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7521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4 大小:17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

《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1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泸县体系说明书.docx

泸县体系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县域概况-1-

一、地理区位-1-

二、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1-

三、气候条件-1-

四、自然资源-1-

五、历史沿革-2-

六、人口与经济-2-

七、县域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2-

第二节规划总则-3-

一、规划指导思想-3-

二、规划原则-3-

三、规划背景-3-

四、规划依据-4-

五、规划内容-4-

六、规划期限与范围-5-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5-

第一节区域战略地位分析-5-

一、发展现状-5-

二、发展特点分析-6-

三、发展条件辨析-7-

四、区域战略地位分析-9-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0-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0-

二、城乡统筹-10-

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0-

第三节产业发展策略-11-

一、第一产业-11-

二、第二产业-11-

三、第三产业-12-

第四节产业空间布局-13-

一、第一产业-13-

二、第二产业-13-

三、第三产业-13-

第五节经济分区-14-

一、经济区划分原则-14-

二、经济分区-14-

第三章城镇发展历史与现状-14-

第一节城镇发展概况-14-

一、历史沿革-14-

二、城镇发展现状-14-

三、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15-

第二节城镇发展建设条件综合评价-16-

一、评价标准-16-

二、评价等级-16-

三、评价结果-16-

第四章城镇发展战略-17-

第一节城镇发展总体战略-17-

一、指导思想与战略依据-17-

二、城镇化动力机制-17-

三、城镇化发展模式及策略-17-

第二节城镇化水平预测-18-

一、城镇化水平预测-18-

二、人口转移的途径与方向-19-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9-

四、务工农民返乡-20-

第三节战略目标与阶段-20-

一、战略目标-20-

二、战略发展阶段-21-

第五章县域村镇体系布局-21-

第一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21-

一、村镇等级规模划分依据-21-

二、村镇等级结构-21-

三、城镇规模结构规划-22-

第二节城镇职能结构规划-23-

一、中心城镇职能-23-

二、专门化职能-24-

三、职能地域分工-24-

第三节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24-

第四节区域协调规划-24-

一、县域与周边地区(县、市、区)的协调规划-24-

二、县域内城镇协调规划-24-

第六章村庄布局及分类管理策略-25-

第一节村庄分类管理策略-25-

一、积极发展的区域-25-

二、引导发展的区域-25-

三、限制发展的区域-25-

四、禁止发展的区域-25-

第二节、村庄迁建合并整合方案-25-

一、现状概况-25-

二、村庄迁并标准-25-

三、村庄迁并方案-26-

第三节新农村建设-26-

一、总体目标-26-

二、产业发展-26-

三、建设新型农村居民点-26-

第四节乡村历史文化特色保护规划-30-

第七章县域主要城镇和重点地区发展规划-30-

第一节县域主要城镇发展规划-30-

一、中心城(县城)-30-

二、玄滩镇-31-

三、兆雅镇-31-

四、立石镇-32-

第二节重要经济发展轴规划-32-

一、经济发展轴线-32-

二、经济发展措施-32-

第八章用地及空间管制调规划-33-

第一节县域城乡用地布局-33-

一、城镇用地标准-33-

二、城镇总用地-33-

三、用地平衡措施-33-

第二节空间管制规划-33-

一、县域空间用途分类-33-

二、县域空间管制分区-33-

三、已建区及适建区管制-34-

四、禁建区管制-34-

五、限建区管制-35-

六、基础设施管制-35-

第九章县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6-

第一节综合交通规划-36-

一、县域交通运输现状-3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6-

三、县域交通发展规划-36-

第二节给水工程规划-37-

一、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7-

二、规划原则-37-

三、用水量预测-37-

四、给水水源-38-

五、给水工程规划-38-

第三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38-

一、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38-

二、污水量预测-39-

三、排水工程规划-39-

第四节电力工程系统规划-39-

一、县域供电现状概况-39-

二、县域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40-

三、供电工程规划-40-

第五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41-

一、通信设施现状概况-41-

二、存在的问题-42-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42-

四、邮政、电信工程规划-42-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42-

一、供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2-

二、燃气工程规划-43-

第十章社会服务设施规划-43-

一、规划目标-43-

二、行政管理设施规划-43-

三、文化设施规划-43-

四、体育设施规划-43-

五、教育设施规划-44-

六、医疗卫生设施规划-44-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防灾规划-45-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45-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45-

