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7916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docx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

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国家阶段性发展总纲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出台,阶段性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各个省、市的“十一五”规划业已完成,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总体规划制定出各个行业的“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使总体规划在不同领域得到延伸和细化。

吴江作为国内极具地方特色的中小型城市发展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示出“东方魅力城市”的新形象。

与此同时,随着吴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国际资本转移的结构性变化,吴江服务业开始进入全面提升、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新一轮服务业扩张期已经到来。

从国际经验看,在产业边界不断融合、社会转型逐渐加速趋势下,服务业作为当代新产业的代表已经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

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比普遍达到75%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年提高。

我国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服务业占比刚刚在50%左右,这个差距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也是长期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导向的结果,当然也预示着通过新的产业政策导向,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

“十五”期间,吴江经济在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整体性优化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服务业呈现领先增长的态势。

主要表现为:

服务业已成为吴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总量较大,增长较快,但在GDP增量中的贡献份额增长缓慢,并连续四年出现占比下降的态势,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虽然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同时受到加工制造业高速增长和上海等周边城市服务业先发效应的双重掣肘;长期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内部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有所提高,现代业态日趋丰富,但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仍有很大差距,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服务业投入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但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性、功能性矛盾依然存在,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滞后状况仍比较突出等等。

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吴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在“提升能级、调整结构、集聚发展、政策促进”的原则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互动渠道,依靠资源整合、产业集聚、项目带动、政策创新、机制激活,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消费性服务业,不断提高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形成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本规划围绕吴江服务业(2006—2020年)的总体发展展开,系统回顾了“十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根据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明确了“十一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和布局构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并展望到2020年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整体布局和具体实施手段;还系统提出了规划实现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在空间布局上,要突破目前以镇为主而形成的分散、重复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产业为依托、规划为导向,发挥吴江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紧紧围绕“两大交通主轴”的“四沿发展战略”,全面发展“四大片区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吴江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加强与上海、苏州及浙江邻近城市的产业互动,构建重点突出、业态集聚、功能完善、区域协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在重点产业选择上,要塑造具备一定竞争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2+4+5+3”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即全力打造二大支柱行业——专业市场、旅游业;大力扶持四大重点行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会展业;积极推动五个潜力行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专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

同时要依托吴江三大支柱产业即丝绸纺织业、光电缆制造业、电子信息业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产业链条的深度整合与广度外延,以发展产业集群为手段,塑造起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三维坐标,既要实施重点集聚、点状突破,又要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统一规划、联合开发,实现资本、产业、管理、土地和劳动力的最佳结合,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时间

一、规划依据

1、《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苏发[2005]16号)

2、《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苏发[2004]38号)

3、《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目标》(2006—2010年)

4、《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2006年5月)

5、《中共吴江市委、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服务业“振兴计划”的意见》(吴发[2004]25号)

6、《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

7、《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8、吴江市各镇、各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物流业、商业、旅游业等)

二、规划原则

1、产业联动的原则

2、借势发展的原则

3、重点突破的原则

4、错位发展的原则

5、和谐发展的原则

三、规划时间

本规划重点2006——2010年,远景展望2011——2020年

一、“十一五”发展的战略环境

(一)产业层面——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向纵深发展

当前世界新一轮的产业大转移,凸现出新的核心特点——欧美发达国家的中高端制造业加速向以亚洲为代表的低成本、高市场成长的国家转移,其中以“智力产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开始向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特点,即东部沿海地区的一般制造业向内陆(中西部与北部地区)转移,东部区域面临产业升级的机遇和压力。

(二)时间层面——长三角区域服务业能级提升需求强烈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所依托的资源拉动型增长模式已经遇到瓶颈制约。

区域内基础资源出现短缺,商务成本大幅增加,制造业企业时有外迁,经济增速有所下降。

如不转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

因此,在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整合中,为避免日趋紧缺的资源要素(土地、能源等)进一步短缺,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使生产要素的能量充分释放,当前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均全力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发展能级,培育新的区域发展动力源。

(三)空间层面——区域发展整合态势与发展极带动作用增强

在长三角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态势逐步形成,由此带动区域发展格局发生变化,以上海为核心的区域发展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态势亦将显著增强。

