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2667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

《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动员大会资料.ppt

20182018考研你准备好了么?

考研你准备好了么?

2017年共有201万人参加考研,考研大军创下史上最高记录。

人数相比去年增长了13.5%。

我们再看看网民调查数据。

截至发稿,调查数据显示:

有70.5%的人认为就业形势困难,大家都想刷文凭。

像这种一边倒的情况,只能说明,今年的就业形势真的很差,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本科文凭含金量已经不够。

在这些刷文凭的人当中,有很多都是上班族,那么上班族考研热情高涨,又是因为什么呢?

根据调查显示:

有61.7%的人选择“对当下工作不满,借考研提高就业竞争力。

”还有16.6%的人认为“工作中发现能力不足,通过深造提高工作能力。

”数据又是一边倒,将近80%的人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不够,再次说明说本科的学历不足以让他们在应聘或者工作中脱颖而出。

详细的说,原因有三:

1.为躲避就业压力,应届生多选择考研“慢就业”首先,巨大的就业压力是导致“慢就业”的最大原因,因而躲避就业压力也就成了大部分本科生考研的主要动因。

今年刚毕业的加上处于待业状态的往届毕业生,有超过1000万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这样的业形势,放谁心里都犯怵,更别说应届生了。

2.复杂的职场环境,倒逼在职族“回炉”重造复杂的职场环境也导致了“慢就业”这一现象的产生。

在职“考研族”大部分都是因为对目前的职业不满意,抱着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的心态打算“回炉”重造。

小编就是因为不满足于当前工作环境,所以努力学习,转行,现在日子过得很自由也很滋润。

现在都为自己做出转行的选择而感到庆幸。

3.非全日制研究生并入统招,报考人数必然有所增加在“慢就业”就业观及教育部政策的双重影响下,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也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

在职研究生十月联考取消,非全日制研究生并入统招,所以今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会增加一部分在职人员,本身也会导致考研人数的增长,所以不少考生都觉得今年考研会难上加难。

各专业就业率各专业就业率薪酬理科和工科理科是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因此,理科是中国科学的生命。

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等。

理学是以培养研究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大类。

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想,以理论研究为目的。

从就业率来看,理学类专业没有工学类专业高。

30%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这是因为,理学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社会生产结合的不紧密。

那些对某一学科充满了兴趣,有志于在理论研究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可以选择理学类的专业。

几个概念的区分几个概念的区分工科工科是分类最多、专业最多的大类。

它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

包括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环境与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工程力学类等21个方向。

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几个专业。

工科培养目标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学类的这些专业与能源、信息、制造、电子、服务等各个行业结合紧密。

每年这些行业都要招收大量工学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到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做生产与技术工作。

从近几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就业率来看,工学类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12%,位居各大类之首。

理科:

外语政治专业课专业综合(或录取学校自己命题的高等数学试题)工科:

外语政治专业课全国统一考试数学(一,二,三,四)注:

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的不一定都是工科,一般工科都是考试数学一和数学二(高数78%、线代22%),数学三和数学四一般是管理类的考。

但是工科的就一定要考数学。

考研调剂时,一般工科可以调剂到理科,理科不可以调剂到工科。

理科、工科研究生考试科目理科、工科研究生考试科目专业硕士是相对于学术硕士而言的,通俗的讲,专业硕士更注重实践,学术型硕士注重理论研究。

之前应届毕业生直接考的基本上都是学术硕士,专业硕士是从09年才允许应届生报考,之前专业硕士都是给在职人上的,因为那时候专业硕士是全自费的,我们比较熟悉的MBA就是专业硕士。

近两年国家大力发展专业硕士,11年改革力度很大,专硕增加到40个,2012年国家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专业硕士的比例将会占到30%,到2015年把学硕和专硕招生人数调整到1:

1,这两年各个高校一直在缩减学硕人数,增加专硕人数。

专硕和学硕专硕和学硕学硕和专硕主要有以下五个区别:

一考试难度上,专硕相对容易,报的人比学硕少;二学制上,学术型硕士一般都是三年,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专业硕士一般是两年,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重视操作能力;三学费上,从2014年起研究生全部自费,学费不超过8000,学术型的每个人都有奖学金,而专硕型,只有部分人有。

四培养模式上,专硕是双导师制,校内校外两个导师,第一年基本上是在学校上课,第二年是在校外导师的带领下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到毕业的时候不一定是以毕业论文作为毕业依据;五学位证书上,专硕、学硕毕业证书一样,专硕的学位证书上是具体的专业分类,比如“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等,学硕的学位证书上是“工学硕士”。

