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2395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二硫化碳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硫化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

12000T/a二硫化碳项目

主办单位:

某公司

企业性质:

民营

法人代表:

建设地点:

某县某镇某村

1.1.2编制依据和原则

1.1.2.1编制依据

(1)原化工部计发〔1997〕426号关于印发《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订》(修订本)。

(2)某化工设计有限公司与某公司签订的“12000T/a二硫化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合同书”。

(3)某公司提供的项目有关基础资料。

(4)某化工设计有限公司对同类工厂的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行情况的调查。

1.1.2.2编制原则

本可研报告的编制将遵循下述原则:

(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情况

本报告是供公司决策使用,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按照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对本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路线、经济效益、工程建设、生产管理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个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2)采用成熟适用的技术

结合生产的特点和区域优势特点,各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都要考虑技术的成熟适用性。

根据企业的经济能力和管理水平等选取合理的技术。

(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命脉。

因此,本报告编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节省投资、降低消耗定额和减少定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1.3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1.1.3.1企业概况

1.1.3.2投资的必要性及经济意义

(1)某县有丰富的煤资源优势,某隶属晋城市,晋城市为山西煤炭富集区域之一,煤成本低,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2)二硫化碳市场需求量很大,前景广阔。

(3)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经预算: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某万元,年均利润某万元,投产后某年内可回收全部投资,投资利润率为某,投资内部收益率为某。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1)二硫化碳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化工设备的确定与选型。

(2)厂房内工艺设备安装的配置。

(3)公用工程的配套。

(4)项目的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评估。

(5)投资估算与技术经济评价。

1.3研究结论

1.3.1研究的简要结论和建议

1.3.1.1简要结论

(1)本项目产品方案选择正确,规模合适。

(2)本项目原料来源可靠、工艺成熟。

(3)本项目的“三废”治理设施完善,并运行可靠。

(4)初步财务评价表明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5)研究结果表明:

本项目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能增加就业岗位,有着明显的社会意义。

1.3.1.2建议

在当今市场经济情况下,产品价格随着市场波动很大,产品所实现的经济效益也与市场休戚相关。

建议建设单位抓住市场良好机遇,并尽早筹措资金,使工程早日上马。

附: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某表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生产规模

T/年

12000

年工作日

330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

1

半焦

T/年

4800

2

硫磺

T/年

10320

3

导热油

T/年

1.5

公用动力消耗

1

度/年

18.61X104

2

M3/年

3

燃煤

T/年

12000

运输量

T/年

35102

1

运入量

T/年

22602

2

运出量

T/年

12500

全厂劳动定员

50

1

生产人员

44

2

管理人员

6

总占地面积

M2

总建筑面积

M2

工程总投资

万元

1

固定资产

万元

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年销售收入

万元

成本和费用

万元

1

总成本费用

万元

2

年经营成本

万元

十一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十二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十三

财务评价指标

1

投资利润率

%

2

投资利税率

%

3

财务内部收益率

%

税前

4

财务净现值

万元

税前

5

投资回收期

税前(含建设期)

6

财务内部收益率

%

税后

7

财务净现值

万元

税后

8

投资回收期

税后(含建设期)

9

固定资产借款偿还期

含建设期

10

盈亏平衡点

%

2.0市场预测

二硫化碳,一种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制造工造丝、油漆、去渍剂、玻璃纸、橡胶水泥;也可用以制硫氰化铵、杀虫剂(威巴姆、棉隆)、杀菌剂(代森铵、代森锌、代森锰、福美双等)、除草剂、冷硫化剂;还可用作汽车燃料、作橡胶树脂及蜡的溶剂、羊毛脱脂剂、油类及生物碱的萃出剂及致冷剂等。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出口量增长,对二硫化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二硫化碳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我省的汾阳、文水、孝义和晋城的部分地区,随着需求量的增大,二硫化碳市场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近一年来,二硫化碳市场行情增势迅速,按照市场价值规律,说明已处于供不应求局面,且走势还在攀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仍会继续保持快捷、持续发展,二硫化碳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该行业将会有更好的机遇,必将方兴未艾。

 

3.0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3.1生产规模

产品生产规模主要从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市场需求情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生产规模太小,存在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原料及能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弊端,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生产规模过大,势必增加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度。

市场推广综合服务也难以一步到位,同时还存在投资风险提高等问题。

本项目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生产规模为年产二硫化碳12000吨。

3.2产品方案

根据市场情况,生产二硫化碳产品。

3.3产品质量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参照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标准及部分发达国家相关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如下:

二硫化碳质量标准(GB/T1615-1994)表3-1

序号

项某目

指某标

备注

等级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1

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

2

密度(g/ml)

1.262-1.265

1.262-1.267

20℃

3

馏出率(V/V)/%≥

97.5

97.0

96.0

4

不挥发物≤

0.005

0.007

0.01

100-105℃

5

碘还原物含量≤

0.0002

0.0005

0.0008

以H2S计

6

硫及其他硫化物

通过检验

通过检验

--

4.0工艺技术方案

4.1工艺技术方案的确定

目前,国内外生产二硫化碳的工艺主要有两种:

一种为“天然气法”生产工艺(即天然气+硫法),具体又有美国的FMC技术,Stallffer技术和PPG技术。

另一种为“木炭法”生产工艺(即半焦一硫磺法或木炭一硫磺法),该生产方法工艺简单,质量也比较稳定。

国际上目前已用天然气法取代了木炭法进行二硫化碳的生产,但国内受资源分布限制,采用天然法生产二硫化碳的企业仅有4家,绝大部分生产企业仍旧采用在国内比较成熟的木炭法。

虽然天然气法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二硫化碳生产工艺技术路线,但其执行条件受地域严格限制,仅限于天然气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而且由于世界能源价格上涨,天然气法工艺竞争力日趋削弱。

另外,国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法令法规不断完善和落实,非法采伐树木、烧木炭的现象必将被取缔,目前一些地区已经明令禁止使用木炭为生产二硫化碳,因此产生了半焦-硫磺法工艺。

某省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较之天然气法的原料紧缺,有着相当大的资源优势。

本项目采用侯心荣、宋青同志发明的专利,用半焦代替木炭生产二硫化碳,不仅解决了二硫化碳生产原料的紧缺问题,而且为二硫化碳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原料路线,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而且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正好起到填补市场短缺的作用。

4.2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4.2.1熔硫工艺方案的选择

4.2.1.1熔硫工艺流程比较

按熔硫釜位置划分可分为炉顶熔硫和炉下熔硫两种,按熔硫热源介质划分可分为烟气熔硫、蒸汽熔硫和导热油熔硫三种。

炉下熔硫的特点是向熔硫釜内投加硫磺方便,缺点是硫熔化后需用动力将液态硫送入反应釜内。

炉顶熔硫的特点与炉下熔硫相反,不需借助动力,熔化的液态硫可自流进入反应釜,缺点是固体硫磺需用外力提升到炉顶,投加不方便。

蒸汽熔硫的特点是蒸汽与固体硫直接接触加热,熔化的液态硫在蒸汽压力下送往液硫储罐,优点是一次熔硫量大,可以间歇性生产,蒸汽熔硫最大的缺点在于除了硫磺本身含有的的H2S外,水蒸汽与硫反应能生成H2S,并呈无组织放散形式排入大气中。

导热油熔硫的特点是采用夹套熔硫,导热油与固体硫不直接接触,避名了H2S气体的生成,但采用导热油熔硫熔硫量较刁,需连续运行,液态硫需用外力进行输送。

在燃烧室上部安装熔硫釜,熔硫釜可利用燃烧室烟气直接加热,热源温度高,熔硫速度快,操作简便易行,并可以做到连续熔硫以及集中熔硫。

4.2.1.2熔硫工艺的确定

根据企业二硫化碳实际生产经验,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确定本项目熔硫工艺采用烟气加热导热油熔硫工艺。

在每排炉顶上设一集中式熔硫釜,熔硫釜外夹导热油套管,导热油套管与反应炉并排筑于燃烧室内,通过烟气加热导热油从而将釜内硫磺熔化,熔化后的液硫用一根主管送往各眼反应釜投硫箱,投硫箱用支管与主管相通,并设阀门调节流量。

4.2.2烘炭工艺方案的选择

为了减轻水蒸汽与S反应生成H2S气体,并且提高二硫化碳反应速率,需对投加焦炭进行预热,一方面降低含水量,另一方面将炭加热到赤红状态,入炉后能尽快与硫蒸汽发生反应。

