非法经营单,组织了清理种子市场联合行动,开展了大规模的生物物种资源执法检,有力地打击了乱捕滥猎、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盗卖走私等环境资源违法犯罪活动。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土要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方式就地保护。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建有自然保护130个,面积96.10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6%左右,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3个,地市级22个,县级98个。

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属森林牛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的120个,内陆湿地类型的8个,古生物遗迹类型的1个,地质地貌类型的1个。

同时还建有省级以风景名胜区69个,面积102.8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8%,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57个。

建有森林公园46个,面积20.4l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6%,其中圈家级l5个,省级21个,县级lO个。

建有地质公园6个,面积13.46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8%,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个。

广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丁作在过去lO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到2005年底,广西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72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2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2处,市(县)级18处,并建有34个风景名胜,2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现有森林面积1.8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71%,居全国第四位。

红树林面积为12.56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

广西又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林业用地面积为2.26亿亩,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4%。

全区活立木蓄积量达5.I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

全区人工林、经济林与速丰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2007年全林业总产值预计达515亿元,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有31个市(区、县)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3个县已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命名,已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四、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1.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要求与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森林超量砍伐、草原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破坏,甚至消失,从而影响到物种的常生存,甚至有部分物种已经濒临绝灭。

2.贫困问题导致自然资源的退化。

一方面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群众为了生存与发展又会对环境进行开发、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贫困——环境破坏——越来越贫”的恶性循环。

3.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对物种与栖息地造成的影响。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水、空气、酸雨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一些自然生态系统已受到严重破坏,原生植被面积不断减少,许多物种及其生存环境遭到损害,陷入受威胁乃至灭绝的境地,使景观与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性减弱。

以药用植物为例,由于工农业生产与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欠衡,药用植物的生存环境与繁殖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使用化学除草剂、杀虫剂、化学肥料等以及长期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使药用植物失去了健康生存的栖息地。

4.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需求的增长威胁着稀有与濒危物种的生存。

近年调查结果显示,田内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一部分分布范围及数量在萎缩,明显处出于受威胁的状态。

以中药材为例,由于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常用野牛动植物药材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种类增多,造成经常使用的400余种药材供不应求,如天麻、甘草、麻黄、虎骨、麝香、犀角等品种的原动植物野生数量已经接近于灭绝。

5.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物种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旅游业蓬勃发展外来物种无意或有意传播的机会大人增加,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也大幅增加。

6.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与破坏。

物种栖息地不断缩小,破碎化、片段化现象突出,环境退化;自然保护区之间往往相互隔离,缺乏生态通道。

7.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严重缺乏。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能力仍很薄弱;尚未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区域社区及居民末获得利益公平分享,社区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突出。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应对策及措施

1.近期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普遍,甚至还存在知法犯法的现象。

(2)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远意义认识欠缺。

一方面是群众的文明消费观未树立,吃野生动物的陋习未能扭转;另一方面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乱捕滥猎、乱砍滥伐、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的现象屡禁不止,掠夺式开发生物资源,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3)自然保护区建设落后:

由于一些地方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不够。

此外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与保护区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均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4)自然保护的地区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未建立:

由于合法合理的补偿经费不到位,群众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进行带有破坏性的开发,导致了野生动植物的严重破坏。

同时,土地、林权不落实,给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带来很大隐忠。

一些保护区在批建时面积与范围界限不明确,而其中的林地多属集体所有,当地政府已将林权证发给林农个人,林农有经营自主权,因此林农在保护区内进行的一些不合理开发难以得到有效制止。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严重滞后:

由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有效的科研与监测体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种群结构与栖息地生境、种群退化原因、物种就地保护及异地保存、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薄弱,一些管理上函待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此外,野生动植物救护与引种保存机构的数量规模与水平还不能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需要。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应对策及措施。

(1)加强科研工作,理顺管理体制:

加强科技投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对我国生物种群分布、食物链、繁殖地等情况进行研究,查清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编制我国生物名录,对濒危物种的现状、生境、分布、数量及其变化规律与濒危原因进行调查与系统研究,编制我国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与保护规范。

(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对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尽快确定保护区边界范围。

有计划地建立相当规模与数量的自然保护区、保留区,形成区域性自然保护区网,同时尽快在实施自然保护的地区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外的生态系及物种的保护。

(3)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

制定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生物资源保护法规体系。

(4)可持续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改善及完善各种有效的开发利用技术措施,合理利用我国的森林、海洋及淡水渔类、特色中草药、野生动植物等生物资源。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6)实行“移地保护”:

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与水族馆等。

(7)开展科研监测工作与国际合作:

切实开展科研监测作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

在生物多样性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转让、人员培训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包括开展跨国民问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养护、研究与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

(8)建设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与监测系统:

逐步建立我国生态系监测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信息系统并实现与世界相关信息系统的联网。

(9)建设示范工:

落实扶贫、移民计划,认真重视与扎实开展社区互动建工作;做好实用技术培训与相关项目合作;积极采用旅游模式、人工养殖模式、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模式等,寓教于游、主动式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的保护行动,达到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的,促进公众自觉保护意识的普及。

六、结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与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丧失生物多样性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危机,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公民应该关注的热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我国与世界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正文.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开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

2.谭伟福,蒋波.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途径

3.欧阳静,韩轶,王治海.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非持续因素分析

4.易思荣,黄娅,肖中.中药材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5.王智,蒋明康,秦卫华.中国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评价标准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