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8035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活动和化学无关的是()

A.生产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

B.合成药物,以保障人体健康

C.开发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D.开发智学网APP,以方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甲烷B.硫粉C.木炭D.红磷

3.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原子——2H

B.氧化钠——NaCl

C.镁离子——Mg2+

D.硫元素——S

4.小明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闸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C.

甲烷验纯D.

氧气验满

6.除去“普通水”里溶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去污会污染水源

B.“普通水”中含有氧分子.

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能力

D.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

7.如图是“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沙能防止锥形瓶炸裂

B.白磷燃烧至熄灭时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C.加入白磷的质量和锥形瓶内O2的质量和一定等于生成P2O5的质量

D.装置不漏气最终天平仍平衡

8.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

分子构成相同

B.性质:

都有毒

C.用途:

都可以做气体肥料

D.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

金刚石,水银

B.化合反应:

氢气燃烧、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C.金属元素:

镁,氯

D.混合物:

食醋、冰水混合物

10.导电陶瓷是一种新型陶瓷,除能导电外,还具有耐高温、抗氧化、抗腐蚀等性能,广泛用作航天器、发动机的绝热材料.按陶瓷中导电的物质不同,导电陶瓷有氧化锆(ZrO2)、二硅化钼(MoSi2)、碳化硅(SiC)、铬酸镧(LaCrO3)等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电陶瓷的化学性质稳定

B.铬酸镧由三种元素组成

C.碳化硅中硅、碳元素的质量比为7:

3

D.上述导电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ZrO2、LaCrO3

11.如图1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俯视示意图。

①处为煤炭,②③处为火柴头,其中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用酒精灯从铜片下方对准中心④处进行加热(如图2,夹持仪器略去),一段时间后,只有②处火柴头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②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雷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在④处加热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

C.对比①②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①处为煤炭不燃烧是因为煤炭不是可燃物

12.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1时刻,O2开始产生

C.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KMnO4是催化剂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可以得出关于水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_____。

(3)C中观系到的现象有①剧烈燃烧②火星四射③放热④生成黑色固体,其中能证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评卷人

得分

三、流程题

14.我省两淮多煤矿,但液体燃料短缺。

通过“煤液化”技术,用煤炭和水制取甲醇(CH3OH)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流程如下;

(1)煤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成“不可再生”)能源。

(2)CO中C的化合价为_____,冷却器里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写出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下列关于甲醇生产的说法中。

不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粗煤脱硫可以防止酸雨

B煤炭与水在汽化炉中的反应体现出煤炭的可燃性

C甲醇的生产会受到CO和H2比例的影响

D甲醇做燃料充分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评卷人

得分

四、科学探究题

15.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某矿井参观学习,体验井下工人工作环境和了解原煤的生产过程,发现矿井下使用的灭火装置使用的是液氮。

氮气能用来灭火吗?

好奇的同学回来后在实验室用氮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查阅资料知:

氮气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

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沸点为-196°C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

如图倾倒氮气时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1:

探究氦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

下同)

实验编号

1-1

1-2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蜡烛持续燃烧

蜡烛缓慢熄灭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

“由于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

”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氦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

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2-1

2-2

2-3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蜡烛没有熄灭

蜡烛缓慢熄灭

_____

(4)实验2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液氮未气化完),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可能还有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应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氮气灭火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C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如矿井、隧道内)。

效果好于开放空间

16.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杂质与稀盐酸不反应)。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两个方案。

[查阅资料]①纯度=纯物质质量/样品总重量x100%

②无水CaCl2可吸收水蒸气,不与CO2反应

[进行实验]将石灰石研成粉末,每次均取5.0g.稀盐酸每次取浓度、体积均相同且足量。

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方案1:

[实验装置1]

[实验步骤1]

①读取反应前电子天平的示数(m1)

②将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中

③待反应停止后,立即读取电子天平的示数(m2)

[实验结果1]纯度平均值为83.8%

方案2:

[实验装置2]

[实验步骤2]

①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装入药品

②称量反应前烧杯和烧杯中液体的质量(m3)

③迅速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关闭活塞

④反应停止后,立即称量烧杯和其中液体的质量(m4)

[实验结果2]纯度平均值为55.2%

[解释与结论]

(1)方案1中,判断碳酸钙反应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步骤1中的数据表示出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约是_____。

(2)方案2的装置在装药品前如何检验气密性_____。

方案2中烧杯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中测得的样品纯度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反思与改进]

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验1装置按如图进行改进,测得样品纯度的平均值为80.6%。

(3)反应前后,两次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

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在第二次称量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中的“无水CaCl2”能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17.加了生石灰的原煤燃烧时可减少SO2排放,反应原理为

,若要吸收32千克SO2,需要多少CaO参加反应?