二、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46-

第二节综合防灾规划-47-

一、抗震防灾-47-

二、山体滑坡防治-47-

三、防洪规划-48-

四、消防规划-49-

五、城镇防空系统与地下空间规划-49-

第十二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49-

第一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规划-49-

一、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情况-49-

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指导思想-50-

三、保护范围-50-

四、保护措施-50-

第二节旅游业发展规划-50-

一、旅游资源-50-

二、战略地位-51-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原则-51-

四、发展策略-51-

五、重点景区开发建设-51-

六、旅游项目开发-51-

七、旅游产品开发-52-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52-

一、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52-

二、城镇规划-52-

三、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53-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54-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县域概况

一、地理区位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境临长江、沱江,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0′5″~105°45′30″,北纬28°54′40″~29°20′。

全县东西长56.23公里,南北宽46.8公里,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

北邻隆昌、重庆市荣昌县,东毗合江、重庆市永川市,西临富顺,南接泸州市龙马潭区,是川滇、川黔陆路的必经之地,泸州市的北大门,县城福集镇距泸州市33公里,距泸州机场45公里,距成都市230公里,距重庆市130公里。

二、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

泸县地质属四川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坳川东陷褶束、泸州凸褶束的交接构造。

构造体系以长江为界,江北属川东褶皱带南北向构造体系,分五个背斜三个向斜;背斜成山岭,向斜为宽谷,谷、岭呈帚状平行;出露岩层以侏罗系沙溪庙组为主,其次为三叠系嘉陵江组。

长江以南为赤水——长宁凸坳东西向构造体系和合江——赤水凸坳偏南北向构造体系,形成一个倒置向斜;出露岩层以白垩系夹关组和第四系新老冲积层为主。

泸县陆相形成前的水湖地区,在多次地层变化中,形成了凸凹、断裂、褶皱、陷落等不同形态,90%以上属丘陵地带。

在南北向与东西向陆架结构接角上,同现多条线性陷凹地带,构成长江、沱江及濑溪、龙溪、大鹿溪等溪河的河床。

长江北岸是川东帚状褶皱带,薄刀岭、黄瓜岭、龙贯山三条山脉造成北高南低的地势。

山与岭的连接中,背斜成峭岭,向斜成宽谷;岭谷间形成大片中、浅丘地带。

南岸为云贵高原边缘、东西向和偏南北向体系,形成南高北低的倒置向斜地势,夹有背向分明、岭谷完整的零星桌状山峰。

县内海拔以中峰乡万寿山最高(757.7m),最低点太伏新路,只218m。

全县地貌可分:

低山深丘地带——有薄刀岭和龙贯山两个低山深谷区,面积约12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6%。

中丘窄谷地带——主要分布在薄刀岭、玉蟾山、龙贯山侧翼二、三匹岭埂,以及方山、四峰山、云锦山、金龙山、龙洞坪等桌状山的背斜地带。

面积约284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3%。

河谷阶地地带——断续分布在长、沱两江沿岸和濑溪河、龙溪等溪流两岸,面积约13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

浅丘宽谷地带——除以上三种地带的范围,面积约15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4%。

大部分面积地势起伏小,在10°~20°间。

三、气候条件

区内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暖春早,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县年均温在17.1-18℃,>10℃积温年均5754℃。

