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2618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docx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

 

金融办服务工业发展表态发言

今天参加全区工业“133提升工程交办工作会议,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

这充分说明区委区政府对我区金融工作高度重视,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非常关注、对金融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寄予的殷切的希望。

在此,就进一步推进全区工业“133”提升工程工作,我代表金融办作一个表态发言。

一、首先,我简要汇报一下金融办的有关情况

区金融办成立于20xx年3月,其职责是负责政府投融资管理,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协调联系,引导增加区域信贷投放,落实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业务监管,协调和推进企业上市。

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及社会资金投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目前,全区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有2家,总注册资金7400万元,正在筹建和申请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有4家,拟注册资金2亿元。

区辖担保公司正常营业有4家,总注册资金5.72亿元;正在申请筹建的有1家,注册资金1亿元。

同时,引进新加坡谈玛锡投资公司拟投资设立的村镇银行正待国家银监会审批。

截止今年2月底,全区担保机构和小贷公司分别已累计提供担保贷款6.8亿元、累计投放小额贷款1.35亿元。

通过招大引强,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全区新型金融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其灵活的信贷机制对服务小企业及“三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金融办的桥梁作用,加强协调,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

今年,区委区政府围绕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提出了工业“133”提升工程,目前,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都在加紧行动,为工业“133”提升工程献计献策,作为区金融办,我们更要做到先行一步,为工业“133”提升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剂”。

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一)加大银企对接力度,促使更多的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推进银企合作共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和银行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初步构筑起银行、政府、企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惠双赢、共谋发展的新型银证、银企关系,建立政、银、企之间的长效协调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以工业“133”提升工程为主要目标,以全区规模企业为主要载体,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结合区发经信委、商务局等单位筛选有影响、规模大、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与银行开展银企对接,力争全年举办不低于2次银企对接会(近期,我们已通过区发改委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信息收集并协调市人行准备在各金融机构进行发布)。

通过完善银企合作对接,召开银企合作专题例会等方式,促进签约资金尽快落实到位。

对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项目,指导做好前期工作,完善各类手续,尽早进入银行视野,力争早日签约。

在开展好银企对接的同时,重点是搭建好全区银企信息平台,及时将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和企业信贷需求进行信息发布。

(二)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的“撬动”作用

信用担保是融通银行资金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区新批准设立和重新登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4家(全市8个县市区共有17家,我区占近1/4),总的注册资金为5.72亿元,其中区政府投资的银丰担保公司1.6亿元,按照3—10倍的放大比例,理论上可提供融担保额在17亿元—57亿元。

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特别是政策性融资担保资金的“撬动”作用,将会较好地缓解了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年初杨区长在对银丰担保公司的工作调研中就明确强调银丰担保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重点扶持本辖区内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剖解融资瓶颈,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在企业寻求担保过程中由于存在反担保措施不足,操作程序复杂等一系列问题,担保难依然是制约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

因此,要创新思路、创新手段,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建立互助担保基金和互助性担保机构;积极支持实行联户联保。

同时,引导好担保公司自身努力加强内部管理,更新观念,创新机制,苦练内功,控制担保风险,拓宽融资领域,增强担保能力,并积极与银行部门协商,尽可能地扩大担保倍数,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担保需求。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年以来,国家不断收缩的货币政策其实施结果可能会形成资金供应偏紧的局面。

对于我们来讲,首当其冲的任务仍然是突破融资瓶颈制约,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因此,在利用好银行间接融资的同时,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和新型金融行业,对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业务

一是有效利用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和金融租赁公司等。

二是加快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

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管理,及时处置融资担保风险,提高融资担保能力。

三是稳妥有序地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全市情况)。

要加强指导,确保成熟一家、申报一家、办好一家。

同时,对正在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监管,建立动态监控系统,完善落实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水平,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健康发展。

四是要强化区辖担保机构、小贷公司和区内中小企业的业务对接,做好引导、宣传和服务工作。

2、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大力引进外省市金融部门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

