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1195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5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中医诊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中医诊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中医诊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中医诊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docx

《中医诊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docx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绪论

2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2、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4、 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及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2、辨证(八纲、病性、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等辩证方法)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

2、见微知著

3、以常达变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整体审察

2、四诊合参

3、病证结合

五、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略)

讲授的重点: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解决的疑难点:

中医诊断为什么要四诊合参?

教学方法

本篇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法。

板书或多媒体示教。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可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

预习要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思考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备注

中医诊断学简史可让学生作为自学内容,因已在中国医学史这门课中学过这部分内容。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一、简述诊断、中医诊断学概念及其地位(5分)

诊,是诊察,了解的意思;断,是分析,判断的意思。

诊断,就是对来诊者的身体健康或患病情况所做的一种概括性判断。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0分)

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0分)

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0分)

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五、介绍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5分)

1、《内经》在诊断学方面的贡献:

提出并运用四诊、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贯穿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2、西汉·淳于意首创“诊籍”。

3、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把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起来的著作。

他提出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4、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5、隋·巢元方等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

6、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说为病因辨证奠定了基础。

施发《察病指南》绘制脉图33幅,以图示脉,便于学生领会。

7、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8、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以“二纲”“六变”的形式总结出八纲辨证的方法;“十问歌”成为后世问诊的准则。

9、李时珍《濒湖脉学》以歌诀的形式总结出28脉的体象、主病和相类脉的鉴别。

10、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的方法。

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5分)

1、熟练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反复临床实践。

3、学会辨证思维方法。

 

小结、分析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问诊-1

2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问诊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掌握问诊的内容

4、掌握各种寒热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一章问诊(问诊的概念)

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咨询答疑等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

围绕主诉,全面询问;问诊技巧等

注意事项:

环境、态度、语言等

第二节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一般情况的内容,询问一般情况的目的)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七、问现在症状(十问歌)

第三节问现在症状——问寒热

讲授的重点:

问诊的内容和问现在症状之一问寒热

解决的疑难点:

问寒热的各种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及问诊的模拟练习。

对于问诊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将在临床见习时予以讲授,并要求学生结合见习内容完成一个门诊初诊病历的书写。

预习要点

同学之间模拟问诊。

寒热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

1、问诊的内容和问现在症状的内容有哪些?

2、“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3、寒热的类型有几种?

其病理机制如何?

4、潮热的特点及病理机制如何?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备注

学生多数去医院看过病,通过提问学生看病的程序与体会,引出问诊相关的内容及概念。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问诊的概念…

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5分)

一、问诊的意义、方法

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咨询答疑…

第二节问诊的内容(40分)

一、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的内容,询问一般情况的目的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七、问现在症状

第三节问现在症(45分)

问现在症的含义;张景岳《十问歌》的内容;问现在症的范围。

一、问寒热:

概念;恶风、畏寒、恶寒、寒战的区别;五心烦热、骨蒸发热

的含义;问寒热的临床意义;问寒热的方法等。

(一)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概念及临床意义;恶寒发热的常见类型及其与感受外邪性

质和邪正盛衰之间的关系。

(二)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的概念、类型及临床意义。

(三)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壮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潮热的概念及常见类型的表现特点、伴随症与临床意义;微热的含义及常见类型。

(四)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小结、分析

本教案针对七年制学生,根据相应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素质和培养方向,要注意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分析症状和证候时注意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引证和介绍。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问诊-2

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汗出的生理及询问病人汗出的意义和方法

2、熟悉一些异常汗出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3、掌握疼痛的总的病机及不同性质、部位疼痛的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三节问现在症

二、问汗汗出的机理…

(一)表证辨汗

1、表证无汗:

2、表证有汗:

(二)里证辨汗

1、里证无汗:

2、里证汗出:

3、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等概念、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局部辨汗

三、问疼痛疼痛发生的基本病机…

(一)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刺痛、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

酸痛、掣痛、空痛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二)问疼痛的部位

头痛、胸痛、胁痛、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周身疼

痛的概念及常见原因

讲授的重点:

问疼痛的内容

解决的疑难点:

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举例及课堂讨论。

预习要点

1、自汗、盗汗、战汗及绝汗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2、疼痛的病因病机及疼痛的性质。

复习思考

1、自汗、盗汗、战汗、绝汗各见于何病证?