目前烘炭常用的方法是在每排反应炉侧用耐火砖砌烘大炭室;焦炭用升降斗提升到炉顶,倒入烘炭室,在烘炭室利用反应炉烟气烘炭。

烘好的炭用提升斗提至炉顶,从反应炉加炭投入,每班加炭一次,加炭口用顶盘及泥封密闭,防止气体外逸。

本项目烘炭采用上述方式,但为减轻投碳时无组织放散,设计采用插板式投料箱从加碳口过入反应炉。

4.2.3二硫化碳反应炉型选择

采用木炭法生产二硫化碳的炉型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分体式自动投硫气化反应炉,另一种是一体式气化反应炉,前者投硫口与炉顶平齐,经多个S型转弯后,液态硫受炉外烟气加热气化,在炉底气态硫直接进入反应室与焦炭进行反应,反应室与硫气化室是隔离分开的,后者硫的气化室在炉体下部,液态硫进入气化室后受炉外烟气加热,气化后上升进入反应室。

项目采用分体式自动投硫气化反应炉,该炉型是由阳城县南坡铸造厂发明创造的,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某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该炉型进行了环保指标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炉型环保治理效果良好,各项受测环保指标基本达到相应标准限值”。

虽然该炉型存在体积过大、安装不方便、价格较高等不利因素,但考虑到反应炉易损坏,生命周期短,在一年左,更换较频繁,因此采用当地生产的反应炉可以保证及时到位,另外,废反应炉也利于厂家回收利用。

4.2.4冷凝工艺选择

冷凝是回收二硫化碳和硫磺的关键工序,冷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产率。

目前通用的冷凝方式是水冷,水冷又分为冷凝器和制冷站两种方式。

冷凝器系统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但冷却效果好,产品回收率相应提高,本项目采用冷凝器方式进行冷凝。

4.2.5精馏工艺选择

精馏的目的是实现二硫化碳与硫和H2S等杂质的分离,以得到合格的二硫化碳产品。

目前国内外精馏流程以装置来分常用的有单塔、双塔和三塔流程,以压力来分又可分为常压精馏和加压精馏,所谓二塔流程是指有预塔和主精馏塔的装置,三塔是指有预塔、加压塔和常压塔。

三塔流程比二塔流程复杂,投资大、操作难度大,但突出的特点是能耗小、操作费用低。

目前国内外采用三塔流程的装置规模一般都在4万吨/年以上。

鉴于本项目生产能力在1.2万吨/年左右,规模较小,采用三塔流程的实际操作费用低的优势不明显,因此推荐使用双塔流程,精馏塔填料为瓷环。

4.2.6尾气中二硫化碳的回收方案

本工程对二硫化碳采用循环水冷凝,由于二硫化碳气体在64℃以下才能冷凝,因此在尾气中仍然存在部分未凝二硫化碳气体,据企业常年生产经验,夏季二硫化碳通过尾气流失量达到5%,冬季也在2%以上,而国内木炭法生产工艺通常不对尾气中的二硫化碳进行回收,由于二硫化碳属有毒化合物,比重大于空气,在空气中不易扩散,极易在厂区低洼处聚集,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尾气中二硫化碳的回收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油吸收,二是采用深冷法。

油吸收利用二硫化碳易溶于有机物的特点,用矿物油吸收二硫化碳,将尾气送入吸收塔,矿物油吸收二硫化碳后形成的富油送汽提塔中,释放出二硫化碳去精馏精制,汽提塔中的贫油冷却后再返回吸收塔。

深冷法的实质是提供温度较低的换热提质,从而达到提高冷凝效果的目的,工业上一般采用制冷站。

制冷机组根据能源可分为蒸汽制冷和电力制冷两种,蒸汽制冷一般是在工厂制冷需要量大、且有汽源的条件下采用,从而节省运行费用,在焦化厂以及化肥厂采用较普遍,对于无汽源或制冷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电力制冷。

本工程只对不凝尾气进行制冷,不凝气中二硫化碳含量较小,因此采用机械制冷方式。

4.2.7尾气中烟尘的治理方案选择

为了保证尾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工程拟对烟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进行治理,烟尘常用的治理方法有:

单一除尘、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水膜除尘、电除尘等;脱硫除尘常用的治理方法有:

麻石水膜除尘器、高效脱硫除尘器等。

根据企业提供的燃煤资料可知,本工程燃煤均采用当地优质无烟煤,煤质中硫含量很低,在0.3%左右,即使不采取治理措施,也可以达到达标排放,因此,只考虑烟气除尘。

项目采用重力沉降室的方式进行除尘。

设计烟道宽2米、高0.8米,烟囱高度为45米,出口内径1米,以便利用烟囱所产生的抽力自然排烟。

4.2.8废渣治理

本工程的废渣主要为反应炉炉渣,其主要成分是炭渣和没有反应的硫磺。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这些废渣不属于危险废物,可作为一般固体废物进行处理或处置。