协调推进新加坡谈玛锡投资公司拟成立的村镇银行早日开业、通过市银监局积极引进江浙地方金融部门在我区开设分支机构,此项工作目前正在联系推进中。

(四)加强基础调研,拟定金融促进地方积极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一是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指标,加大激励和奖励力度,引导和调动金融机构对我区企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二是采取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鼓励信贷投放。

三是采取重点引资或建设项目等金融拓展业务与对区域贷款投放相挂钩办法等。

(五)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企业进行融资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直接融资,二是间接融资。

前者是企业直接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等取得资金;后者则是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资金。

相比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一是资金在供需双方之间直接转移,无需任何金融机构或其他中介机构的实质性参与,从而降低了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二是企业在直接融资方式中处于主动地位,对筹资的时间、数量及成本等因素均可自主选择和决定。

三是手续简便,成交迅速,资金运用灵活。

为抢抓国家鼓励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机遇,近年来,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区也明确提出十二五争取上市企业要达到1-2家,并确定6家重点培育上市企业。

为此,区金融办将全力做好企业上市的各项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协调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在6家范围,有上市意愿的企业)。

争取尽快将我区企业纳入到全省上市企业资源后备库。

一要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二要帮助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软、硬件都符合上市要求。

三是帮助企业规范行为。

近期已通过市金融联系有关证券公司,准备一次专题培训会。

我想完成企业上市工作,关键在于政府和企业协调配合,企业要主动、政府要推动。

总之,作为工业“133”提升工程指挥部的一员,区金融办将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区工业经济大会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积极行动,切实保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金融工作任务,为推进我区工业“133”提升工程再立新功。

人大评仪工作会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

  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张局长近日外出招商,受他的委托,我代表县财政局,在此向大会作一简单的表态性发言,请予指正。

  今年,县人大将财政局纳入人大评议的10家部门之一,这既是对财政工作的一次检阅,也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对财政工作的关切和重视,更是我们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塑造部门形象的良好机遇。

  财政局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监督下,全县财政规模逐年扩大,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财政部门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日益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在财政改革与发展、干部队伍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借这次人大评议的”东风”,深入剖析问题,切实整改落实,确保评议活动取得实效。

在此,我代表县财政局党委及全局干部职工,向一贯关心、重视和支持财政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人大代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真诚欢迎县人大对我局开展评议监督。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充分认识人大评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主动接受人大评议当作应尽的法律义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将评议工作当作改进和推动自身进步的良好机遇,在评议工作中,坚持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开放、包容、虚心的胸怀,认真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

争取以此次评议为契机,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使我局在思想作风、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勤政廉洁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领导,积极配合。

我们将把这次评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负责制,成立领导专班,精心组织,主动配合,扎实推进。

要求每个单位和每名干部职工认真总结自己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到勇于自我剖析,不怕揭短亮丑;勇于正视矛盾,不搞文过饰非;虚心接受评议意见,决不阻碍干扰。

  三、诚恳纳谏,确保实效。

我们一定按照”未评先改,边评边改”的要求,主动开门纳谏,开展自查自纠,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收集和听取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好整改方案,力争让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满意,真正使财政局通过这次评议开拓思路,转变作风,提高效能。

  各位领导,县财政局将以这次人大评议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理财,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抢抓机遇,为实现沙洋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蚕桑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20xx年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蚕桑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

全面总结的蚕桑生产工作,兑现蚕桑生产目标责任制奖惩,安排部署20xx年的蚕桑生产工作,动员全县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蚕桑生产工作回顾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蚕桑生产继续坚持“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依靠科技,提质增效,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各级各部门、企业和广大蚕农积极作为,共同应对,科学处置,克服了百年难遇旱灾和正晚秋养蚕极低气温等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基地不断夯实。

