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9109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5月)模拟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Al—27S—32Cl—35.5

Fe—56Cu—64

1.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硫化汞在空气中焙烧得到汞,汞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该过程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B.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生石灰,该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酒精蒸馏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D.蚕丝织锦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A符合题意,本题选A。

2.已知33As与35Br是位于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s>P>SiB.酸性:

H3AsO4>H2SO4>H3PO4

C.热稳定性:

HCl>AsH3>HBrD.还原性:

As3->S2->Cl-

【答案】D

【解析】A.P和Si是同一周期的元素,Si的原子序数较小,故原子半径P<Si,A不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性S>P>As,故酸性H2SO4>H3PO4>H3AsO4,B不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Cl>Br>As,故热稳定性HCl>HBr>AsH3,C不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Cl>S>As,故还原性As3->S2->Cl-,D正确。

本题选D。

3.将下列气体通入溶有足量SO2的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的是

A.NH3B.HClC.Cl2D.NO2

【答案】B

4.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NH4+所含的质子总数为10NA

B.联氨(N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过程II属于氧化反应,过程IV属于还原反应

D.过程I中,参与反应的NH4+与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答案】A

【解析】A、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1molNH4+中含有质子总物质的量为11mol,故A说法错误;B、联氨(N2H4)的结构式为

,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B说法正确;C、过程II,N2H4→N2H2-2H,此反应是氧化反应,过程IV,NO2-→NH2OH,添H或去O是还原反应,故C说法正确;D、NH4+中N显-3价,NH2OH中N显-1价,N2H4中N显-2价,因此过程I中NH4+与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故D说法正确。

点睛:

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这是有机物中的知识点,添氢或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去氢或添氧的反应的反应氧化反应,因此N2H4→N2H2,去掉了两个氢原子,即此反应为氧化反应,同理NO2-转化成NH2OH,是还原反应。

5.聚酯纤维以其良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广泛应用在服装面料及毛绒玩具的填充物中。

某种无毒聚酯纤维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酯纤维一定条件下可水解

B.聚酯纤维和羊毛化学成分相同

C.该聚酯纤维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D.由单体合成聚酯纤维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其分子结构可知,该聚酯纤维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聚合而成,故该聚合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A.聚酯纤维分子中有酯基,属于酯类化合物,故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A正确;B.羊毛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故聚酯纤维和羊毛化学成分不同,B不正确;C.该聚酯纤维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C正确;D.由单体合成聚酯纤维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D正确。

本题选B。

6.室温下,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I中浅红棕色气体为NO2,由硝酸还原生成

B.等质量的Cu完全溶解时,I中消耗的HNO3更多

C.换成Fe之后重复实验,依然是试管II中反应更剧烈

D.试管II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I中的不同,是由于溶有NO2

【答案】D

7.已知:

2NO2(g)+CH4(g)

N2(g)+CO2(g)+2H2O(g)ΔH=akJ/mol.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和CH4的混合气体0.3mol充分反应。

不同投料比时,N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投料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0

B.X>2

C.400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10-2

D.投料比为2时,Q点v逆(CH4)小于P点的v逆(CH4)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像,随着温度升高,NO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H<0,故A说法正确;B、增加投料比,即可以认为增大n(NO2),相同温度下,在等于2的基础上增大n(NO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降低,即X>2,故B说法正确;C、400K时,投料比为2,即n(NO2)=0.2mol,n(CH4)=0.1mol,

2NO2(g)+CH4(g)

N2(g)+CO2(g)+2H2O(g)

起始:

0.20.1000

变化:

0.2×50%0.1×50%0.1×50%0.1×50%0.1×50%

平衡:

0.10.050.050.050.05,K=

=6.25×10-4,故C错误;D、Q点移向P点,NO2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即Q点v逆(CH4)小于P点的v逆(CH4),故D说法正确。

8.乙酰基扁桃酰氯是一种医药中间体。

某研究小组以甲苯和乙醇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乙酰基扁桃酰氯。

已知:

(1)甲苯与氯气反应生成A的条件是________。

(2)物质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3)物质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化合物A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乙酰基扁桃酰氯属于芳香烃

c.化合物C能与新制的Cu(OH)2发生反应

(5)E+F→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6)化合物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种,写出其中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①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含有氰基(-CN);

②1H-NM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7)设计以乙醇为原料制备F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

【答案】

(1).光照

(2).羟基或—OH(3).

