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7879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docx

隧道防坍塌安全预警方案

隧道防坍塌预警方案

第一部分:

安全隐患

在不良地质段和特殊岩土地段的隧道施工如施工不当,就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塌方,造成安全事故。

造成隧道塌方的原因主要分为:

自然因素、管理因素和施工因素三大类。

自然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如断层破碎带、互层围岩、强风化围岩、层理面软弱、砂质围岩、涌水段,其次连续强降雨对浅埋隧道或黄土隧道也有影响;

管理因素有:

地质资料不详,施工方法及措施欠缺,技术交底不清,现场指导不力,材料及加工构件供应和加工质量差,施工制度、责任制度不健全,工序不衔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不及时或未得到重视,不按设计要求,随意修改爆破参数等。

施工因素有:

施工方法不当,在断层带中拉中槽、抢工期大断面开挖、大进尺,忽视地质因素,不良地质条件下长距离不衬砌,破碎岩层中不设超前支护,支护不到位、不按设计施工,出现塌方迹象时不即使采取措施,这些都是造成坍塌或使坍塌扩大的原因;

第二部分:

预防措施

在造成隧道坍塌的三大原因中,自然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避免和防止坍塌的发生。

一、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程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应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进行施工调查、核对现场地质资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如隧道洞身通过山谷区、凹地,易形成堆积松散区、破碎区,由于地质构造作用易形成断层带,而且在有水出露地段更容易产生坍塌,项目总工程师必须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施工调查,并编写调查报告。

2)设计文件审核时,要认真熟悉隧道设计的地质勘探资料,并随时与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相对照,比较洞口的位置、复核洞口仰坡的稳定性,进行技术条件、设计原则、施工条件的分析。

研究、讨论、确定隧道进洞的方案、加固方法及隧道通过软弱围岩的技术措施。

3)要详细审核不良地质地段(断层、软弱破碎围岩、岩溶等)的设计方案,研究制订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方案。

4)通过进行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比选,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如遇隧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加强支护,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处理手段。

5)审核应有参加审核人员签字的书面的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或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时,要尽快向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业主书面报告,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新的施工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2.根据隧道施工特点要有针对性的编制隧道预防坍塌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可能产生坍塌的里程、部位,制定详细的预防、控制方法,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由项目经理组织实施。

3.编制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由实施监控量测的具体负责人编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项目经理组织实施,作业指导书应包含量测项目、范围、手段,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测点布置及实施计划。

4.做好各种设备、仪器的检验、标定,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仪器的准确性。

工地试验室要做好各项材料的进场检验及试验。

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5.建立地质超前预报制度,成立超前地质预报小组,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小组制定预报方案,为调整隧道施工及增加预加固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料。

对地质情况复杂,项目部可委托专业地质预报机构探测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以保证预报的准确性。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开挖面地质情况异常,要及时汇报,以便项目经理部采取相应措施。

超前预报必须要做到“及时”反馈,严禁事后补资料的做法,地质预报应填写《超前地质预报表》。

6.隧道进、出口的洞口段,地质条件一般较差,埋深浅、围岩风化严重、较破碎,施工难度较大,预防坍塌的主要措施有:

1)开工前必须复核洞口的位置、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

2)隧道洞口段开挖时严禁采用大爆破,宜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避免对边、仰坡围岩的爆破冲击和扰动。

3)洞口段的开挖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侧壁导坑法进行,当进洞10~20米后,及时修筑洞口段衬砌和洞门。

4)洞口深路堑的施工,要尽快完成挡墙、护坡、截水沟、排水沟,洞外路堑水不能流入掌子面,应将洞外排水沟与洞内排水沟连接,将洞内水及时水排出,减少水流冲刷和洞内积水向隧道基础渗透,造成洞口的坍塌。

5)修建洞顶的高山蓄水池时,蓄水池底部要有防渗漏的措施,防止渗水对围岩的侵蚀作用。

6)隧道设计有明洞的,要先修建明洞和明洞门,以保证洞口导洞施工的安全。

7.洞身开挖

1)开挖前应制定爆破设计方案和绘制爆破设计图,爆破设计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炮眼(临空眼、掏槽眼、扩槽眼、掘进眼、内圈眼、底板眼、周边眼)的布置、数目、深度和角度,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爆破设计图应包括炮眼布置图、周边眼装药结构图、钻爆参数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必要的说明和附图。

爆破施工还应有书面交底。

2)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时,掌子面的周边眼布置应设专人负责,检查、控制钻眼的外插角、眼距、眼深,每次炸药的用药量。

周边眼应使用同段位雷管同时起爆,并与内圈炮眼的雷管跳段采用,爆破后要求炮眼残留满足要求,轮廓圆顺。

3)加强地质预报工作。

如遇掌子面地质情况突然变化时,由技术部门根据预报探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4)软弱围岩的开挖,可采用预裂爆破方法或采用小断面开挖,最后扩大成型,如采用导洞法,侧壁导坑法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方法等,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

