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78435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传播学教学讲义11.大众媒介的规范与管理.ppt

媒介的规范与管理关于大众传播的四类理论l社会科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socialscientifictheory):

关于大众传播的特点、运作以及效果的一般表述,以对媒介和相关因素的系统客观观察为基础。

l规范理论规范理论(normativetheories):

按照特定的价值观,媒介应当如何运作。

l操作理论操作理论(operationaltheory):

媒介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包括如何选择新闻,满足受众需求,设计有效的广告,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生存,有效地把信源与受众联系起来等等。

有时也会涵盖一些规范理论,如新闻伦理道德等。

l日常理论日常理论(everydayorcommon-sensetheoryofmediause):

人们从自身长期的媒介经验中所获得的知识。

辨别不同媒体差异,形成个人口味。

以舆论的形式影响媒介规范理论(normativetheory)媒介是否需要规范,应当如何规范?

规则、职业守则、伦理规则等,涉及意识形态、政治、法律、伦理等关于媒介“应当”或“被期待”如何运作的思想媒介法、媒介政策、媒介伦理道德等l对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认识l对大众传播所应执行的社会功能的期待l基于这些认识和期待的对传播制度或传播体制的构想(来自于观察而非科学研究)主要的几种媒介规范理论l报刊的四种理论lAuthoritarianism(威权主义)lLibertarian(自由主义)lSocial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lSoviet-totalitarian(苏联极权主义)(集权,极权,威权)l民主参与理论l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论Authoritarianism(威权主义)l产生发展:

16、17世纪英国今l理论来源:

君主和政府的绝对权威(霍布斯:

列维坦)l媒介目的:

尊重君主权威,支持和推进政府政策;为国家服务l媒介控制:

出版管制:

特许+直接审查制度,1529年第一个禁书法案,星法院出版法庭令1695年取消书刊检查制度,实行事后追惩制1902大清报律l媒介所有权:

私有或公有l主要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后期,现代仍有残余。

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意志为转移,一切必须为统治者服务。

l内容包括:

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评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该制度和理论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崩溃Libertarian(自由主义)l产生发展: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美等国,l理论来源:

“主权在民”和“天赋人权”;米尔顿论出版自由,密尔论自由,潘恩、杰弗逊,1789年宪法第一修正案l媒介目的:

帮助人民了解真相,监督政府或满足社会其他需要,娱乐、告知、售卖l媒介控制:

“观点的公开市场”、和人类理性的“自我修正”过程;法治(诽谤、泄露国家机密、个人名誉权、隐私权保护)l媒介所有权:

私有l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媒介规范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主张,主要内容包括:

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的权利而不必经过政府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事后追惩制);4)在涉及意见、观点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应该同样得到保证(自由竞争)。

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于打破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自由、平等和民权思想起了巨大作用,但后来则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进一步演变成个别传播大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依据。

SocialResponsibilityTheory(社会责任论)l产生发展:

作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哈钦斯委员会)在1940s提出。

l自由主义理论受到修正的背景1)媒介垄断的加剧使“观点的公开市场”理念与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2)自由主义理论强调的只是传播者的权利而没有涉及受众的权利;3)自由主义理论谈论的对象是意见、观点和思想的自由,而没有考虑到作为私有企业营利活动的信息传播的性质和影响问题;l理论来源:

从业人员实践,媒介自律守则,(报业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l媒介控制:

新闻法治、媒介自律、社会监督l媒介所有权:

私有,共同托管l公共利益优先l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其主要内容有:

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4)公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信息传播,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目的有二:

一是防止传播事业高度垄断而引起的社会矛盾激化;二是防止媒介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合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三、实际也含有强调媒介自律,反对国家干涉的自由主义思想。

Soviet-totalitarian(苏联极权主义)l产生发展:

前苏联,纳粹德国和意大利l理论来源:

马列、斯大林理论,黑格尔思想,19世纪俄国人的思想l媒介目的:

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发展做贡献l媒介控制:

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监督部门基本规范:

1)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共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2)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3)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4)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满足群众的愿望和需求;5)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

HerbertAltschull权力代言人(AgentsofPower)(1984)l反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冷战思维我们与他们l在任何体制中大众传播媒介都是那些掌握经济、政治、社会权力的人们的代言人,完全独立的报纸不可能存在。

l在所有的新闻制度中,报纸、杂志、广播都不是独立的行为体,虽然他们有可能行使独立权力。

l新闻媒介的内容总反映其财政支持者的利益。

l一切新闻体制都是以新闻自由为基础的,虽然对新闻自由的定义不同。

l所有新闻体制都承认社会责任原则,都宣称他们服务于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并愿意接近人民。

l提出三种模式:

