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2790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人教版《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

1、引入新课师: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

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放映庐山录像)(目的:

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

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

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

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三、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

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

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

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师:

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

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

(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

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

苏轼个人情况。

西林寺。

)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

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

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师:

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

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

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引发感情:

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

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

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

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

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

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

(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

(提示:

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

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

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

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师:

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

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

(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

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

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

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人教版《游山西村》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资料准备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背

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注意:

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

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2,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莫:

不要浑:

(1)水不清,污浊;

(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

~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

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

可以什么方法解决:

查字典咨询

老师

同学讨论

3,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感情读诗,在理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

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

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

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

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

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望洞庭》教案设计

【教材阅读】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

湖面无

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

“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

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

全诗构想新奇,化大为小,色调淡雅。

【教学理念】

1、把握好两点:

⑴“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课标》)

2、诗歌教学从三方面抓:

⑴抓字眼:

旨在明确诗的意思。

⑵抓想象:

旨在领悟诗的意境。

⑶抓吟诵:

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1、以学过的古诗导入。

2、组织教学,每一首诗大体步骤:

了解诗人,理解诗题;抓住字眼,明白诗意;想象意境,领悟诗情;积累内化,拓展迁移。

3、大致分二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背诵一些古诗,最后背《望洞庭》:

1、解题,了解诗人:

⑴板书课题:

望洞庭。

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

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

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

“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

美!

⑵“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一一风平浪静。

(未:

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

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

⑶“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一一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

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一青螺”呢?

再看插图。

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⑴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延伸:

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⑶课后5:

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上说课后写)

【作业设计】抄写第3题词语,并抄古诗;写写《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

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

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

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

-指导读准后鼻音

-暗:

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

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

多、高飞无影

云:

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

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

过去胜:

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一一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

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