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docx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
篇一: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早在上大学之前我就看了当时热播的青春励志剧《恰同学少年》,这部剧主要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讲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生活的事,剧中除着重刻画了胸怀抱负的毛润之外,还刻画了他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整部电视剧表现出了在那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年代,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救国救民,团结合作,视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豪迈与热情.更加强调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通过教育这一渠道来塑造一颗坚定的信心,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一个完美的智慧.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
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
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学的钦佩。
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这种乐观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毛泽东的魅力不仅
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
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
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
上大学之前,高中老师就说过高中同学才是一辈子的财富,上了大学要找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实在非常非常的难,我一开始却不以为然。
有一句话说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学之间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缘分,在一起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
而当我真正踏进大学校园以后,我确实看到的确实大多数同学之间只是表面上见面寒暄几句,而实际上却形成一种无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是看谁干逃课,看谁吃得好穿的好;看谁游戏玩的厉害,仿若形成一种默契,会玩游戏的就是比别人高明;老土的就是农村人……而剧中同学之间的友谊实在让人羡慕:
萧子升主动把自己的钱分给毛泽东;易永畦主动为毛泽东缝补露出好几个脚趾头的破鞋子;看到同学的成绩下降了,都去关心提醒;彼此之间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共同为拯救中华民族而出谋划策。
如果大学同学之间彼此卸下虚伪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则何乐而不为呢?
古人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的都是关于少年志向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辩证关系。
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理想,二是实现理想所必备的意志和毅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因此,胸怀远大理想,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应当是中国青少年报效祖国,有所建树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今,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中国青少年新的历史使命。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法官,要干好人民司法这分工作,光光懂得审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简单的、机械的就案办案也是不科学的。
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方向出发,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积极地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
有一种声音,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有一种力量,锤炼青春的硬度,拨开一个时代的迷雾,在神州大地点燃一盏耀眼的火光;有一种感动,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清冽的湘江之水,总是将你我青春的热血激荡。
我们在聆听和回望中还原那些激动人心的人物和细节,便深切感受到那凝聚在岁月中的芳香,那么浓郁,那么温馨……一代伟人虽已远去,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永放光芒。
我们不会忘记,一个从同学少年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说的语重心长: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
朝气蓬勃,好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神采飞扬的演说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回荡。
就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一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作为当代大学生,就要激扬我们的青春,放飞我们的梦想!
向前迈进!
篇二: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自动化0404班0901040428陈寅《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后,看过的同学都说很好看,并且极力推荐我去看。
我很好奇,在红色题材越来越不被我们这一代喜欢的情况下,居然会有人如此欣赏这部连续剧。
于是我在线打开了第一集,想探个究竟。
一开始我就被彻底征服了,以后不管学习有多忙,不管时间有多晚,我都坚持在睡觉前看完两集《恰同学少年》,每当那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总是感觉到一股满是智慧与激情的气息,很彻底地赶走我的困顿和烦恼!
夜深人静,很容易就陷入苦思冥想: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是一群怎样的少年!
那是一段怎样的故事,那是一种怎样的青春!
有人说它是红色青春偶像剧,也有人说它是红色励志经典,青春抑或是偶像,这倒都是形式,我相信编导更加注重它的励志性!
这从电视剧里那一段段经典对白就能看出,或深沉,或忧郁,或激情,或睿智,让人禁不住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主人公一起,行走天下,享受苦乐,历练思维,磨砺心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豪情壮志。
《恰同学少年》真的给我带来很大震撼,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被这部电视剧深深的吸引着,感动着?
?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一个优秀的老师,一所优秀的学校,会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一师的学习生活给毛泽东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这里修学储能。
毛泽东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换句特别俗的话说: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进步教师让毛泽东学到了很多很多无法从书上学到的知识。
他们当之无愧为杰出的教育家!
