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2797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docx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20

实验指导简答题

1.肝吸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哪种检出率高?

1.直接涂片法2.集卵法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检出率高但少用,集卵法检出率较高。

2.血吸虫病的病原诊断方法有哪些?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用何种病原学诊断方法?

为什么?

1粪便直接涂片法2集卵法3毛蚴孵化法4定量透明法5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宜采用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由于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发病时间长,结肠肠壁的虫卵肉芽肿纤维化,使沉积在肠壁中的虫卵脱落进入肠腔的机会少,因此粪便检查难以检出虫卵。

3.肺吸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优缺点?

1病原学检查粪便或痰中查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2免疫学检查

A皮内实验:

常用于普查,阳性符合率可达95%以上,但常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B检测抗体:

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卫氏并殖吸虫抗体

C检测循环抗原:

可进行早期诊断,并用于疗效考核。

4.寄生虫学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寄生虫学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理诊断和辅助诊断,。

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5.日本血吸虫的致病虫期有哪几个?

致病因素是什么?

引起哪些临床表现?

A日本血吸虫的致病虫期有:

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四个时期。

致病因素是:

尾蚴、童虫、成虫、虫卵不仅对宿主造成机械性损伤,而且不同虫期释放的抗原均能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

B尾蚴:

尾蚴性皮炎。

童虫:

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以肺部最明显,重者可出现出血性肺炎。

成虫:

可引起静脉内膜炎或静脉周围炎,并可能形成血栓,其代谢产物等可引起复合型超敏反应。

虫卵:

形成虫卵肉芽肿。

6.哪些寄生虫不寄生在肠道,但可在粪便中检查到虫卵?

为什么?

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均不寄生在人体肠道,但可在粪便中查到它们的虫卵。

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肝胆管中,虫卵随胆汁进入肠腔,经粪便排出。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寄生在肺脏,形成脓肿和囊肿,囊肿与支气管相通,囊内虫卵可随痰咽下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虫卵可沉积在结肠壁,破坏组织,形成嗜酸性脓肿,脓肿破溃,虫卵随坏死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

7.为何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可诊断日本血吸虫?

1.慢性及晚期病人由于虫卵肉芽肿形成,肠壁组织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可用此法作为病原学诊断。

2.对未治疗过的病人,不论检查出活卵,变性卵或死卵,均有确诊值.

3.对治疗过的病人,检出活卵亦有确诊及治疗价值.

8.要防治的热带病中,有五种寄生虫病?

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锥虫病(trypanosomiasis)。

9.蛔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哪种检出率最高?

a.粪便直接涂片法

b.饱和盐水浮聚法

c.水洗沉淀法

d.定量透明法;

e.临床试验性驱虫和虫体鉴定;

其中粪便水洗沉淀法检出率最高。

10.为什么有少数肠道内有蛔虫寄生,但粪便中找不到虫卵或只查到未受精卵?

对于肠道有蛔虫寄生,粪便中找不到虫卵的原因,一个是虫体尚未发育到性成熟,故不产卵。

另外一点是涂片检查不认真、漏检。

只查到未受精卵是因为单性雌性寄生。

11.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举例说明

①经口感染如蛔虫、烧虫等;②幼虫经皮肤感染如血吸虫和钩虫:

③直接接触传播如阴道毛滴虫;④自身体内或体外的重复感染如蛲虫等;⑤经胎盘感染如刚地弓形虫、疟原虫等;⑥经呼吸道感染如蛲虫;⑦经输血感染如疟原虫

12.寄生虫病流行特点主要有哪些?

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1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14.怎样鉴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形态?

1)成虫头节结构:

猪带绦虫头节上有4个吸盘及顶突及小钓,牛带绦虫成虫头节上只有4个吸盘。

2)成节卵巢分叶:

猪带绦虫卵巢分三叶,牛带绦虫成虫卵巢分二叶。

3)孕节子宫分支情况:

猪带绦虫孕节子宫侧支数为7--13支,牛带绦虫成孕节子宫侧支数为15--30支

15.简述绦虫纲的共同特点

1)虫体为带状、分节2)背腹扁平、两侧对称3)无体腔、无消化道4)雌雄同体5)全部过寄生生活

16.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我国五大寄生虫分别是钩虫、丝虫、血吸虫、疟原虫(间日疟)、杜氏利什曼原虫 

五大寄生虫病也就是由以上五种寄生虫引起的1.以贫血为主的钩虫病(钩虫)、2.可引起淋巴丝虫病(丝虫)、疟疾(疟原虫)、血吸虫病(血吸虫)、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原虫)

17.诊断猪带绦虫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猪带绦虫病患者,粪便中检获孕节可以确定诊断。