六考博上,专硕不能直博,考博正常。

从2012年起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教育部对硕士研究生招生区域进行调整,原来的全国复试分数线A、B、C三区调整为两个区,将原A、B区合并为A区,C区变为B区。

A区: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共21个省(市)B区:

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分区的变化使得原A区学校的复试分数线降低,原B区学校复试分数线提高。

从入围复试角度考虑,考生进入原有A区高校的几率提高。

报考B区的考生,录取的机会可能增多(更多考生选择报考原A区高校,使原B区高校的报考数可能下降,接受更多的调剂学生,但最低复试分数线还是高于原B区)。

一区、二区的界定一区、二区的界定20172017年研究生考试的复试分数线年研究生考试的复试分数线近几年研究生发展趋势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生招生总趋势一直呈增长态势。

2010年教育部新增19种专业硕士,到现在为止已有39种。

从2011年开始,学术硕士招生逐渐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增长。

学术硕士将进一步减少,专业硕士持续增加。

可以明显看出,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

最多三年,专业硕士将超过学术硕士,至少会持平。

根据教育部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录取硕士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学科是工学,人数达17.9万人,其次是管理学,录取人数超7万人,排名第三的是医学,录取人数超5.5万人。

工学、管理学等专业录取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历史学、哲学仍然是硕士研究生弱势学科。

高校各专业录取呈现两极分化高校各专业录取呈现两极分化统计数据显示,在考生计划报考地区中,北京、江苏、上海、天津、湖北等地区占比居前,这些地区普遍特点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

研究生考试人群分析研究生考试人群分析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数据显示,研究生生源地,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省生源占据将近40%比例,既是高考生源大省,也是考研人数较多的省份。

考生生源分布分析考生生源分布分析非985/211高校的考生占据73%的比例。

不少考生想通过考研,进入一所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

考生原就读大学性质考生原就读大学性质近年来,辅导机构数量日渐增多,考生在复习考试阶段必然涉及考研辅导班。

但考研机构的实力如何,考生是如何选择辅导机构,据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数据显示,新东方、海天、跨考、启航等一部分考研辅导机构选择人数较多。

考研辅导班选择调查考研辅导班选择调查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考生对于重点院校较为关注,比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报考地域也比较集中,多为经济发达的一些地区。

研究生报考热门高校研究生报考热门高校在考生报考研究生的各种因素中,以增加就业竞争力为目的考生占比最多,达到39%,其次为暂时不想就业。

在众多考研目的中,就业因素占比较大,考生报考越来越看重就业方面因素。

考生报考目的考生报考目的据中国教育在线对众多考研参与者的在线调查显示,影响考生选择学校及专业的因素,学校知名度、奖助学金待遇及学校地理位置排名靠前。

影响学校及专业选择的因素影响学校及专业选择的因素1、查看近几年的考研招生简章,及时把握最新的学校动态,确定学校与专业。

2、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就该踏实看书复习了。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一旦确定了目标,便要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复习中。

复习中,一定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

考研的程序考研的程序3、报名。

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

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

第一志愿,第二志愿。

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考生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

4、初试。

试一般在12月底或1月初,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5、调剂。

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

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

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学校和导师联系,实在不行就调剂到别的学校。

6、复试。

包括专业课、中英文翻译、实验操作等。

是否跨校?

是否跨专业?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

如何选择?

这是众多考生感到十分困惑、棘手和特别需要咨询的事情,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关系着每个考生未来几年甚至一生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

考研学校及专业的确定考研学校及专业的确定在报考之前,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

在报考之前,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

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

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

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

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

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

选择前的思索选择前的思索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

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

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34所科研院校,即所谓的重点(985高校),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北京的人大、北理、北航、北师大;大连理工、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上海的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大等。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的高校。

如北化、华东师大、华理、上大、苏大、南航、南师、南理工、中国矿大、江南大学等。

第四类:

其他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全国高校现状全国高校现状如果对自己的专业成绩有信心,可以选择上述一、二、三类高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

一般情况下,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

1、摸清家底。

我国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考生在报名时,最好查查该校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还要看该校历年报考的人数、录取分数、比例等,同时还要分析一下当年考研的形势,查查报考学生的数量、录取比例、竞争的激烈程度、自己的实力排名,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率最大化。

几点建议几点建议2、保持良好的心态。

考研七分靠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