新植蚕桑8860亩,占计划的110%,新增样板桑3500亩;实存桑园6.7万亩,其中,投产桑园4.8万亩,产业基地桑园规模稳步扩大。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建成专用蚕房集中示范点3个,新建改建大小蚕房1455间,养蚕设施专用化取得新进步。

实行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强化蚕区水利配套工程,桑园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科技推广力度加大。

启动中低产桑园改造示范建设,配套专用肥2.3万包,加大纸板方格簇和省力化蚕台的推广,优良蚕具覆盖率明显提高。

着力培训了550户科技户,受益低产农户2750户,积极探索“1+5”科技户带动模式,桑园田间管理明显加强,蚕农养蚕技能不断提升。

(四)蚕农收入大幅增长。

收购蚕茧2600吨,同比增长6.1%;收购均价24.5元/公斤,同比增加6.1元;栽桑养蚕农户达2.08万户,蚕农售茧收入达6300万元,同比增长40%。

蚕农收入持续增长,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五)企业实力持续增强。

企业在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上狠下功夫,狠抓生丝加工和产品营销,生丝品质继续保持在5a、6a级。

加工生丝550吨,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税2500万元,同比增长109%。

龙头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有所增强。

,蚕桑生产取得新成绩,桑园发展再获新进展。

但正视我县蚕桑产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的规模总量不足。

近两年,因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桑园管理和养蚕水平没有明显提高,桑园面积与养蚕量极不相称,鲜茧产量的增幅不到10%,低于至25%的增幅,今年又遭遇春旱和后两季养蚕极端低温气候的影响,鲜茧量不到企业加工能力的一半。

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竞争实力也不够强,工业反哺农业、以桑养桑、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与周边县区相比,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尚有较大的差距,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产业发展的认识不尽统一。

部分乡镇在抓蚕桑产业发展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路不清,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还没有真正把蚕桑产业作为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重要产业来抓,辖区内产业发展步伐缓慢。

特别有少数干部对行政主导抓发展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对蚕桑产业富民富县信念不够坚定,统筹做大龙头企业和稳定增加蚕农收入的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偏低。

总体来讲,我县栽桑面积不少,但农户传统粗放式生产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桑园培植的投入和管理力度不够,加之干旱的严重影响导致栽桑保存率偏低,桑园投产延缓,部分桑园长期不能投产,造成桑园资源闲置和浪费,这是当前栽桑规模与实际养蚕反差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的制约,深入农户辅导生产技术的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于产业基地的建设。

以小蚕共育室为中心的生产体系尚不健全,各桑区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运作管理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服务体系联系还不够紧密,直接影响到蚕桑产业的提质增效。

四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

蚕桑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性投入每年达400余万元,但与实际生产需要相比,投入仍然不足,桑园水利化程度低、蚕农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

养蚕设施仍然滞后,一部分蚕农没有专用蚕房,一些小蚕共育室十分简易,削弱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养蚕效益。

五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有限。

通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我县蚕桑龙头企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茧丝市场波动和产业规模不够强大等因素

 

影响,企业效益增长空间受限,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不强,兼顾一、二车间的协调发展,带动产业化发展的能力还十分有限,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任重而道远。

二、分析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我县蚕桑产业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乘势而上的时机日趋成熟,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优势明显,大有可为,机遇难求。

一是蚕桑培育具有明显的潜力优势。

多年来的奋斗,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到8.7万亩,投产面积近5万亩,以现有的产业基地规模,如果养蚕条件、科技投入以及蚕农饲养技术跟得上,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养蚕基础,健全科技体系,加强养蚕管理和服务,未来五年,可以实现现有产茧量翻番。

若充分挖掘区域发展空间潜力,将我县的桑园面积扩大到10万亩以上,可实现鲜茧产产量7000吨以上。

二是蚕桑发展赢来了战略机遇期。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推进,国家对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增多。

云南是“东桑西移”工程实施的重点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已经把蚕桑产业列为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将云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和在国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生丝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明确省级财政每年安排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我县通过努力争取,列为省级蚕桑核心基地县,蚕桑的发展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总体上来看,我县今后蚕桑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黄金发展时期。