但是考虑到废渣中存在硫磺,为了做到节约能源和能源合理利用,建议建设单位将废渣送到当地硫磺厂,进行硫磺回收,以便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3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以半焦和硫磺为原料,经合成、脱硫、冷凝、精馏、再冷凝等工序生产二硫化碳。

工艺流程简述如下:

(1)熔硫

将硫磺用提升料斗提到炉顶熔硫釜内,釜内硫磺通过导热油(导热油由烟气加热)密闭加热熔化(熔点为110—119℃),熔化后的液态硫用一根主管送往各眼反应炉投硫箱,投硫箱用支管和主管相通,并设阀门调节流量。

本工程由于采用导热油熔硫,在每排炉顶上设一集中式熔硫釜,熔硫釜外夹导热油管,导热油套管与反应炉并排筑于燃烧室内,通过烟气加热导热油从而将釜内硫磺熔化。

熔硫釜釜口采用双插板开关,熔化过程是在密闭状态下,因此减少了蒸汽敞口方式熔硫而带来的尾气污染,但在熔硫釜投硫时仍会有少量废气排放。

(2)半焦烘干

在每排反应炉烟气出口处设一个烘炭室,半焦用提升料斗提至炉顶,倒入烘炭室,半焦在烘炭室受高温烟气加热,使半焦中的水分挥发,待半焦加热到发红状态,出炭送入反应炉,通过插板式投料箱从反应炉投炭口进入反应釜。

每班加炭一次,投炭口用泥封防止气体外逸。

烘炭室废气经燃烧室烟囱排出。

(3)合成反应

液态硫进入气化室后被反应炉外烟气加热变为气态硫(硫的沸点为444.6℃),在炉底气态硫直接进入反应室与炉内炽热的半焦发生反应,温度在850—880℃温度范围内发生合成反应,生成二硫化碳气体,其反应方式为:

C+2S某CS2

由于本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需外部加热,本工程以燃烧当地15#原煤作为反应炉热源,烟气经湿法除尘脱硫后经45米高的烟囱排放。

(4)脱硫

生成的二硫化碳气体连同过量的硫蒸汽、H2S等杂质气体一起通过二硫化碳导气管进入炉外脱硫箱,在脱硫箱内大部分气态硫(由于硫的沸点较高,为444.6℃通过导热油控制温度(190℃)将大部分硫蒸汽变为液态硫,截留在脱硫箱内,而二硫化碳气体连同一些杂质气体进入冷凝器。

(5)冷凝

由于二硫化碳沸点较低(沸点为46.3℃),二硫化碳通过在冷凝器内与换热器(低温循环水)换热后,二硫化碳、少量硫及杂质以液态形式冷凝下来,通过冷凝气下部出口进入粗品二硫化碳贮罐,不凝气体通过管道收集后进入冷凝器回收不凝气体中的二硫化碳,二次冷凝系统中的不凝气体送碳酸钠液洗系统吸收H2S。

(6)精馏提纯

粗品二硫化碳中含有少量硫及其它杂质,为了得到纯净的二硫化碳,需对粗品进行精馏提纯。

来自粗品储罐中的二硫化碳利用地形高差自流进入蒸馏塔,利用二硫化碳沸点较低的特点,来实现二硫化碳杂质的分离。

热源由导热油锅炉供给。

由于本工程生产规模较小,精馏采用单塔流程操作。

来自粗品罐中的二硫化碳自流进入蒸馏塔(温度控制在120—125℃),打开蒸馏塔出口阀,此时蒸馏塔受导热油加热,塔内装有瓷环,高沸点的液态硫进入塔底部,最后进入硫封器,回收的硫磺返回熔硫釜再次利用。

低沸点的二硫化碳蒸汽从精馏塔塔顶逸出,通过冷凝器冷凝后,部分返回精馏塔进行回流,以调节产品质量,蒸馏后从塔顶逸出纯度为97%以上的二硫化碳气体,气体经冷凝后进入成品罐待售。

精馏过程中将有部分H2S等不凝气体产生,为此在所有的冷凝器出口设放散管,不凝气通过放散管进行集中收集,送水池冷却器进行回收二硫化碳。

精馏过程中回收的硫磺返回到熔硫釜,以便回收利用。

(7)尾气处理

经过水池冷却后的放散气(主要为H2S、少量CS2和其他一些气体)通过管道送至尾气处理系统,在尾气吸收塔内,H2S气体和NaCO3溶液逆流接触,主要生成NaHS。

将生成的NaHS稀溶液用泵不停的在塔内循环,当NaHS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送到蒸发系统,蒸发结晶,得到固体NaHS,包装,出售。