年均降雨量1066mm。

11月~3月为降水少时段,降水均总量为140.7mm,为年均降水量的13%,5~9月为降水多时段,降水量为795mm,为年降水量的76%。

年均日照时数为1225小时。

霜期短,年均无霜期为341天。

四、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据1996年完成的全省土地详查结果,泸县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87451.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8%;园地3955.01公顷,占2.58%;林地12617.25公顷,占8.20%;居住及工矿用地14293.2公顷,占9.33%;交通用地2534.31公顷,占1.65%;水域7354.61公顷,占4.8%;未利用土地24994.28公顷,占16.31%。

2、矿产资源

泸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岩、天然气、石英砂岩、铁,另外还有陶泥、空石、花岗岩等矿藏,大都成矿面积不大。

其中:

煤炭资源:

泸县主要的矿产资源。

总储量约1.06亿吨,保有储量3900万吨。

全为烟煤,煤质发热量为2900到7400大卡。

绝大部分分布于薄刀岭、龙贯山沿线。

天然气资源:

泸县成相板块结构属假整合结构多,盛产天然气,遍布全县。

储藏量53.96亿立方米。

石灰岩:

是泸县仅次于煤的主要矿藏。

总储藏量为1.85亿吨,均易于开采,三种灰岩皆可烧煅水泥。

石英砂岩:

是烧制玻璃的主要原料。

龙贯山区石英砂藏量最多,约为23.65亿吨。

探明储量约3亿吨。

砂金:

泸县砂金久负盛名,经探明,县域内砂金分布普遍,含金类型多,成分好,厚度大,品位达工业开采要求,开采条件有利。

铁:

分布于玉蟾山前后。

储量273.3万吨,品位为25~35%,大部分为菱铁矿。

3、水资源

泸县全县年均天然降水量为23亿立方米,径流量为8.8亿立方米,可利用外业水约3300万立方米。

水系以长江、沱江为主干,汇集溪河554条,总流长2532.53公里。

其中主要支流有濑溪河、马溪河、九曲河、龙溪河、大鹿溪,境内流长272.8公里。

其中可养殖面积3017公顷。

全县水域水力资源蕴藏量为91160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38496千瓦。

4、光热资源

泸县县内气候温和,年均温度为17.8℃,全年无霜期341天。

全年大于10℃积温为5753.6℃,有利作物生长。

除海拔400m以上和中、深丘一带热量条件稍逊,全都作物生长的热量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浅丘、河谷地区还适合桂圆、荔枝、香蕉等南亚热带作物生长。

泸县全年日照时数为1225小时,全年太阳辐射值为91.87千卡/cm2。

5、农业生物资源

全县动物资源有家畜5科24种,家禽5科18种,昆虫2科13种,鱼类12科49种。

植物资源有农作物52科104属1051种,树竹86科225属373种,饲草58科235种,药材、花卉、经济观赏植物506种。

农作物中有粮食作物4科14属734种,经济作物9种10属50种,蔬菜21科47属54种,果树14科29属129种,绿肥作物5种。

在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红薯、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

蔬菜品种繁多;果品以甜橙、梨、李子、荔枝为主;养殖业以猪、羊、鸡、鸭、兔、鱼为主。

6、旅游资源

泸县山川秀丽,历史久远,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尤以省级玉蟾风景名胜区,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玉蟾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旅游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延山道有禅罗寺、龙岩寺、弥陀寺等众多寺院,山上金鳌峰下二十余座浮图足以证明自古以来即为川南佛教胜地。

山中并有众多自唐以来的文人墨客字迹。

山下九曲河上的龙脑桥修建于明洪武年间,为石刻平板桥,桥长54米,八个桥墩均精湛的巨型石雕,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此外,东北部有立石玉龙湖省级风景旅游区,西南有海潮湖风景旅游区。