三是蚕桑产业的前景看好。

近年来,全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茧丝绸行业已走出最困难的时期,实现了持续平稳发展。

从国内市场看,目前国内市场情况较为乐观,市场逐渐扩大,丝绸产品前景看好。

统计数据显示,以来生丝市场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加之受生丝价格暴跌影响,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出现了挖桑毁桑现象,使得蚕茧产量大幅下降,茧丝供大于求的恢复增长受到遏制,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市场机遇较好。

从国际市场看,外贸出口虽未完全恢复,但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外贸出口也必然呈现恢复性回升态势,必定会拉动生丝出口增长。

从长远发展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丝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面对极具潜力的发展优势,各级各部门务必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顺势而谋,围绕“到2020年实现桑园面积10万亩(其中:

丰产桑园6万亩),养蚕8万张以上,收购蚕茧5000吨以上,生产生丝700吨以上,蚕农收入上亿元,工业产值2.5亿元以上”的总体目标,努力把蚕桑产业培育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抓好20xx年蚕桑生产

20xx年蚕桑生产的目标任务是:

新栽桑5000亩,其中好田好地样板桑4650亩,埂桑样板耕地面积3000亩150万株;中低产桑园改造8000亩;收购蚕茧3000吨,蚕农收入6000万元以上;建专用大小蚕房800间。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盯死上述目标任务,围绕“强化一个保障,打牢两大基础,抓实三个环节”的具体思路,抓好蚕桑生产工作。

(一)强化一个保障。

即:

强化组织保障。

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责任到人,严格奖惩,切实把蚕桑生产抓紧、抓实、抓出实效。

县蚕桑产业领导组及其办公室要强化对全县蚕桑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调查研究、产业规划、督促检查、科技服务的作用;领导组挂钩成员单位要紧扣各项考核指标,与挂钩乡镇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帮助挂钩乡镇找准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的着力点,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栽桑养蚕乡镇要紧扣生产目标任务,全力抓实桑园冬管春嫁、桑树病虫害防治、中低产桑园改造、规划布局和适时组织新栽桑、共育室规范培育、大小蚕房集中规划建设等重点生产要素。

各乡镇、工商、公安、交通、农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好蚕茧经营秩序。

公司要及时搞好蚕用物资的就位和供应,搞好栽桑养蚕技术指导服务,营造“公司+基地+农户”的良好格局。

村两委要充分发挥贴进群众的优势,积极动员群众,解决好蚕桑生产技术覆盖千家万户的难题。

20xx年蚕桑产业发展,将坚持县委、政府“争先创优”考核和年度生产考核“双目标”管理,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实行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兑现责任制处罚。

(二)打牢两大基础。

一是打牢蚕房建设基础,改善养蚕条件。

目前,全县新建和改造的专用大蚕房还不到全部养蚕户的一半,养蚕条件尚未根本改善,甚至还有部分人蚕共居的现象。

今年,县政府明确提高蚕房建设补助标准,实行分村组集中建设的倾斜政策,便于各乡镇集中规划、按项目审批方式申报蚕房建设项目。

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公司也要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金,对蚕房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县信用联社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农户搞好蚕房建成。

国土部门要加强专用蚕房建设的审批管理,认真执行农户修建蚕房只收公本费的扶持政策,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蚕房建设户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要加大纸板方格簇、升降温设施等蚕房配套器具的投入,通过不断改善养蚕条件,稳步提高蚕农养蚕管理的水平。

二是打牢桑区水利基础,提高桑园产量。

便利的水源条件是提高桑园产量的重要保障。

各乡镇要结合重点桑园区域的实际,合理规划,抓住农业综合开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等机遇,逐步改善桑区水利条件,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县发改、水务、国土、扶贫、财政等部门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项目申报,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桑区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桑区水利化程度。