2、试述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3、试述不同性质的疼痛特点和临床意义。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备注

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理解上述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二、问汗(45分)

(一)介绍表证有汗无汗的意义

表证有汗:

见于中风表虚证或外感风热之表热证。

表证无汗:

见于外感风寒之表寒证。

(二)介绍里证有汗无汗的意义

里证无汗:

(1)津血亏虚,化汗乏源;

(2)阳气亏虚,无力化汗。

里证有汗:

(三)介绍几种特殊汗出

1、盗汗:

睡则汗出,醒则汗止——阴虚证

2、自汗:

经常日间汗出,活动尤甚——气虚证;阳虚证

3、战汗:

患者先恶寒战粟而后汗出——正邪剧争。

预后: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向愈;汗出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疾急——病情恶化

(四)简要介绍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心胸汗的病因病机。

三、问疼痛(45分)

(一)首先介绍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1、实性疼痛:

“不通则痛”。

因外感六淫、气滞、瘀血、痰浊、食积、虫积等阻滞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2、虚性疼痛:

“不荣则痛”。

因气血不足,阳虚阴亏,脏腑经脉失养所致。

(二)重点讲述各种疼痛的性质及其意义

包括胀痛、刺痛、重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固定痛、走窜痛、酸痛、掣痛等。

注意强调:

胀痛不都是气滞,如头胀痛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

(三)讲述疼痛的部位

1、头痛:

首先介绍头痛分虚实,实性头痛多因外感六淫、痰浊、瘀血阻滞脑窍所致。

虚性头痛因气血阴精亏虚,脑窍失养引起。

然后,讲述太阳经头痛、厥阴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和少阳经头痛的部位。

2、胸痛:

病在心肺,需结合病史确定病位。

3、胁痛:

肝郁气滞,肝火,肝胆湿热,悬饮(肝阴虚)。

4、脘痛:

见于胃病。

如胃之寒、热、食积、气滞(瘀血)等。

5、腹痛:

分虚实,实性腹痛多因寒凝、热结、气滞、血瘀、食积、虫积;虚性腹痛因气虚、血虚、阳虚所致。

6、背痛:

多因风寒客于太阳经和督脉损伤而致。

7、腰痛:

寒湿、瘀血、肾虚。

8、四肢痛:

见于痹证、脾胃虚损、肾虚。

9、周身痛:

新病为外感风寒湿邪;久病为气血亏虚失养。

小结、分析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问诊-3

2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问头身、胸胁、脘腹、肢体及耳目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2、熟悉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病理机制。

3、掌握失眠与嗜睡的概念、表现特点及病理机制。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三节问现在症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主要内容)

(一)头晕

(二)胸闷(三)心悸(四)胁胀(五)脘痞

(六)腹胀(七)身重(八)麻木(九)乏力

五、问耳目(内容与意义)

(一)问耳:

1、耳鸣2、耳聋

(二)问目:

1、目痛2、目眩3、目昏、雀盲、视歧

六、问睡眠

睡眠的生理与病理机制;睡眠异常的常见类型;问睡眠的方法等。

(一)失眠:

失眠的概念;引起失眠的常见病理与表现特点。

(二)嗜睡:

嗜睡的概念;引起嗜睡的常见病理与表现特点。

讲授的重点:

问睡眠的主要内容。

解决的难点:

心悸、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嗜睡与昏睡的区别。

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举例及课堂讨论。

对于头晕、失眠、嗜睡的类型、常见原因等,用图表予以归纳、总结。

预习要点

1、头晕、胸闷、心悸、脘痞、眩晕的含义。

2、耳鸣、耳聋的含义与成因。

3、失眠、嗜睡的含义与成因。

复习思考

1、头晕、心悸、怔忡、惊悸的概念及病理有哪些?

2、目痛、目昏、雀目、耳鸣各自的病理是什么?

3、何谓失眠、嗜睡?

各自的病理有哪些?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备注

让学生结合生活周围实际情况,理解上述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30分)

1.头晕:

其成因有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阻滞、气血亏虚(肾虚)

2.胸闷:

常见原因有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和痰湿阻肺。

3.心悸:

心悸易惊者,为惊悸;若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不能自主者为怔忡。

4.胁胀:

多因肝气郁结,肝胆湿热所致。

5.脘痞:

多由食积胃脘,或脾胃虚弱所致。

6.腹胀:

多为脾为病变。

7.身重:

成因有风邪束肺,脾气虚弱或温热之邪耗伤气阴。

8.麻木:

多因气血亏虚、肝风内动或湿痰瘀血阻络所致。

五、问耳目;(15分)