同时,上海市“十一五”期末将建成“四个中心”的基本框架,举办世博会,且杭州湾、沪崇苏跨海大桥等区域大通道将相继建成,这一系列重大功能性项目的投入运行将极大地带动长三角区域稳健发展。

(四)宏观层面——新发展观将改善政府经济管理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对现行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十一五”GDP总量翻番,单位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可以看到,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内涵将以更大权重落实到各地区发展规划中,过多关注短期经济发展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忽视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将逐步改变。

尤其对以往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地区而言,新的发展理念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政策层面——省、市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政影响

2004年至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政策,其中,主要提出要重点发展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

这些新政策及相关措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方向、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战略性定位,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能级具有促进作用。

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发展基础

1、服务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

“十五”期间,吴江以“两个率先”为目标,大力实施“外向带动、科技兴市、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和服务业“振兴计划”,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外资民资经济成效显著,产业集群板块优势突出,区域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张,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为13.42%,2005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达133.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33.06%,服务业入库税收11.67亿元。

(附二,图1、图2)

2、服务业投入逐年增加,从业人员不断扩大

“十五”期间,吴江市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52.8%。

2005年,服务业投入71.5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为33.56%;服务业招商引资总额中,注册外资1.31亿美元,同比增长8倍,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比重为10.89%。

从投资结构看,服务业以房地产投资为主,投入占比高达58.92%;水利和公共设施投入占比为12.84%;其他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卫生等的投资相对较低。

“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年均增长9.75%,2005年达到16.1万人,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3、服务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基础行业发展迅速

“十五”期间,吴江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批发零售贸易、房地产、旅游、物流、金融、信息、文化教育、社区服务业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业结构。

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服务业总体仍以基础服务业为主。

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贸易、金融保险、以及房地产开发的总和超过服务业增加总值的80%。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占比最大,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亿元,电脑、汽车、通讯器材以及健康食品等成为消费热点。

现代商贸体系渐成雏形,初步形成了以连锁超市、仓储式大卖场、专卖店为主要构架的现代商贸体系。

东方丝绸市场2005年交易额达300.85亿元,成为全国纺织服装市场的销售冠军。

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从2004年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7%上升到2005年的13.4%。

4、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凭借丝绸纺织、光电缆、IT等制造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资源,我市为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不断涌现。

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业发展加快。

金融业稳步攀升,200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8.72亿元,但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偏小,仅为6.5%。

吴江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同里镇2005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随着吴江旅游知名度的提高,旅游业对全市GDP贡献份额逐年提高。

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9亿元,接待中外游客48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9.6%和45.5%。

“十五”期间接待中外游客人数的年均增幅超过20%。

社区服务业、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但在空间布局和服务内容等方面还存在功能不强、配套不足等问题。

5、各镇服务业的发展差距拉大,中心城区优势较为突出

比较我市分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情况,盛泽镇的服务业产出值和投入最高,2005年服务业投入19.41亿元,产出40.8亿元,排名第一。

松陵、同里、盛泽等镇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本镇GDP的比重均超过了40%,高于全市平均数7个百分点。

盛泽、同里目前已形成了具有特色优势的服务业——专业市场和旅游业。

因此,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服务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税收方面看,松陵、盛泽城区的业绩比较突出。

与此同时,周边城镇与中心镇的差距有所拉大,中心城镇对外辐射带动,以点带面的联动格局尚未形成。

(二)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吴江地处长三角腹地,交通方面优势明显。

目前苏嘉杭高速、318国道、227省道等干线公路和京杭大运河、太浦河黄金水道连接长三角各大城市和主要港口。

随着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震桃一级公路建设进程的加快,缩短了吴江与近邻的上海、杭州、苏州三个大都市的时空距离,使得我市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尤其是与周边大都市的“同城效应”更加凸显。

这种不断增强的区位优势对服务业的发展构成了强大的带动力。

2、产业优势。

目前,吴江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三三八”体系,即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三大支柱产业,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三大特色产业,电梯制造、汽车配件、新型建材、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日化、服装、制鞋等八个成长型产业。

截至2005年底,三大支柱产业、三个特色产业和八个成长型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分别为81.7%、4.2%和5.9%。

