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9262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docx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

 

饲料生产与加工

自学指导书

(函授动物科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动物科学系

2005.8

 

饲料生产与加工自学指导书

(函授动物科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畜牧生产的实质是通过畜禽把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

家畜个体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各项综合措施的共同结果,但饲料是重要因素。

饲料是人类用以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的保证,而畜产品和优良的畜种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基本的条件。

没有良好的饲料条件,畜禽就不可能发挥出优良的生产性能,也不可能培育出优良的畜禽新品种,饲料直接影响着畜禽的健康和繁殖。

饲料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践操作、专业能力要求高,从事畜禽生产及其畜禽生产管理的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习学时

授课学时

实验学时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饲料生产概述

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种植方式

青饲料生产

豆科饲料作物

禾本科饲料作物

根茎瓜果类饲料作物

叶菜类饲料作物

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与保藏

饲料生产计划

40

2.0

4.0

4.0

4.0

4.0

6.0

4.0

4.0

4.0

4.0

1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绪论

一、目的要求掌握饲料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饲料的组成主要成分

水分★蛋白质

粗蛋白质★非蛋白质含氮物

脂肪

粗脂肪★类脂

饲料水溶性维生素

有机物质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干物质

粗纤维

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

无机物质★

★——动物体

第二节饲料学的任务

1.认识饲料;

2.各类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营养特性;

3.掌握不同饲料的各生长阶段的营养特点及其规律;

4.不同动物对各类饲料消化、代谢的特点和规律;

5.各类饲料的组合效应;

6.各类饲料营养配比;

7.各类饲料的理化特性加工工艺;

第三节配合饲料的分类

能量饲料

全价配合饲料蛋白质饲料

浓缩饲料载体或稀释剂

添加剂预混料氨基酸

各种添加剂微量元素

维生素

非营养性添加剂

三、作业及复习题

1.掌握饲料的组成主要成分

2.了解配合饲料的分类

第一章饲料生产概述

一、目的要求饲料生产概况。

二、重点、难点种植业三元结构和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饲料作物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我国饲料作物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饲料作物综合经济效益,我国饲料作物

(二)发展饲料作物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

(三)发展饲料作物有利于发展有机畜牧业

(四)发展饲料作物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控制土壤侵蚀,固沙防尘

2.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养分

3.改善小气候,促进作物增产

第三节我国饲料作物的发展

(一)、我国饲料作物处在低能生产向高能生产的过渡阶段;

(二)、青干草的加工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

(三)、粗饲料的加工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第四节饲料作物发展前景

(一)、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

(二)、国内草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三)、国外市场前景看好;

第五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饲料作物发展

(一)、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工程,促进饲料作物发展;

(二)、依靠高新技术,加大对饲料作物研究力度;

(三)、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走规模化生产;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1.社会化服务;

2.信息化服务;

3.科技化服务;

4.流通服务;

四、作业及复习题

1.种植业三元结构模式;

2.怎样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3.控制土壤侵蚀,固沙防尘的综合措施;

4.如何合理的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养分;

5.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第二章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种植方式

一、目的要求了解饲料作物的种类及种植方式

二、重点、难点饲料作物的种植模式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我国饲料作物资源及分布

第二节饲料作物的种类

(一)按植物学分类

在植物学分类上有禾本科、豆科、菊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苋科、蔷薇科、藜科、蓼科等。

但栽培饲料作物绝大多数是豆科和禾本科。

1.豆科饲料作物

豆科饲料作物属于双子叶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也有少数茎秆较为坚硬,近似木质。

2.豆科作物的特性

根为直根系,主根粗壮,入土较深。

根上着生根瘤。

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根和茎相连处为根须,从根须处可生长出茎枝。

茎枝较多地在根须上形成丛密根冠,有的从根颈附近形成地下茎,称为根茎。

叶为网状叶脉,多为三出复叶或羽状复叶,很少为单叶。

花为两性花,蝶形花冠,虫媒授粉。

果为荚果。

3.禾本科饲料作物

禾本科饲料作物属于单子叶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4.禾本科饲料作物特性

须根状,没有主根。

茎秆多为圆形,中空有节,茎基部形成分蘖节。

叶为单叶,平行叶脉。

花多为两性花,风媒授分。

果实为颖果。

(二)发育速度和寿命分类

1.一年生饲料作物

2.二年生饲料作物

3.多年生饲料作物

(三)按叶的分布和植株高矮分为

1.上繁草一般植株高度40cm以上,主丛中生殖枝及营养枝占优势,叶片分布较均匀,收割时留茬重量不超过地上部分总重量5~10%,适于收割利用。

2.下繁草下繁草生长高度很少超过40cm,生殖枝不多,而营养枝特别是短营养枝占优势,收割时留茬总量占地上部分总重量的20%以上,不易收割利用,适宜放牧利用,如禾本科草地早熟禾。

