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1655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docx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

规划编制单位

项目名称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规划

委托单位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政府

编制单位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

余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总工程师

彭瑶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所长

颜毅(高级工程师)

项目总工

郭大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规划专业

职责

姓名

职称

项目负责人

刘方

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规划专业

彭淞

工程师

张婷婷

工程师

徐娜

工程师

高小钦

助理工程师

市政专业

交通专业

杨源

工程师

管网专业

姜伟

高级工程师

建筑专业

项目负责

姜秀岩

高级工程师

建筑专业

杨衡

工程师

赵岩

助理工程师

规划审查

规划专业

郭大忠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交通专业

蒋航

高级工程师

管网专业

陈治刚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规划试点工作协调小组

职责

单位

职务

姓名

组长

重庆市南川区政府

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

郝满炉

副组长

重庆市南川区政府

区委办副主任、机要局局长

王彬

副组长

重庆市南川区政府

区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刘达文

副组长

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局

区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学民

成员

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局

李玉梅、赵品银、陈虹佑

区财政局、区城乡建委、区农委、区国土房管局、区环保局、区交通局、区水务局、区生态农业园区、惠农公司

主要负责人

南川区大观镇政府

书记

梁正忠

镇长

张华

镇长

李金红

人大主席

卓中伦

主任

李卫兵

主任

钱溢

副主任

代先军

金龙村主任

游绍伦

技术指导

重庆市规划局

倪明、谢力、何杨

协编单位

专业

单位

姓名

职称

地域建筑

重庆大学

覃琳

教授、硕士生导师

产业规划

大观镇农委

张华

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

苏仕民

副主任

西南大学

张平

教授

工作开展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规划村庄建设的精神,提高村庄规划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2月4日,下发了建村函[2013]35号文,开展村庄规划试点工作。

2013年3月,重庆市规划局经过多次实地踏勘和比选,选定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作为本次试点村庄。

受重庆市规划局、南川区规划局以及大观镇政府委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本次《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规划》编制工作。

工作开展情况

阶段

时间

地点

参与部门

主要内容

总结遴选

2013.3.7

南川区规划局

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川区规划局、大观镇政府

确定组织协调机构、人员;现场踏勘、集中居民点选址

2013.3.10

观溪村、铁桥村、木凉乡、龙川村、金龙村

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

现场踏勘多方案比选确定试点村庄

调查准备

2013.3.12

金龙村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金龙村村委会

向各部门下发基础资料调查清单,并委托大观镇政府搜集

初步调查

2013.3.28

大观镇

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金龙村村委

现场踏勘,确定先期启动的集中居民点的规划范围和规划内容

2013.4.15

金龙村

南川区规划局、大观镇政府、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金龙村村民代表

对金龙村进行调研;就村民居住意愿、对现状建设的评价和要求等等进行了座谈;

2013.4.16

金龙村

南川区规划局、大观镇政府、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金龙村村民代表

入户调查,填写调研问卷

初方案及深入调查

2013.6.7

南川区政府

南川区政府、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

就金龙村集中居民点进行了汇报,会后于规划局对方案进行了意见交流

2013.6.14

金龙村

重庆市规划局、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

对现场进行再次踏勘,深入了解农业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2013.7.1

南川区规划局

重庆市规划局、南川区政府、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金龙村代表

对金龙村团田堡集中居民点规划设计进行行政评审和专家评审

2013.7.4

大观镇

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

就金龙村集中居民点完善方案进行了汇报,进一步对接建设需求;现场踏勘进一步核实;调研周边村落做法。

正式方案及补充调查

2013.8.16

重庆市规划局

重庆市规划局、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对村域部分规划进行审查

2013.8.20

金龙村

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金龙村代表

对部分产业、用地问题进一步核实调查,初步成果公示

2013.8.30

住建部

住建部村镇司、重庆市规划局代表、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代表、其他省直辖市试点项目组代表