印象很深的是杨昌济(板仓)先生的两句话:
有的人如蜡烛,平静地燃烧,给人温暖和祥和;有的人却如闪电,轰轰烈烈,势必做出惊世骇俗之举,为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奋斗---原话记不全了,大意如此。
还有孔昭绶校长在校志上对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通身是胆,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天才。
我非常敬仰这两位毛泽东的恩师,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身正义,一身正气,一身坚毅,一身男儿气魄。
叹服!
而对年轻时的毛泽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着严重的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值得一些人深思的。
中国之教育将如何走,又该走向何方?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掘特长”我想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
本剧最精彩的一幕是毛泽东赤手空拳,率湖南第一师范的两百多名学生,最后危急关头在当地警察的配合下,面对三千多溃败的北洋军阀余部,机智而勇敢地逼其缴枪称降.其临危不惧,岿然不动之胆识,之智谋,其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之思维,之谋略,当真是大将风度,英雄本色.而毛泽东在数年之后回想起这次经历,只简单说了一句话:
这是我从事军事活动的开始.在他的职业革命家生涯中,战胜区区三千人固然不是丰功伟绩,但对于当年还是学生的他来说,相比同龄人,他表现的就像一座山,稳而坚,威且严.这,也许就是他能成为中国第一领袖的原因吧.同样出色的还有萧子升,蔡和森,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如果放在当今的社会中,该会创造怎样一番伟业啊!
同时,我还从此剧中了解到萧植藩,笔名萧三,即萧子升的弟弟,他就是《国际歌》的中文翻译者.还有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并称中南三杰,自古巾帼不让须眉!
学习了,以前从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七妹勤劳,善良,品德高尚,是中国劳动人民中的优秀代表。
她是这个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样样活都干,样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她的病是累出来的”毛泽东悲伤的说过。
在这部电视剧中,描写毛泽东的母亲情节并不多,但每次都是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
她脱离了土地,不劳动就不“舒服”,总是做活,多么伟大的母亲!
多么伟大的女性!
文老夫人逝世后,毛泽东深情地说:
“世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又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应是最后一种人。
”母亲的美德对毛泽东影响极深,使毛泽东从小对劳动人民极具同情心,使毛泽东成长为人民的领袖。
剧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之处,大家对本剧中和毛泽东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反面人物刘俊卿肯定是无法忘记的吧!
刘俊卿死了,死得不瞑目,他临死前对其妹的一番表白“?
?
我也恨我自己,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出人头地,好光宗耀祖让咱家换了门庭。
可眼看我努力的就要到手了老天就总是偏偏让我差那么一步?
?
”,让人颇生感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电视剧第二集有这么一个镜头:
刘三根挑了一担生活用品送
其儿子刘俊卿上湖南一师。
在家长止步线被学监方维夏止住,当方学监问刘俊卿挑担的是谁时,刘俊卿冷冷看了他父亲一眼回答说这是他雇的一个挑夫,刘老汉闻听此言脸部抽搐了一下,而后用凄苦复杂的眼神看看他的儿子便也附和了他儿子的回答。
唉,可怜天下父母亲!
镜头鲜活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让人怵目惊心的教育悲哀。
勿庸置疑,中国父母亲向来具有牺牲精神,只要子女肯读书他们可以砸锅卖铁债台高筑可以变卖家当卖血卖健康,一切就只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从剧情中可以知道刘三根为了刘俊卿读书东挪西借变卖家产,不惜将其妹妹抵押给王议员家当丫环,甚至向马疤子承诺只要能借给他高利贷愿当牛做马偿还。
如此拳拳爱子之意到头换来的是刘俊卿耻于生在此家耻于父亲的委琐。
象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能企盼他经世致用,为国为民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学而优则仕,书学得好就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
?
