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微课课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9703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柳微课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咏柳微课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咏柳微课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咏柳微课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咏柳微课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咏柳微课课件.docx

《咏柳微课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柳微课课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咏柳微课课件.docx

咏柳微课课件

咏柳微课课件

  咏柳微课课件范例1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

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

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

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

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

多好的享受啊!

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播放有关柳树的画面,目的让学生感受柳树是春的使者,带来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满生机)

  师:

看完了这段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

交流,谈感受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

想知道檀老师在想什么吗?

此时此刻,老师就想把唐朝诗人贺之章写的《咏柳》推荐给大家。

  (边出示诗句,边朗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

(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

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

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哪里读得好?

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

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

自由练习,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换气、轻声、重音)

  师:

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你自己认为那里读得最好。

(老师可以帮助点评)

  师:

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让我们象他那样去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看谁读得最美。

  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再听一遍古诗,请同学们将眼睛轻轻闭上。

  师:

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不会的就看书朗读。

  默写,同桌对改,订正,集体反馈:

错在哪儿?

  课外延伸:

  春风多好呀,它吹绿了柳树,吹出了勃勃生机,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背给大家听。

其实,还有不少的散文、对联、童谣、歌曲也是描写春天的,你知道吗?

(展示读书卡)

  咏柳微课课件范例2

  共1课时

  咏柳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多数孩子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古诗了,教学本课时,主要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里的思想感情,并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首先要理解题目,然后读诗,借助注释、插图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诗意(从不理解的字,词开始理解,再理解句意,最后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在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背诵下来。

  3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

春的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

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美丽,可爱。

你能背诵几首和春天有关的诗吗?

(指名背)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一首古诗也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

板书题目,齐读。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学习古诗

  一、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

  1、教师范读古诗《咏柳》。

  2、解题。

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

师出示图片,生观察。

  3、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他少年时期就以文辞尤佳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二、自读自学,师生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a、借助拼音读这首诗,把诗读通顺,把字音读准,有能力的同学读出诗的节奏来。

b、认读生字,不理解的字词要多读读,想想是什么是意思。

c、边读边思考: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

  a、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咏、碧、妆、裁、剪)

  b、学生练习读诗,教师抽查并示范朗读节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学习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

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

妆:

打扮。

  一树:

满树。

“一”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

绦:

用丝编成的带子。

  细叶:

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

裁剪。

似:

好像。

  三、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思是: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是: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2、全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呢?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读一读,再回答)。

  前两行是作者看到的。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之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行写的是什么?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抽人读完后回答)

  写的是作者的想象。

这样写使我们感受到柳树的美和它生命力强的样子,同时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活动3【活动】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校园、果园、油菜田等),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活动4【作业】小结本文的学习,布置作业。

  1、背诵《咏柳》

  2、发挥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

  3、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高谁裁出?

  丝绦垂万二月春似剪刀!

  咏柳微课课件范例3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第2课《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学会4个生字,会认2个生词。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

[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2、导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你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

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

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

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

  +》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

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

是啊,诗人感叹((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

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

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哪里读得好?

你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结:

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4、过渡: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

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

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

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2)表演组:

  (3)图画组:

  (4)写作组:

  4、师:

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好吗?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

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

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

  3、作业:

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微课课件范例4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习诗歌赏析。

  2.教师以《咏柳》和《赏析》为例,帮助学生跨入诗歌欣赏之门。

  【教学设想】

  1.本课上两课时。

  2.尽可能调动学生自学,因此采用“讨论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3.千方百计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方法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

  4.本教案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5.本教案中的

(一)

(二)(三)是结构层次;“△”号表示一个教学步骤与需从讲授中剥离的部分;“()”内是教师的操作,学生的动作等。

  6.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单元全部课文。

  第一课时

  △齐读:

“单元提示”“学习重点”“预习提示”。

  △提问:

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订正:

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

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

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今天学习的《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习《咏柳》

  ①背诵本诗。

②从体裁来分类:

③从内容来分类:

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

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

(学生补出)

  △订正:

《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

学习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

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习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

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

(板书)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和学法。

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

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

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

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

怎样进而分析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

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

“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

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

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

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

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习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

  第一题:

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

他是怎样从表层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第二课时

  △订正:

明确诗人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

这样就由表及里了。

  △提问:

春与柳有何关系?

  △订正:

作者提到了“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这则民谚全文如下:

(出示投影片④)。

  一九、二九,怀中插手。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犁。

(齐读一遍)

  △提问:

“看柳”为什么要“隔河”?

  △订正:

早春,柳梢新芽隐约可见,要借助于隔河远望,背景烘托才得见。

与韩愈的绝句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同一理。

  △学习第6段,讨论投影片⑤上的题(l分钟)。

  第二题:

第6自然段是从诗的什么角度来鉴赏的?

作者调动了哪些词和修辞方法来分析春风?

  △订正:

明确作者的鉴赏角度是意境鉴赏。

作者首先指

  出“似剪刀”,是以剪刀喻春风。

又从原诗划出一串拟春为人的四字排比句“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

以下又揭示“剪刀”之喻的妙处。

  △教师范读第6段。

  △请学生找本段最后三个长句中的关键语句。

  △订正:

最重要的关键语句是“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言近而意远”和“启示性”。

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

  △学习第7段,讨论投影片⑦上的题。

  第三题:

请在第7段中抓三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说明诗的后两句开辟了什么新的意境?

  △订正:

明确三句话是“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

“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垂下来”。

“诗人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

诗人通过“谁”的设问,不露形迹地把描写重点转移到春风,达到了赞美春风以及一切创造性劳动的目的,开辟了新的意境。

(此处可分析具体些)

  (三)复习与总结

  △学生再读一遍课文。

教师板书:

  △请学生完成课后全部练习。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