(四)根据茎枝形成的特点分

1.禾本科饲料作物禾本科饲料作物可分为根茎型、疏丛型、根茎—疏丛型、密丛型和匍匐型五种类型。

2.豆科饲料作物豆科饲料作物可分为丛生型、匍匐型、根茎型和根蘖型四种类型。

(五)根据生长环境分

1.耐旱型需水量较少,能耐干旱。

2.需水量中等型需水量介于耐旱和喜水之间。

3.喜水型有两种,一种是需水量较多,能在低湿地、排水不良的环境下生长的,

第三节饲料作物的种植方式

(一)确定种植方式的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

2.重视经济效益的原则

3.农牧结合的原则

4.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原则

5.投入和产出相适应的原则

(二)饲料作物的种植方式

1.粮棉作物与饲料作物轮作

(1)一饲一粮二年轮作一饲一粮二年轮作种植方式周期短,收效快。

其轮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早春顶凌或冬前寄籽播种。

另一种是在夏初种夏季饲料作物

(2)一饲两粮三年轮作

(3)两饲两粮四年或两饲三粮五年轮作

(4)粮饲多年轮作

2.粮饲复种

(1)稻稻饲复种

(2)麦饲稻复种

(3)油(麦)稻饲复种

(4)饲稻复种

(5)麦饲复种

3.粮饲间作套种

(1)一熟制地区的间套方式

(2)多熟制地区间套方式

①二粮一饲间套种;②二粮二饲间套种;③三粮二饲间套种;④三粮三饲间套种;⑤一粮一棉二饲间套种;

4.果、茶、桑园及幼林地间套种

5.饲料作物纯作

四、作业及复习题

1.禾本科、豆科、菊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苋科、蔷薇科、藜科、蓼科等作物特征。

2.豆科饲料作物豆科饲料作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知道生物学特征。

3.禾本科饲料作物禾本科饲料作物属于单子叶植物,知道生物学特征。

4.上繁草和下繁草。

5.植物茎枝形成的特点

6.饲料作物种植方式以哪些原则确定

7.饲料作物轮作的模式

8.粮饲复种

9.粮饲间作套种

10.果、茶、桑园及幼林地间套种

11.饲料作物纯作

第三章青饲料生产

一、目的要求掌握各类青饲料生产技术。

二、重点、难点饲料作物的种植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饲料植物生活

一、植物的新陈代谢

(一)植物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

有机物质是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在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约占干物质总量的90~95%,地球上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机物质既是这种化学能贮存的形式。

有机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或整个动物界的食物。

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十分复杂,它表现同化合异化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矿物质、水分、二氧化碳、氮素等简单无机物质,经过各种变化,综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他物质,同时贮藏了能量。

异化作用:

植物体内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比较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氨基酸、二氧化碳、水等,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1.植物新陈代谢的过程和产物

2.植物新陈代谢与环境

(1)光

光能利用率是指太阳能被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而贮藏与光和产物中的百分比。

太阳放出的能为总幅射能,对光合作用有效可见光部分,称光和有效辐射能。

(2)温度

(3)水分

(4)CO2和O2

(5)其它

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以正常代谢为基础,也是植物代谢活动的综合表现。

生长和发育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生命现象。

(二)植物的生长

1.植物生长进程以根、茎尖端的生长为例说明:

分生期:

分生细胞有很薄的细胞壁和浓厚的原生质,细胞分生能力很强,能不断的分裂,使根茎细胞在数量上很快增加,为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顶端细胞总是保持这种分生能力,处于明显的分裂期。

伸长期:

新形成的细胞大量的吸收水分,出现很多分散的小液泡,有很多小液泡变成一个大液泡,主要的生长变化是液泡的发生与液量的增加,使细胞体积增大,特别是长度增加。

分化期:

当细胞进入成熟分化期,细胞体积基本上不再改变,主要的发展是细胞壁的增厚和细胞功能的分化,由于细胞壁增厚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不同形状的细胞集团就形成不同的组织。

2.植物各器官生长的差异性 植物各器官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多数植物叶片各部位的生长大体一致,只是基部生长较快。

叶的生长是有限的,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停止生长。

但根和茎却不同,两者顶端都有分生细胞,是依靠顶端生长势来生长的。

植物在生育期内只要外界条件适合,就会不断的生长。

3.植物各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4.植物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植物生长与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温度、光照、水分。

(三)植物的发育

发育阶段的不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从一阶段到另一阶段过渡,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量到质的变化,反映植物达到一定程度的生长后进行花和穗的孕育,这一阶段为春化阶段。