”当督学纪墨鸿训话时的一席话让老师和绝大多数同学们极度反感,而刘俊卿却字字入耳,句句下怀,其读书动机不言而喻——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此出人头地。
至于读书是为了开启国人心智,教育救国等等崇高的理想他才不屑一顾。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刘俊卿可谓现代此类大学生的典型。
影片中刘俊卿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寒门出身的他瞧不起自己家人,瞧不起其他寒门学子,一边是其父亲吞着难以下咽烤焦的高粱饼子,在凄风苦雨中用羸弱的身躯挑着重担蹒跚前行,一边是其置其余同学愤慨于不顾把南瓜米饭窝窝头倒掉,把他妹妹辛苦积攒下来给他父亲维持生计的钱拿去买皮鞋。
如果中国教育的目标还是如同影片中纪墨鸿所谓的就是培养人上人,让务农的从此丢掉锄头,让打工的从此不再做苦力,读好书就是为了将来光耀门楣;如果父母亲含辛茹苦送子女学习还是纯粹为了一已之私一家之贵而置教育的民族国家大义于不顾那真是历史的悲情。
少年富刚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象刘俊卿这样精神物质双重贫穷的青年,现在瞧不起自己的出身,今后就可能瞧不起自己的祖国,成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坯子。
剧情无丝毫悬念地展示了后来刘俊卿为了自己的出人头地辱没斯文出卖师门出卖爱情成了人人恨而诛之的走狗。
但愿刘俊卿的悲剧不再在现今的中国青年身上上演。
在《恰同学少年》里,喜欢太多的人,看完后感觉无与伦比的幸福。
羡慕毛泽东、陶斯咏、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之间纯纯的爱;被毛泽东年轻时就表现出的伟人气魄所折服;被蔡和森内敛、沉稳的个性所吸引;被萧子升漂亮的书法所折服;被里面伟大的父爱、母爱、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深深感动。
我不禁问自己,为什么和这部电视剧如此有共鸣?
答案也许是:
在当今这个过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时代里,我们都麻木的太久了!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也曾激情澎湃,我们也曾热血沸腾,我们也不乏忧国爱民之心,可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周围,当人人都
在为私欲,为己利奔忙的时候,我们不禁迷惑了,我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现实吧?
我们的激情,我们的热血,我们的爱国,我们的理想等,就在这所谓的现实中随波逐流了。
只不过每每当我们看到电视里,报纸上,那些令人感动与敬佩的人和事的时候,我们的心还是会被其感动,可是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只是那个感动故事的观众而不是故事的主角。
为什么?
因为——放不下——私欲!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或许是善良的,但却永远无法做到崇高。
而看了这部剧之后,我明白了,善良的人们啊,让我们都能把欲望满满的肉身看得淡一点吧!
壁立千仞,无欲则高,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舍已与奉献的精神,有一点崇高与纯净的精神!
看看那个年代的老师,行知合一,他们教育学生:
学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成为什么所谓的“人上人”,而是成为一个对这个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用的人。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社会发展到今天,比起80多年前应该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可是为什么在我们却连起码的是非都不分了呢?
那个时候,校长可以为了学生的吃饭问题把自己的表都卖了,那个时候的学校明白学校不是靠从学生身上发财的!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在的老师,还有多少真的算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再看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象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等等那样?
是的,社会是不同了,不要求你再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的祖国还并不富强,还真的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去建设。
而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国,进外企,买大房子,买好车?
有又多少人十年寒窗苦之后真的能踏踏实实的为老百姓,为社会干点实在的事?
我们不要求人人都当苦行僧,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也本无可厚非。
可是,现在的事实是,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太多的青年,他们的理想仅仅就是赚钱,买房子,结婚,生孩子。
那位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可是有的人这一辈子就只知道扫他那屋子,从来也不会关心一下那屋子外的一点事。
那个年代,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多灾多难的中国却孕育了一群奋发向上的爱国青年。
现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本来应该庆幸,应该感恩,生活在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安宁生活中。
可是这年头,却有太多的人,整天只知道抱怨,抱怨政府,抱怨世道,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却永远不会付出任何真切的努力。
那个年代,青年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大家以学识,道义来衡量、佩服一个人。
再看看我们现在,整天盲目攀比的都是些什么?