施工中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的原则。

5)开挖施工中严禁违章指挥、盲目冒进,重开挖、轻支护,重进度、轻质量,造成工序衔接不紧密,忽视锚喷支护作用,造成围岩暴露过久,变形过大产生坍塌。

6)每次爆破完成后,技术部门应对爆破的轮廓进行测量,分析爆破后的效果及爆破对围岩的扰动情况,要不断地改进各项爆破参数,使爆破后对围岩的扰动最小,轮廓圆顺。

9.锚喷支护

1)开挖后,要及时进行锚喷支护。

快速对围岩进行封闭,避免围岩暴露时间过长,加重围岩的风化及围岩的变形。

初期支护应分层施作,第一次喷厚拱部3~5cm,墙部5~8cm,两次喷射间隔时间以10分钟为宜;当时间间隔超过2h时,复喷前应用高压水湿润,确保初期支护的质量。

2)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锚杆。

洞身开挖后,若发现局部有软弱夹层、节理裂隙发育的部位,报请现场监理许可后,采取增加锚杆数量、加大锚杆长度的做法进行局部补强,锚杆施作应垂直节理面。

3)软弱围岩地段当量测围岩变形超过标准时,可采取临时增加钢支撑的方法进行支护或采取施做临时仰拱等措施,抑制软弱围岩过度的变形。

4)施工中钢支撑与围岩的间隙必须用喷射砼充填密实,并将钢支撑全部包裹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

保证喷混凝土层与钢支撑形成整体,钢筋网片可焊在锚杆头部,围岩自稳能力较强的,可先锚再喷,围岩自稳能力差的必须先喷再锚,要掌握好支护的时机。

5)锚喷支护完成后,质检工程师应认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喷层的厚度、锚杆的数量。

6)掌握好二次衬砌的时间。

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围岩和锚喷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周边位移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水平收敛速度在拱脚附近小于0.2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5mm/d,并且已产生的位移量占总量的80%以上时方可施作。

进出口地段的二次衬砌必须尽早完成;通过不良地质地段的洞身,也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带仰拱的应尽早封闭,保证隧道的安全。

10.溶洞、断层、松散破碎地层的隧道防坍塌措施

1)由于地质勘察的局限性,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具有相对性,因此,隧道施工中要加强地质的超前预报工作,加强掌子面的地质观测分析,宜采用TSP、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水等较先进的探测技术和设备,准确地获得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超前钻孔获取准确的资料。

2)配备足够机具和材料,做好应急措施。

3)不良地质隧道要“先治水、短掘进、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稳步前进”为原则。

应尽快使衬砌结构封闭,改善受力状态,确保衬砌结构的长期稳定。

4)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管棚、地表砂浆锚杆、超前小导管周边注浆,深孔注浆、旋喷桩、冻结等措施对围岩进行加固,再进行开挖。

5)加强监控量测,利用量测来指导施工,控制围岩的变形,防止坍塌的产生。

6)溶洞地段必须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准确探测溶洞的大小,位置,探明溶洞内的充填物。

根据设计资料和现场实际探测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措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以“引、堵、越、绕”等原则处理。

当施工达到溶洞边缘时要做好各工序的安排,使工序衔接紧密。

严防涌水,流砂,涌泥等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11.施工中的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对围岩及支护系统的动态监控,判定围岩的稳定及支护的可靠性,作为施工决策的依据。

1)隧道监控量测要成立专门量测小组,编制量测实施计划、测点布置图,根据实测的数据画出围岩支护的位移-时间曲线图。

收集、保存、归档资料。

2)量测分为A类量测(必测)和B类量测(选测)。

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量测的项目。

3)隧道拱顶下沉、地表下沉以及隧道收敛变形等量测,要在每次开挖后的12h内完成。

量测频率要求见下页。

量测频率要求

位移速度(mm/d)

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3d

0.2~0.5

1次/3d

<0.2

1次/7d

量测数据结果应进行回归分析:

a.数据异常时可采取加厚喷层、加长、加密锚杆、增加钢支撑等措施。

b.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要加强支护系统。

c.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应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二、管理措施

1.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预防坍方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书记、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相关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建立管理任务分工表,职责明确。

2.适时召开会议:

预防坍方小组适时召开会议,分析目前施工中或不良地质地段可能产生坍方的可能性、研究解决的问题办法、采取的措施及由谁去落实。

会议必须有专人负责记录并保存,以便施工中检查、落实、总结、改进、提高。

3.动态管理:

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对项目目标的进行动态控制。

通过比较、分析、预测、纠正、检查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管理、控制,并不断循环,进行动态管理。

4.勤检查:

一要对掌子面地质情况加强核对、对开挖成型部分认真检查;二是观察初期支护开裂、变形程度。

要特别注意围岩变形无明显减缓、喷射混凝土层产生较大的剪力破坏时,应停止开挖,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5.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工班长或当班负责人应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危险标识或派人看守,并马上向上级报告。