这些优势产业的形成为相关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3、资源优势。

吴江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又有大量水系资源和环太湖的滨湖旅游概念。

保存良好的自然风光和古镇等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吴越文化的交源之地造就了吴江独特的文化名片。

“旅游强市”的雏形开始显现。

这些优势的发展资源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制约因素

1、区域位势制约部分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

吴江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会的金三角地区,但不沿江,不临海,没有港口和铁路,不具备大进大出的生产布局条件。

同时,我市处于长三角心脏部位,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受到来自上海、苏州的辐射效应制约和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如研发、设计、营销咨询、金融保险等专业服务业基本上依托毗邻的上海、苏州等地。

由于受制于区域位势的影响,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部分领域缺乏发展的先天优势。

2、部分领域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缓慢

吴江制造业在区域内长期处于突出位置,而服务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门类结构繁多,行业层次错综复杂,再加上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缺乏足够重视,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培育机制与手段不足。

因此,吴江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如目前某些服务行业垄断经营,一些行业受到市场准入限制。

3、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有待提升

功能性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我市制造业主体大多为加工型企业,生产车间型较多,而且除了丝绸业贸易较大外,其它贸易体量不大,区域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不足,使得“十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制造业的增速,服务业占GDP比重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从2001年的37.6%下跌至2005年的33.06%。

4、结构性矛盾制约产业集群式发展

目前,吴江服务业存在结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本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等方面。

如吴江市已建各类商品专业市场94家,年交易规模上亿元的只有东方丝绸市场、江苏大发电器市场、平望副食品市场等几家,其余尚未形成规模。

这种结构性失衡使现代服务业发展所依托的集群发展模式受到一定制约。

再有,智力型服务比重低,劳务型服务比重大;高端服务比重低,低端服务比重大。

此外,主城区城市功能基础薄弱、中心城镇的辐射区域小的区域发展现状也一定程度束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不易形成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江苏省、苏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依靠资源整合、产业集聚、项目带动、政策创新、机制激活,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消费性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比较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和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的服务业,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和能级,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吴江的经济辐射能力。

(二)基本原则

1、把握产业边界突破的原则

当今产业边界不断模糊,融合传统的创新型产业发展态势明显,现代服务业作为当代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也呈多样化趋势。

2、把握产业联动的原则

单一产业的自主发展很难取得实效,必须依靠产业间互为依托支撑才会取得快速进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必须以产业集群式的发展为支撑。

3、把握借势发展的原则

区域产业的发展要善于借势,借宏观环境与政策优势,借区域特色资源之势,借产业发展需求之势。

4、把握重点突破的原则

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抓住重点与核心,在整体框架明确基础上集中资源取得重点突破,以快速实现核心带动的发展态势。

5、把握错位发展原则

依托地处长三角心脏部位的优势,把握接轨上海的契机,努力塑造自身特色,提升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吴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品牌。

(三)发展目标

1、2006—2010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服务业“振兴计划”,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坚持“扩张总量、拓展优势、创优结构、提升水平”的基本方针,以发展服务业集群为手段,以塑造服务业重点集聚区为载体,以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为动力,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旅游、物流、房地产、现代商贸、会展等行业,使其发展成为全市服务业的支柱行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功能性服务业,全面构筑体现吴江特色、结构合理、具备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均递增18%左右,增加值占比力争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初步实现优化升级。

2、2011—2020年远景目标

到2020年左右,基本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市基本形成发展强劲、特色鲜明、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并培育出若干个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涌现出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领先的数个现代服务业优势行业。

四、总体空间布局

(一)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1、两轮驱动互动并进,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坚持二三产业发展并举,先进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提升创造条件,相互依存、互为促进。

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服务的服务行业,坚持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性服务业稳步发展。

2、以提升区域发展动力为出发点,以新布局塑造新功能。

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吴江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化提供保证;通过推动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吴江的工业化进程,进而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推进经济增长的格局。

3、结合地缘的特点,采用区域联动发展模式。

充分考虑吴江的地域形态、外向连接和产业资源特色,突出局部优势,接轨上海,沟通苏浙,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4、实施“两轴四沿发展战略”,促使内涵资源与政策推动的有机结合。

吴江的发展资源与发展态势构筑了吴江发展竞争力,吴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力求资源集约利用与政策促动的有机结合。