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督促,加快进度桑区在建水利工程,尽快建成投入使用,确保桑园灌溉条件有效改善。

(三)抓实三个环节。

一是抓实桑园规模扩张。

桑园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大量的丰产桑园,就没有蚕桑产业的大发展。

20xx年的蚕桑产业发展,要突出中低产桑园的改造和新栽桑两个重点,加强桑园田间管理,提高新栽桑质量,提升桑园产量和利用率,着力夯实蚕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和公司要摸清家底,搞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中低产桑园改造。

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好专用肥、冬管春嫁、桑园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以改造促效益,力争通过改造,使有水源条件的桑园亩产桑叶达到1500公斤以上,无水源条件的达到850公斤以上,实现稳产高产。

要千方百计扩大桑园规模,按照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点的要求,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建立乡级不少于150亩的中低产桑园改造示范样板,村级不少于50亩的示范点。

要突出好田好地连片样板桑和集中规划埂桑样板的“两个样板”栽桑思路,白鹤滩镇要建县级好田好地栽桑样板亩、包谷垴乡和蒙姑乡要分别建好县级样板1000亩,其余乡镇必须建立不少于50亩的集中连片好田好地样板和300亩集中连片耕地的埂桑样板。

要坚持“规划到户、丈量到地块”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抢抓节令,适时组织农户规范化、高质量移栽。

公司要确保苗木供给,按节令足量提供壮苗,确保苗木质量,提高移栽效果,县热开办要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好新栽桑面积的落实,不断推动蚕桑生产基地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抓实养蚕管理水平。

现阶段,蚕农养蚕整体水平不高,养蚕单产偏低,仍然是影响鲜茧总量增长和蚕农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公司,要把加强养蚕管理,尤其要把小蚕共育室管理,作为提高养蚕技能、提升养蚕效益的重要手段。

要围绕培训抓管理,抓好小蚕共育户培养的技能培训,把共育室打造成桑园冬管春嫁、化肥配供施肥、桑园病虫害防治、四季养蚕订种和统防统消的生产核心链条,带动提高大蚕饲养户的养蚕技能,提高大蚕饲养成功率。

公司及各蚕业中心要负责抓好小蚕共育户的管理,突出组织共育户带动大蚕户的生产落实,选择有经验、有劳力、责任心强的小蚕共育户,加强小蚕共育指导,规范小蚕共育,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尤其要大幅提高小蚕共育户的共育费和奖励政策,细化对小蚕共育户的奖惩约束机制,为挖掘养蚕潜力、全面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三是抓实产业化经营。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加快蚕桑产业化进程至关重要。

培植我县的蚕桑产业,一、二车间一定要稳定协调发展。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就是扶持农民,就是扶持产业发展的思想,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乡镇要从确保农村经济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角度,努力扩大基地建设规模,促进第二车间的发展,带动广大蚕农实现增收致富。

村两委要从村民增收致富的角度,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栽桑养蚕,抓好原料基地建设,支撑龙头企业实现规模效应,带动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公司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围绕县委、政府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目标,发挥好蚕桑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作用,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要不断增强“行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理念,搞好与产业基地乡镇的平等沟通协作,积极帮助乡镇解决蚕桑发展中的困难,尽力为村两委发展蚕桑基地排忧解难,创造互惠合作的新型关系,切实支持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

要十分注重企业信誉的提升,不折不扣执行鲜茧最低保护价和季度收茧价格政策,依质论价,维护公平、公开、公正的收购环境秩序,激发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原动力,不断构筑“公司+农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同时,公司要强化第一车间技术人员的管理,对蚕桑辅导员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及自学的方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要牢固树立蚕农是公司衣食父母的观念,做到技术指导深入细致,服务蚕农全面周到。

要牢固树立生存发展的忧患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增强内部动力和活力,充分挖掘丝绸工业园区的潜能,加大员工生产技能培训,加强成本控制,千方百计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