整个检查过程应注意避免检查者及环境的污染。

另外,询问有无吃生猪肉或逗猪肉史,或有无排片史,亦有助于诊断。

18.如何诊断猪囊尾蚴病

1)经活检证实皮下肌肉或眼有囊尾蚴者可以诊断为囊尾蚴病;

2)免疫学检查阳性(血和脑脊液囊尾蚴IgG抗体同时检测均为阳性,或用两种血清学检查方法检查IgG抗体均为阳性)

3)头颅CT影像显示囊尾蚴者

4)患者来自绦虫囊尾蚴病流行区并有排绦虫节片或食“米猪肉”史者,;

5)在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排除了其他与之鉴别的疾病(尤其是棘球蚴病),可以诊断为囊尾蚴病

19.姜片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哪种检出率高?

姜片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①粪便直接涂片法②粪便沉淀法③定量透明法粪便沉淀法检出率较高

20.在患者皮下发现一个游走性结节(或包块),应考虑到可能是什么寄生虫的哪个生活史阶段?

如何进一步确诊?

1)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

2)斯氏狸殖吸虫(童虫)

3)猪带绦虫(囊尾蚴)

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5).进一步确诊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

查到虫体时,进行形态学鉴定。

21.患者肺部X线检查发现囊状阴影,应考虑是什么寄生虫感染或寄生虫病?

如何进一步鉴别诊断?

(1)卫氏并殖吸虫、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

(2)查痰液或查粪内虫卵。

有皮下包块者,进行活检。

免疫学试验辅助诊断。

22.怎样做好带绦虫病感染的预防?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

2、不吃生肉,不饮生水。

3、加强粪便管理和肉类检疫,改变养猪方式。

4、在流行区进行普查普治,控制传染源。

23.简述囊虫病的临床表现

根据囊尾蚴寄生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肌型囊尾蚴病。

1.脑囊尾蚴病分为五型:

a癫痫型:

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

B蛛网膜下隙型:

临床表现以急性或亚急性脑膜刺激征为特点。

C脑实质型:

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进行性精神异常。

D脑室型:

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强迫体位,当其头部转动时,可见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呼吸困难等。

E混合型:

各型囊尾病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

2..眼囊尾蚴病:

占囊尾蚴病2%以下,多为单眼感染。

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多半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

轻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常有虫体蠕动感;重者可致失明,当虫体死后常引起强烈的刺激,引起剧烈眼痛,最终可致眼球萎缩、失明。

3.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

当囊尾蚴在皮下、粘膜下或肌肉中寄生时,局部可扪及约黄豆粒大(0.5~1.5cm),近似软骨硬度、略有弹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在皮下可移动,本皮色、无压痛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

24.脑囊虫病临床分为几型?

脑囊尾蚴病分为五型:

a癫痫型:

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

B蛛网膜下隙型:

临床表现以急性或亚急性脑膜刺激征为特点。

C脑实质型:

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进行性精神异常。

D脑室型:

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强迫体位,当其头部转动时,可见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呼吸困难等。

E混合型:

各型囊尾病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

25.简述钩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

(1)直接涂片法,方法简便,但感染较轻者容易漏诊

(2)饱和盐水漂浮法,是诊断钩虫感染最好的办法。

(3)钩蚴培养法,需时长,但检出率高,可鉴别两种钩虫的虫种。

27.怎样鉴别十二指肠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

1)体形特点:

十二指肠钩虫前端与后端均向腹面弯曲形成“C”,美洲钩虫前端向背面,后端向腹面弯曲形成“S”

2)口囊: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有2对钩齿,美洲钩虫口囊有1对切板

3)交合伞(背腹肋):

十二指肠钩虫从远端分两支每支再三小支,美洲钩虫从基部分两支每支再二小支

4)交合刺:

十二指肠钩虫二根分开,美洲钩虫二支末端合并

28.鞭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哪种检出率最高?

1)粪便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浮集法3)粪便沉淀法4)定量透明法。

其中粪便沉淀法检出率最高。

29.蛲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哪种检出率最高?

蛲虫病原学诊断的方法有:

1)透明胶纸粘肛法

2)棉签拭子法

3)肛周蛲虫成虫检查

4)其中透明胶纸粘肛法检出率最高

30.肛门拭子法为何适用于蛲虫病的诊断?

1)成虫不在人肠内产卵

2)粪检阳性率极低.