5、塑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板块功能。

结合区域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有层次、有重点地调整布局,突出“功能服务”的宗旨和特色,构筑一个较完整的现代服务体系。

6、统筹兼顾与自主创新相融合。

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处理好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间的产业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

并以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项目推进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吴江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二)总体空间布局构架

突破目前以镇为主形成的分散、无序、重复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产业为依托、规划为导向,发挥吴江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实施“两轴四沿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四大片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区”,构建吴江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加强与上海、苏州及浙江邻近城市的产业互动,构建重点突出、业态集聚、功能完善、区域协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十一五”期间,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在沿沪、沿苏、沿浙、沿湖四大片区完成重点布局,积极构筑四大服务业集聚区的联动体系,通过苏嘉杭、沪苏浙两条高速公路形成的交通大动脉主轴,以及吴江市城市南北快速干线建设和城市功能互补,形成全市服务业整体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附二,图3)

1、“东部沿沪综合经济片区”服务业集聚区

包括汾湖镇(合并前的芦墟、黎里两镇)在内的沿沪片区,是我市“十一五”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高地。

区域内民营经济比较集中,已形成日用化工、轻纺纺织、鞋业和电梯等特色产业;在外向型经济方面,德国大众的落户有望带动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区位优势为沿沪片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服务业总体功能定位:

“十一五”期间,沿沪片区依托现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物流、旅游、休闲农业、商务、会展、专业市场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塑造我市现代服务业对接上海的知名品牌。

2、“南部沿浙民营经济片区”服务业集聚区

由盛泽、平望、震泽、桃源、七都等组成的沿浙经济片区,是我市民营经济的集中区域,也是我市服务业的主要承载区域。

由东方丝绸市场、纺机市场、服装市场等大型市场带动的庞大丝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国内丝绸纺织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为这一片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服务业总体功能定位:

“十一五”期间,沿浙片区依托东方丝绸市场为龙头的完整丝绸纺织产业链,重点发展专业市场、房地产、物流、商贸、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打造具有吴江独特品牌的现代服务产业集群。

3、“北部沿苏外向型经济片区”服务业集聚区

由松陵、吴江经济开发区和同里构成的沿苏经济片区,是我市的行政中心、外向型经济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也是我市“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区域。

吴江经济开发区要重点发展为IT企业配套的研发物流服务业;松陵作为行政中心,重点发展为整个吴江经济服务的商贸商务服务业;同里发挥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体现水乡古镇特色的旅游休闲业。

其服务业总体功能定位:

“十一五”期间,沿苏片区依托良好的IT产业基础、休闲旅游名片和城市功能的快速提升机遇,重点发展科技研发、物流、商务、房地产、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服务业,构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

4、“西部沿湖生态经济片区”服务业集聚区

七都、横扇和松陵沿太湖区域,是我市重要的生态源区和滨湖生态休闲旅游片区。

尽管沿湖的整体开发存在行政权限问题,但要以红线外为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符合生态保护功能的服务业,开发沿太湖生态休闲旅游区,为全市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其服务业总体功能定位:

“十一五”期间,沿湖片区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分阶段有步骤地集中发展旅游休闲、会展等服务业,打造我市以吴越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品牌。

五、发展重点领域、布局及手段

全面构建“2+4+5+3”服务业结构体系。

即全力打造专业市场、旅游业两大支柱行业,大力扶持物流业、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和会展业四大重点行业,积极推动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五个潜力行业,努力构造以丝绸纺织业、光电缆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业三大集群产业为支撑的服务业集聚区。

(一)全力打造二大支柱行业

1、专业市场

发展定位:

以产业升级为依托,创新交易模式,构建“规模化、现代化、多元化、信息化”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十一五”期间形成“市场大市”的新格局。

发展目标:

按照“扩大规模、增强集聚、提升功能”的总体要求,规划好市场布局,拓展交易链条,提升市场品位和交易层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搭建新型交易平台,扩大“无形市场”的覆盖范围;实行“政府培育、多元投资、自主经营”的运行模式,增强专业市场的区域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提升东方丝绸市场和大发电器市场,努力培育吴江市二手车市场暨汽车回收利用中心、江苏日用化装品市场和吴江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不断壮大恒大国际装饰城、华东苗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