(4).

(5).c(6).4(7).

 

 

 

(8).CH3CH2OH

CH3CHO

CH3COOH

CH3COCl

【解析】试题分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侧链上的取代反应,甲基上有1个H被Cl取代,生成甲苯侧链上的一氯代物,然后该一氯代物发生水解生成B,B为苯甲醇,B再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C为苯甲醛;由题中信息可知,苯甲醛可与亚硫酸氢钠、氰化钠反应生成D,则D为

;D发生水解得到E,E为2-羟基-2-苯基乙酸;乙醇经一系列转化得到F,F为氯乙酰;氯乙酰与2-羟基-2-苯基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G为

;G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酰基扁桃酰氯。

(1)甲苯与氯气反应生成A的条件是光照。

(2)物质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或—OH。

(3)物质D的结构简式是

(4)a.化合物A属于卤代烃,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卤代烃水解属于取代反应,a不正确;b.乙酰基扁桃酰氯分子中含有氯元素,故其不属于芳香烃,b不正确;c.化合物C是苯甲醛,其分子中有醛基,故其能与新制的Cu(OH)2发生反应,c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c。

(5)E+F→G的化学方程式是

(6)化合物D(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含有氰基(-CN);②1H-NM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符合以上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共有4种。

(7)以乙醇为原料制备F,首先把乙醇催化氧化得到乙醛,然后再把乙醛催化氧化得到乙酸,最后根据题中信息,用乙酸与SOCl2发生取代反应制备F。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CH3COCl。

点睛:

本题是有关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了常见的有机反应及其反应条件、常见的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结构的推断、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根据原料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的重要有机反应及其发生反应的条件,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综合分析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写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能通过对原料和产品的结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及题中信息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

9.硫是生物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含硫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循环关系如下图所示:

(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请用化学用语表示ZnS转变为CuS的过程__________。

(2)火山喷发产生H2S在大气当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2H2S(g)+O2(g)=2S(g)+2H2O(g)△H=﹣442.38kJ/mol

②S(g)+O2(g)=SO2(g)△H=﹣297.04kJ/mol。

H2S(g)与O2(g)反应产生S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降低SO2的排放量已经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含SO2的废气进入大气,污染环境,有多种方法可用于SO2的脱除。

①NaClO碱性溶液吸收法。

工业上可用NaClO碱性溶液吸收SO2。

i.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常用Ni2O3作为催化剂。

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四价镍和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加快对SO2的吸收。

该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ii.过程1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iii.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NaClO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

②电化学脱硫法。

某种电化学脱硫法装置如下图所示,不仅可脱除烟气中的SO2还可以制得H2SO4。

i.在阴极放电的物质是______。

ii.在阳极生成SO3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答案】

(1).2H2S(g)+3O2(g)=2SO2(g)+2H2O(g)△H=﹣1036.46kJ/mol

(2).ZnS(s)+Cu2+(aq)

Zn2+(aq)+CuS(3).ClO-+SO2+2OH-===Cl-+SO42-+H2O(4).Ni2O3+ClO-===2NiO2+Cl-(5).Ca2+与SO42-结合生成微溶的CaSO4有利于反应的进行(6).O2(7).SO2-2e-+SO42-=2SO3

【解析】

(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ZnS转变为CuS的化学方程式为ZnS(s)+Cu2+(aq)

Zn2+(aq)+CuS。

(2)已知:

①2H2S(g)+O2(g)=2S(g)+2H2O(g)△H=﹣442.38kJ/mol;②S(g)+O2(g)=SO2(g)△H=﹣297.04kJ/mol。

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

2可得2H2S(g)+3O2(g)=2SO2(g)+2H2O(g),故△H=(﹣442.38kJ/mol)+(﹣297.04kJ/mol)

2=﹣1036.46kJ/mol,所以,H2S(g)与O2(g)反应产生S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S(g)+3O2(g)=2SO2(g)+2H2O(g)△H=﹣1036.46kJ/mol。