1.耳鸣:

多由肝胆火盛或肾虚精亏或肝阳上亢所致。

2.耳聋:

暴聋多为实证;耳聋渐起,多为虚证。

3.重听:

骤发多实,因风邪上袭或痰浊上蒙耳窍所致;重听渐起,属虚证,实为耳聋的由轻渐重的过程,由精气虚衰所致。

4.目眩:

成因有肝肾精血亏虚,中气下陷、痰湿上蒙、风火上扰。

5.目痒:

多由肝经风火上扰或因血虚目失所养所致。

6.目痛:

痛剧,由肝火上炎或风热上扰所致;微痛或时痛时止而干涩,多由阴虚火旺引起。

7.目昏、雀盲、歧视:

皆由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

六、问睡眠(45分)

1.失眠的成因:

有营血虚或阴虚火旺及邪气干扰两类。

基本病机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食积或痰扰等。

2.嗜睡的成因:

有脾气亏虚,痰湿困脾,心肾阳虚等。

基本病机是阴盛阳不足。

邪闭心包引发的是昏睡。

小结、分析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问诊-4

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熟悉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熟悉月经、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4、了解小儿问诊时应询问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三节问现在症

七、问饮食口味

(一)问口渴与饮水:

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二)问食欲与食量:

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概念

及临床意义。

(三)问口味:

八、问大便

(一)问大便:

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异常的概念、类型与临床意义。

(二)问小便:

尿量异常、尿次异常、排尿感异常的概念、类型及临床意义。

九、问经带

(一)问月经:

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异常及痛经的概念、类型及临床意义。

(二)问带下:

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问小儿(主要内容)

讲授的重点:

问饮食口味的主要内容。

解决的难点:

渴不多饮、饥不欲食的含义与发生机理。

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举例及课堂讨论。

对于饮食、二便、月经的异常类型、常见病理,用图表予以归纳、总结。

预习要点

1、饮食异常症状的含义与临床意义。

2、大小便便次、便质和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

1、饮食异常的成因及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2、临床常见的大小便异常的病理有哪些?

5、何谓痛经?

引起痛经的原因有哪些?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备注

让学生结合生活周围实际情况,理解上述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七、问饮食(40分)

(一)口渴与饮水

1、口不渴饮,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

2、口渴欲饮:

提示津液己伤。

见于里热炽盛,津液大伤、消渴病、汗吐下太过,腹泻太过伤津、温病初起,卫分证。

3、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

多见于痰饮内停、湿热证、瘀血内阻、温病营分证。

(二)食欲与食量

1、食欲减退:

见于

(1)脾胃虚弱;

(2)湿邪困脾;(3)食滞胃脘

2、厌食:

食滞胃脘、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妊娠及妊娠恶阻

3、消谷善饥:

胃火炽盛、胃强脾弱

4、饥不欲食:

胃阴虚、伤寒厥阴证

(三)偏嗜食物:

小儿虫积、妊娠

(四)口味:

口淡、口甜、口中粘腻、口酸、口苦等临床意义。

八、问二便(20分)

(一)大便异常

1、便次异常:

(1)便秘成因

(2)泄泻成因:

2、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溏结不调、脓血便、便血。

3、排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不爽、失禁、气坠等

(二)小便异常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2)尿量减少

2、尿次异常:

(1)尿次增多

(2)癃闭

3、排尿感异常:

尿道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等。

九、问妇人(30分)

(一)问月经

1、经期异常: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错乱

2、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闭经

3、经色、经质异常

4、痛经

(二)问带下:

若带下质地、数量发生改变则为病理性带下。

常见的病理性带下有以下三种:

白带、黄带、赤白带。

十、问小儿(略)

小结、分析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二章望诊

第一节全身望诊一、望神;二、望色-1

2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和望色的原理、望色的注意事项。

2、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

3、熟悉少神、神乱的表现和望色十法。

4、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二章望诊

第一节 整体望诊(望诊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一、望神

(一)神的来源:

(二)望神意义:

(三)望神方法:

(四)神的表现:

(五)常见神气形式:

二、望色:

(一)色的含义:

(二)色诊原理:

(三)望色方法:

(四)常色特征:

(五)病色特征:

讲授的重点:

1、神气的识别;2、常色、病色的特征。

解决的难点:

1、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2、各种神、色的临床辨识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望诊图谱,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预习要点

1、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

2、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复习思考

1、各种神气反映的病理如何?