再从质到量的变化,又表现在植物枝、叶、花、果、种子等的形成与长大,这一阶段为光照阶段。

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植物发育的第一阶段。

要求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温度和适当的水分、氧气、矿物质营养,缺其之一植物便不能正常发育,温度是主导因素,又称为感温阶段。

不同植物和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所需温度和春化时期长短不一样。

一般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需温度较低,而春性品种要求的温度较高。

光照阶段通过春化阶段的植物生活力提高,代谢作用加强,能迅速抽茎,长叶、开花结实。

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后进入光照阶段。

此阶段,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温度、湿度、氧气和矿物质外,光照是决定的因素。

第二节土壤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的表层”。

一切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光、热、空气、水分和养料。

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主要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

固体中包括矿物质、有机物、微生物,占土壤的50%;液体为水分和溶液,占土壤的2—45%;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占土壤的15—48%。

三类物质相互成为一有机整体——土壤。

二、土壤的性质

(一)土壤的质地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肥力、耕性、生产性能的基本因素之一。

(二)土壤层次结构

(三)土壤的耕性

(四)土壤吸收性能

(五)土壤的酸碱性

三、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及调节

(一)土壤水分状况

(二)土壤空气状态及其调节;

(三)土壤的热量状况及其调节

(四)土壤养分状况及其调节

四、肥料各元素的主要功能

(一)三要素的主要功能

氮: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酶是蛋白质,维生素、核酸、磷酯等物质都含有蛋白质,氮在植物体的含量占植物干物质重的1.5%(0.3~5.0%)。

磷:

磷存在于磷脂和核酸中,是植物细胞原生质和细胞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细胞分裂所必需。

钾:

植物体内钾多成离子状态或可溶性钾盐存在,或吸附在原生质表面上,钾供应不足,还能从老叶中将钾转移到新叶再利用。

钾与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转运关系极为密切,能把叶中合成的淀粉转化为磷脂酸,转移到其他器官。

(二)其它元素的主要功能

(三)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

五、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一)合理施肥

1.根据作物种类积蓄肥量施肥:

2.根据土壤质地和土壤肥力施肥

3.根据土壤水分多少施肥:

4.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特性施肥:

5.各种肥料要正确混合施肥

(二)施肥方法

1.基肥及施用:

2.种肥及施用:

3.追肥及施用:

4.施肥量计算:

(三)有机肥料

1.厩肥

2.堆肥:

3.绿肥

(四)化学肥料:

1.氮肥

2.磷肥

3.钾肥

第三节种子与播种

种子包括种子、果实、其他繁殖器官如块根、快茎、枝条等播种材料。

一、种子的品质要求

(一)真实性指种子的名实相符,牧草种子、饲料作物的种子,在收藏、保存或运输过程种应付标签和说明,以资识别。

(二)纯净度指从种子中剔去杂质及其它种子后剩余真实纯正种子的百分率。

因此必须保持种子的纯净。

(三)生活力指种子有无发芽能力,发芽率快慢或是否发芽。

发芽率:

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

发芽势:

种子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也是决定草种优劣的重要因素。

(四)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指供检验的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验样品的百分率。

(五)千粒重种子的大小随着种类差异较大,同一种类或同一品种的种子,籽粒饱满、肥大、均匀一致的重量大,生活力强,常以千粒重大小表示其品质的优劣。

二、种子处理

(一)选种播种材料经检验后,播种前仍需要进行选种,目的是将不饱满的籽粒、皮壳除去。

常用的方法是泥水、盐水、硫酸铵溶液选种。

(二)浸种有些种子存在休眠现象,有些则因温度不适合不能发芽,为使种子迅速整齐的发芽和促进萌发前种子的代谢过程,加速种皮软化,应用温水浸种。

(三)豆科硬粒种子的处理

(四)去壳、去芒

(五)根瘤菌接种

(六)种子施肥

三、播种一般要求

各类饲料作物、牧草的播种、栽培技术各不相同,就播种的共同性概述。

(一)播种时间不违农时,适时播种,对各种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早春作物春季日平均温度持续通过0℃时,土壤开始解冻,把0℃以上持续日数称温暖期。

3℃以上持续日数称为作物生长期。

2.晚春作物与牧草此类作物的特性是从发芽至成熟要求持续高温,生长才能迅速一致,如气温寒冷则生长颇受限制或受冻害。

?