(3)①NaClO碱性溶液吸收法。

工业上可用NaClO碱性溶液吸收SO2.NaClO碱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SO2氧化为SO42-。

i.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lO-+SO2+2OH-===Cl-+SO42-+H2O。

由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可知,过程1中,Ni2O3与ClO-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NiO2,过程2中,NiO2与ClO-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O原子。

ii.过程1的离子方程式是Ni2O3+ClO-===2NiO2+Cl-。

iii.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NaClO更好,原因是Ca2+与SO42-结合生成微溶的CaSO4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②由电化学脱硫法装置示意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烟气经催化氧化后,部分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所得气体通入该装置,在阴极上,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为硫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SO3=2SO42-;在阳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被氧化为三氧化硫,电极反应式为2SO2-4e-+2SO42-=4SO3,三氧化硫经氮气导出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样,不仅可脱除烟气中的SO2还可以制得H2SO4。

i.在阴极放电的物质是O2。

ii.在阳极生成SO3的电极反应式是SO2-2e-+SO42-=2SO3。

点睛:

本题是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了平衡移动原理、沉淀的转化、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并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相关的平衡问题,能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求出与之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掌握电解原理,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电极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10.某课题组以硫铁矿烧渣(含Fe2O3、Fe3O4、Al2O3、CaO、SiO2等)为原料制取软磁用Fe2O3(要求纯度>99.2%,CaO含量<0.01%)。

其工艺流程如下(所加入试剂均稍过量):

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的pH如下表所示

(1)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2)在过程Ⅱ中可观察到产生少量气泡,溶液颜色慢慢变浅。

能解释该实验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

(3)在过程Ⅱ中,课题组对滤液A稀释不同倍数后,加入等质量的过量铁粉,得出Fe3+浓度、还原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课题组选择稀释后c(Fe3+)为1.60mol/L左右的理由是______。

(4)在过程Ⅲ中,课题组在相同条件下,先选用了不同沉钙剂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已知:

滤液B中钙的含量以CaO计为290—310mg/L)

沉钙剂

Na2SO3

H2C2O4

(NH4)2CO3

Na2CO3

NH4F

用量/g

2

2

2

5

2

剩余CaO/mg/L)

290

297

290

190

42

 

根据实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沉钙剂,得到滤渣C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

(5)在过程Ⅳ中,反应温度需要控制在35℃以下,不宜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6)在过程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答案】

(1).SiO2

(2).Fe+2H+=Fe2++H2↑Fe+2Fe3+=3Fe2+(3).c(Fe3+)在1.60mol/L左右时,反应速率更快,Fe3+的还原率更高(4).CaF2、Al(OH)3(5).温度过高,(NH4)2CO3易分解(6).4FeCO3+O2

2Fe2O3+4CO2↑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中流程可知,烧渣在加热的条件下经硫酸浸取后,过滤除去不溶物二氧化硅后,向滤液A中加入足量铁粉把Fe3+还原为Fe2+,过滤得滤液B,向滤液B中加入氨水调到pH=6.0,使Al3+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然后加入沉淀剂并加热,待滤液中Ca2+完全沉淀后过滤,向滤液C中加入碳酸铵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碳酸亚铁,最后将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加热得到氧化铁。

(1)浇渣中只有SiO2不溶于硫酸,故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SiO2。

(2)在过程Ⅱ中可观察到产生少量气泡,溶液颜色慢慢变浅。

该过程共有两个离子反应发生,其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Fe+2H+=Fe2++H2↑。

(3)由Fe3+浓度、还原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可知,c(Fe3+)在1.60mol/L左右时,反应速率更快(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还原率),Fe3+的还原率更高,故课题组选择稀释后c(Fe3+)为1.60mol/L左右。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选择NH4F作为沉钙剂时,滤液B中钙的含量最低,故应选择NH4F作为沉钙剂,得到滤渣C的主要成分有CaF2、Al(OH)3。

(5)在过程Ⅳ中,使用了碳酸铵作为沉淀剂,反应温度需要控制在35℃以下,不宜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温度过高,(NH4)2CO3易分解。

(6)在过程Ⅴ中,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加热得到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CO3+O2