3)雌虫夜间产卵于肛周,虫卵粘附于肛周,所以用肛门拭子法适用于蛲虫病的诊断

31.简述粪便直接涂片法原理及操作步骤

原理:

通过生理盐水的涂抹稀释作用,成为单个物体分散在涂片中,这样既不妨碍透光作用,又能暴露病原体的形态结构,便于我们在镜检中识别。

操作步骤:

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一滴。

②用竹签取录豆大小的粪便,在生理盐水中混匀。

③厚度以载玻片置于报纸上,能透过粪膜隐约辨认字迹为宜。

32.姜片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哪种检出率最高?

姜片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①粪便直接涂片法②粪便沉淀法③定量透明法粪便沉淀法检出率较高

33.简述定量透明法的原理?

(1)原理:

采用粪便定量或定性厚涂片,以增加视野中虫卵数,经甘油和孔雀绿溶液处理,使粪膜透明,从而使粪渣与虫卵产生鲜明的对比,视野光线变得柔和,以减少眼睛的疲劳,并可作虫卵定量检查。

适用于粪便内各种蠕虫卵的检查及计数,可测定人体内蠕虫的感染度,也可判断药物驱虫效果。

34.简述饱和盐水漂浮法操作原理及步骤。

1.原理利用比重较大的饱和盐水,使比重较小的虫卵,特别是钩虫卵,漂浮在溶液表面,从而达到浓集虫卵的目的。

2.操作步骤

(1)先加少量饱和盐水放在干净的漂浮杯内。

(2)将已去粗渣的待检粪便0.5或1克放在的漂浮杯内中。

(3)用干净竹签将粪捣碎,调匀。

(4)继续加入饱和盐水,边加边搅匀,至漂浮杯口,液面成一弧形而不溢出为止。

此法适用于检查各种线虫卵,尤以检查钩虫卵的效果最好,也可检查带绦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但不适宜检查吸虫卵和原虫包囊。

优点:

检查钩虫卵的效果最好,也可检查带绦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缺点:

不适宜检查吸虫卵和原虫包囊

35.水洗自然沉淀法

检查蠕虫卵

水洗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卵的检查,蠕虫卵比重大于水,可沉于水底,使虫卵可集中,并经过水洗后,视野较清晰,易于检出,但较费时。

比重较小的钩虫卵效果较差,但比重大的原虫包囊也可用此法。

取粪便20~30g,加水调成混悬液,经60目铜筛过滤于500ml三角量杯内,用水冲散粪渣,再加水至离杯口2cm处,静置20~30分钟,缓缓倒去上液,加满清水后,再次沉淀,如此重复2~3次,最后倾去上液,吸取沉渣涂片镜检

36.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检查时应注意什么?

(1)血检微丝蚴,方法有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海群生白天诱出法等。

由于有夜现周期性,取血时间以晚上九时至次日凌晨二时为宜。

(2)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

(3)组织内活检成虫

37.寄生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粪便直接涂片、定量透明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十二指肠引流法、毛蚴孵化法、直肠活组织检查法、肛门拭子法、自然沉淀法、钩蚴培养法、原虫培养法。

38.怎么样鉴别班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的形态

鉴别要点

头间隙(长:

宽)

较短(1:

1)

较长(2:

1)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均匀清晰可数

椭圆形大小不等常相互重叠不易数清

尾核

有两个前后排列

39.简述厚、薄血片检查疟原虫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

薄血涂片优点:

薄血涂片中疟原虫形态典型,易辨认,缺点:

但诊断时发现疟原虫较难,费时间。

厚血膜优点:

厚血膜上发现疟原虫容易,省时间,缺点:

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不易辨认。

40.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阐述其优缺点?

显微镜检查血涂片疟原虫仍是目前疟疾诊断和虫种鉴别的主要方法。

血涂片有厚、薄两种。

薄血涂片优点:

薄血涂片中疟原虫形态典型,易辨认,缺点:

但诊断时发现疟原虫较难,费时间。

厚血膜优点:

厚血膜上发现疟原虫容易,省时间,缺点:

但疟原虫形态不典型,不易辨认

41.寄生虫虫卵的形状有哪些?

答:

虫卵的形状:

多数虫卵外形对称,椭圆形,或圆形,卵圆形等。

也有不对称,或不规则者。

各种寄生虫的虫卵都有相对一致的外形。

42.下列各种线虫病临床上常用首选药物

钩虫病是:

甲苯咪唑丝虫病是:

海群生旋毛虫病是: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蛔虫病是: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蛲虫病是:

复方甲苯咪唑鞭虫病是:

甲苯咪唑

43.简述蛔虫病流行广泛的原因

1.成虫产卵量大,对外界环境污染严重。

2.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直接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3.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4.粪便管理不当。

5.不良的饮食和卫生习惯等,导致蛔虫病的广泛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