详细工艺流程图见附件。

4.4工艺流程简图

4.5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主要设备一览表某某某表4—1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反应炉

1.3×0.73m

20

椭圆体

2

烘炭室

2

矩形

3

熔硫釜

φ1.0m,h=1.0m

1

矩形

4

脱硫器

20

圆柱体

5

冷凝器

φ0.7m,h=2m

20

圆柱体

6

粗品中间罐

φ0.9m,h=1m

20

圆柱体

7

精馏塔

h=1m,顶φ0.9m,底φ1.0m

1

圆柱体

8

精馏冷凝器

φ0.7m,h=2m

3

圆柱体

9

成品贮槽

50T

2

圆柱体

10

导热油炉

1

11

玻璃钢冷却塔

200T

1

12

循环水泵

8

13

导热油泵

2

14

二硫化碳泵

2

磁力泵

15

尾气吸收塔

1

用户定做

16

碳酸钠泵

2

17

硫分器

2

用户定做

4.6消耗定额

二硫化碳装置原料及能源消耗量(以每吨100%二硫化碳计)

序号

项目及名称

规格

单位

每吨产品耗量

年耗量

原料及辅助材料

1

半焦

灰分<3%,

硫分<0.05%

t

0.40

4800

2

硫磺

纯度99%以上

t

0.86

10320

3

导热油

t

1.5X10-4

1.5

燃料及公用工程

1

循环水

M3

0.4

4800

2

18.6

223200

3

燃煤

灰分<18%,

硫分<0.36%

t

1

12000

 

 

5.0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5.1建厂条件

5.1.1建厂地区状况

某县位于某省境东南,东与河南省接壤。

拟建某县某化工厂厂址位于某县某镇某村化工业小区。

5.1.2交通运输条件

 

5.1.3气象条件及工程地质资料

5.1.3.1气象资料

某县属大陆性气候区。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午间较热,早晚凉爽;秋季温凉气爽;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某某某某某7.8℃

一月份平均气温某某某某-6℃

七月份平均气温某某某某20.9℃

年降雨量某某某某某560mm

无霜期某某某某某某150-180天

全年平均风速某某某某2.2m/s

春、夏季主导风向某某某某偏南风

秋季主导风向某某某某偏北风

冬季主导风向某某某某西北风

5.1.3.2工程地质资料

(1)某县地处太行山东南之绝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峰峦迭嶂,沟壑纵横,一般海拔在1200至1600米之间,以东北部板山为最高,海拔1784米。

东南石质山区,山险人少。

主要河流有南峪河、香磨河等。

项目所在区域崇文镇属于低山丘陵区,场区地形基本平整。

(2)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项目建设所在某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5.1.4电源、供电、电讯等情况

本工程用电负荷较小,年耗电量为22.32万kwh,用电从南四渠村化工业小区电网接入厂内,可满足要求。

为满足工厂紧急状态下的用电,配置一台柴油发电机。

厂区通讯畅通,有线电话可就近接入,移动通讯可沟通全球。

5.1.5水源、排水等情况

本工程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拟用厂区自备水井,项目用水主要为冷却循环水,添加量不大,可满足要求。

工厂的雨水及处理合格的废水拟排至厂区附近的天然沟壑。

5.1.6供热

供热主要为二硫化碳的保温以及精馏所需热量,由配置的导热油炉供给。

5.2厂址方案

拟选厂址所在地为山坡荒地,位于某县某镇某村化工业小区内,为县规划化工用地,不属自然风景及文物保护地,详见附件:

厂区地理位置图。

 

6.0原材料、辅助材料及燃料和动力的供应

6.1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供应某表6—1

序号

项目及名称

规格

单位

年耗量

来源/备注

原料及辅助材料

1

硫磺

块状或片状,纯度99%以上

t

10320

洛阳、燕山、胜利油厂

2

半焦

块状,灰分<3%

硫分<0.05%

t

4800

就近购买

3

导热油

t

30

第一次用量

燃料及公用工程

1

燃煤

块状,灰分<18%

硫分<0.36%

t

12000

当地无烟煤

2

M3

4800

3

万度

22.32

6.2原、辅材料质量组分指标

半焦组成成分表某某表6—2

项目

固定炭(%)

水分(%)

Vad(%)

Stad(%)

Aad(%)

磷(%)

指标

>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