市场(资本主义)模式;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模式;发展中(发展中国家)模式。

三种模式中的每一种都认为其他的模式不正确。

l新闻从业人员传播其所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并当然地帮助掌权者维护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l新闻实践总是不同于新闻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l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新的媒介规范理论,其背景是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媒介垄断化趋势加剧和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提高。

l1967年J.A.巴隆媒介接近权:

为了谁的出版自由;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l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受众的自主参与。

主要内容是:

l影响:

反权论;意见广告;开放频道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对媒介的接近权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3)社会群体、组织和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3)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的大众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平等性。

民主参与理论的产生,反映了一般民众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失望心理。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l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制度和理论收到人们的注目。

l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发展经济是首要目标;l政局不稳,有些国家甚至经常面临内战、政变和外来颠覆的威胁;l从大众传播的状况而言,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都很高。

l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制度和理论,大致反映了这种现实状况。

l要点包括:

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2.媒介的自由必须伴随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l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的限制3.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4.在新闻和信息合作领域,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5.在事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关于“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发生背景l旧秩序:

信息流通不合理、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存在感弱,被歪曲,不公平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结构的不平衡l现行的全球性信息系统并不是一个机制合理、结构平衡的系统,而是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状况。

表现为:

1)当今世界上“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之间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2)少数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控制着当今世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造成了世界信息单向流动的不平衡、不平等的结构。

3)这种结构维护的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而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置于受控制、受支配的地位。

“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及其发展阶段l“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围绕建立“均衡、平等”的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问题而与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

这场论战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阿尔及尔宣言到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众传媒宣言。

这个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力量集结的时期,提出了“消除信息领域的殖民化”和“创造新型国际传播秩序”的口号,以不结盟运动的各种论坛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舞台,与以英美为主的发达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交锋。

2.从1978大众传媒宣言到1980年麦克布赖德委员会(MacBrideCommission)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报告发表。

这是论争不断走向激化的时期。

该委员会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设置目的是调查设计信息流通的现状,探讨建立“新秩序”的方法和途径。

委员会中发展中国家代表占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孤立。

报告多方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观点和要求,其发表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取得论战胜利。

其后,西方发达国家组织反击。

3.1984、85年,美英相继退出教科文组织直到现在。

由于美英的退出,教科文组织财政发生困难,不得不做出某些退让,但关于建立“新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目标和原则,一直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定支持。

UNESCO。

80年代末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全球信息化得发展,跨国传播中的信息主权以及文化冲突问题成为人们新的关注内容。

大众传媒的管制传统的三种管制模式l自由报业模式l电信的共同载体模式l广播电视的特许模式l80-90年代电信改革与取消管制微波通信、光缆通信、卫星通信、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国际互联网英美电信改革、鼓励市场竞争、限制垄断l媒介融合呼唤新的管制模式l欧盟一体化与超国家管制l媒介的全球管制WTO模式公共服务广播(PublicBroadcasting)l以BBC为代表,由法律规定,由公共基金所管理的系统。

重视社会需求或公民集体需求,具有广泛的编辑和运营的独立权。

lBBC的八大原则:

l地理覆盖的广泛性,传送与接收的普遍性l提供各种口味、利益和需要满足所有意见与信念;l为特定的少数服务(minorityrights)l关注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和社区发展l保证广播独立于政府和利益集团l接受公众的直接资助而非广告商的赞助l鼓励节目竞争而不仅仅是抢夺观众l鼓励广播自由对传媒的法制化管理l在所有国家,对媒介的法制管理都不是采取单一的法律文件的形式l宪法和宪法性法律l一般法l专门法l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l媒介行业自律l中国的媒介法治化:

l宪法l刑法l民法通则l保密法l其他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传媒行业的道德自律l源于报人社会责任感的早期新闻自律观念,萌芽于办报宗旨、方针和守则中l新闻自律逐渐被当作维护新闻自由、防止政府干预的途径l建立新闻自律道德标准严肃新闻l社会责任理论为西方新闻自律提供理论基础l二战后,签定国际新闻职业道德规范l自律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组织机构,运作实施阅读与思考l报刊的四种理论l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