2Fe2O3+4CO2↑。

11.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完成Cu和Fe2(SO4)3溶液的反应,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

实验I:

已知:

i.Cu2+

CuSCN↓(白色)+(SCN)2(黄色)

ii.(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iii.CuSCN溶于稀硝酸,发生反应CuSCN+HNO3==CuSO4+N2+CO2+H2O(未配平)

(1)依据现象i可预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认为现象ii中的白色沉淀可能为CuSCN,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II:

取少量实验I中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白色沉淀为CuSCN。

(补充所加试剂及实验现象)

(3)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II:

在实验III中:

①写出现象i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试剂A为___________。

③根据现象iii结合化学用语及必要的文字解释Fe2+能加快沉淀生成的原因______。

(4)有的同学认为实验III不能充分证明其结论,并补充实验IV如下:

取2mL0.1mol/LFe2(SO4)3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然后滴加2mL0.1mol/LCuSO4混合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不是由Fe3+与SCN-生成,且Fe3+不能加快CuSCN的生成。

(5)改变实验I铜的用量,设计实验V

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V中现象ii红色褪去与平衡移动有关,解释为____________。

【答案】

(1).Cu+2Fe3+===Cu2++2Fe2+

(2).加入少量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蓝,有气泡生成(3).Cu2++4SCN-===CuSCN+2(SCN)2(4).2mL0.2mol/LFeSO4(5).生成的(SCN)2氧化Fe2+发生反应(SCN)2+2Fe2+=2Fe3++2SCN-,SCN-离子浓度增加,生成沉淀的反应速率加快(6).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溶液颜色仍为红色(7).溶液发生反应Fe3++SCN-

Fe(SCN)3,当振荡试管时,溶液中铜离子与硫氰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SCN,降低了硫氰根离子的浓度,上述平衡逆移,溶液褪色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和题中信息可知,向硫酸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后,充分振荡,溶液变为蓝绿色,说明铜可以被硫酸铁溶液溶解,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取少量上面实验所得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硫氰化钾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局部变化红色,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说明SCN-可以与Cu2+反应,依据题中信息可知,Cu2+可以把SCN-氧化为黄色的(SCN)2。

同时生成白色的CuSCN沉淀。

(1)依据现象i可预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

(2)由题中信息可知,CuSCN可溶于稀硝酸,生成CuSO4、N2和CO2等,因此,可以据此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现象ii中的白色沉淀可能为CuSCN。

实验方案如下:

取少量实验I中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蓝,有气泡生成,证明该白色沉淀为CuSCN。

(3)在实验III中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根据控制变量法,试剂A为2mL0.2mol/LFeSO4溶液,综合分析本组实验现象可知,该白色沉淀的成分与硫酸亚铁无关,但是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对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有催化作用,故白色沉淀与铜元素和硫氰化钾有关,只能是CuSCN。

①现象i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Cu2++4SCN-===CuSCN+2(SCN)2。

②试剂A为2mL0.2mol/LFeSO4。

③由题中信息可知,(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可以把Fe2+氧化为Fe3+,本身被还原为SCN-。

根据现象iii可知,Fe2+能加快沉淀生成的原因是:

生成的(SCN)2可以被Fe2+还原为SCN-离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CN)2+2Fe2+=2Fe3++2SCN-,SCN-离子浓度增加,生成沉淀的反应速率加快。

(4)有的同学认为实验III不能充分证明其结论,因为没有排除Fe3+对生成CuSCN的影响,故设计实验IV如下:

取2mL0.1mol/LFe2(SO4)3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然后滴加2mL0.1mol/LCuSO4混合溶液于试管中,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溶液颜色仍为红色,说明白色沉淀不是由Fe3+与SCN-生成,且Fe3+不能加快CuSCN的生成。

(5)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V中现象ii红色褪去与平衡移动有关,因为溶液中发生反应Fe3++SCN-

Fe(SCN)3,当振荡试管时,溶液中铜离子与硫氰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SCN,降低了硫氰根离子的浓度,上述平衡逆移,溶液褪色。

点睛:

本题为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基本原则,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也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实验假设要在科学的反应原理的指导下,合理提出、全面假设,然后逐一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在探究某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时,要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方案要严密,能经得起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