2、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

3、常色与病色的特征怎样?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备注

让学生结合生活周围实际情况,对照舌象图片记忆上述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一、望神(45分)

(一)复习神的含义及神的产生。

提问:

神的含义?

(明确:

神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二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提问:

神的产生?

(明确:

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提问:

根据以上两点,请同学回答望神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

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通过望神就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二)介绍神的具体表现。

首先指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主要表现于目光、色泽、神情、体态等方面,其中眼神是望神的重点,然后简要讲述其机理。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1、得神即有神,是精气充盛,体健神旺的表现。

得神的具体表现为:

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态清楚,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

(让学生互相观看)

2、失神即无神,是得神的反面。

将得神的表现反过来就是失神。

3、少神介于得神和失神之间。

4、假神是比较难学的内容。

首先讲清假神的概念,以“回光返照”作比喻,学生可加深理解。

其次,在讲假神的表现时,强调指出假神以“突然出现,迅速消失”为特点。

最后,将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归纳为两条,以便记忆和运用。

一是假神是突然出现,而重病好转则是逐渐的;二是假神是局部的“好转”,而重病好转则是整体的。

(四)神乱部分,学生自学。

二、望色(45分)

由于面部血脉丰富,与内脏的关系密切,所以望色的重点是望面色。

(一)简要讲述望色诊病的原理。

首先,了解色指皮肤的颜色,包括赤、黄、白、青、黑五种。

色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

其次,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来说明面部与经脉气血的关系,从而明晰望面色的意义所在。

再次,以教材39页面部分候脏腑分属图来说明面部与内脏的关系。

(二)关于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

常色包括主色和客色两种,主色就是一生不变的肤色,客色则是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

病色是以晦暗、暴露为特点。

其中,虽有异常,但仍有光明润泽的为善色,枯槁晦暗的为恶色。

小结、分析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二章望诊

第一节全身望诊二、望色-2三、望形态

2学时

教学要求

1、

2、1、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2、熟悉望色十法的含义。

3、熟悉望形态的内容。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二、望色-2(通过提问:

巩固记忆常色、病色的特征。

(一)主要讲授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

也主戴阳。

2、白色是气血不足,阳虚寒盛所致。

3、黄色主脾虚与湿证。

4、面青、面黑的主病有共同之处。

如寒证、血瘀、痛证等。

(二)简介“望色十法”的内容。

(三)指出望色的三个注意事项。

三、望形态

望形察气。

根据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气、神合一的理论,通过望人体形体和姿态来诊察病情。

讲授的重点:

五色主病。

解决的难点:

形成病色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望诊图谱,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讲授并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相互观看,以加深理解。

预习要点

五色主病。

复习思考

面色呈赤色、白色、黄色的病理有哪些?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备注

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人的面部气色。

并适当加以询问了解其面色与体质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二、望色-2(通过提问:

巩固记忆常色、病色的特征。

)(45分)

(一)主要讲授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满面通红者为实热,两颧潮红者为虚热。

强调赤色不但主热也主戴阳,其特点为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走不定。

2、白色是气血不足,阳虚寒盛所致。

淡白者为气血不足,淡白者为气血不足,白者为阳虚,苍白者则是亡阳、气血暴脱或寒盛。

特别强调面色白主虚但不主阴虚。

3、黄色主脾虚与湿证。

其中萎黄者为脾胃气虚,面黄虚浮者为脾虚有湿,一身俱黄者为黄疸。

黄疸分阴阳,而黄色鲜明者为阳黄,晦暗者为阴黄。

4、面青、面黑的主病

青色与黑色的主病有共同之处,如寒证、血瘀、痛证等均可见青色,也可见黑色,其机理乃为气血运行不畅。

其不同点是青属木,为肝色,故面青还主惊风;黑属水,为肾色,故面黑还见于肾虚和水饮等。

(二)简介“望色十法”的内容。

(15分)

1、望色十法是望色的五对纲领。

2、望色十法各自的意义。

3、望色十法与五色主病的关系。

(三)指出望色的三个注意事项。

(5分)

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

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3.排除干扰,辨别假象。

三、望形态(20分)

望形察气。

根据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气、神合一的理论,通过望人体形体和姿态来诊察病情。

首先介绍形态与病态的必然联系的一般规律。

其次介绍一些常见的或者是特殊的病态。

对一般性的病态以学习阅读教材,做到大概了解即可。

 

小结、分析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