村庄规划试点中期汇报

成果公示与完善

2013.9.13

南川区规划局

重庆市规划局、南川区政府、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金龙村代表

对村域规划进行行政评审和专家评审

2013.9.16

大观镇

南川区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村民代表,农委

就产业规划征求了村民代表和大观镇农委及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

2013.9.18

金龙村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观镇政府,金龙村村委会,村民代表

结合村民修改意见完善成果,规划成果报区政府审批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增强小城镇功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现南川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新农村,有效指导大观镇金龙村规划建设,实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目标,特编制《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规划》。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金龙村行政村域,幅员面积约4.53平方公里,包括10个村民小组。

规划期限

近期:

2013-2015年

远期:

2016-203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4.《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

5.《重庆市村规划编制办法》(2009年修改)

6.《重庆市村规划技术导则》

7.《重庆市主城区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8.《重庆市南川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修改)

9.《南川区大观镇总体规划(2012-2030)》

10.相关专项规划

1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四、规划原则

1.具体实在,注重实效

编制过程应充分考虑建设实施、规划管理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规划成果应便于管理、利于实施。

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2.问题导向,针对性强

找准村民生产生活、村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建立规划目标体系并确定各项规划内容和深度。

3.尊重民意,加强参与

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加强村民参与机制,充分尊重村民在生产、土地使用和农房建设上的主体地位,通过村民深度参与确保规划的质量和可实施性。

4.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各项建设以尽量节省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为原则,保护具有农村特色的乡土环境,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5.经济可行,普适推广

以经济可行作为规划建设的原则,便于投融资并有效指导村域各项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指导作用,形成可推广的村规划编制方法。

6.保护文化、注重特色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尊重健康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突出地方特色。

保护村庄自然肌理,突出乡村风情,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五、法律效力

本规划由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

经区政府批准后的村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是镇政府实施和管理规划的依据。

第二章村域规划

一、规划人口

1.现状人口:

2012年底全村10个村民小组;604户,户籍总人口1710人,其中:

男性850人、女性860人;共有劳动力1208人,其中外出务工520人。

2.自然增长:

2008年至2012年,金龙村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1.02‰。

3.上位规划:

根据《南川区大观镇总体规划》(2012-2030),基层村规划人口为1500人。

4.趋势判断:

根据南川区城镇化发展战略,金龙村人口会有部分迁入城镇,农村人口将呈减少的趋势。

根据《南川区大观镇总体规划》,考虑到城镇化的进程及金龙村实际情况,规划远期2030年本村户籍人口1500人。

二、目标定位

(一)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金龙村的区域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优良、产业发展可持续的新农村,实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目标。

(二)发展定位

加快发展农产品研发孵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城乡生活进一步融合、产业形式现代、丘区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新农村;

全面融入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充分发挥南川区西大门的门户作用,利用大观镇镇区腹地区位,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创建国家级城乡统筹示范村;

以建设精品蔬菜、高档花木、优质水果、高产粮田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全面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村、国家级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村;

把统筹城乡、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进行配套完善,创建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

三、土地利用规划

金龙村规划范围4.53平方公里。

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为27.61公顷,其中镇建设用面积0.62公顷,为大观中学用地;乡村建设用地面积26.99公顷。

农用地416.92公顷,其中耕地171.42公顷,林地147.29公顷,园地98.21公顷。

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80.03公顷(合1200亩)。

水域:

面积8.56公顷。

金龙村土地利用规划汇总表

序号

用地名称

面积(ha)

比例(%)

1

建设用地

27.61

6.09

其中

镇建设用地

0.62

0.14

乡村建设用地

26.99

5.96

其中

居住用地

12.27

2.71

公共设施用地

2.36

0.52

生产设施用地

4.39

0.97

道路广场用地

6.79

1.49

工程设施用地

0.58

0.13

仓储用地

0.52

0.11

特殊用地

0.11

0.02

2

农用地

416.92

92.02

其中

耕地

171.42

37.83

林地

147.29

32.51

园地

98.21

21.68

3

水域

8.56

1.89

4

合计

453.09

100.00

注:

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80.03ha

四、空间管制规划

(一)空间管制原则

以村域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在合理配置、集约使用空间资源、优化总体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统筹落实各专业规划的空间要素,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管制,分期许可,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创造居民点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实现村域空间整体优化,建设特色鲜明的新农村。

(二)空间管制分区

规划区划分为适建区、控建区、禁建区:

1.适宜建设区

规划适宜建设区36.1公顷,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且坡度小于25°的地区,主要包括集中居民点建设用地、其它居民点建设用地、农村公益事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工矿建设区的区域。

2.控制建设区

规划控制建设区143.26公顷,将建设用地周边作为本次规划的控制发展用地,同时对独立企业、独立市政及独立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独立用地等区域内独立零星的建设用地,应综合治理,控制用地蔓延。

控制发展区在规划期内保持原土地使用性质,非经原规划部门的批准同意,不得在该区内进行非农项目的开发建设。

3.禁止建设区

以上两区以外的用地为禁止建设区,规划禁止建设区261.65公顷。

包括基本农田80.03公顷、需保护的耕地64.36公顷、林地保护区75.4公顷、河流保护区(石桥河两侧10米)、省道两侧10米、旅游公路两侧15米范围、35KV高压线两侧10米、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等特殊控制区和水利、交通、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保护区41.86公顷。

区内居民点近期不新建扩建,远期引导搬迁。

(三)蓝、绿、黄线控制

1.蓝线:

石桥河两侧十年一遇洪水位线以内。

2.绿线:

包括需保护的耕地、基本农田、林地保护区的边界线。

3.黄线:

35千伏大观至土溪高压线走廊两侧20米范围线内,燃气储备站周围50米范围线。

五、集中居民点规划

(一)用地标准

集中居民点宅基地标准和建设用地标准为:

金龙村集中居民点建设方式新建与扩建相结合,各集中居民点人口在240、380人左右,属于中型集中居民点,依据《重庆市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9年试行),人均规划建设用地取60-80m2/人为宜。

宅基地标准为:

每人20-30m2,3人以下户按3人计算,4人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户按5人计算,扩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积应连同原有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

(二)集中居民点规划

根据金龙村村域人口规划情况、土地整治项目以及有利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共规划建设3个集中居民点,共259户,1000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6.29公顷。

现状散居居民点五户以上保留,五户以下建议进行拆并,保留现状散居点共5.71公顷。

陈家塆集中居民点,临村公路(省道S204)、村委会,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已建村公共服务中心300平方米。

保留整治,共70户,人口240人,总建设用地1.59公顷。

团田堡集中居民点,新建居民点规划74户,人口380人,总建设用地2.36公顷,主要接纳高山移民、水库移民、周围危旧房改造。

庙湾集中居民点,规划115户,人口380人,总建设用地2.34公顷。

居民点整合一览表

规划集中居民点名称

建设用地

户数(户)

人口(人)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2)

陈家塆(1、2、7、8、9社)

1.59

70

240

66

团田堡(新建)(5、6社,高山移民与水库移民)

2.36公顷

74

380

62

庙湾(3、4、10社)

2.34公顷

115

380

62

合计

6.29公顷

259

1000

63

六、道路交通规划

(一)规划目标

依托省道204及黎香湖旅游公路,完善金龙村道路交通,提升道路质量、完善交通设施,强化慢行交通,建构便捷、安全、绿色、乡土的道路交通系统。

(二)村域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通道规划

(1)规划以省道204、黎香湖旅游公路及大白路为主要对外联系通道,规划道路等级为2级路。

(2)改建村域内省道204道路路面质量,规划道路等级为2级路,道路宽度8.5米,黎香湖旅游公路道路宽度10米。

(3)改建提升大白路道路等级,规划道路等级为2级路,道路宽度8.5米,加强金龙村与东泉景区的交通联系。

2.村道规划

(1)道路等级

金龙村村道分为景观性主村道、主村道和次村道三个等级进行规划。

景观性主村道:

规划樱花大道为金龙村的景观性村道,道路红线宽14米,车行道宽6.5米,车行道两侧设置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相结合的慢行道

主村道:

规划一条连接樱花大道与黎香湖旅游公路的村道,以增加金龙村对外接口,道路红线宽6.5米。

配合团田堡新居民点建设规划一条村道连接省道204与樱花大道,作为团田堡居民点对外联系的主道路,道路宽9.5米。

村域内规划划主村道,连接金龙村西部各社及周边各村,车道宽6.5米。

次村道:

以方便村民出行和生产为前提,结合金龙村产业布局规划金龙村次村道,车道宽4.5米。

在节假日及旅游旺季,可根据旅游线将次村道转为自行车专用道,禁止机动车驶入。

(2)道路断面

规划村道横断面分三种:

景观性主村道14M:

3.75+6.5+3.75(慢行道+机动车道+慢行道)

主村道:

6.5-9.5米(车行道6.5米,居民点内主村道两侧设置1.5米人行道)

次村道:

4.5米

(3)村道景观规划

在村道建设过程中,所有村道应绿色化,形成绿色村道,使其不仅具有交通功能,更使之融入乡村旅游的一部分。

绿色村道在建设中应提升植物景观,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场地内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达到与乡村景观风格协调、统一的目标。

植物种植应充分考虑植物的观赏特性,营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村道的游赏乐趣。

3.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次村道每200—300米应设置会车展宽段。

(2)集中居民点设置三处农村客运招呼站。

(3)规划两处集中公共停车场,一处由大观镇区停车场及结合村入口文化广场设置的停车场解决,一处位于团填堡集中居民点。

承担乡村农家体验游的居民民宅前均应结合自身接待能力考虑游客停车需要。

4.非机动车道与步行道规划

(1)非机动车道规划

1)骑行条件

金龙村地形平缓,地面高差起伏不大,且村域内植被丰富,景点众多,非常适宜开展自行车休闲健身活动。

本次非机动车道规划重点打造自行车道系统。

2)规划目标

整合金龙村村域内各类资源要素,紧密结合生态布局和功能分区,立足已经形成的村道、机耕路、堤围、花卉苗木基地便道,建设休闲型、观光型、健身型等各种不同层级、各具特色的绿道,构建覆盖全村的具有体育、文化、旅游等多重功能的绿道网络化体系。

3)骑行线路

在路线设计上尽量远离公路和机动车道,使人们享受更纯粹的骑行环境;路面铺设环保型可渗水材料,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人性化为出发点,考虑周全,高标准实施,尽可能给骑行者更完善的配套服务。

结合团田堡接待中心设置一处自行车租赁点。

规划自行车道同村域次村道规划相结合,其中新建自行车道4.63公里,改建现有村道为自行车道6.49公里,依托现有道路增加自行车道,4.4公里,自行车道总计15.5公里。

配合乡村旅游,金龙村自行车道结构为两环多联络。

一环以金龙村各瓜果大棚等农业观光点为点进行串联,以乡村观光骑行为主,该环骑行时间约半小时。

二环以环金龙村绕行为主,线路选择上结合部分山地、林地、果园,以健身骑行为主,该环骑行时间约一小时。

在自行车道设置上建议与周边景点统一打造,建议打造大观-金龙村-黎香湖沿线自行车道。

4)配套设施

配合金龙村自行车道规划,结合金龙村内各瓜果大棚点及观景点等重要旅游节点,规划自行车休憩点。

休憩点规划一定自行车停车用地便于游人观光。

(2)乡村步行道规划

1)规划目标

打造生活、生产、休闲三个步行系统,形成便捷、通畅、绿色、休闲的金龙村的乡村步行道系统。

2)步行道系统规划

生活步行系统规划:

以方便村民在集中居民点内出行为主,构筑生活、生产步行系统的网络化,以悠闲生活、利于生产为目标。

主要结合集中居民点建设进行规划。

休闲游道系统:

主要以连接金龙村内各个生态景点为主,体现回归自然,享受健康生活的目标。

它贯穿了金龙村的每一个生态旅游空间,包括山林绿地、果园、农庄等,构成了连接森林田园的生态化步行网络。

主要以游客的参观路线为主。

步行道路应体现出“净、静、美、畅”的原则。

步行道路面主要以生态路面为主,并具乡间野趣。

生产交通系统:

生产交通步行道主要以主村道的人行道及进行农业生产的步行道为主,此系统为村庄联系周边区域的重要交通干道。

以快速便捷的可达性为目标。

(3)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

步行道设置应保证安全,与机动车道分离设置,保证安全、连续、舒适的步行交通环境。

确保步行道宽度,生活及休闲型步行道宽度不小于1.5米。

生产性步道宽度不小于1米。

步道修建上应形式多样、宽窄适宜,不宜采用生硬的混泥土简单铺装,宜选用地方天然材料,体现村庄风貌。

七、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

1.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金龙村规划人口1500人,根据《镇规划标准》、《重庆市城乡规划村庄规划导则(试行)》、《农村给水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金龙村用水现状情况,确定供水指标按人均综合用水160升/人·日计,公共接待及农家乐旅游接待点用水量按400升/床·日计,旅游散客按20升/人·日计。

则远期整个村域范围市政用水总量为550立方米/天。

规划区范围内同一时间火灾次数按照1次考虑,室内消防水量为15升/秒,需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旅馆建筑等的喷水强度为4升/分钟·平方米,作用面积160平方米,计算室外消防水量为35.67升/秒。

消防水池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结合建筑设计进行设置。

(2)水源规划

规划采用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居民点供水由位于木凉乡的大观自来水厂提供,居住较为僻远的散户由就近地下水、泉水等经适当处理后提供。

地下水开采需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进行,防止过量开采。

(3)水质要求

供水水质要求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合大观水厂的发展及供水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条件。

(4)供水管网规划

沿204省道及樱花大道规划dn160供水环状主干管,供水管网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及室内外消防用水等要求。

室外消防水量大于15升/秒的居民点供水管成环状布置。

设有消防给水管的居民点沿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消防车无法到达的居民点,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60米。

规划一处给水加压站,规划最大供水能力10立方米/小时,dn65出水管沿规划道路敷设,满足10社市政用水需求。

条件适宜的集中居民点可结合分质给水、中水回用、雨水综合利用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灌排系统规划

(1)一步改造和完善村内农业生产灌排一体系统。

灌溉设计标准按80%保证率,抗旱天数按30天设定。

对现有具备蓄水灌溉功能的水沟、山坪塘、蓄水池等进行清淤、围固,挖掘潜力,保证雨季截洪蓄水,旱季放水抗旱的功能。

(2)围绕在建的黎香湖引水灌溉工程,逐步建立起高标准的农业灌溉体系,进一步提高金龙村农业抗灾能力。

(3)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新理念。

加强输水渠道防渗、逐步采用管道输水;摈弃传统的大水冲灌,采用滴灌、渗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温室种植,无土栽培等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科学种植,科学灌溉,掌握作物不同生长周期对水源的需求,实时灌溉;倡导废水回收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等。

(二)排水工程

1.规划原则

(1)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环境保护,以现有设施为基础,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

(2)全面规划,远近期结合,适当考虑雨污水回收利用。

2.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新建居民点采用雨水-污废水分流的排水体制,同时适当考虑雨污废水的综合利用。

对现有的雨污水排水设施进行保护和整治,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排水体系。

(2)污水量预测

生活污水量取平均日用水量的70%,整个村域产生的总污水量为290立方米/天。

(3)污水系统规划

保留现状6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收集管线及池体进行疏通及维修,对湿地植被进行重新培育,扩大污水收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效果。

在新建庙湾、团田堡居民点附近各规划一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处理能力分别按30立方米/天、50立方米/天进行控制,使集中居民点的污水处理得到集中有效解决,出水达到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