什么谁有钱了,什么谁上的饭店高档了,什么谁的衣服流行了,甚至什么谁的个高了,谁长得漂亮了?
?
经常停留在这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上,实在是可悲,可气,可笑!
还是不说现实了吧,无论如何,这部电视剧中一个个朝气蓬勃﹑积极性上﹑鲜活明亮的年轻人深深的感染了我,当我看到毛泽东那一批年轻人的豪情壮志,
那种志存高远,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精神,我想他们那种意气风发、胸怀鸿鹄之志,饱含忧患情怀的精神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在任何时候都会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
真的,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豪情万丈,似乎有种激情在体内燃烧起来。
人,不管处于什么年代,都需要一种精气神。
虽然目前的生活条件已与毛泽东年轻时那个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们不能因为物质上的满足而使精神上产生惰性.有追求才会有动力,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领袖一样的伟人,但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们仍要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仍要为此不断奋斗。
生命在于运动,不仅仅限于体力的运动,也在于脑力的运动,健康的体魄,强壮的体质,加上丰富的知识,聪慧的头脑,这就有了成功的基石了,如果再有机智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谋略,那必定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
篇三: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
初读《恰同学少年》时,看得我眼前一亮。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生活,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我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旧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很好展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
梁启超曾说过: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
而在《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中,我所看到的就是一批才华横溢,满腔爱国热情的优秀少年,正因为有着这些优秀爱国少年,中国最后才能摆脱列强侵略,建立全新的中国,顽强地屹立于民族之林,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书中描写了一批充满昂扬斗志的有志青年。
他们年轻,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们自强,他们敢于追逐梦想;他们爱国,他们敢为天下先。
全书的重点是描写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
年轻毛泽东的学生时代是一个爱国和进步思想与风云变幻的政治并存的岁月,是一个自由和开放思潮与封建守旧斗争的年代。
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少年毛泽东饱含着一颗爱国之心,从最基本的做起,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开阔视野,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等等。
他在少年时代就开始一点一点的积累着知识与经验,这也是他在以后的革命中能成为中国解放伟大领袖的重要原因。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古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简短而气势昂扬的校歌响彻在当年湖南一师的上空,深深地振奋了上个世纪早期旧中国一大批有志青年的社会理想:
“以天下为己任,怀揣国家与人民,从青年做起,用教育拯救中国。
”
读完剧情跌宕起伏,富有教育意义的《恰同学少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同样身为“大学生”的自己,想到了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通过书
中湖南一师中的热血青年与当代大学生的对比,我意识到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正缺乏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优秀青年的昂扬斗志和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毛泽东所处的那个时代国家积贫积弱,物质极度匮乏,而那一代的青年大学生们却能够做到精神饱满,激情豪迈,勇于承担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社会责任。
而生活在物质生活充裕,养尊处优的我们却在物欲横流,利益熏心的社会环境下迷失了自我。
时势造英雄。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和谐稳定的新环境,但这并不是我们心安理得的理由。
如今的我们,更应当具有紧迫感,责任心,因为当今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不完善,情势严峻的国家,因此我们还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了将来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需要读书,真正的为中华之辉煌而读书。
读完《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之后,我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们能够好好反省,应当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为榜样。
青年人就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
我们应该从修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胸怀天下,而不要活在以私利为中心的狭小片地中。
这本书中也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的经典片段。
我深深的为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的朝气和思想所折服,深深的为那群青年人的豪爽浪漫和浩然正气所打动。
我震撼毛泽东,蔡和森那一代伟人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敬佩他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当先,万木竞秀傲寒者夺魁”的竞争力,喜欢他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还有那“先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壮志凌云。
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泽东那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凌云壮志。
一个人,必须要有远大志向。
有了远大志向,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生活,就不再是盲目的。
志向是我们前进的指明灯,毛泽东正是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他才会一步一步地走上革命的道路,完成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
让我们大声喊出:
“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
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让我们发扬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读书,心忧天下,为中华之辉煌而读书!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