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将工作人员撤离危险地段。

6.派专人对爆破后的工作面进行找顶,将浮石、危石清理干净,避免围岩及喷射砼剥落,产生坍塌。

7.钢拱架安装要牢固,基础应垫平,纵向联接牢固。

如发现扭曲、压曲现象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应让其他人员撤至安全地带,防止坍方造成伤亡事故。

8.二次衬砌距离开挖面不能太长,初期支护稳定后要抓紧进行二次衬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三、围岩稳定日常观察

1、已支护围岩应对初期支护进行观察,出现裂缝时应即使汇报,并在裂缝处贴纸条,观察其变化情况,并在贴纸上记录日期及裂缝宽度等。

2、隧道坍方前有以下征兆:

1)量测信息反应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值超过允许值;

2)喷射砼产生纵横裂纹或龟裂且裂缝在不断变化;

3)隧道洞顶或坑壁发生不断掉块现象,缝隙间不断漏出砂、石屑等;

4)岩层的节理、裂隙变大、张开;

5)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

6)坑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浊。

第三部分: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发生施工坍塌事故,为有效防止事故扩大,降低员工生命危险,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因此要制定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应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经理、总工、书记担任副组长,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均为组员。

2、应急小组各人应有明确分工,主要任务有:

抢救伤员、塌方处理,清理土方或杂物,同医院、劳动部门的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

3、施工队伍中主要管理人员也应积极配合,使应急工作紧张有序,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并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

4、隧道坍塌应急预案应建立组织机构图和任务分配表。

二、人员急救措施

1、发生坍塌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抢险指挥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

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并由安全员组织施工人员紧急撤离至安全区域。

2.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在向有关部门电话求救的同时,对受伤人员在现场安全地带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

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4.若事故严重,要立即上报公司及有关部门,并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5.如有人员被掩埋,要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后,组织人员按部位进行人员抢救,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伤员挤压综合证的发生,并将其转移至安全地方,防止事故发展扩大。

6.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三、现场处理措施

隧道发生坍塌后,应根据坍塌现场情况,及时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坍塌的进一步扩大,并保证尽快恢复生产。

主要步骤为:

1、评估坍方情况,主要有以下内容:

1)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观察坍方情况,确定塌方位置和估计出塌方长度及方量。

2)观察坍方段是否有涌水塌方段围岩水量大小。

3)坍方段围岩情况及埋深,观察是否出现冒顶现象等。

2、坍方原因分析

1)主要从自然因素、施工因素进行分析,一般坍方的原因都是由自然因素和施工因素综合造成的。

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多方论证(施工、监理、业主、设计),应广泛听取意见,对坍方原因深入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

3)通过隧道监控量测资料,地质照片记录、施工日志等资料,对坍方原因分析有一定帮助。

3、处理措施

1)坍方处理的总原则

①安全,坍方的处理必须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②快速,即处理的时间要短,减少对工期的延误;

③保质,即保证工程质量,不得留有任何隐患;

④节约,即整个坍方处理费用要最低。

2)坍方处理的方法视现场情况而定,同时也可参考一些相似隧道坍方实例的处理措施

3)坍方处理的要点一般有:

①地表处理,并作好防排水、防止坍方的扩大(一般用于坍塌冒顶情况);

②洞内坍体的固结,形成整体受力壳(环);

③坍方段的开挖及初支。

4)根据以上要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具体措施,并在处理过程中动态管理,不断调整、优化处理措施。

5)地表处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采用喷射砼和锚杆、钢筋网,封闭地表;

②地表打设注浆管,灌注水泥砂浆;

③采取截水、排水等方法,防止地表水灌如坍体内;

④坍体处理稳定后回填凹陷部分至原地表。

6)洞内坍体稳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加固未坍方附近未坍塌部分围岩,防止坍方的进一步发展,通常采用锚喷支护和小管棚或小导管;

②洞内坍体注浆,设止浆墙,采用单液浆,渗水较多采用双液浆;

③对洞内坍体开挖面轮廓线外加设大管棚或小导管,并进行注浆加固;

④地下水较丰富段可采用深(浅)孔周边预注浆辅助加固岩层。

7)坍方段开挖及初支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超前支护,管棚、小导管、超前锚杆等;

②多断面开挖,如核心土法、单(双)壁侧导坑法、多台阶法;

③初期支护加强,如采用型钢拱架,加密拱架间距,增加锚杆和钢筋网,喷射砼增厚等;

④初期支护分步进行,及开挖后立即支护,如上台阶开挖后立即施作初期支护;

⑤对初支后围岩加强监控量测,保证施工安全;

⑥二次衬砌紧随施工,加强为钢筋砼,采用简易衬砌台车或拼装小模板施工,每循环长度为4~6米,使二衬与初支共同受力。

四、教训总结

1、项目部安全员应对本次倒塌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认真填写伤亡事故报告表、事故调查等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2、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的原因、责任进行查处。

3、详细记录坍塌时间发生后的评估、分析、处理全过程,并对处理后的情况如实记录,以作为此类事件处理的参考依据;

4、作好自我检讨和教训总结,并将事故教训警示同类工程的施工人员,尽量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