均具有开发价值。

五、历史沿革

泸县春秋战国时为巴国地。

秦灭巴后,属巴郡辖治。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建犍为郡,即辖江阳县。

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前213年)建江阳郡。

梁大同中置泸州。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泸州郡,江阳县改称泸川县。

唐置泸州都督府,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以复置为泸州,泸川县为州、郡、府治。

五代、宋沿唐制设泸川县,南宋,四川四路各建帅府。

孝宗乾道六(公元1170)潼川府路移司泸州。

宋末迁泸州于神臂岩,景定二年(公元1231)陷于蒙古军,改泸州为江安州,泸川县之名仍沿用,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复置泸州,撤消泸川县,辖地由泸州统管。

沿至明、清。

民国二年(公元1913)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治,名称沿用至今。

泸城扼川滇黔陆路要冲,具长江水运之便,历来为川南军事重镇。

泸州经济开发较早,农业、手工业、商业及文化业均较发达。

唐代泸州即为四川产布的十州之一。

宋时已能生产獠布(细布),有雕版印刷,被形容为“商贾辐辏,五方杂处”。

1996年元月,泸州区划调整,将泸县一分为三,6个乡镇划归江阳区,5个乡镇划归龙马潭区,泸县保留24个乡镇,行政驻地从小市(借驻)迁至福集镇。

六、人口与经济

泸县共有19个建制镇,291个村委会(251个农村,40个街村),2587个村民小组(2387个农村村民小组,200个集镇村民小组)。

泸县2007年年末共有人口106.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2万人,占总人口的8.6%,人口密度为696人/平方公里。

2007年,全县完成GDP78亿元(当年价,下同),增长率为15.7%。

其中,第一产业25亿元,第二产业31亿元,第三产业22亿元。

三次产业的结构为32.1%、39.5%、28.4%,人均GDP为7319元。

七、县域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

1、道路交通

通过“十五”、“九五”期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铁路、水运的综合运输体系。

隆叙铁路穿过县城并建有火车编组站,隆纳高速公路从县城附近经过,泸州——兆雅——云锦——立石省道和泸州—云龙—奇峰—玄滩两条纵向道路已改建成混凝土路面,纵向的老321国道穿过县城,县城至西南各乡镇公路已基本形成。

但县城至东、北各乡镇尚无直达公路,县城与各乡镇、各乡镇之间均缺少横向联系,不利于县域城镇体系整体优势的发挥,多数公路等级较低,路面质量较差等问题。

2、电力

泸县是一个以地方电网供电为主,大电网供电为辅的联合供电县。

大电网电源主要来自泸州电厂和白马变电站。

全县19个镇中国家大电网直供三个镇(毗卢、石桥、方洞)。

与泸县的地方电网交叉供电四个镇(喻寺、玄滩、海潮、云龙),其余12个镇均由泸县地方电网供电。

3、给水工程

目前,泸县供水由泸州市江北水厂,该水厂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设计规模近期10万吨/日,远期30万吨/日,经两级泵站加压输送至泸县县城,并在玉蟾山设有一个容积为50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

其他城镇一般建有自来水厂或自来水站,乡村主要为分散供水,取用井水或泉水作为人畜饮用水。

4、排水工程

县城及城镇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但部分街道已分别埋设了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

生活污水经沼气池、化粪池简易处理后就近排入天然水体,对水体有一定污染,工业废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特别是印染厂、肉联厂、化肥厂、焦化厂和水泥厂的工业废水对九曲河、濑溪河的污染较严重。

其他乡场镇及广大农村以旱厕为主,生活污水经沼气池和化粪池简易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

5、电信

泸县县境内现有电信支局2处,即福集城市支局和福集新大楼支局,其中福集新大楼支局兼汇接功能。

县城至各镇乡均已实现光缆传输,乡镇至村社为普通电缆。

6、医疗卫生及教育

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28个,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24个;病床832张床位,卫生技术人员1144人,已基本形成了县城-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体系。

但也面临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科医院;医疗技术人员短缺,素质偏低;医疗设备有待更新,特别是乡村医院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

全县小学156所,普通高中7所,初中50所,职业学校2所,特教学校1所;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形成幼教、普教、职教和特教为主的教育体系。