参考答案

1.D

A、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后制出新物质,合成新药物用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所以A与化学有关;

B、粮食生产需要营养,生了虫子后需要农药来医治,所以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故B与化学有关;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就能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故C与化学有关;

D、开发智学网APP,以方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属于信息技术研究范畴,故D与化学无关。

2.D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B

A、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故错误,符合题意;

C、镁离子的符号为:

Mg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元素的符号为:

S,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4.B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5.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应将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标签要朝向手心以免液体腐蚀标签,试剂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防止污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甲烷纯度的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甲烷已经纯净,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6.D

A、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会发生“赤潮”等水体的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氧气能溶于水,所以水中含有氧气的分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氧气后的水中还有水,水中含有的氧元素,故错误,符合题意。

7.C

A、实验前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炸裂锥形瓶,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磷与氧气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故不正确,符合题意;

D、装置不漏气,反应前后装置中的质量相等,天平仍平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8.D

A、CO和CO2的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不相同,故错误;

B、CO和CO2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CO有毒,CO2没有毒,故错误;

C、二氧化碳可用作农作物的气体肥料,一氧化碳不能,故错误;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9.A

A、金刚石、水银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C、氯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D、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不是混合物,故错误。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10.D

A、由题意可知,导电陶瓷耐高温、抗氧化、抗腐蚀,故其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铬酸镧的化学式LaCrO3可知,它是由La、Cr、O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碳化硅的化学式可知,硅、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28:

12=7:

3,故选项说法正确;

D、LaCr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故LaCrO3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11.B

A、②处火柴头燃烧,③处火柴头用细沙盖住,没有与氧气接触,对比②③处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④处加热,对比②③,说明了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对比①②,说明了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体现了控制变量思想,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①②,说明了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①处为煤炭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2.B

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故A、C、D错误,B正确。

13.长颈漏斗2H2O2

2H2O+O2↑氧气不易溶于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据图可知A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A装置不需要加热,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应在方框内补充一个氧分子,如下图:

(3)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①剧烈燃烧②火星四射③放出热量④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其中能证明铁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

14.不可再生+2物理CO+2H2

CH3OH化合反应B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0,则x=+2价;冷却器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合成塔中发生的变化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

CH3OH,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A、粗煤脱硫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防止酸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煤炭与水在汽化炉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体现出煤炭具有还原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所以甲醇的生产会受到CO和H2比例的影响,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醇做燃料充分燃烧时生成CO2和H2O,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氮气密度比空气小,倾倒时氮气不能进入烧杯不成立1-22-3蜡烛迅速熄灭温度BC

(1)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氮气密度比空气小,倾倒时氮气不能进入烧杯,导致蜡烛不能和氧气隔绝;

(2)如果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则实验1中蜡烛会迅速熄灭,而蜡烛持续燃烧,说明这种假设不成立;

(3)可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1-2,这是因为1-2中烧杯口处的氮气含量比1-1中烧杯口处的氮气含量高,1-2中蜡烛熄灭,而1-1中蜡烛不熄灭;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2-3,这是因为随着氮气的扩散,氮气含量越来越小;

(5)实验2-2中氮气含量比2-1中含量高,2-1中蜡烛不熄灭,2-2中蜡烛熄灭,因此实验2-3中应该是蜡烛迅速熄灭;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温度,这是因为液氮汽化时吸热,导致温度降低,可能会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一下,从而导致蜡烛熄灭;

(7)A、氮气密度比空气小,灭火时不能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故错误;

B、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确保可燃物熄灭,故正确;

C、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这是因为封闭空间中的氮气含量大于开放空间中氮气含量,故正确。

故选BC。

16.不再有气泡产生m1-m2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将右边导管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aCO3+2HCl═CaCl2+H2O+CO2↑排出的CO2没有完全被石灰水吸收或者反应容器中CO2有残留从a口充入空气可以防止瓶中的水蒸气逸出

(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方案1中,判断反应停止的依据是不再有气泡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约是m1-m2;

(2)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将右边导管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2中由于排出的CO2没有完全被石灰水吸收或者反应容器中CO2有残留,故测得的样品纯度偏小;

(3)为保证二氧化碳被全部排出,在第二次称量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从a口充入空气;

(4)装置中的“无水CaCl2”能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其原因可以防止瓶中的水蒸气逸出。

17.28kg

设若要吸收32千克SO2,需要CaO的质量为x,

x=28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