15的持续时期,视为栽培喜温作物的指标。

3.冬性作物与牧草秋季播种,第二年的春季或夏季成熟。

生长期需要一个低温阶段,多在秋季日平均温度12~16℃为播种适期。

(二)播种深度指土壤开沟的深浅和覆土的薄厚,一般以2—6cm为宜。

(三)播种方式一般分为条播、点播、撒播和混播。

(四)播种量播种量随作物种类,种籽的大小、种子的品质、整地的粗细、栽培用途、播种时的气候条件等变化。

第四节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势获得饲料高产的重要措施,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很多工作。

一、病虫害防治

(一)病虫害的类型

1.病害

2.虫害

(二)环境条件对病虫害的影响

温度、湿度、土壤、光线、等多种因素。

(三)病害传播媒介

(四)病虫害防治方法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学防治和物力机械防治,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预期效果。

二、灌溉与排水

(一)灌溉

(二)排水

三、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田间管理的基本作业,作用是消灭杂草,减少或抑制病虫害,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空气和水分状况,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四、作业及复习题

1.饲料作物的种植方法;

2.饲料种子的条件;

3.饲料作物的田间管理方法

第四章豆科饲料作物

一、目的要求掌握豆科饲料作物的种植方法,收获和利用。

二、重点、难点动科饲料作物的收获加工和利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紫花苜蓿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二节红豆草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三节红三叶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四节沙打旺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五节毛苕子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六节箭筈豌豆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七章豌豆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八章蚕豆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九章其他豆科饲料作物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四、作业及复习题

1.豆科饲料作物种子收获与处理

2.豆科饲料作物调制和加工

3.豆科饲料作物常用饲用途径

4.豆科饲料作物田间管理

第四章禾本科饲料作物

一、目的要求掌握禾本科饲料作物的栽培和利用方法。

二、重点、难点调制加工和利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黑麦草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二节无芒雀麦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三节羊草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四节苏丹草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六节披肩草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七节玉米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八节高粱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九节大麦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十节燕麦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四、作业及复习题

1.禾本科饲料作物种子收获与处理

2.禾本科饲料作物调制和加工

3.禾本科饲料作物常用饲用途径

4.禾本科饲料作物田间管理

第五章根茎瓜果类饲料作物

一、目的要求掌握根茎瓜果类饲料作物的栽培和利用方法。

二、重点、难点利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甘薯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二节马铃薯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三节甜菜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四节胡萝卜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五节南瓜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六节芜箐甘蓝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七节根茎瓜果类饲料贮藏

一、根茎瓜果类饲料贮藏的生理变化

二、根茎瓜果类饲料贮藏的基本要求

三、根茎瓜果类饲料贮藏的方法

四、根茎瓜果类饲料贮藏的管理

四、作业及复习题

1.瓜果根茎类饲料的种植

2.瓜果根茎类饲料的田间管理

3.瓜果根茎类饲料的收获利用

4.瓜果根茎类饲料的贮藏

第六章叶菜类饲料作物

一、目的要求叶菜类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

二、重点、难点叶菜类饲料作物的收获和利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串叶松香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二节聚合草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三节苦买菜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四节苋菜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五节牛皮菜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六节菊苣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四、作业及复习题

1.叶菜类饲料的种植

2.叶菜类饲料的田间管理

3.叶菜类饲料的收获利用

第七章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与保藏

一、目的要求掌握各类饲料的调制加工技术

二、重点、难点加工调制技术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青贮饲料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二节青干草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三节草粉

一、植物学特征

二、生物学特征

三、栽培技术

四、收获利用

第四节秸秆饲料的调制

一、秸秆饲料的资源

二、秸秆的物理调制

三、秸秆的碱化和氨化处理

四、秸秆的热喷技术

五、秸秆的生物调制

第五节再生饲料

一、家畜粪便的营养成分

二、鸡粪的加工

三、鸡粪的利用

四、作业及复习题

1.青贮饲料的制作程序和品质鉴定

2.青干草的调制方法和步骤

3.秸秆类饲料的生物调制技术

第八章饲料生产计划

一、目的要求掌握饲料生产计划方法

二、重点、难点饲料的需要计划和供应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饲料需要计划

第二节饲料供应计划

第三节饲料种植计划

四、作业及复习题

1.如何建立青饲料基地

2.试给年饲养500头奶牛场做一个精料、粗饲料、青贮饲料、青饲料供应计划。

实验实习内容

实验一:

各类青饲料植物学特征的观察

在校园内采集禾本科、豆科、菊科植物,观察其生长性状,叶、花、果实、根茎形态。

实验二:

常用蛋白质饲料外观品质识别

利用饲料标本观察植物性、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形状及其品质。

实验三:

常用能量饲料外观品质判断

利用饲料标本观察主要能量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形状及其品质。

实验四:

用视差法设计生长育肥猪、产蛋鸡配方

由教师给定饲料、饲料营养价值表、饲养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饲料配方的设计。

实验五:

制定饲料供应计划

分别为年出栏5000头育肥猪,制定各类饲料原料的供应量(教师给定饲料配方)。

年存栏1000头奶牛,其中泌乳牛600头、育成牛300头、犊牛100头,分别制定精料、粗饲料、青贮饲料、青饲料供应计划(教师给定饲料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