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尚未真正完善,县级财政经费十分困难,实际上,教师工资还是各镇财政对该镇进行结算,教育债务长期得不到解决。

目前有5172.7万元“普九”债务无法偿还,造成全县整体教育办学水平低、优秀骨干教师外流现象严重;乡镇办学条件急需改善,教学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中小学校用地紧张,布局不合理等现象严重。

第二节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合理确定村镇体系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相适应的村镇体系,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统筹兼顾的原则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县域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现实状况、未来发展等,统筹兼顾,合理布局。

并要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决不能顾此失彼或互相脱节。

3、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

经济社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必须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战略目标与战略布局的研究,把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人口转移等与城镇化进程密切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从泸县的实际状况出发,城镇化战略必须以提高城镇综合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城镇化的良性循环。

4、城乡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大大增强。

区与区之间、区内之间、城乡之间、村镇之间、乡村之间,既密切相关,又相互竞争,应该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协调不同地域空间开发中的问题与矛盾,通过时空的合理布局,强化分工与协作,以期达到整体大于局部的效果。

5、合理、节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的原则

村镇体系规划必须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十分重视和合理利用土地。

要强化规划对土地的管制作用,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要科学规划、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要充分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同时,要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污水处理问题。

6、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应作为村镇体系规划的一项基本任务。

规划布局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注重城市的绿化美化。

同时要通盘考虑垃圾的处理和防灾抗灾等问题。

7、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名胜风景的原则

村镇体系规划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关系,既要使城市经济得到发展,提高城区的现代化水平,又要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风景名胜得到保护,提高城市品位,突出城市特色,切实将发展与保护结合起来,使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存相得益彰。

三、规划背景

1、城乡统筹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最新精神,把区域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紧邻泸州市区的泸县具有良好条件的推行试点,泸县的城乡统筹建设将面临新的机遇,因此,此次村镇体系规划将城乡统筹作为重点之一。

2、扩权强县

泸县作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县域范围内的产业布局、村镇体系等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新的编制办法要求

2006年4月建设部颁布了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年四川省建设厅颁布了《四川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都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因此,在2002年编制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规范要求,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4、编制泸县村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

1)、城镇发展条件的变化

成渝经济圈日益壮大以及川南经济片区的发展,为泸县经济发展带来宏观发展机遇。

随着隆黄(贵州黄桐)铁路、隆大(贵州大方)高速公路、泸州港的全面建成,以及即将动工的成自泸高速公路,泸州将发展成为四川省重要的南通道、水陆联运港和能源基地,煤、硫、化工基地和名酒食品基地,为泸县发展带来了交通和经济的带动。

我省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

泸县地处川南丘陵区,山青水秀、历史悠久,因此灵山秀水、人文遗迹分布较广。

但分布集中,品质较高的旅游资源主要为“两湖一桥一山一城一沟”,加之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很好的条件发展成为川南的旅游基地。

2)、上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泸县村镇发展要求

上一轮泸县城镇体系规划对泸县的问题分析较深入,对当时村镇结构、职能、等级等都做了细致认真的分析;在产业布局上针对泸县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具有独到的见解,对泸县城镇体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但由于泸县村镇发展条件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将使泸县的村镇体系发生重大改变,因此有必要对泸县进行新一轮的村镇体系规划编制。

同时,四川省新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的实施,对村镇体系规划的要求更加细致、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操作性。

综合以上因素有必要对泸县域村镇体系进行重新编制。

5、本次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针对泸县村镇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国家宏观政策、泸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和泸县近几年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提出泸县村镇体系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1)、空间管制与城乡统筹协调

提出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村镇空间发展策略,合理划分空间管制分区,明确空间管制措施,通过区域和城乡统筹,引导产业与人口的转移和集聚,构筑与生态环境有机协调的县域村镇空间布局结构,以及规划区用地布局结构。

随着重庆、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泸县的城乡统筹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将面临新的机遇,因此,此次村镇体系规划将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作为重点。

2)、人居环境建设

四川省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